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开封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选取开封市1990-2010年四期土地利用的动态数据,采用Costanza、谢高地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公式和系数,对开封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0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51.714 86亿元减至50.294 62亿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年均变化率为0.137%,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生态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年均减少7.101 2万元。表明该市土地利用规划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导致了土地生态效益的降低。因此,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建立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从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之间的关联效应,为制定适宜的土地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5期额尔齐斯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以及CLUE-S模型,量化土地利用变化下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时空演变规律。[结果] ①2000—2018年额尔齐斯河流域草地和林地持续地转化为其他土地,耕地面积大幅度增长;到2030年,流域耕地面积的比例将上升4.92%(1 502.48 km2上升到4 070 km2),而林地呈现快速下降趋势,所占比例将下降7.18%(由7 547.26 km2减少到5 424.36 km2)。②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0年的518.16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 832.44亿元,到203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处于波动下降趋势(2030年为1 777.86亿元); ③林地和草地被耕地所占用,导致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预计达到108.80亿元,依次为:草地转换损失(34.39亿元)>林地转换损失(28.49亿元)>水域转换损失(18.31亿元)。④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的发展格局,价值损益在全局和局部上均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结论] 人为因素导致大量生态用地被占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且损益空间异质性显著,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与补偿政策推动农牧户生计转型,减小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分析了1988-2004年武汉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发现:①1988~2004年,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地区和总ESV变化的热点地区都主要集中在城郊区。②1988-2004年,武汉市总ESV增加了,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变化较大,生态系统提供某些单项服务的功能相对减弱。③1988-2004年,水源涵养服务功能价值比例上升最多,食物生产服务功能价值比例下降最多;与提供其它单项服务的功能相比,主城区生态系统提供气体调节和土壤形成与保护等功能在减弱,城郊区生态系统提供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和食物生产的功能在减弱。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西安市1989-2009年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以1989年为基准年,研究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1989-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较快,耕地、水域、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下降了7.25;(2)研究区1989-2003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2.60亿元),主要是因为建筑用地面积增加等造成的,2004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2004-2009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2004年的基础上减少了3.73亿元,此期间内耕地林地面积的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成为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决定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反映了土地利用结构的生态优劣.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文化型”“朝圣型”“旅游型”海岛—湄洲岛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20年海岛开发建设过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制定湄洲岛旅游区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以覆盖湄洲岛的1985—2020年全球30 m精细地表覆盖动态监测数据为数据源,采用ArcGIS技术提取研究区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土地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生态贡献率分析20 a间湄洲岛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结合当量因子法估算湄洲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结果] ①2000—2020年,湄洲岛土地利用类型以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面积变化上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和湿地面积的增长,耕地和林地面积的减少;土地利用转移以林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之间的相互流转和建设用地对耕地和林地的侵占为主; ②研究期限内湄洲岛ESV大幅下降,20 a内减少了1 252.69万元,林地和耕地是湄洲岛ESV的主要贡献因子,湿地和水域面积增加是ESV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③ 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表现为: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 ④ESV空间分布呈中间低、四周高的特征,高值区与域内森林覆盖率高的区域高度重叠,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建设用地。[结论] 林地和耕地是湄洲岛ESV的主要贡献因子,调节服务对湄洲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贡献最高。因此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加强对耕地和林地保护。 相似文献
6.
