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苏4个禾谷镰刀菌菌株产生的主要毒素成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为发掘对禾谷镰刀菌具有较好拮抗能力的细菌,从小麦植株残体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细菌菌株ZQT-9,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ZQT-9为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  相似文献   

3.
禾谷镰刀菌产毒素培养条件及粗毒素提取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4.
禾谷镰刀菌毒素对小麦叶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的作用下,小麦不同抗赤霉病品种三叶期的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如质膜内陷和断裂,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和细胞核结构被破坏,细胞器的基质电子密度下降。损害发生最早最严重的是质膜和叶绿体膜。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的超微结构受害轻、反应迟。  相似文献   

5.
从小麦植株残体中分离筛选对禾谷镰刀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从而为禾谷镰刀菌所致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平板稀释法和皿内对峙法分离获得一株禾谷镰刀菌拮抗菌株ZQT-31,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和gyr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ZQT-31无菌发酵液对禾谷镰刀...  相似文献   

6.
7.
 用小麦黄化芽鞘生物测定法探测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以及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粗毒素的反应。以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作比较,证明了粗毒素具有与纯毒素DON相同的生物活性。对粗毒素在抗赤霉病性鉴定应用的初步探讨中,明确了小麦品种对粗毒素的敏感性与其在田间的抗赤霉病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植物源酚类化合物愈创木酚可以显著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生长,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愈创木酚对禾谷镰刀菌的作用机制,采用RNA-Seq技术从转录组水平分析禾谷镰刀菌在0.4μl/ml愈创木酚胁迫下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共筛选到905个差异表达基因表达量发生了变化,其中表达量上调的基因为464个,表达量下调的基因为441个.差...  相似文献   

9.
10.
禾谷镰刀菌“种”的变异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禾谷镰刀菌液体培养产毒条件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禾谷镰刀菌在PS液体培养基中可以产生对小麦具有毒性作用的毒素。不同菌株的产毒能力有明显的差异,经测试的11个菌株中以29号菌株产毒能力最强。禾谷镰刀菌产毒的最适温度为20℃,初始pH值为5~6,光照可抑制毒素的产生,一般培养21~28天达到产毒高峰。试验还表明,培养滤液pH值的变化与毒性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11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Hum graminearum)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菌对氟啶胺最为敏感,EC50为0.062 0 mg/L;其次是噻菌灵、烯唑醇、苯醚甲环,EC50分别为0.411 0、0.842 4、1.453 4 mg/L;嘧菌环胺、嘧霉胺的抑菌效果较差,EC50分别为78.312 8、211.774 1mg/L.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中草药对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内抑菌作用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白藓皮对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菌、小麦黑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对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0.2g/mL白藓皮对番茄早疫病、番茄灰霉病、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6.3%、82.3%和75.1%;胡椒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黑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山芋黑疤病菌的菌丝生长,对番茄早疫病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0.2g/mL胡椒对番茄早疫病防效为74.5%:甘草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较强抑制作用,0.2g/mL甘草对番茄早疫病防效为70.9%。  相似文献   

