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选用2008—2018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16个小麦品种,在绵阳通过田间自然诱发,评价小麦抗条锈性,意在选择较抗条锈病小麦品种,为四川小麦生产降低条锈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小麦育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对小麦几个生育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川育26、川麦59、川麦67、绵麦51、川育23、西科麦9、绵麦112表现为中抗,绵麦367表现为中感,其他品种均表现为高抗。不同生育期小麦的抗条锈性表现不一致,部分小麦品种的反应型、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存在差异性,且各抗性组分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川育26、川麦67、川育23、绵麦112、绵麦367抗条锈性减弱,且绵麦367出现感病,已不适合于该地区,其他品种依旧表现出较好抗条锈性,同时生产上及时防治条锈病才能减缓病情加重、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田自然诱发对5个小麦品种成株期不同生育期进行抗条锈病鉴定研究,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反应型和病情指数均表现为极显著(P<0.001);不同生育期反应型存在差异(P<0.05)。综合分析各品种不同生育期病情指数没有存在差异,对单个品种分析得出西科麦4号在不同生育期反应型无差异,其余4个品种反应型在不同生育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抗性鉴定结果为西科麦4号免疫,绵麦40号和川育24号为中度抗病品种,川麦41和绵阳29表现为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3.
选用2006—201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10个川麦系列小麦品种,通过大田自然诱发,对其成株期不同生育期的抗锈性进行鉴定分析,旨在筛选出具有免疫及高抗的品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普遍率以及严重度的差异显著,部分川麦系列品种病情指数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川麦53、川麦48、川麦54表现为近免疫,川麦55、川麦58表现为高抗,川麦56表现为中抗,其余表现为中感。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抗性组分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表明在生产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因素,一旦发现条锈病,应立即进行防治,防止条锈病的加重与蔓延。  相似文献   

4.
2005—2006年对庆阳市引进的12个冬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田间抗锈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多抗1号、陇鉴99、济麦20号、德引2号高抗小麦条锈病,且抗性稳定,综合性状好,建议在庆阳市南部病害重发区推广种植;益丰98、农大3659、轮抗6号中抗小麦条锈病,应与本地抗锈品种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选育出四川地区具有优秀抗性的小麦品种,进一步完善四川小麦品种的种质资源,选取110个四川地区主栽小麦品种,对每个品种的抗条锈性进行了大田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对反应型、普遍率、终期病情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并对所有参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系统地对不同品种间的抗性水平进行分类筛选.结果显示:反应型、普遍率和终期病情指数三者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0个品种中,高抗品种有21个,占参试品种的19.1%;中抗品种26个,占参试品种的23.6%;中感品种31个,占参试品种的28.2%;高感品种32个,占参试品种的29.1%.  相似文献   

