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立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荒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为了研究荒漠地区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的补偿机理,通过建立演化博弈分析的复制动态模型,对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及其相互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各策略的动态演变过程,讨论演化结果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各博弈方策略的演化方向受对方策略初始状态的影响,并与博弈双方支付矩阵的参数有关,但政府及管理部门是更为重要的主导者,他们的行为与意愿直接决定了均衡解;生态补偿在保证农牧民采取稳定的“保护”策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确定沙区的生态补偿金额、降低沙区的生态保护成本、在监管过程引入奖惩机制和增大监管力度,有助于实现荒漠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土地征收引发的社会风险及矛盾日益凸显,给社会的稳定和谐带来一定威胁.通过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农民之间的博弈分析,明确了征地过程中各方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及动机,并得出违规征地的处罚力度及征地补偿费是影响各利益主体行为选择关键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中不同利益主体博弈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和博弈关系。研究表明:(1)地方政府行为倾向是决定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效果的关键因素;(2)中央政府应降低监督成本,并采取措施减小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倾向;(3)中央政府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补偿标准和整治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4.
5.
陈鑫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06-16808
在食品市场中,主要存在食品生产商、食品消费者和政府部门等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但是他们处在不对称的关系中。很多学者已经研究了政府与食品生产商的博弈关系。分析食品消费者和食品企业的关系,食品消费者掌握的信息很少,与食品企业的博弈中处于劣势的地位,但是理论中的4种市场区分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研究结果有助于处于信息劣势的消费者为自己谋取食品安全方面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邓曦东  朱琪  郑文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309-8311
从征地补偿制度的缺陷入手,分析了农村征地补偿过程中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必要性。从项目业主的角度,对农村征地补偿中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界定,确立了失地农民作为土地开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地位和权益。失地农民是土地开发企业的关键型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存在经济依赖性。最后,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农村征地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麦琮翎  李立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7):101-102,97
农地整治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力支撑,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有效手段。农地整治归根到底需要投资作为物质条件,然而利益相关主体由于在投资体制、财政体制因素等不完全信息条件约束下存在动态博弈。运用古诺—纳什均衡博弈理论,在不完全市场信息的条件下,分析了利益主体的投资的动机,诠释了农业投资从总体上不能达到最优的深层次原因,对于减少投资效率损失及加快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环境治理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演化博弈的方法研究了政府、第三方企业和农户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合作行为达成的均衡条件,并通过实验经济学加以仿真验证,发现企业是否采取认真治理行为主要取决于政府的监管与惩罚力度,政府高于企业治理成本的罚金可以规范企业的治理行为;政府的重视行为条件与企业的治理行为和农...  相似文献   

9.
农民合作过程中搭便车行为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武  胡振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220-11222
基于演化博弈的分析框架,从一个农田水利治理的典型案例出发,通过建立两群体复制者动态模型,剖析农民合作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演化均衡的求解说明,合作过程中农民普遍存在搭便车行为,但通过典型示范、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以奖代补政策,可以实现合作,从而克服搭便车轩为。  相似文献   

