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目的  研究景区环境感知和运动体验与健康功效的关系。  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衢州市柯城区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信息。采用结构方程进行分析,研究森林运动型景区环境感知和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  结果  ①森林运动小镇景区环境感知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均值为0.26。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4个维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延展性(0.29)>魅力性(0.27)>兼容性(0.25)>远离(0.23),对4个维度的影响程度差别不大。在森林景区环境感知构成要素中,生态环境质量对游客森林环境感知满意度的负荷量最大,为0.74。②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有显著(P<0.05)的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均值为0.86,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4个维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远离(0.90)>兼容性(0.88)>魅力性(0.84)>延展性(0.82),对4个维度之间的影响程度差别不大。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中,运动设施与运动兴趣的负荷量最大,均为0.59。③从路径系数差异来看,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0.86)高于景区环境感知满意度(0.26)。  结论  森林景区环境质量和森林休闲运动体验均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森林休闲运动体验的影响大于景区环境质量;影响森林景区环境感知满意度的最大因素是生态环境质量,影响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的最大因素是运动设施的丰富性和森林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对于森林运动型旅游景区而言,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提高森林休闲运动项目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图2表1参24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中国重大动物疫情公众认知与行为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公众对重大动物疫情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进一步使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公众个体特征对其风险感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公众在重大动物疫情期间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可显著提升其对重大动物疫情的风险感知程度,而知觉行为控制则可有效降低其风险感知。公众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规模在部分路径中具有调节效应,其中年龄较大的公众群体对重大动物疫情的风险感知程度更易受到主观规范的正向影响,文化程度较低的公众群体对重大动物疫情的风险感知程度受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的影响更大,规模较大的家庭其知觉行为控制将显著降低其风险感知程度。最后,本文从政府、行业、公众个体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制定相应的重大动物疫情风险管理策略提出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胞质群的8个不育系及5个恢复系组成可能恢复的24个杂交组合,两年多点分期播种观察花粉育性,结果表明,1)胞质群内组合间的恢复性与环境的互作存在极显著差异。2)不同生态气候条件对恢复性影响不一,凉爽、高湿比高温、干燥更有利于雄性的恢复,适度光照有助于提高恢复性。同一生态区内,年份间恢复性差异不大。3)恢复性与稳定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性,尤其E 群表现更突出。恢复性越高,播期间稳定性越好。4)自330对C、E 两亚群不育系的恢复性差,是因为其不具有恢复性的遗传基础。所以,在利用不育胞质杂种时,必须对恢复系的恢复性进行测定与选纯。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校园绿化环境对校园小气候的影响,对校内3个绿化地和1个非绿化地进行了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对比观测,并利用校外自动气象站的温湿度资料和校内各测点温湿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绿化可以使校内气温下降,空气湿度增加,从而增加人体的舒适感。校内绿地和非绿地空气温湿度与校外气象站的温湿度观测值极显著相关,并可以建立回归关系显著和决定系数(R2)较高的线性回归方程。校园绿化可以改善校内小气候环境,校内的小气候环境与校外大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城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碳氮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城市绿地土壤碳氮特征及影响因素,选取合肥市不同绿地类型(工厂、公园、居住区及校园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土壤有机碳、全氮、碳氮比(C/N)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绿地类型及土层深度均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P0.05),不同绿地类型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为:公园绿地(7.00 g·kg~(-1))校园绿地(6.87 g·kg~(-1))居住区绿地(5.70 g·kg~(-1))工厂绿地(5.01 g·kg~(-1)),且0~10 cm土层有机碳均值显著高于其下两层(P0.05)。绿地类型及土层深度对土壤全氮含量及C/N影响均不显著(P0.05)。不同绿地类型0~30cm土壤全氮含量依次为:校园(0.67 g·kg~(-1))工厂(0.55 g·kg~(-1))居住区(0.54 g·kg~(-1))公园(0.50 g·kg~(-1))。0~30cm绿地土壤C/N依次为:公园(14.36)校园(10.18)居住区(9.38)工厂(9.20)。相关分析表明:0~30 cm土壤C/N与土壤有机碳、NO_3~--N、NH_4~+-N及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可见,公园、校园绿地利于土壤有机碳积累并可维持相对较高的C/N,这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芜湖市不同等级医院护士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当地护士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芜湖市不同等级医院的临床护士842名,采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自评。