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超声波裂解细菌,高浓度尿素裂解包涵体和金属螯合亲合层析的方法对大肠埃希氏菌中表达的FMDV3AB非结构蛋白进行纯化,经SDS—PAGE分析,3AB融合蛋白纯度达90%以上。采用稀释法和氧化型、还原型谷胱甘肽系统相结合方法对融合蛋白进行复性,通过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复性后的3AB融合蛋白能与抗FMDV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ELISA检测表明,复性后的3AB融合蛋白有很好的抗原活性。  相似文献   

2.
对猪瘟病毒(CSFV)C株、LT株E2基因主要抗原区在pGEX系列表达载体中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进行了变性、复性和纯化回收试验。用建立的变性、复性和纯化方法,获得了可溶性的纯化蛋白E2,其纯度达70%,回收率为10%。对复性纯化的E2蛋白进行了免疫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其比未纯化蛋白的免疫活性高20倍左右。  相似文献   

3.
PRRS病毒M蛋白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6基因从pGEM-T-ORF6重组质粒中亚克隆到pET-5a原核表达载体上,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5-ORF6。将共转化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重组菌经IPTG诱导表达,其细胞裂解物经SDS-PAGE可检测到分子质量约为19ku的目的蛋白带,经薄层扫描分析,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26.8%,采用重组菌裂解物作为包被抗原进行ELISA检测,结果表明表达的蛋白显示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原核表达的猪瘟病毒E2蛋白抗原多肽的复性和纯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原核中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的猪瘟病毒(CSFV)E2蛋白抗原表位区段(mE2)进行了变性、复性与纯化研究。包涵体经超声破菌分离,然后进行变性溶解和复性,复性产物经硫酸铵沉淀浓缩后,利用免疫亲和层析进行纯化。纯化产物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其纯度达97%。酶联免疫试验测定的结果显示,与复性前变性蛋白相比,纯化蛋白与CSFV特异的单抗和多克隆阳性血清的反应活性提高了2-16倍。  相似文献   

5.
利用RT-PCR技术。用包容口蹄疫病毒完整VP1基因的引物从口蹄疫分离株(China/99-2)中扩增得到一级750bp的DNA片段,克隆后,经对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序和同源性比较。显示其与国外同源参考序列(O1K/66)的同源性为80.44%。与国内同型参考株(HB/WH/99)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达99.06%。随后以重组质粒pGEM-VP1为模板,用特异性表达引物扩增得到目的基因VP1(650bp)。对目的基因和表达载体pGEX-4T-1分别以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宿 主菌BL21(DE3)后得到重组质粒pGEX-VP1。经酶切及PCR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测序证明目的基因正确插入到表达载体。用IPTG诱导VP1基因的表达。收集不同时间的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blotting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结构蛋白VP1基因可在大肠埃希氏菌中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53ku,并能被口蹄疫阳性血清所识别,经薄层扫描分析,表达蛋白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0.00%。证明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基因可在大肠埃希氏菌中高效表达,且表达产物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6.
兔大肠杆菌病(colibacillosis)是由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简称 E.coli)某些特定血清型菌株所引起的一种肠道细菌传染病,尤其在幼兔中造成严重的损失,其中以1~4日龄幼兔感染最高,其次是7~15日龄内哺乳幼兔,有关试验结果资料表明:致病性血清型为 O_(23)、O_(35)、O_(86)、O_(13)、O_(26)等。我院实验动物中心家兔繁殖场连续不断发生幼兔腹泻下痢疫病,幼兔繁殖一直较困难,成活率较低,造成本院实验  相似文献   

7.
1菌种来源某动物园有一只患败血症死亡的卷尾猴,取其肝、肺、脾组织,分别接种血液琼脂平皿,37℃培养20h后,均长出纯粹的灰色菌落,以此菌落移植后作细菌鉴定。2细菌鉴定2.1细菌形态以琼脂斜面培养物涂片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大小为0.5~0.7×1....  相似文献   

8.
从某鸵鸟养殖场发病的幼鸵鸟肝脏和脾脏分离到一种细菌,通过培养特性,菌体形态,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化试验等一系列的系统鉴定,确定为大肠埃希氏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对小白鼠和雏鸡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证明该菌对常见的抗生素不敏感,经血清型鉴定该菌血清型为O1。  相似文献   

