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产气荚膜梭菌又名魏氏梭菌,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一种条件致病菌,也是动物肠道正常菌群的成员之一,它既可引起多种畜禽疾病如鸡坏死性肠炎、兔出血性下痢、羔羊痢疾、仔猪红痢、羊肠毒血症等,也能导致人的创伤性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等.资料[1~3]表明,近年来在我国流行的家畜猝死症多与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有关.在实验室中分离产气荚膜梭菌常用的培养基有1%葡萄糖鲜血琼脂平板(简称1%葡萄糖血平板)、亚硫酸盐多粘菌素磺胺嘧啶琼脂平板(SPS平板)、胰蛋白胨亚硫酸盐环丝氨酸琼脂平板(TSC平板)及卡那霉素加卵黄CW琼脂平板(CW平板)等,但对上述4种培养基分离效果的比较,尚未见资料报道.本文试图对上述4种培养基进行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效果的比较,以筛选出最佳分离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4.
产气荚膜梭菌型特异性多重PCR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一种简单且具有型特异性的产气荚膜梭菌的多重PCR诊断方法.结果表明,该PCR特异性好,只有产气荚膜梭菌呈现阳性,被检验的其他7种梭菌以及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阴性.该PCR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最小检测量为4.2×105 CFU/mL,单个菌落稀释10倍后也能被检测出,适用于医院、防疫和兽医诊断等部门,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8.
针对海南牛猝死的现象,采集23头病牛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从菌落、菌体的形态、细茵生化特征、动物试验、细菌动力学试验等方面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粗短杆菌,严格厌氧,β-溶血,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和含铁牛乳;厌气肉肝汤培养物滤液0.1~O.2mL皮下注射可致死小白鼠。根据试验结果鉴定其为产气荚膜梭菌。 相似文献
9.
羊源产气荚膜梭菌贵州分离株多重PCR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又名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广泛分布于土壤、污水、饲料、食物、人畜粪便及肠道中,属典型的条件致病菌,能引起人类气性坏疽及多种动物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这是由于该菌能产生15种以上外毒素及侵袭性酶类,但不同分离株间所产生外毒素的水平不尽一致,根据其产生的4种主要致死.f生毒素(即α、β、ε和ι)的差异可将产气荚膜梭菌分为A~E5种血清型。 相似文献
10.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牛场采集的3份疑似出血性肠炎病料中分离到8株产气荚膜梭菌,用PCR扩增保守基因16SrRNA,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再通过多重PCR方法扩增型特异性基因进行分离菌株的分型鉴定。结果显示,所分离的8株产气荚膜梭菌之间16S rRNA基因同源型为100%,与GenBank参比序列同源性在99.8%以上,确定为产气荚膜梭菌。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本次分离的8株产气荚膜梭菌之间拥有共同起源,但与所用的参考菌株分属不同来源。多重PCR扩增结果显示,8株菌株均为产气荚膜梭菌A型。 相似文献
11.
从山东某兔场病死兔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经厌氧培养、菌落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小白鼠毒力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厌氧菌,对小白鼠和家兔具有强致病力,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并命名为SD12株。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本研究探索了丁酸梭菌分离株的益生特性,旨在为其在仔猪日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常规方法分离丁酸梭菌并进行纯培养,经生化检测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活菌计数法和牛津杯法研究分离株培养上清对3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分离株黏附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的特性及其对致病菌黏附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细胞计数法研究分离株对IPEC-J2生长的影响;采用ELISA检测分离株处理细胞后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分离到一株丁酸梭菌。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培养上清对3种致病菌生长抑制效果均显著(P<0.05);丁酸梭菌可黏附于IPEC-J2,并且黏附效果最佳的感染复数(MOI)为50,最适处理时长为3 h;丁酸梭菌对3种致病菌黏附IPEC-J2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丁酸梭菌MOI为1、10和50时细胞生长正常、形态完好,MOI为100时IPEC-J2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同时出现部分细胞死亡;MOI为1时细胞因子水平无差异,MOI为10、50和100时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分离的一株丁酸梭菌具有较好的益生特性,为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无菌采取内蒙古通辽市某羊场病死羊肠道内容物、肝脏和肺脏,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将从十二指肠内分离到的1株疑似致病菌株进行生化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再将其通过魏氏梭菌多重PCR试验、魏氏梭菌ELISA试验及16S rRNA PCR试验进行鉴定。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并进行了16S rRNA基因的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经细菌生化试验、多重PCR试验、ELISA试验和16S rRNA试验均证实此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进化树分析显示该菌与序列号为HQ808749.1(美国)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遗传距离最近。结果表明,该羊病例所分离的致病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对从奶牛内脏、组织病料样品中分离得到产气荚膜梭菌并进行鉴定分型,为后续疫苗研究提供材料,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较为敏感的药物以针对性的指导牧场对牛群进行治疗并提出有效的防治隔离建议。2019年山东21家牧场部分奶牛出现腹泻、便血及短期内死亡等现象,对部分死亡奶牛进行剖检,并送检64份内脏、组织病料样品进行CP培养初筛,对初筛阳性菌株用生化鉴定及PCR分型鉴定;以16S rDNA技术对CP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E-test法测定分离菌对7种抗菌药物(红霉素、左氟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的最低抑菌浓度(micro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筛选出敏感药物。8份样品血琼脂培养基细菌培养出现灰白色菌落,梭菌显色培养基培养为橘红色梭菌典型特征菌落;生化鉴定结果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特征;PCR分型结果显示5株为A型、2株C型和1株E型;16S rDNA分析得出8株分离菌与产气荚膜梭菌同源性最高可达100%;8株CP菌株对7种药物敏感,其中2株对克林霉素、利福平更为敏感,3株对红霉素及利奈唑胺敏感,1株对左氟沙星更敏感。对有病牛的2家牧场推荐使用林可酰胺类、利福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防治,对牧场防治效果及时追踪,对于没有治疗价值的牛立即扑杀,无害化处理,改善饲养条件,减小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产淀粉酶的丁酸梭菌,本研究从鸡小肠表面黏液中进行丁酸梭菌的分离与筛选,首先对样品进行80℃水浴10 min除去非芽孢菌后,然后接种到TSN培养基进行菌株的分离与筛选。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菌落形态、显微形态初步观察,然后对疑似丁酸梭菌的菌株进行产酸能力和淀粉酶酶活检测,最后对既产酸又高产淀粉酶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阳性厌氧菌C.B1,菌体呈短杆状,能形成圆形或椭圆形芽孢,生理生化结果也符合丁酸梭菌的基本特征,16S rDNA序列长度为1450 bp,与丁酸梭菌的同源性高达99%以上,因此确定该分离菌株为丁酸梭菌,为进一步开发新的微生态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Isolation,Identification and Pathogenicity Research of a Strain of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from Goat
A pathogenic bacteria was isolated from a dead goat,and it was identified as goat-pathogenic type A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by differential culture,biochemical test,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animal pathogenicity test.Analysis results of toxin genes showed that this bacteria contained both α and β2 toxin genes.Animal pathogenicity test result showed that this bacteria was highly pathogenic to mice,and the same bacteria was isolated from dead mice as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the dead goat,so it was certain that type A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was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which caused the goat dead.The results woul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the disease caused by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in this goat far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