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明确甘薯蚁象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在相对湿度60%,光周期12:12(L:D)的条件下,分别在20、23、25、28、31℃的光照培养箱中利用无虫薯块饲养甘薯蚁象,观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在20、23、25、28、31℃的温度下甘薯蚁象均能完成生长发育,完成一个世代分别需要79.75、57.01、43.36、33.10、31.90天;卵、幼虫、蛹、成虫产卵前期及全生育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44、12.37、14.42、17.44、13.58℃,所需有效积温为118.07、233.42、78.41、72.87、515.77日·度。  相似文献   

2.
管侧沟茧蜂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管侧沟茧蜂是寄生甜菜夜蛾和粘虫等害虫的低龄幼虫寄生蜂。本文以粘虫幼虫为繁殖寄主,对管侧沟茧蜂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及发育历期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卵-结茧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1℃,有效积温为115.15日度,茧-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47℃,有效积温为99.47日度。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该寄生蜂最适发育温度为23~27℃,在25℃条件下全世代发育历期为14.64d。  相似文献   

3.
茶尺蠖发育起点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俊庆 《茶业通报》1990,12(1):32-34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是我国茶区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尤以浙、苏、皖茶区为重。在浙江曾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前半期暴发成灾,1986年后再度暴发,1988年重害茶园亩虫量高达50万头以上,致使部分茶园的茶树被食成光杆。对茶尺蠖的生物学特性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作过不少研究,揭示了随气温升高发育进度加快、历期缩短的规律。七十年代以来又作过大量的天敌调查和研究。但气温对其发育进度的影响,除侯建文等(1979)对其第一代卵的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作了测定外,其余虫态尚无研究报道。为了配合生产,开展对此虫预测,作者对其幼虫、预蛹、蛹、成虫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作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3种蚜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豆蚜、豌豆蚜、豌豆修尾蚜3种蚜虫发育历期、产仔量、寿命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豆蚜发育起点为(6.05±1.44)℃,有效积温为(106.63±9.19)日度;豌豆蚜发育起点为(5.69±1.72)℃,有效积温(113.01±2.98)日度;豌豆修尾蚜发育起点为(4.02±2.22)℃,有效积温为(131.45±29.84)日度,3种蚜虫最适发育温度为19~23℃,在19℃时产仔量最多,其中以豌豆蚜的繁殖能力最强,达69.5头。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研究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作物生长期,气象要素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利用2012年4—9月土默特左旗气象站连续观测的有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有降水天气和无降水天气条件下,日平均风速、日平均地面温度、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4个气象要素对日10 cm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降水天气,各气象因素重要性排序为:日平均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面温度;无降水天气,各气象因素重要性排序为: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面温度。研究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同一气象因素可能对同一层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关注土壤水分的变化,应根据天气条件的不同,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以便更好地掌握土壤水分变化的规律,有效利用土壤水分资源。  相似文献   

6.
随着种植制度的变更和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生产上大螟在局部地区已经由水稻次要害虫变成主要害虫,且有逐年加重趋势。但目前中国稻区多数仍沿用以二化螟为靶标的防治技术体系,亚致死剂量农药反而促进大螟种群增殖。为了加强大螟的防控研究和技术推广,笔者在整理中国大螟近几十年来与防治相关的文献报道基础上,针对大螟多寄主选择、倾向田边产卵等生物学特性、大螟发生与危害逐年加重和边际危害的特点,探讨了以性诱法为主导的预测预报方法,总结了农业防治以减低少虫源基数、生态调控以降低种群数量和科学测报精准施药等方面综合应用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研究中需重视大螟预测预报方法完善、大螟抗药性监测和转抗虫基因水稻的抗性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7.
不同因素对甘薯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3个不同基因型的甘薯品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百苗重和施肥量对甘薯块根的形成,特别是甘薯块根结薯个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百苗重及施肥量对甘薯根系发育有显著影响,南薯88在百苗重为4.0kg和不施肥条件下其根系重量和块根数量显著优于其他水平,同时南薯88根系数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明江苏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加快推进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江苏省粮食生产特征,将1999—2015年江苏省粮食生产划分为两个时段,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两个时段中10个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江苏省粮食产量的首要因素;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经历了由弱到强的变化;农业支出占比地位重要但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粮食增产作用很大,有较大提高利用率空间;宏观层面上,科技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上升,其次政策、自然因素。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积极发展粮食绿色生产,持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是增加江苏省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影响棉花产量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湖北省天门市棉花单产的生育指标和气象指标分别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总桃、7月15日株高、伏桃、有效开花结铃期≥25℃活动积温、最佳结铃期光照、有效现蕾期≥20℃活动积温与单产关联度大。伏前桃、6月15日蕾、吐絮收花期雨量、最佳结铃期雨量与单产关联度小。  相似文献   

