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覆盖条件下旱稻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覆盖条件下旱稻试验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条件为微生物提供了特殊的土壤生态环境,使土壤物理性状发生了一定变化。在旱稻生育期,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比不覆盖土壤中好气性细菌、真菌等8种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有明显增加;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比不覆盖土壤中蔗糖酶、蛋白酶等5种土壤酶活性有明显增强。在所有覆盖条件下,秸秆覆盖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年生和2年生防风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防风生长年限的延长,其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总量有所降低,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显著降低,放线菌略有升高,原有的细菌种群优势逐渐被放线菌所替代;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好气性固氮菌、厌气性固氮菌等呈增长趋势,其中2年生防风根际土壤的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和好气性同氮菌数量分别是对照土未种植防风地块土壤的5.77倍、9.01倍、14.13倍,硝化细菌数量显著减少,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先增后减、总体锐减;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脲酶活性降低,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先急剧上升后缓慢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红壤荒坡种草后的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年间、季节间与坡面分布的动态分析.研究表明,荒坡种草后所进行的土壤微生物学过程逐年增强,为红壤荒坡种草提供了初步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对魔芋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其与魔芋软腐病发生的关系,为利用土壤微生态控制魔芋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魔芋在4个海拔高度(610、913、1205和1518m)和4个生长时期(幼苗期、换头期、块茎膨大期和块茎成熟期)软腐病发病率及其根际的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量和微生物多样性,应用DPS 7.05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同一海拔的不同时期,随着魔芋的生长,魔芋软腐病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以块茎膨大期软腐病发病率最高;同一时期不同海拔高度,总体趋势为随着种植海拔的增加,软腐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随着魔芋的生长和发育,4个生育时期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即幼苗期>换头期>块茎成熟期>块茎膨大期;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魔芋根际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均相应增加;海拔对魔芋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适当增加种植区海拔能有效调节魔芋根际微生物区系,是控制魔芋软腐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山地红枣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方法,研究施肥对山地红枣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不同土层(0~20cm、20~40cm和40~60cm)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P<0.05),单一施肥与氮磷钾配施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红枣林在施肥处理下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较CK样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0~20cm土层微生物数量变化明显,其中N221.0P2O5272.7K2O 303.0和N303.7K2O 180.5两组处理的效果最明显。施肥处理下的土壤磷酸酶、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CK有显著增加(P<0.05),N221.0P2O5272.7K2O 303.0和N303.7K2O 180.5处理的土壤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最高,P2O5272.7处理的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土壤纵向分析表明,0~60cm土层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和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N221.0P2O5272.7K2O303.0配施处理能明显提高枣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长期定位施用沼液对水旱轮作耕层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影响,在四川省邛崃市固驿镇黑石村黄壤性水稻土上设置12个处理(1个清水对照,1个常规施肥对照,10个不同施用量的纯沼液处理),采集连续三年"水稻-油菜"轮作后的耕层土壤,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和常规施肥相比,施用沼液会降低土壤细菌/真菌(B/F)值,增加微生物数量并提高土壤酶活性;随沼液施用量增加,细菌数量不断增加,放线菌、真菌数量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当三年沼液施用总量控制在495.31~546.32 t·hm-2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处于较高水平。长期施用沼液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和酶活性提高,但对土壤微生态平衡及土壤质量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7.