14.
对玉米茎基腐病菌有拮抗活性木霉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剑锋  杨蕊  赵荣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19-2420,2426
[目的]筛选出对玉米茎基腐病菌具有较强生物防治活性的木霉菌株。[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通过抗生能力测定筛选出了对玉米茎基腐病菌有拮抗活性的木霉菌株。[结果]木霉菌株A1JY-1、A1JY-2和A1JY-3的生长速度比玉米茎基腐病菌高。A1JY-1、A1JY-2与玉米茎基腐病菌接触后玉米茎基腐病菌生长被抑制;A1JY-3与玉米茎基腐病菌接触后相互抑制,2个菌落半径均减小。A1JY-4对玉米茎基腐病菌无抑制作用。A1JY-1和A1JY-2的抑菌率高于50.0%,A1JY-3和A1JY-4的抑菌率低于50.0%。A1JY-4、A1JY-3、A1JY-2、A1JY-1的抑菌率分别为11.0%、41.0%、52.7%和54.0%,A1JY-1对玉米茎基腐的抑制率最高。A1JY-1对病菌的抑制能力比A1JY-2强。A1JY-1抗菌素原液的抑菌程度随抗菌素原液在平板中体积分数的增高而增强。经鉴定,A1JY-1为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Rifai)。[结论]A1JY-1可以作为玉米茎基腐病菌的生防菌予以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对从江苏省21个县市收集的44个大麦禾谷镰刀菌菌株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供试菌株的酶谱可以分为五个类型。类型Ⅰ具有E_(11)、E_7、E_6、E_5、E_4五条主酶带,占总菌株数的54.5%,类型Ⅱ比类型Ⅰ少酶带E_5,占31.8%;类型Ⅲ少E_4和E_5;类型Ⅳ少E_6,类型V少E_(11)。2.不同地区菌株酶谱类型分布情况如下:属于类型Ⅰ的菌株占50%以上的有盐城、南通、扬州、南京、和镇江市,苏州市亦以类型Ⅰ为主要类型。酶谱类型Ⅱ的菌株占50%以上的有淮阴和无锡两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多菌灵和多抗霉素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的复配比例。[方法]在室内选用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化学药剂进行复配,计算单剂和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毒力曲线及其EC50值,研究其对小麦赤霉病菌复配效果,并选用共毒系数法来确定两种药剂的最佳混配比例。[结果]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对Y73#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分别为6.6和0.7μg/ml,表明四川省雅安生态区小麦赤霉病致病菌Y73#菌对多抗霉素比较敏感,而对多菌灵已经产生了抗药性;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混配后表现出加相或增效作用,混剂中多菌灵含量为20%时,共毒系数最大,CTC值为243.5,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结论]多菌灵和多抗霉素的最佳复配比例为1∶4。  相似文献   

17.
程亮 《现代农业科技》2015,(11):136-138
为了揭示生防菌的致病机理,用3株生防菌粗毒素处理猪殃殃叶片,测定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探讨生防菌粗毒素对叶片防御酶活性及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株生防菌粗毒素使猪殃殃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MDA含量上升;毒素处理后的猪殃殃叶片中POD、SOD和CAT的活性均较不处理的对照升高。  相似文献   

18.
镰刀菌毒素是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多种次生代谢产物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是危险的食品污染物,对人畜健康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关于镰刀茵毒素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上最紧迫的课题之一.通过对受侵染的宿主细胞以及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研究表明,镰刀菌毒素可影响植物细胞膜透性并破坏其组织超微结构,可诱导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发生凋亡.笔者对镰刀茵产毒素的类型,镰刀茵毒素对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毒害以及脱毒方法作一综述.并探讨了当前镰刀茵毒素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禾谷镰刀菌侵染拟南芥,结果表明,在拟南芥开花初期,采用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能够引起花组织和角果产生病变,菌丝进一步扩展到整个植株中,最终引起植株坏死。用组织染色及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证实接种菌已侵入植物组织。说明拟南芥可用来进行禾谷镰刀菌侵染过程的相关分析,也可为筛选抗赤霉病的基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三唑类杀菌剂成为生产上防治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的主要药剂,主要作用于甾醇生物合成中的14α-脱甲基酶(CYP51),使真菌麦角甾醇的合成受阻,从而破坏细胞膜功能,起到杀菌的功能.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结构生物学的方法探究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中14α-脱甲基酶(FgCYP51B)的三维结构、生化功能以及其与三唑类杀菌剂的互作机制,进一步阐释禾谷镰刀菌对三唑类杀菌剂潜在的抗性风险.以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的cDNA为模板,根据14α-脱甲基酶基因(FgCYP51B)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了FgCYP51B基因并构建了3个全长表达载体pHAT2-CYP51B、pETM-20-CYP51B和pETM-30-CYP51B以及3个蛋白截短体表达载体pHAT2-CYP51B50-527,pETM-20-CYP51B50-527和pETM-30-CYP51B50-527,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和Rosetta(DE3),并利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明:全长FgCYP51B蛋白在BL21(DE3)和Rosetta(DE3)中均不表达;重组蛋白pHAT2-CYP51B50-527在大肠杆菌中不表达,而重组蛋白pETM-20-CYP51B50-527和pETM-30-CYP51B50-527成功表达,并通过亲和层析、离子交换与分子筛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该蛋白的表达与纯化为其结构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