新疆艾比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在对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估的研究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96-2016年的3期遥感影像和社会统计数据,对艾比湖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借鉴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估算法定量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6-2016年,艾比湖流域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其占比分别从1996年的8.47%和0.42%,增加到2016年的15.28%和2.07%;林地、草地、湿地和水域的较少,但幅度较剧烈。2)近21a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持续减少的趋势,共减少了约85.863×108元,耕地、建设用地、盐碱地和沙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值呈增加趋势;林地、草地、水域、湿地和未利用地等类型均呈减少趋势。3)空间上,21a间艾比湖流域ESV较高区面积逐渐减少,ESV较低区域面积逐渐增加,ESV中等区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4)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艾比湖流域ESV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综合城镇化率、人口密度、气温和降水等指标,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艾比湖流域要合理优化调整土地利用格局,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铜川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结构的变化引起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发生相应变化,应用Con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分析了2006-2011年铜川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并运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对各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研究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增加,林地增加最多,而草地和未利用地急剧减少;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其中王益区土地利用程度最大,宜君县最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以及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价值量均呈上升趋势;关联度计算表明,研究区建设用地和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2007-2015年东莞市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情况,以反映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生态效应,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理论与方法,利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 ①2007-2015年间,东莞市建设用地占研究区总面积50%以上,且持续增加,增加的面积以耕地、林地的转入为主,水域和林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耕地和草地面积不断缩小。②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总价值减少1.97×108元,林地、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较大,价值的损益变化大,2015年,林地和水域价值共减少1.40×108元。③从空间分布看,东莞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中部地区为中心,向东西延伸,形成了"高-低-高"的空间分布格局,主城区是整个东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低值中心。[结论] 研究时段内,东莞市土地利用变化显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下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呈现出异质性,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进行模拟与分析,可为阿温同城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科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ESV估算方法、CA_MCE_MARKOV模型、贡献度测算与分析了2010—2030年阿温同城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1)2010—2030年阿温同城草地、未利用地向其他地类转移,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扩张明显。ESV增加了129.62亿元,呈“北高、南与西低”分布特征; 水文调节是ESV的主体,水域的转换是影响ESV增减变化的主要因素。(2)ESV高值格网位于北部冰川高山,低值格网位于西部阴干山区及南部绿洲平原; ESV损失冷点区域位于天山生态涵养区北部、城乡发展协调区中部,ESV增值热点区域位于天山生态涵养区北部、城乡发展协调区南部、田园绿洲保育区南部。(3)2020—2030年ESV增值区向阿克苏河流域集中; 延续发展态势会导致城乡发展协调区、田园绿洲保育区ESV出现负增长。[结论]以水资源约束为前提,积极开展荒地绿化、加强水体及林草地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增长并引导其内部结构优化,是谋求ESV良性增益、筑牢天山南麓生态安全屏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成渝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及其敏感性,以期为优化区域土地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成渝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方法]以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1,2017年3期的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数据,借助ArcGIS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过程,并运用交叉敏感性系数法,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敏感性程度。[结果]①成渝经济区的土地利用之间的转换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之间,且耕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较大,约为40%;②研究期内,成渝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有波动,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其中林地和耕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超过90%;③成渝经济区土地利用中水域与耕地之间的转换,交叉敏感性由2005年的2.06增加到2017年的2.15,表现出较强的敏感程度且有升高的趋势,水域与建设用地的转换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且交叉敏感性较强烈,意味着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较大影响。[结论]应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成渝经济区生态环境一体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安徽省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根据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和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别分析了研究区内2000—2010年不同时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贡献率以及不同年份各单项功能生态服务价值。[结果]研究区林地和耕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其次是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2000,2005,2010年生态服务总价值量分别为:532.31,537.59和531.35亿元;土地利用类型的贡献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耕地水域草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林地和建设用地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贡献率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9个单项生态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气候调节气体调节原材料生产提供美学景观食物生产废物处理水文调节。[结论]研究区内的生态服务价值呈现相对稳定态势,其中林地对生态服务总价值的贡献最大,建设用地是生态服务总价值增长的主要牵制力。