9.
猪2型圆环病毒广东株ORF2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PCR扩增猪2型圆环病毒广东株ORF2后部一段基因,将PCR产物用K pn Ⅰ和Hind Ⅲ酶切后与同样处理过的pBAD/g ⅢB载体连接,转化TOP10细胞后挑取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和测序后,用L-阿拉伯糖诱导,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ORF2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中得到了表达,表达的多肽为28 ku。  相似文献   

10.
用RT—PCR方法扩增了新城疫病毒(NDV)的完整HN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带有EcoR Ⅰ限制位点的引物,用PCR扩增出了HN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至pSOC质粒SOC基因3’端,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SOC—HN。用该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以终浓度1mmol/mL的IPTG诱导表达。在SDS-PAGE凝胶上可检测到分子质量约67ku的特异条带,蛋白质印迹法证实,表达产物与NDV抗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1.
大肠埃希氏菌F18菌毛FedF蛋白的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已发表的F18菌毛F亚单位的基因序列(fedF)设计了1对引物.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到F18ab和F18ac菌毛的fedF编码序列,并按预定的阅读框架分别插入表达载体pGEX-6p-1中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下游,获得重组质粒pPFedF/ab与pPFedF/ac,然后转化大肠埃希氏菌BL21获得重组菌PPFedF/ab与PPFedF/ac。测序结果表明,fedF编码序列大小均为837bp,与GenBank中登录的EedF结构编码序列(Z26520)大小一致。通过对菌体裂解物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以及Western-blotting鉴定,证明重组大肠埃希氏菌PPFedF/ab与PPFedF/ac均可以表达融合蛋白形式的FedF(分别命名为GST-FedF/ab与GST-FedF/ac)。  相似文献   

12.
大肠埃希氏菌耐热性肠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13.
鳖感染大肠埃希氏菌的诊治陈信忠,黄印尧,林炳玲(厦门动植物检疫局)1996年1月,福建连江某养鳖场养殖的近5万只鳖发生以“穿孔病”病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造成近千只鳖死亡。经检验确诊由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感染引起。现将诊...  相似文献   

14.
15.
中草药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抑菌试验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笔者将采于梵净山地区的二十四种中草药作大肠埃希氏攻的抑菌试验,发现“红花酢浆草”抑菌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 家兔大肠埃希氏菌污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自1996年至1999年的4年中,共从腹泻兔群中分离出15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表示,这15株大肠杆菌分属于7个血清型,其中以068的频率最高,达20.0%,其次是07和0130,达13.3%。用试管凝集试验对1996年前自黑龙江省部分兔群中采集的血清进行检查,发现以013和07血清型的污染率最高,分别达48.4%和24.3%。结果表明,近年来血清型的菌株流行为主,变为最近两年的以068等  相似文献   

17.
从自然病死牦牛体内分离出3株大肠埃希氏,用改良Mundell产毒液体培养基分别培养,培养物经高速离心,过滤,使用滤液做兔回肠结扎试验,乳鼠灌胃试验和大鼠回肠环袢试验.结果表明3株大肠埃希氏菌均产生肠毒素,阐明了牦牛腹泻的病因.  相似文献   

18.
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鸡大肠埃希氏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鸡的不同类型疾病的总称。从现有的资料看,各地区流行的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不尽相同。其中以O_1、O_2、O_(78)在世界各地流行普遍,致病力也最强。近几年在国内也相继报导了由O_1、O_(78)、O_7、O_(73)和O_(88)等所引起的鸡大肠杆菌病的主要血清型。虽然在我省各养鸡场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时有发生,但却很少了解这些致病菌株  相似文献   

19.
从一起因呕吐、食欲减退而死亡的鹈鹕的内脏中分离到3株细菌,其培养性状及生化特性基本一致,经VITEK-32鉴定均为大肠埃希氏菌。动物试验表明,分离株对小鼠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从死亡鼠内脏中回收到相应细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20.
牦牛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病的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西藏那曲地区牦牛发病死亡数量较大,本病症状与大肠埃希氏菌病极为相似。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观察,细菌学、血清学检查鉴定,动物回归试验,首次证明引起那曲地区牦牛死亡的病因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