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葫芦岛市蚕桑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宝昱 《中国蚕业》2009,30(3):64-66
通过对葫芦岛市蚕桑生产的历史及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桑园基础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蚕茧生产基地、帮扶龙头企业、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等发展蚕桑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石泉县坚持在低谷中破难题、谋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发展、经济提效,狠抓桑枝食用菌和桑园地膜洋芋套种,着力稳固桑园面积,提高蚕桑产业的总体效益;狠抓科技推广、蚕种质量和蚕品种结构,提高养蚕单产,稳定养蚕总量;狠抓优质茧丝基地建设,推行产业化经营;改革蚕茧流通体制,促进蚕桑产业协调稳定发展;健全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现代高效蚕业,稳步推进蚕桑生产工作,从而实现蚕桑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宁市面对严峻的蚕桑产业形势,以通过申报“商务部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浙江省蚕桑产业技术团队”“国家农业(蚕桑)产业强镇建设”等项目为契机,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发展为理念,以发展“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融合化”蚕桑产业为目标,积极探索产业振兴新模式,谋划蚕桑产业新突破,努力构建高质量、高水平蚕桑产业体系,不断建立完善产业链融合新模式,提升现代蚕桑示范基地功能,促进一二三产深入融合发展,积极提升蚕桑生产效率和产业综合竞争力,为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优良蚕品种和优质的蚕种,是发展茧、丝、绸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省蚕桑生产正处于调整时期,在蚕种生产上仍须要继续坚持贯彻“以提高质量为主,质量并重”的方针,并根据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按质、按量、按品种、按时期做好生产和供应工作。八十年代初我省蚕桑生产基地向新区转移后,新区蚕种场迅速发展,生产蚕种直线递增,承担了全省蚕种主要任务。我省蚕桑自新区转移后,在蚕种生产上出现了二个特点:(1)蚕品种单一化,八十年代以前,我  相似文献   

5.
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现代蚕桑产业的发展方向.重庆市涪陵区尝试建设适度规模的蚕桑生产基地,培育新型蚕桑生产经营主体,促进蚕桑产业稳定发展.针对蚕桑生产基地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就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改善建设条件和探索建设模式等,给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1 忠县蚕业历史及蚕桑产业化现状忠县自然资源丰富 ,地处“黄金水系”长江中上游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 ,冬少严寒 ,日照充足 ,土地肥沃 ,宜桑宜蚕。忠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至今已逾千年。由于历代频繁战乱 ,种桑者无暇培育 ,养蚕者常误时机 ,于是纷纷变计 ,举桑林一砍而光 ,建国初忠县几乎无蚕业可言。解放后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蚕桑生产 ,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有力地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我县蚕丝业起步于 2 0世纪 6 0年代 ,发展在 80年代 ,兴旺于 90年代初 ,于 1 991年成为原四川省蚕桑基地县。全县 42个乡镇 ,780个村 ,1…  相似文献   

7.
搞好系列服务 发展蚕桑生产刘小明(江西省乐安县蚕桑局服务部344300)地处江西省中部的乐安县,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具有种桑养蚕的优越条件,被列为省蚕桑工程基地之一。自1992年以来,乐安县蚕桑局服务部在本县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茧丝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源县是我省的蚕桑基地县之一,上世纪90年代由于受经济转型、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等因素的影响,给该县的蚕桑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全县桑园面积由1466.7 hm2跌至不足166.7 hm2.2000年组建的翁源县信达茧丝有限公司给翁源县的茧丝产业注入勃勃生机,公司成立以来,根据本行业特点,构筑“公司 科研所 基地 协会 农户“的经营模式,全面推进茧丝产业化建设,为茧丝产业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几年来,在翁源县信达茧丝有限公司的指导和支持下,翁源县蚕桑生产者协会在发展翁源县的蚕桑生产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茧丝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全县桑园面积迅速恢复到近1 333hm2,年产鲜茧1 500吨.……  相似文献   