种植年限和种植模式对设施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为探讨大棚种植年限和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分析土壤质量退化的原因,对昆明郊区蔬菜、花卉主产县典型大棚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测定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B/F比值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以种植6~8 a时最高而20 a时最低;真菌数量持续增加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持续降低.与连作相比,轮作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而降低真菌数量,有利于提高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其中花-花轮作效果最好,菜-菜轮作效果最差.研究结果表明大棚种植初期(4~6 a)土壤生态环境较好,6~8 a后土壤微生物Ⅸ系失调.酶活性显著下降,从而影响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土壤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大大降低;轮作种植能有效调节土壤微生物区系,有利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提高,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蒙顶山茶园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蒙顶山茶园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和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大类群微生物中以细菌最多,约占微生物总量的90%,真菌次之,放线菌最少;细菌数量与土壤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土壤各项理化性质相关性均不显著.土壤脲酶活性为0.165~0.248 mgNH3-N·100g-1±(38℃,3h),土壤蛋白酶活性为6.332~10.665 μgNH2-N·g-1±(30℃,24 h);土壤脲酶活性与速效钾含量具有极显著负相关性,土壤蛋白酶活性与全磷、速效磷具有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热带橡胶林与热带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及其生物量,为海南地区橡胶林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海南地区分别选取5个橡胶林(儋州、琼中、乐东、万宁和海口)和5个热带雨林(五指山、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和鹦哥岭)的样地,每个样地选择13个取样点,旱季和雨季总计260个样本,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pH、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采用稀释平板分析法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细菌、放线菌和真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区系、数量特征及其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结果]比较橡胶林与热带雨林土壤的理化性质,二者仅pH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其他理化性质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各样地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差异,鹦哥岭与其他样地pH差异显著;儋州与琼中、海口与吊罗山的土壤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儋州与五指山,琼中与乐东,吊罗山与鹦哥岭的土壤全磷含量无显著差异;乐东与霸王岭、琼中与尖峰岭的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差异;其他各样地的土壤全磷、全钾和全氮含量差异显著.样地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排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细菌占微生物总量为95.46%~97.60%;在细菌和真菌数量上为热带雨林>橡胶林;放线菌数量上橡胶林>热带雨林.可见,橡胶林与热带雨林三大微生物类群差异均显著.土壤微生物总量上热带雨林>橡胶林;橡胶林各样地中微生物总量排序为乐东>琼中>儋州>万宁>海口,热带雨林各样地中微生物总量排序为鹦哥岭>霸王岭>吊罗山>尖峰岭>五指山.橡胶林和热带雨林中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季节变化差异明显,旱季到雨季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细菌和真菌与pH无显著相关性,放线菌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菌和真菌数量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仅放线菌数量与有机质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季节变化对微生物数量造成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地上植被的不同均会对微生物数量产生影响,热带雨林能为细菌和真菌提供更有利的生长条件,橡胶林环境则有利于放线菌生长.要有足够的肥料施入及科学的田间管理相辅,以促进微生物活动将养分转化后供橡胶树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不同覆盖条件下甘蔗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覆盖条件下甘蔗试验地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条件为微生物提供了特殊的土壤生态环境,使土壤理化性状发生了一定变化.在甘蔗生育期,蔗叶覆盖和地膜覆盖比不覆盖土壤中好气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有明显增加;氮素生理群中的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都有明显增加,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变化不明显,厌气性细菌数量明显减少.在所有覆盖条件下,蔗叶覆盖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653-1658
为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对复垦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和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及采样分析,对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不同恢复年限下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复垦年限的土壤酶活性不同,复垦20 a的土壤酶活性优于复垦15,10 a和对照;不同复垦年限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作用不同,复垦20 a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高于复垦15,10 a和对照。植被恢复可以促进土壤生态肥力提高,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2.
牡丹根际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牡丹种植对土壤微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多年种植牡丹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根际微生物区系及根际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牡丹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大于非根际土壤,两类土壤中细菌占主要优势,但非根际土壤中真菌的含量高于根际土壤。根际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比非根际土壤增加了38.40%、81.76%和129.42%,多酚氧化酶差异不大,而非根际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比根际土壤增加了5.31%。  相似文献   

13.