10.
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在番茄品种综合评价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筛选适宜南通市设施栽培的番茄品种,同时探索综合评价品种的新方法;对8个参试番茄品种的12个性状分别采用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粉9号等3个品种综合性状最优,可在南通地区推广应用;采用DTOPSIS法与灰色关联度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一致;DTOPSIS法中Ci值的最大差异达到80.2%,灰色关联度法中加权关联系数ri的最大差异仅有11.0%;DTOPSIS法是综合评价番茄品种的新方法,且比灰色关联度法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1.
北京郊区平原粮田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北京市州区徐辛庄镇土壤剖面水分的研究,得到了京郊平原区粮田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特征为各层间的变异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土壤水分随着深度的变化呈曲线形式,但随着表层土壤水分的减少,其随着深度的变化近于直线,土壤水分因土壤质地的不同及土体构型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在研究土壤水分垂直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对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了模拟预测。  相似文献   

12.
京郊平原区粮田土壤水分垂直变异性的半方差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半方差分析对不同土壤质地和不同土壤肥力的土壤水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京效平原粮田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的种植制度下,土壤水分在垂直方向上变异的变程为50-60cm,土壤水分在垂直方向上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为1.41%-9.26%,远小于25%。说明不同土壤质地的土壤水分在各自的变程范围内存在高度的空间相关性,其中土壤质地越粘重,变程越小,空间相关性越弱;同一质地肥力越高,变程越大,空间相关性越大。  相似文献   

13.
土壤入渗特性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土壤入渗特性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作用和抗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模拟土壤侵蚀过程的基本输入变量,受制于许多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综述了影响土壤入渗特性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土壤理化性质、下垫面性质、降雨强度、水质及水温等。并提出了今后应该加强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灌溉水温对土壤水分入渗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灌溉水温度对土壤水分入渗参数的影响,通过土柱试验研究了盐碱砂质壤土在三种水温(5℃、20℃和40℃)时的入渗特征,分析了不同温度下,土壤水分入渗及湿润锋的变化,结果表明:湿润锋运移距离与时间平方根为直线关系,当土壤温度增加时,参数a呈幂函数形式增大,随温度升高,直线变得越来越陡,在相同时段内,湿润锋运移距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累积入渗量与时间平方根具有较好线性函数关系,随温度升高,直线斜率增大,相同时段内,累积入渗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对盐碱砂质壤土湿润锋运移速率和水分入渗速率的影响因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且较高温度区对其的影响小于较低温区。  相似文献   

15.
施用膨润土对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田间条件下砂滤管试验,研究了不同膨润土施用量及有机物料对砂土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膨润土和有机物料能显著地提高砂土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且二者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用膨润土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累积是,说明在施用同样有机物料的前提下,施用膨润土可有显著提高砂土土壤有机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牡丹的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盆栽牡丹朱砂垒为试材,研究了5种土壤相对含水量对牡丹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片相对水分亏缺(RWD)加大;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土壤相对含水量85%到55%间,含量略有增加,后逐渐下降;H2O2、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O2产生速率都明显增加;SOD酶活性降低;POD酶活性则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砂姜黑土农田适宜的耕作方式,提升砂姜黑土农田地力及作物产量,发挥地域资源优势,以‘百农207’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免耕、旋耕(15 cm)和深耕(30 cm)3种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硝态氮含量及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越冬期和成熟期,3种耕作方式0~10 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深耕处理显著降低了10~40 cm土层土壤容重(P0.05)。在小麦苗期,3种耕作方式对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影响规律不明显(P0.05),但在小麦越冬期、拔节期、成熟期,深耕处理显著增加了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P0.05)。在小麦成熟期,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均为免耕旋耕深耕。与免耕处理相比,深耕处理通过增加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使籽粒产量增加9.79%。综合研究区的土壤性质、作物生长、自然环境等因素,小麦季30 cm深耕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可作为砂姜黑土农田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下土壤水分效应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析地膜覆盖后土壤水分平衡的变化特点,建立了地膜覆盖前后农田土壤湿度变化的模拟方程.系统阐述了地膜覆盖土壤水分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其变化规律.指出了地膜因子、气象因子及植物因子等在土壤水分效应形成中的作用,为地膜覆盖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根系吸水与土壤水分条件关系的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田间试验表明,在冬小麦生长前期,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主要集中在80cm以上的土,随着根系向纵深方向的伸展,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逐步增大。影响根系对某一层次土壤水分利用的主要原因是该土土壤中根量的大小、根系本身的吸水活力和土壤水分状况。在冬小麦生长后期,其上部土层中根系吸水活力出现下降。根系吸水在土壤中的分布可用活根的根长密度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根系吸水与土壤湿度有关的以数与描述。  相似文献   

20.
建立像素颜色RGB值与土壤含水率之间的数学关系,是染色入渗法的应用基础。结合沟灌染色入渗试验。研究了染色入渗过程中土壤含水率与像素颜色分量之间关系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土壤含水率与像素颜色分量之间的关系,确定BP人工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像素颜色分量的相对值作为输入因子。土壤含水率作为输出因子,建立了包含1个隐层的BP人工神经网络。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验证精度,优于二次多项式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