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大同市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稳步推进现代设施农业,不断丰富蔬菜种植的品种和类别,一些菜区种植了经济效益较高的西兰花,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种植技术和经验不足,往往造成西兰花栽培增收不稳的局面,根据当地西兰花栽培实际情况,从播种育苗、整地定植及生育期水肥植保管理等方面探讨了西兰花丰产的栽培技术,以供生产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减少,而西兰花收获几乎完全依赖人力,亟需推进西兰花的自动化收获。国内对于西兰花收获的相关研究很少,其自动化收割尚处于理论试验阶段。该文利用CATIA软件建模,ANSYS-Workbench进行模态分析,设计西兰花收获的悬挂斗,可实现西兰花收获的半自动化,减轻劳动强度。该方法可将收获效率提高2.6倍,节约半数劳动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西兰花均匀、高效切块问题,在分析西兰花切块去芯理想轨迹基础上提出西兰花切块去芯机构,建立了运动学分析模型,开发了计算机辅助优化软件,并得到一组满足轨迹要求的机构参数。进行了机构的动力学仿真,仿真轨迹与理论优化轨迹基本一致,机构运动平稳,无受力过载现象。设计了西兰花切块去芯生产线,并进行高速摄像试验,试验结果与理想轨迹、仿真轨迹基本一致,刀具可适应满足出口要求的所有尺寸的西兰花切块,验证了西兰花切块去芯机构设计的合理性和优化的正确性;同时进行切块、去芯试验,切块成功率达91%,去芯成功率为100%,满足市场上西兰花小块的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确识别西兰花田间位置是实现西兰花自动化采收的基础,西兰花花球颜色与植株的叶片、茎秆相似,仅通过颜色特征无法对西兰花进行识别,本文以成熟期的田间西兰花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纹理特征与颜色特征的西兰花识别算法。首先通过预处理以及Laws滤波对图像进行边界纹理强化,再通过Gabor滤波对图像进行纹理特征向量提取,并对提取后的纹理特征向量进行z-score标准化,随后对标准化后的纹理特征向量进行K-means聚类与开运算,获取花球潜在存在区域。同时对RGB图像进行HSV转换,通过对图像的H分量进行阈值分割达到滤除地面像素的效果。最终对纹理特征识别与颜色特征识别的结果进行融合,实现对田间西兰花的识别。算法通过结合纹理与颜色特征,对田间西兰花进行了识别,解决了西兰花的花球与茎叶等背景颜色相近难以识别的问题。本文共使用792幅图像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准确地对西兰花田间图像进行识别,其精确率为96.96%,召回率为94.41%,F1值为95.67%。通过对3组不同拍摄环境的数据集进行算法识别,3组数据集的F1值始终保持在94%以上,具有良好的拍摄环境适应性,为农业机器人进行西兰花自...  相似文献   

5.
贮藏温度对西兰花净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寻求简便、高效的净菜保鲜方法,以西兰花为试验材料,对不同贮藏温度下西兰花净菜品质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室温(22℃±2℃)贮藏相比,低温(4℃)冷藏可显著地抑制西兰花净菜组织的褪绿黄化和褐变,减缓组织中蛋白质、抗坏血酸及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物质的下降,较好地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有效地抑制西兰花组织的衰老和品质劣变.低温可以较好地保持西兰花净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西兰花因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文水县瑞驰景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200 hm2西兰花出口种植示范基地,以工厂模式种植优质西兰花,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和我国香港地区。介绍了该公司规模化、集约化西兰花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切实提高设施西兰花菜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通过引进精密播种育苗机、锄草松土机、起垄覆膜机、移栽机、植保机械等,开展了设施西兰花菜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的示范试验,摸索出设施西兰花菜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为设施西兰花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山东农机化》2008,(7):33-33
材料:西兰花约600g,黑木耳100g,胡萝卜几片。 做法:1.木耳冷水泡发,把硬的根部剪掉,用手撕成小片。 2.西兰花切开小朵,洗净沥干水分。  相似文献   

9.
正1西兰花机械化移栽的背景意义西兰花又名青花菜、绿花菜,是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西兰花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和胡萝卜素,营养成分居同类蔬菜之首,被誉为"蔬菜皇冠"。西兰花菜花中所含的胡萝卜素,是防癌抗癌的重要成分,尤其在防治胃癌、乳腺癌方面效果尤佳。西兰花是中国近几年以出口为导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蔬菜,现已在浙江、广东、福建、云南、上海等省市有较大面积的种植,宁波市已建立起西兰花生产  相似文献   