大豆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动态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动态研究初报PrimaryStudyonDynamicsofSoilMicroorganismsUnderSoybeanContinuousCropping关于大豆连作减产的障碍机制,不少学者从土壤营养元素的降低、孢囊线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连作与轮作体系中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作障碍与轮作效应是生产中的重要问题,研究其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前人曾就土壤物理、化学以及植物毒素等进行过探讨,研究了连作与轮作土壤之间的微生物数量上的差异。作者曾报道了大豆等4种作物的连作障碍现象,并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在连作障碍中的作用以及主要类群的动态变化,对3种连作作物根区土壤链霉菌进行了电镜观察。关于连作与轮作土壤以及根面真菌区系的研究,成田、铃木等  相似文献   

15.
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由于充分利用光能、保温、保湿 ,促进作物早熟 ,因此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多的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设施栽培以迅猛的速度在广大城郊兴起 ,在某些地区已成为支柱产业。但是由于设施栽培是一种人为干扰下的栽培、灌溉、施肥方式 ,其土壤特性的演变不同于菜地的栽培土壤 ,形成了一种人为作用十分强烈的特殊土壤。人为改变了自然状态下水、热平衡 ,特别是每年的第四季至翌年的第二季的覆盖 ,土壤得不到充分淋洗 ,致使盐分表聚 ,影响作物生长。随着种植年限延长 ,盐害加重 ,不少温室因之而废弃[1 ,…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沙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流动、半固定、和固定3种不同沙丘类型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土壤中三大微生物数量组成、季节动态变化以及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固定程度的沙丘在微生物总数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即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微生物总数是半固定沙丘的2.8倍,流动沙丘的12.5倍;3种沙地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占绝对优势(70%以上),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低于1%),并且有明显的季节分布和垂直变化规律。细菌和放线菌在春季有生长高峰,真菌则在秋季,半固定和固定沙丘中细菌在表层分布最多,真菌和放线菌在1~10 cm处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17.
耕作制度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进行了复种方式和土壤耕作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复种方式能明显影响土壤细菌的数量,但对放线菌和真菌的影响不明显;免耕栽培晚稻利于土壤厌气性微生物的生长,翻耕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好的耕作制度能激活土壤中的微生物,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18.
冶力关森林公园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冶力关森林公园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研究,试图阐明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冶力关森林公园天然林和人工林群落的生态学过程,制订退化林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冶力关森林公园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很大,天然林土壤:细菌(2.535×109)>放线菌(1.701×105)>真菌(1.507×106);人工林土壤:细菌(2.260×109)>放线菌(1.433×105)>真菌(4.018×106).土壤微生物特殊生理类群数量在人工林和天然林中的分布组合有相同趋势,即:好气性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硝酸菌>亚硝酸菌.其中,在所研究的林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在土壤剖面上具有相似的垂直分布特征.各类微生物的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呈现的规律为A层>B层>C层>D层>E层.  相似文献   

19.
烟草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湖北省恩施咸丰县烟田采集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不同生长时期的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进行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真菌的分离并对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进行酶活性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①土壤中氨化细菌数量最多,真菌数量最少.各种类群微生物在烟草整个生育期间变化波动较大,不同类群微生物消长趋势不同,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烟草生长旺盛期微生物数量最多.②在烟草生长前期,土壤脲酶活性较高;磷酸酶活性在前、中期均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在后期,随着土壤熟化程度的提高,蔗糖酶活性增强较明显;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各个时期的变化较平稳.  相似文献   

20.
不同模式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模式长期定位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及氯仿熏蒸提取法,研究15种施肥模式对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细菌放线菌真菌,对微生物量的影响:MBPMBNMBC;土壤细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M1(有机肥)处理,土壤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M2(有机肥)处理,土壤真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M1NPK(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MBC和MBN最大值均出现在M1处理,MBP最大值出现在M2NPK(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MBC含量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有机肥的施入可明显地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中,化肥的减量可增加MBC、MBN含量。氮、磷肥在合理范围内的施用可明显促进微生物对氮、磷的吸收,显著增加了MBN、MBP含量。氮肥的施入可明显加速土壤肥力的流失,使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施用有机肥会使土壤更加肥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