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199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内蒙古自治区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7期TM/ETM影像作为数据源,基于GIS方法提取内蒙古自治区各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中国陆地生态服务价值表的计算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990-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各地类整体在时空上呈变化趋势,具体变化为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土地呈下降趋势,草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呈增长趋势,其中未利用土地减少面积最多,草地增幅最大;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可知,减少的未利用土地、林地和耕地主要都转化为草地;近30年内蒙古的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最高,未利用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最低,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相同;生态服务价值的敏感性指数均<1,这说明近30年内蒙古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相对较稳定,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江苏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变化,探讨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生态效应,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江苏沿海地区1990,2000和2010年3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为基础,借助GIS技术和Costanza等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模型,求取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程度指数、质心变化和生态服务价值量等,并进行剖析。[结果]1990—2010年,研究区内耕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减少,水域、城乡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增加。城乡建设用地的扩张占用了耕地,对耕地的补充主要是草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在空间位置上变化较大。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少使得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降低,而水域的面积的增加带来的生态效益弥补了因上述用地类型面积减少造成的损失。[结论]1990—2010年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24.34亿元,但从空间上来看,生态增值区分布范围小,主要集中在盐城的东部沿海,而生态减值区分布范围较广且有扩大的趋势,有待通过规划等措施强化土地利用变化的综合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高原喀斯特地貌区滇中城市群为例,引入地形梯度,探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滇中城市群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为其他相似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基于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地形位指数、修正的ESV当量和热点分析等技术手段定量探讨滇中城市群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和ESV在地形梯度上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ESV损益流向表分析滇中城市群LUCC对ESV的影响。[结果] ①2000—2020年,滇中城市群耕地和林地分别减少了1.21×105 hm2,1.19×105 hm2,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2.16×105 hm2。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低地形梯度上,林地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地形梯度上。②ESV总体呈下降趋势,价值量从2000年的1 196.41亿元减少到2020年的1 137.50亿元,共减少58.91亿元。ESV在地形梯度上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ESV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且坡度大的西部和北部区域,ESV低值区则与之相反。③林地和水域的流失以及建设用地对耕地的侵占导致ESV损失惨重,损失区主要分布于昆明市中部和红河州北部的城镇区。2010—2020年,由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政策的实施使红河州北部和曲靖市北部区域的林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并出现ESV增值区。[结论] 研究期内LUCC对ESV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在地形梯度上表现出了较明显的空间差异。可以通过对现有林草地和湖滨湿地进行改善和保护,并严格控制ESV损失冷点区等措施来提升滇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促进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1年卫星遥感资料,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分析了新疆焉耆盆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焉耆盆地在1990—201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很明显;(2)焉耆盆地生态服务价值从1990年的821 400.0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867 300.0万元,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5.59%,达45 900.0万元,每年净增加生态服务价值达30.23元/hm2。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增加主要来自水域、湿地总面积的增加,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动最大,其变化率高达14.94%;(3)研究区各生态服务功能对区域总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废物处理、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娱乐休闲、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形成、食物生产、气体调节和原材料;(4)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焉耆盆地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功能指数是缺乏弹性的,研究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6.
17.
咸阳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咸阳市1997-2005年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变化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国内外学者生态价值估算的方法与模式,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对估算方法进行了修正,并对所研究时段内各年度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以及各种土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例进行了估算.(1)研究期内,研究区耕地减少最多,林地增加最多,其中,泾阳县、武功县、三原县、礼泉县是成阳市林地变化的热点区域.(2)研究期内,成阳市的ESV增加了44 774.15万元.年增加率为0.72%,其中渭城区、礼泉县、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是成阳市ESV变化的热点区域.(3)研究期内,耕地的ESV所占比例减少最多,林地的ESV所占比例增加最多.渭城区、秦都区、彬县和渭城区分别是咸阳市耕地、园地、林地和水域ESV所占比例变化最大的地区,各区县的牧草地和未利用地的ESV所占比例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玉屏县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地资源利用动态度等相关模型对玉屏县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引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对玉屏县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999—2013年期间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有所减少,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由园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向交通运输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发展;1999—2013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益显著,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是由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结构和数量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生态系统功能价值的区域差异。以天津市为例,分析了2002—20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运用锡尔指数对生态系统功能空间差异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2002—2010年天津市各区县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均逐渐提高;从单个土地利用类型来看,价值较高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由水利设施用地、耕地、林地承担,这些地类的增加将带动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显著提高;2002—2006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都是不断增加,2006—2010年区间差异减少,但区内差异增加;区域间的差异是全市生态系统发展差异的主要影响力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