结果:842例护士自评生存质量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分别是(24.05±3.60)、(19.56±3.26)、(10.46±1.80)分和(23.71±4.15)分,除社会关系领域低于常模外,其他3个领域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级医院被调查护士的生存质量总分均低于一级和二级医院,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高于一级和二级医院,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部调查对象的健康状态越差、焦虑和抑郁自评得分越高的护士生存质量自评总分越低,而工龄越长、进行业余学习的护士自评总分越高;月收入高、焦虑和抑郁自评得分越高的三级医院护士生存质量自评总分越低,而工龄越长、工作满意度越高、进行业余学习的自评得分越高。结论:三级医院护士生存质量相对较低,而抑郁、焦虑比例较高,应予以关注,相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三级医院护士的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医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96名医学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 有140人(35.35%)存在焦虑倾向,176人(44.44%)存在抑郁倾向.高领悟组SAS与SDS评分显著低于低领悟组(P<0.05).领悟社会支...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广东药学院4所教学医院随机抽取的38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不同文化水平急诊科护士其强迫因子得分有显著差异;急诊科工作时间不同其焦虑因子得分有显著差异;急诊科不同婚姻状况护士的精神病性得分有显著差异.家庭月收入、急诊科工作时间与焦虑症状呈负相关;婚姻状况、急诊科工作时间与精神病性症状呈正相关.结论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护理管理部门应根据护士的具体情况给予心理干预,维护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寻福州市不同绿地生态系统(草地、林地、耕地和园地)光合特征和土壤呼吸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指数模型和相关系数分析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湿度和光合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4种绿地生态系统植物LSP、LCP、AQY、CE、Ls和WUE基本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综合表现为林地和耕地显著高于草地和园地;(2)1 d中各时期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EVAP)、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_2浓度(Ci)基本表现为林地和耕地显著高于草地和园地,4种绿地生态系统P_n和EVAP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气孔限制导致了光合"午休"现象,Ci和Gs日变化随时间呈"W"字形变化规律,通过SPSS最佳曲线拟合4种绿地生态系统植物的P_n与PAR、CO_2浓度和温度变化呈一致的二次曲线关系;(3)在日的时间尺度上,4种绿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均表现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约在14:00达到最大,最低值出现在06:00,相同时间基本表现为林地和耕地显著高于草地和园地;(4)4种绿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湿度之间关系以指数方程拟合最好,通过偏相关分析可知,草地、林地、耕地和园地土壤呼吸均与P_n、EVAP和WUE呈显著或者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与其他光合生理指标基本没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由此表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P_n、EVAP和WUE是影响福州市4种绿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
空气微生物浓度与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息息相关。为探明绿地通过植被类型、垂直结构、环境因子和土壤微生物对空气微生物分布的影响,选择了8块具有典型植被特征的绿地,采用自然沉降法取样并观测空气微生物冬春季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校园不同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春季显著高于冬季。受季节、植物种类和垂直结构影响,不同绿地空气减菌作用彼此间显著差异,所有绿地均能有效抑制空气细菌,且在春季表现出更好的减菌效果,对空气真菌基本无抑制作用,针叶林和乔草结构分别为减菌作用最佳的植被类型和垂直结构。环境因素和绿地垂直结构与空气微生物浓度存在显著线性回归关系,空气细菌浓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空气真菌浓度受湿度影响最大。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与空气细菌浓度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多样性与空气真菌浓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兰州商学院榆中新校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商学院榆中新校区的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设计理念,通过营造独特的绿地景观空间,创造出一个文化内涵丰富、景观优美、生态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现场勘查、文献收集、调研以及结合相关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对绿化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完善措施,旨在为海河教育园区未来绿地建设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增强绿地在维护校园环境生态功能,提高环境质量,塑造人文环境与营造景观等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漳州古城为例,采用Q方法,通过居民对Q命题的排序对古城旅游的感知进行主观评价,分析了居民的旅游感知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漳州古城居民对当地的旅游发展存在正面和负面的双重感知;具体感知维度可以分为:"环境意识增加与经济如故型""社会失序与原真性削弱型""发展不均与经济获益型""文化传承与思想更新型"和"地方认同与成本增加型";整体上积极感知强于消极感知.