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河蟹,动物学名中华绒螯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水产品之一。其适应性强,食性杂,饵料来源广,生长环境要求易于达到。苗种是养殖河蟹的重要基础,高质量的苗种是河蟹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正常蟹种与性早熟蟹种的形态区别则是鉴别河蟹苗种质量、获得高质量苗种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河蟹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辽宁省河蟹养殖的现状,分析了河蟹性早熟的影响因素,提出发展河蟹养殖业的对策,以期为促进辽宁省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河蟹是我国的特有产品,主要分布于我国东海和渤海等海域,对河蟹进行人工养殖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河蟹进行人工培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中比较庞大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4.
秋天,是养殖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又是河蟹极易死亡的时期.有的养蟹户不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引起河蟹大批死亡.因此,预防河蟹死亡,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关键之一.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河蟹因营养丰富,口味鲜美,市场经济价值高而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的青睐。目前在河蟹养殖生产中,普遍存在着有20%~30%的河蟹性早熟现象,性成熟河蟹不再生长,规格一般在每只50-80克,商品价值极低;一旦遇到天气突变,可提前进行生殖洄游,回捕率低;如继续饲养,死亡率极高,一般可达到80%左右,严重影响了河蟹养殖效益。盘山是北方河蟹第一县,河蟹已成为盘山县主要经济产业,通过深加工不仅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更利于长期贮藏与流通,延长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6.
秋季是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也是河蟹死亡的高峰期。因此,加强河蟹的秋季饲养管理,是预防河蟹秋季死亡,提高和蟹养殖效益的关键。防止河蟹秋季死亡,主要应注意以下3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回思 《新农业》2003,(9):37-37
秋季,是养殖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但此时也是河蟹极易死亡的时期.有些养蟹户不注意捕捞前的饲养和管理,而引起河蟹死亡.  相似文献   

8.
秋季,是养殖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又是河蟹极易死亡的时期。有的养蟹户不注意加强管理,常引起河蟹大批死亡,因此,预防河蟹死亡,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
每到秋天,养殖河蟹进入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同时也进入极易死亡的阶段.养蟹户若不注意加强管理,有可能因河蟹成批死亡造成重大损失.怎样预防河蟹秋季死亡呢?这要从下述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陈卫境 《农技服务》2012,29(7):873-874
河蟹苗种的质量是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选择蟹种前,必须掌握不同水系蟹种的特点,要善于从不同水系的蟹种中选择优质亲本和苗种。另外,既要能识别性早熟的蟹种,也要尽可能自行培育优质蟹种。在合理放养时,要注意河蟹种的优先选择顺序,同时要掌握放养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河蟹成为各地主要水产养殖品种和经济品种之一,由于养蟹需要一定的养殖条件和技术,为促进草原河蟹天然水域生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与推广,必须对河蟹的生态、生活习性等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河蟹养殖洄捕率普遍较低,平均只有40%左右,高的不超过60%,影响了养殖效益。笔者经生产实践,认为造成河蟹徊捕率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苗种放养成活率低购苗种时,苗种经长途运输,离水时间长,蟹种鳃丝萎缩,放养时未经充分吸水,调温处理,入池后蟹种因突然吸水过多而“胀死”;有些苗种是在严寒的冬季投放,操作、放养过程中苗种直接被冻伤、冻死;投放病蟹、残蟹、性早熟蟹等劣质蟹种,成活率低。放养密度高放养密度高,品种杂。造成生长速度不一,脱壳不能同步,摄食能力有强有弱。养殖过程中河蟹互相残杀,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13.
秋天,是养殖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又是河蟹极易死亡的时期。如果养蟹户不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就易引起河蟹大批死亡。因此,预防河蟹死亡,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关键之一。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自然死亡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9~11月,都有一批生长了2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成为"绿蟹",性腺成熟,进入其生  相似文献   

14.
<正> 秋天,是养殖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又是河蟹极易死亡的时期。有的养蟹户不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引起河蟹大批死亡。因此,预防河蟹死亡,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关键之一。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夏季水温偏高,河蟹体质下降,有机质分解腐败加快,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增加,病菌大量繁殖,蟹病很容易集中高发,因此,在养殖管理中要更加精心. 1.做好水质管理.夏季水温高,水位过低容易导致河蟹性早熟从而影响河蟹的规格和产量.7月份以后逐渐加深水位,在高温季节平均水位保持在1.2米以上,深水处水深要求1.5米以上,池塘中下层水温控制在30℃以下.高温每天池水会蒸发几厘米,每天适量补充新鲜水.还要经常换水以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6.
<正>河蟹养殖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容易有疾病的发生,对河蟹的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河蟹的常见疾病可分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等,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对河蟹养殖中的常见疾病总结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可以促进河蟹养殖的发展。河蟹是中国最主要的经济蟹类,养殖面积1000万亩左右,年产量80万吨,产值550亿元,养殖区域以长江中下游为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  相似文献   

17.
河蟹死亡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总结分析了姜堰市河蟹的死亡原因,提出了减少河蟹死亡量、提高养殖效益的技术措施,以供河蟹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河蟹一龄性早熟是扣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构建一龄性早熟和二龄正常性成熟河蟹家系,综合评估了两种家系子一代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早熟率、成活率、产量、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及其规格分布等参数,结果显示:(1)除215日龄雄体甲壳长外,一龄早熟家系扣蟹在155和215日龄的体质量、甲壳长、甲壳宽、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低于二龄成熟家系(P0.05);(2)整体上两种家系子代的成活率和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尽管一龄早熟家系子代雄体的早熟率略高于二龄成熟家系,但是两者的差异不显著,一龄早熟家系子代雌体无一龄早熟现象,二龄成熟家系子代雌体的早熟率是其雄体的两倍;(3)两种家系后代中正常扣蟹各规格比例基本呈正态分布,雌雄体主要集中于3~6 g和6~9 g两个体质量范围,无论雌体还是雄体,二龄成熟家系的大规格扣蟹(体质量6 g)比例较高,一龄早熟家系的小规格扣蟹(体质量6 g)比例较高。综上,河蟹二龄成熟家系子代在扣蟹阶段的生长性能优于一龄早熟家系子代,两者的一龄性早熟情况也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研究河蟹一龄性早熟的生理机制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池塘中人工养殖河蟹,由于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加之管理不善,很容易死亡。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种。1.蟹池缺氧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爽、溶氧充足且有一定微流水的环境中。若水中溶氧低于每升2毫克时就会引起死亡。由于一般养蟹池的深度相对较浅,大多数为1~1.5米,池中还留有浅滩供河蟹栖息活动之用,实际塘中贮水量不多,水质又不很稳定,而投喂河蟹的饲料动物性品种多,数  相似文献   

20.
池养河蟹性早熟现象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积温、营养、品系3个因素对河蟹性早熟的影响。通过观察蟹种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性腺发育情况确定性早熟比例,从而得出初步结论:不同品系河蟹性早熟比例有显著差异(F〉0.05),认为遗传因素是导致性早熟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用第2步足跗节内侧刚毛多寡来判别雄性蟹种的性早熟,即当跗节近趾节端1/3处密布刚毛、长度2mm左右时,即已成熟,此时性腺成熟系数0.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