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筛选对西花蓟马具有显著增效作用的复配药剂组合,采用浸叶法测定多杀菌素与4类杀虫剂复配后对西花蓟马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多杀菌素与毒死蜱复配组合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当多杀菌素与毒死蜱配比为7∶5时,增效作用最大,共毒系数为238.585。而多杀菌素与丁硫克百威、高效氯氟氰菊酯2个组合表现出相加作用,多杀菌素+吡虫啉组合主要表现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苏云金杆菌与化学杀虫剂的联合作用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苏云金杆菌与沙毒素,苯甲酰脲等5类化学杀虫剂混用对小菜蛾的毒力,结果表明,Bt与抑太保,杀虫单复配具有 明显增效作用,共毒系数为249.5和237.2;与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间表现为增效和相加作用,与敌百虫混配则表现为拮抗作用,与杀虫单不同比例混配联合作用效果不同,共毒系数为155.6-186.5。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复配对桃枝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10种生物药剂对桃枝枯病菌的毒力,将毒力强的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咪鲜胺、多菌灵和烯唑醇进行复配,探讨复配剂对桃枝枯病菌的联合毒力效果。[结果]毒力作用最强的生物农药是中生菌素,其次是申嗪霉素和梧宁霉素,其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41 9、0.231 4和0.655 4μg/m L,与3种化学药剂复配,发现申嗪霉素与3种化学农药复配均达到增效作用,而中生菌素和梧宁霉素与化学农药复配大多配比具有增效作用或相加作用。[结论]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复配能增加对桃枝枯病菌的毒力。  相似文献   

4.
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发行的《农药电子手册》,目前国内登记用于水稻田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多达638种,主要是有机磷类、沙蚕毒素类药剂及其复配剂,阿维菌素、氟虫腈、氟铃脲、苏云金杆菌等药剂的单剂及其复配剂。  相似文献   

5.
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褐飞虱和灰飞虱对1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10种稻田后期常用复配剂在2种飞虱间的增效作用及毒力差异.结果表明氟虫腈、毒死蜱、阿维菌素、烯啶虫胺、噻虫嗪杀虫剂对2种飞虱的毒力较高,LC50值为 0.11~1.51 mg/L;供试的吡虫啉和噻嗪酮系列复配剂对褐飞虱都有增效或相加作用,但相同配比下吡虫啉与仲丁威、噻嗪酮与毒死蜱、噻嗪酮与混灭威、噻嗪酮与甲萘威、噻嗪酮与速灭威复配,对灰飞虱表现为拮抗作用;10个复配组合对灰飞虱的毒力均低于或显著低于褐飞虱.研究结果为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褐飞虱和灰飞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延缓吡唑醚菌酯抗药性发展及科学防治杧果蒂腐病,探索吡唑醚菌酯与嘧菌环胺、松脂酸铜对杧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 Pat.)毒力增效的最佳配方,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嘧菌环胺及松脂酸铜对杧果蒂腐病菌的室内毒力,并在此基础上,采用Horsfall法定性筛选复配药剂的增效比例,以孙云沛共毒系数法测定联合毒力并确定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嘧菌环胺增效配比体积为7∶3、6∶4、5∶5、3∶7、2∶8和1∶9,其中以6∶4增效作用最显著,CTC值达880.96;吡唑醚菌酯与松脂酸铜按Horsfall法设计9种配比均无拮抗作用,除配比8∶2为相加作用外,其他配比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以3∶7增效毒性比率最大,CTC值为430.30,增效显著。吡唑醚菌酯与嘧菌环胺、松脂酸铜2种杀菌剂复配对杧果蒂腐病菌最佳毒力增效配比体积分别为6∶4和3∶7。  相似文献   