10.
王桂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80-5381,5384
从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和博弈主体地位不平等两方面探讨了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农民博弈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为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与社会投资者在土地整治PPP模式中的演化路径,对南京B街道土地整治项目中地方政府与社会投资者的演化博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投资者期望收益r小于机会成本b时,地方政府的扶持可以提高社会投资者参与项目的积极性。随着土地整治PPP模式给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者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加,地方政府的最优策略选择是扶持社会投资者、社会投资者的最优策略是参与PPP模式;在南京B街道土地整治项目中,社会投资者期望收益r大于机会成本b,社会投资者能稳定趋向参与土地整治PPP模式,地方政府对社会投资者的扶持力度受自身收益影响,当地方政府的收益越来越小时,扶持的力度会逐渐下降。为进一步提高提高社会投资者参与土地整治PPP模式的积极性,加快构建土地整治PPP模式市场,提出建立土地整治PPP模式激励机制,建立土地整治PPP模式的反向约束机制2个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土地财政与土地城镇化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1999—2015年省级层面二者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与土地城镇化具有双向互动关系,可分为引致用地需求、土地城镇化扩张和土地财政再扩充3个阶段;2)实证分析显示,土地财政和土地城镇化存在相互促进的统计学关系,土地城镇化进程在短期内会引起土地财政的逐渐增加,而土地财政对于土地城镇化有长期的持续性正向影响,分别与理论分析中的3个阶段相匹配;3)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均显示土地城镇化对土地财政冲击的响应较为灵敏和强烈,说明土地财政显著影响了我国的土地城镇化进程。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土地财税制度改革,严格把控城市拓展边界,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土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合理筛选控制变量和对农户生计策略类型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基于CFPS两期全国整合样本的面板数据,运用倍差法及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实证检验农地转出对农户生计策略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转出对农户采取农业型和农兼型生计策略产生了显著负向作用,对非农型生计策略的选择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而对兼农型生计策略的影响效应有限,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户可以通过调整自家的生计策略适应农地转出所引起的变化。另外,通过多种匹配方法对估计结果进行检验,证实估计结果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建议今后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加大对农地流转政策的支持力度。依据不同类型家庭的实际需求,为农户制定适宜自身发展的差异化鼓励政策,带动发展具有当地特色且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非农“产业”,实现农地转出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评价乡村旅游用地竞争力并识别其障碍因素是优化乡村旅游产业布局的前提和基础。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从资源禀赋特征、区域生态环境和旅游开发条件3个维度选择13项指标,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法的旅游用地竞争力评价模型,以揭示密云区乡村旅游用地竞争力的格局。引入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分析主要乡村旅游用地竞争力类型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用地低竞争力类以组团状形式,在密云区东南部和密云水库东北集中连片分布;中竞争力类沿“潮河轴带”“白河轴带”“安达木河轴带”和北部山区带状分布;高竞争力类以点状形式,涵盖张家坟村、司马台村、贾峪村、河北村、石城村、圣水头村、石马峪村和龙潭沟村。(2)以中竞争力类区域为例,基于主要障碍因素,将其划分为资源、环境和开发障碍型,并分别提出优化对策。研究成果可为乡村产业用地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河北曲周县342个农村居民点为评价单元,从压力源-压力流-压力汇的角度构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设置和筛选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计算农村居民点的压力源、压力流和压力汇各指标值及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值,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了5种空间格局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全县农村居民点压力适宜性弱的占全部村庄的45.61%,适宜性一般的村庄占32.74%,适宜性较强的村庄很少,占21.65%。本研究尝试将压力论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有益探索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是国家近年来全面开展的重点项目,完善科学高效的图形数据采集技术是合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点。由于农村土地地形复杂、外业指界误差大等限制,坐标几何和键盘输入的结合成为农经权确权工作的主流数字化图形数据采集方式。因此提出一个基于GIS技术方法自动识别农田边界的模型,并创建出土地信息数据库。该模型通过一系列的自动化进程较为精确地检测出土地边界,其进程由ArcGIS Model Builder及Python语言整合为GIS模型,因此很少或不需要操作员人为介入执行整个分析过程。经过可行性分析证明,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该模型可以使84.8%以上农田土地边界被有效检测。并可以将长达2个月的边界数字化工期缩减到2 d以内。该模型尤其适用于界址清晰的土地边界检测。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价监测点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价监测点配置关系到城市地价水平的真实反映,影响到我国城市地价监测体系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本文提出以空间分层抽样技术为基础,首先确定城市地价监测点总量,然后选择一定的指标,分别确定地价监测点在城市内不同区域、不同用地类型、不同土地级别中的分布,经综合平衡,最后确定地价监测点配置方案。该模式解决了我国当前地价监测体系建立中如何配置监测点这一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农户借贷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省250户农户资金借贷现状的实证分析,发现甘肃省农户资金需求量很大,其中民间借贷在农户借贷中占有很大比重,借款对象主要是亲朋好友;农户借贷资金主要投向于非农领域;农户对借款利率有一定的敏感度,对期限的选择中无确切期限,延期的借款多;同时调查还发现农户对农信社的借贷政策还不太了解.  相似文献   

19.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直接影响着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已成为农村土地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通过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博弈模型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个体农户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博弈的均衡解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情况,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耕地细碎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是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基于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划分农户类型,利用武汉城市圈部分区县农户调查数据,采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地块平均面积表征的耕地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小规模农户耕地经营面积平均为0.194 hm~2,利用效率为0.360;中规模农户耕地经营面积平均为0.492 hm~2,利用效率为0.446;大规模农户耕地经营面积平均为1.179 hm~2,利用效率为0.497;耕地利用效率与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呈正相关关系。2)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耕地细碎化对小规模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对中、大规模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具有负向作用;相对于小规模农户而言,细碎化对大规模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大。因此,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应鼓励耕地流转,为农户规模化经营耕地创造条件;在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过程中,应将耕地整治与耕地流转有机结合起来,降低细碎化程度,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