6.
对甘肃省4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抗病的参试材料较少,在苗期感病的许多材料,在成株期抗病,并且反应型非常低,说明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抗性存在差异;而且成株期绝大部分品种(系)的严重度、普遍率及病情指数均低于苗期。并针对本研究结果对今后品种抗条锈鉴定、抗锈育种及现有品种的生产应用所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性特点及鉴定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小麦抗条锈品种的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病情指数、病程曲线下面积、相对病程曲线下面积及条锈病对穗粒数、有效小穗数、千粒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持久抗病品种具有“双低”特点,一是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病情指数和病程曲线下面积等抗性组分值都很低,而且对环境条件不敏感,其中反应型对环境是最稳定的.二是穗粒数、有效小穗数、千粒重及产量的损失率低.以上特点可以作为持久抗病品种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然诱发对241个小麦品种进行大田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并对各因素相关性进行分析及聚类划分,经相关性分析表明反应型和普遍率、终期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抗性鉴定和聚类划分结果显示有39个高抗品种,占总数的16.18%;111个中抗品种,占总数的46.05%;68个中感品种,占总数的28.21%;23个高感品种,占总数的9.54%。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两个小麦品种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白粉病发生程度,以病株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为统计指标表征小麦发病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小麦高氮水平下的病株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要显著高于低氮水平;在相同氮肥水平下,济麦22的病株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均低于鲁原502。因此适当减少施氮量和选用抗性品种可以有效减轻小麦白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小麦新品种在湖北地区的抗性情况。[方法]在自然诱发条件下系统调查12份参试小麦新品种对条锈病和赤霉病的田间抗性。[结果]条锈病抗性鉴定显示:12份小麦新品种中有7份材料病情指数在25以上,属于高感品种,其余5份材料病情指数低于25,属于中抗或慢锈品种,其中"秋乐1302"具有较强抗性。赤霉病抗性鉴定显示:12份参试新品种中有3个品种为中感品种,剩余9个品种均为感病品种。12份参试品种中无同时抗条锈病和赤霉病较好的抗性品种。[结论]12份参试小麦新品种的病害调查和抗性分析为适宜湖北麦区的小麦品种选引和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442份小麦材料苗期的抗病性,利用当前条锈菌优势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对其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并利用基因芯片检测了其中241份春小麦所携带的抗条锈基因。结合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共筛选出151个抗性品种,其中四川材料和CIMMYT材料中的抗条锈病基因较为丰富,且分布频率高。研究结果为筛选国内抗病性小麦种质资源以及国外优异种质的引进提供了参考,也为挖掘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及后续小麦抗条锈病分子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获得的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一致性"QTL位点SSR分子标记,结合田间抗性表型鉴定,揭示四川地方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遗传多样性。【方法】通过QTL元分析技术,将已定位的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QTL整合于同一张连锁图谱,获得条锈抗性"真实"QTL区段。并利用QTL区段内的SSR标记,结合田间条锈病抗性表型鉴定,对64份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抗条锈病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元分析,获得7个控制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MQTL。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发现11份四川地方小麦品种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其发病严重度、平均普遍率和病情指数低于10%。标记/性状关联分析发现3个与四川小麦地方品种条锈病成株抗性存在显著关联的SSR标记位点。【结论】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条锈病抗性表现差异显著;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关联SSR标记的获得为利用条锈病抗性基因提供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几大小麦产区主栽品种中筛选出慢锈品种。[方法]用当前条锈菌优势小种接种孕穗期的小麦,计算各品种的潜育期、病情指数及千粒重损失率,从而推算出各品种的慢锈类型。[结果]219个参试品种中筛选出5个免疫品种、67个高度慢锈品种、66个中度慢锈品种、11个耐锈品种和70个感病品种。[结论]在主栽品种中感病类型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多纳入持久抗病种质,逐步淘汰感病种质。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西科麦6号对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病性和抗病遗传规律,用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1、CYR32、CYR33、Su11-4和V26。在2015年3月,对西科麦6号和铭贤169及其杂交后代F1、F2、F3进行成株期接种,作抗病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西科麦6号对小麦条锈菌CYR31的抗病性由2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CYR32的抗病性由3对显性基因(其中2对表现累加作用)控制;对CYR33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Su11-4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重叠或独立控制;对条锈菌V26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独立控制。从西科麦6号在试验和生产上的良好表现,多年抗病鉴定及本研究的遗传分析证明,西科麦6号对小麦条锈菌具有良好的抗性,并且这种抗性的遗传性较稳定,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和抗源材料;可以进一步进行分子标记及定位研究,以期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新的抗条锈病亲本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选用国内小麦生产上重要的推广良种和抗病育种原始材料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进行抗病性变异观察试验研究,结果82个参试材料中,对条锈病抗性表现为免疫的有3个,近免疫的有6个,抗病的有15个,中抗的有15个,中感的有22个,感病的有21个;对白粉病表现高抗的有7个,中抗的有28个,中感的有29个,高感的有18个.抗病性、产量、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贵麦22、扬麦158、鲁麦23、扬麦5号、繁6、郑州9023、绵阳28、鄂麦14、Avocet S*6/Yr5、Avocet S*/Yr10、Avocet S*/Yr15、晋太170和川3023等13个,可以开展进一步的试验、示范与推广;Hybrid 46、T.spelta album、Moro、VPM1、贵农22、铭贤169*6/Yr10、Avocet S*6/Yr5、川育55871、川3023等9个品种对条锈病抗性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可以作为抗病育种抗性材料进行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大麦条锈菌菌株 Q1、 Q2致病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已获得的2个大麦条锈菌菌株 Q1、 Q2,分别在小麦已知基因系、部分小麦和大麦生产品种上进行了苗期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大麦条锈病菌株 Q1、 Q2为小麦专化型, Q1较 Q2具有更强的致病性和更宽的毒性范围.Q1、 Q2分别对46个小麦生产品种及抗源品种中的32个和29个有致病作用,仅对极少数大麦品种有致病作用,致病特点与小麦条锈菌新菌系贵22-9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7.
Wheat stripe rust has become the most dangerous disease which threaten safe yield of wheat in Sichuan Province.It is meaningful to provide technique support for integrated disease control by exploring the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of wheat stripe rust.Wheat stripe rust dynamic developments of all-planting and mixed-planting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by taking different mixed-planting combinations among 6 wheat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resistance levels.The results of this experiment show that the mixed-plantings of 4 and 6 wheat varieties can delay the occurance of wheat stripe rust,slow the speed of disease and decline the damage of disease as well as stabilize yield of wheats.  相似文献   

18.
成株抗条锈性小麦品种的筛选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年大田及室内试验,筛选出了我国成株抗条锈性的小麦品种47个.这些品种的抗性可分为三种类群:(1)高抗至免疫类型;(2)中抗类型;(3)介于高抗至中抗之间的类型,该类型的抗性表现取决于环境条件.并对成株抗条锈性品种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几个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病情扩展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在我国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的陇南,对抗条锈性上分属不同类型的9个品种进行田间成株期病害发生特点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品种条锈病的反应型均为感病类型,主要差别表现在普遍率和严重度上。Libellula和N. Strampelli的普遍率和严重度保持最低水平,咸农4号与清农3号保持低严重度与普遍率,但在发病20 d后普遍率有一快速上升,其它品种均在发病后10 d左右达到较高的普遍率与严重度。Libellula、N. Strampelli和咸农4号同为持久抗性品种,但抗病机制不同。感病反应型、低普遍率与低严重度是持久抗病性的表型特点,但反之是否成立,以及持久抗病性表现的分子机制等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