7.
不同杀虫剂对苹果绵蚜的毒力及复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浸虫法测定了4种药剂对苹果绵蚜的毒力以及复配药剂对苹果绵蚜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苹果绵蚜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啶虫脒吡虫啉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供试的啶虫脒和联苯菊酯系列复配剂对苹果绵蚜均有明显的增效或相加作用;不同复配剂中,以啶虫脒和联苯菊酯质量配比为1∶5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其余依次为啶虫脒与联苯菊酯2∶1,1∶1和1∶2及吡虫啉与高效氯氰菊酯1∶1和1∶5,其共毒系数均高于200。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短期35℃高温预处理与阿维菌素农药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短期高温对阿维菌素毒力的影响随35℃持续时间及阿维菌素浓度不同而不同。35℃预处理2 h,与阿维菌素的联合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4 h对1.13,2.25 mg/L的阿维菌素毒力有拮抗作用,对其他的浓度毒力表现为相加作用;8 h对0.28,1.13,2.25 mg/L的阿维菌素毒力有协同作用,对其他浓度则表现为相加作用。研究结果初步说明,联合作用评价方法可以用于Hormesis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吡唑醚菌酯与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混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联合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及其不同配比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以Waldy公式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按质量比以1∶80进行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1.821;两种药剂以1∶20、1∶40、1∶60和1∶100四种比例混合时,增效系数均处于0.5~1.5之间,表现为相加作用,其中混配比例1∶100时增效系数最大,为1.355。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复配剂10%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对朱砂叶螨的毒力效应,确定温度与复配剂毒力和增效作用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复配剂10%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及单剂对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的毒力在22~30℃的5个温度梯度下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22~26℃范围内毒力变化较大,在26~30℃范围内变化相对平缓;不同温度下3种复配剂都表现较好的增效作用,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按有效成分96∶4的比例复配在5个温度梯度下均表现出最好的增效作用,按有效成分97∶3比例复配次之,按有效成分98∶2比例复配相对较差。试验表明,温度对复配剂的毒力及增效作用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二化螟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及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二化螟对常用杀虫剂有机磷、沙蚕毒素、氨基甲酸酯和新药剂锐劲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和田间药效,同时比较了杭嘉湖地区二化螟对杀虫单的抗性差异并开展了杀虫剂混配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对锐劲特、阿维菌素及三唑磷的敏感性较高,而对灭多威、杀虫单、杀虫双等敏感性低;用药水平高的杭州地区,二化螟对杀虫单已产出了较抗性,而安吉、嘉兴地区的抗性也正在发展之中;三唑磷与辛硫磷、阿维菌素、灭多威与水胺硫磷混配,对二化螟均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及其混剂(10:1)对3种重要农业害虫粘虫、豆蚜和稻黑尾叶蝉的毒力及其增效机理。生测结果表明:甲基对硫磷与氰戊菊酯混配对粘虫、蚜虫和叶蝉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79.04、191.12和216.44;生化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甲氰混剂对粘虫活体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抑制率较单剂高,说明甲氰混剂对AchE抑制作用增强可能是其重要增效机制之一;根据药剂的毒力值(LC90)和价格所进行的应用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甲氰混剂的应用指数均高于单剂甲基对硫磷,说明该混剂具有在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农药混剂对害虫抗药性发展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合分析了从1977~1996年间23例杀虫剂混剂对10种害虫抗药性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以模型得出的理论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距。一个混剂能否延缓害虫的抗药性,室内和田间的实验结果才是最可靠的,而不能单纯依靠模型的估计。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混配不一定都能够延缓抗药性,而作用机制相近的药剂混配也未必都不能延缓抗药性。多数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组成的混剂能明显延缓抗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杀虫剂增效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肖娟  谢慧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02-3904,3929
简述了杀虫剂品种之间及其与增效剂、昆虫激素类物质、植物精油和矿物油、微生物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混配后的增效作用研究现状,从影响杀虫剂的物理性状、对代谢解毒酶的影响、改变杀虫剂对表皮的穿透速率、靶标部位及其它生理机理等方面探讨了杀虫剂的增效机理.指出了杀虫剂增效作用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杀虫剂配比对水稻大螟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内吸性杀虫剂不同混配比例对水稻大螟的防治效果,采用水稻茎秆对药剂的内吸性进行水稻大螟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内吸性强毒力性高的药剂和内吸性弱毒力性差的药剂复配时,前者药剂所占比例越大,混合后效果较好;内吸性强毒力性弱的杀虫剂与内吸性弱毒力性强的杀虫剂复配时,将增强药剂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几种生物制剂及复配剂对蚜虫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阿维菌素、苦参碱、吡虫啉以及阿苦合剂、阿吡合剂对蚜虫(Lipaphiserysimi)的杀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处理后48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3970·10-6、18.3882·10-6、1.1953·10-6和5.8216·10-6、0.2439·10-6,阿维菌素和吡虫啉的杀虫活性明显高于苦参碱;阿苦合剂的共毒系数为110.2380,表现为相加作用,而阿吡合剂的共毒系数为244.3772,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SDS/DTAB复配体系在体相及气/液表面层中相互作用行为研究表明,添加适量DTAB,混合溶液的胶束生成、表面张力降低能力和表面张力降低效率均得到明显改善,这3项指标均在较大浓度比例范围内产生增效效应.分子相互作用理论计算结果显示,SDS和DTAB不论在混合胶束还是在混合表面层中均产生强烈相互作用.两亲分子碳氢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和相反电性离子头基之间的库仑引力是混合体系产生高表面活性的主要原因,等链长的正/负离子铺展剂复配为较大浓度范围内的表面张力降低能力增效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阿维菌素、苦参碱、灭幼脲以及阿苦合剂、阿灭合剂对菜青虫(Pieris rapae)的杀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处理后48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044 2×10-6、137.241 5×10-6、20.173 6×10-6和0.651 9×10-6、0.883 5×10-6,单剂杀虫活性的高低次序为阿维菌素>灭幼脲>苦参碱;阿苦合剂的共毒系数为168.204 4,具有增效作用,而阿灭合剂的共毒系数为61.325 8,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湖北省几个有代表性的稻区螟虫抗药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二化螟和三化螟对常用农药三唑磷及阿维菌素均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但抗药性水平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氮酮对杀虫剂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杀虫剂中加入氮酮,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其对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室内生测结果表明,以粘虫为试虫,氮酮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氯氰菊酯、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对有机磷类杀虫剂丙溴磷、甲基对硫磷、毒死蜱无增效作用,对敌百虫具有明显拮抗作用;以麦蚜为试虫,氮酮对吡虫啉无增效作用,对啶虫脒增效作用明显;以棉蚜为试虫,氮酮对吡虫啉和啶虫脒都有增效作用。防治棉蚜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使用质量浓度为10,16.7,25mg/L的2.5%高渗吡虫啉乳油与使用质量浓度为33.3mg/L的5%吡虫啉乳油防效相当,结合室内生测结果,初步认为加入氮酮对2.5%高渗吡虫啉乳油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