9.
刘明  徐向宏 《蚕学通讯》2007,27(3):48-52
淳安县通过组建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依托政府重视,保障产业发展,并完善产业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加大扶农投入,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促进蚕桑发展,已成为浙江省优质蚕茧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0.
潘美良 《中国蚕业》2011,32(2):49-54
概述了浙江省蚕桑生产服务体系建设状况;总结了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并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的方法,到"十二五"期末,在全省逐步构建完成以政府办的公益型与民间企业、合作社为主的服务型机构两大主体为支撑的新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建议加大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力度、加强基层蚕桑公共服务机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联接机制、发展壮大蚕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等民间农业服务组织、探索制定蚕桑风险基金政策。  相似文献   

11.
马秀康 《蚕桑通报》1995,26(2):7-10
湖州市蚕茧优质高产高效配套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马秀康(湖州市蚕桑技术推广站)湖州市是我国优质蚕丝生产和丝绸出口创汇重要基地。80年代初开始先后进行方格蔟上蔟主、组合售蚕、缫丝计价和小蚕一日两回育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勉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和示范基地建设情况,通过对生产情况的调查,总结提出蚕桑示范基地建设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3.
四川武胜县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调研武胜县在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过程中建立了"政府引导,公司带动,农民主体,科技支撑"的发展模式。科学规划适度发展,引领有力。武胜选定了猛山、双星、乐善等最适宜发展蚕桑产业的乡镇建立标准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全方位提供各项保障,完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1991年德清县蚕桑生产减产主要是由于桑园树龄结构老化;肥培管理差;环境和农药污染日趋严重;技术推广网络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保证老蚕区的蚕桑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抓好蚕桑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蚕桑生产的有关政策;加强桑园的肥培管理,组织小蚕规模共育;加强技术网络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改善蚕种生产设施,提高技术素质;治理环境污染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盐城市蚕桑产业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十二五”将依靠产业的自身优势,通过优质高产蚕桑区域、高产桑园标准化示范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健全蚕桑生产科技服务体系和蚕种繁育供应体系,提高蚕桑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广西蚕业发展和蚕桑生产用种需求,根据蚕种保护、冷藏浸酸、蚕种催青等技术特点,对广西蚕桑种质资源冷藏保护库进行设计。从冷库设计思路,冷库设计内容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广西蚕桑种质资源冷藏保护库的整体规划,并根据实际生产成效,分析了广西蚕桑种质资源冷藏保护库建成后可产生的经济效益,为今后蚕桑种质资源冷藏保护库的建设和改造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浙江蚕桑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建设蚕桑生产基地和提高生产效益。通过集约化经营和基地化生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效益。今后继续稳步发展浙江蚕桑,需要继续贯彻发展蚕桑的政策;改革茧丝绸体制,增加蚕桑生产的投入;全面推广高产技术,通过提高亩产茧保持蚕茧产量的持续增长;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努力提高蚕茧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蚕桑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蚕桑产业从业人员流失、养蚕用房紧张、比较效益低下、生产不安全因素增多等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临安燕村蚕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家省级规范化专业合作社,始终把服务蚕农,提高蚕桑经济效益为已任,从加强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密切产销合作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蚕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蚕桑产业稳定发展。临安燕村蚕桑专业合作社于2004年4月经工商部门登记成立,注册资金20万元,合作社成立初认购股金社员138户,现已发展壮大为312户。由于运作规范,服务能力和带动农户致富能力较强,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现已成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将该合作社近年来发展壮大的基本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叙永县今年的蚕桑生产主要抓好六项工作。一是加强100个蚕桑生产基地村的工作。蚕桑基地村要继续搞好农业结构的调整,按规划逐步达到蚕桑生产50万株桑树,200亩小桑园,年产500担蚕茧的目标要求,实现蚕桑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搞好常规技术培训普及工作,为提高单产、质量提供技术保证。要求各乡镇都要有科技示范村、示范社、示范户;乡镇及基地村蚕桑员一定要由热爱蚕桑事业的人来担任,那种带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建国40年来浙江蚕桑的发展历程,介绍总结了蚕桑生产技术的成就和主要进步,分析了当前蚕桑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应通过全面推广丰产技术;加强基地建设;提高蚕茧质量:提高劳动效率以及加强蚕种场建设等综合措施促进浙江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