由地方旅游引起的负面感知不断增强,因此,根据社会表征理论,分别从直接经验、社会互动以及媒体影响3个方面来探究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形成机理,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乡建设的快速推进,乡镇公共空间建设过程中出现地方特色流失、缺乏人性化关怀、乡土空间精致化等现象。深入探讨乡镇发展过程中的"人地关系"能为乡镇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安徽省滁州市腰铺镇居民的公共空间依恋感知现状表明,腰铺居民对于乡镇的情感依恋高于功能依赖;年龄越大、文化水平越低的居民对于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依赖越强,其情感认同也越深;居民依恋感知与出生地距离负相关,与其居住时长正相关。建议从保护居民日常活动空间、延续当地特色文化脉络、增进居民价值感知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居民场所依恋,促进乡镇地域性特征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徐汇滨江公共绿地休憩设施的品质与游憩满意度,从规模、布局、形态等方面对其休憩设施进行调查,基于设施与空间环境的协调性、设施的功能性与艺术文化性三个层面,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滨江公共绿地休憩设施评价体系,对休憩设施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徐汇滨江绿地内的休憩设施在规模和布局方面基本满足游客的游憩需求,但在地域特色的营造、设施舒适度、环境协调性方面有待提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对滨江公共绿地休憩设施的规划设计及公园设计规范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湖北省1 088个农户调研数据,结合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等因素,利用Ordered-Probit模型探析了风险感知、公众形象诉求对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情况并不理想,其中受教育年限虽对其有显著正向影响,但风险感知和公众形象诉求对其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公众形象诉求越强,农户风险感知敏感性越弱,则对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度的负向影响越弱。2)风险感知和公众形象诉求对不同分化类型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度的影响存在差异,风险感知和公众形象诉求主要对纯农户和二兼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度产生影响,而一兼农户和非农户的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度主要受公众形象诉求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加强绿色农业技术的适用可靠性,同时激发农户公众形象诉求,且根据不同分化类型农户的特征提出针对性采纳措施,从而促进农户提高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度,引导农户进行农业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安徽农业大学景观环境现状,在深入分析校园景观环境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塑造环境多样性,创造绿化情趣、改造现有绿化空间,开放绿化场地,提高环境利用率等方面提出了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意愿,引导农户从事农业绿色生产,结合对外部性理论、农户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分析,基于对黑龙江省13市47村698个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农户认知对农业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机制,并将环境规制作为调节变量,探究环境规制对农户认知—农业绿色生产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农户农业绿色生产意愿仅为59%,还有很大提升空间;2)农业绿色生产政策认知、农业面源污染危害认知和农业绿色发展前景认知均对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另外农户受教育程度、风险偏好、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培训对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正向影响,年龄、非农收入占比对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负向影响;3)激励性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生产政策认知、农业面源污染危害认知—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约束性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生产政策认知、农业绿色发展前景认知—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因此,提出加强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培训、加大绿色生产财政补贴力度、制定并实施合理的惩罚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校园环境空间的使用者为主体,以使用后评价理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陕西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最后评价结果为E4,即较好。将所评价的相关反馈信息作为校园环境空间进一步设计及建设的依据,为完善校园环境空间提供了理论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深入认识视觉和听觉耦合下人们对景观的感知规律,对景观资源评价和宜居环境设计尤为关键。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校园景观为对象,结合样地监测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比较分析夏季(7月)不同绿视率呈现的视觉信息与声音感受特征结合下人们对景观环境感知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校园声景观不同时段的声音类型频率与声级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声级大小与空气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亦无显著相关性;2)景观中10、30 m和50 m的3个圆形缓冲区内的道路面积占比与声级呈中等强度正相关(0.577<r<0.689),且林地面积占比与声级呈中等强度负相关(r=-0.591),其他景观要素与声级均无显著相关性;3)声音的存在会影响人们对景观美感度和景观自然度感知,但在高和低绿视率景观中表现相反,即:在高绿视率景观中为正向效应,而在低绿视率组中产生负向效应。女性对声景观感知的好感度显著高于男性;4)无论景观绿视率高低与否,受访者对声音响度与视听匹配度的感受都会对景观美感度和自然度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作用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