10.
正浙江省临海市上盘镇是西兰花之乡,西兰花常年种植面积达2 000多hm~2,但目前西兰花种植的起垄做畦、移植等关键生产环节基本上还靠人工作业。随着愿意从事传统人工农业作业的人员逐渐减少和用工报酬的持续升高,西兰花种植正面临着雇工难、雇工成本高、雇工高龄化等瓶颈因素的制约。因此,尽快在这些关键生产环节实现"机器换人",既是西兰花种植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广大西兰花种植者的迫切愿望。为此,我们对西兰花种植的  相似文献   

11.
预冷可以迅速地排除果蔬采后的田间热,降低呼吸作用,延缓其成熟衰老的速度,提高贮藏寿命。通风预冷因其适应性广、投资和运转费用少,易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是较为实用、有效的预冷方法。为此,利用通风预冷试验台,测定了不同条件下通风预冷过程中单颗龙眼的温变特性;同时,研究了冷风温度、通风速度对预冷速度的影响,为开发强制通风预冷设备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龙眼压差通风预冷装置风速控制与能耗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龙眼的物理特性,设计了一套龙眼压差通风预冷试验装置.根据果蔬压差预冷7/8时间特性,通过试验得到了龙眼包装箱压差与风速关系以及异步电动机频率与风速关系.进一步研究龙眼压差预冷装置能耗与风速关系可知,对于龙眼果实,较小的风速预冷能耗较小,预冷时间较长;当预冷时间按要求设定时,在风机允许范围内控制风速按一定规律递增,直到龙眼终止温度,可以在设定时间内完成龙眼预冷,且能耗最小.  相似文献   

13.
龙眼果实差压预冷过程中的阻力特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建立了龙眼差压预冷试验台,测定了不同条件下龙眼果实的通风阻力特性。结果表明,风速与压降之间的关系可以用Ramsin方程来描述,压差与风速近似呈平方关系。研究了包装箱的开孔形状与开孔率对压力损失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的风速和开孔率条件下,圆形开孔的压力损失较小,矩形开孔的压力损失较大,龙眼差压预冷包装箱的开孔率大于15.5%时,压力损失小而且能耗较低。  相似文献   

14.
预冷后的果蔬货架期明显延长,其鲜度与营养成分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持。通过设置不同的操作参数对荷兰黄瓜进行强制通风预冷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冷却速率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大,大致成幂函数关系;冷空气及黄瓜的初温与黄瓜的终了温度呈线性关系;黄瓜同一横截面上不同半径处存在温度梯度,预冷过程起始及终了时,温度梯度很小。  相似文献   

15.
荔枝产地预冷装置的开发研究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倩  戴绍碧  徐娓  廖志 《农机化研究》2012,34(7):100-104
分析了开发荔枝产地预冷装置的必要性,指出了荔枝产地预冷装置需满足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产地预冷装置的设计方法,搭建了以冰为冷源,采用空气—水换热器的预冷实验台,测定了不同条件下荔枝的温度变化情况,为开发荔枝产地预冷装置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天津产高桩型结球白菜作为试验对象,研究了结球白菜处理量与真空预冷时间及干耗损失之间的关系。用保鲜膜把结球白菜密封,置于两侧开孔的包装箱内,与未加包装的结球白菜进行不同位置的温度对比分析;研究了保鲜包装对结球白菜真空预冷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预冷时间与容积率的关系式及结球白菜处理量对干耗损失量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7.
准确获取西兰花花球面积和新鲜度是确定其长势的关键步骤,本研究通过对深度残差网络ResNet进行改进得到一种新型的西兰花花球分割模型,并通过花球部位黄绿颜色占比判断其新鲜度,实现低成本高效准确地西兰花表型信息提取。主要技术流程包括:(1)基于地面自动影像获取平台拍摄西兰花花球正射影像并建立原始数据集;(2)对训练图像进行预处理并输入模型进行分割;(3)基于颜色信息用粒子群结构PSO和大津法Otsu对分割结果进一步进行阈值分割,获取其新鲜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分割模型精度优于传统深度学习模型和基于颜色空间变换和阈值分割模型,4个评价指标结构相似性指数(SSIM)、平均精度(Precision)、平均召回率(Recall)、F-度量(F-measure)结果分别为0.911、0.897、0.908和0.907,相比于传统方法提升了10%-15%,且对土壤反射率波动、冠层阴影、辐射强度变化等干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同时,在分割结果的基础上采用PSO-Otsu法可以实现花球新鲜度快速分析,其精度超过了0.8。本研究结果实现了西兰花田间多表型参数的高通量获取,可以为作物田间长势监测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In cold, semi-arid areas, the options for crop diversification are limited by climate and by the water supply available. Growing irrigated crops outside the main season is not easy, because of climatic and market constraints. We carried out an experiment in Albacete, Central Spain, to measure the water use (evapotranspiration, ET) of broccoli (Brassica oleracea L. var. italica Plenck) planted in late summer and harvested at the end of fall. A weighing lysi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seasonal ET under sprinkler irrigation. Consumptive use reached 359 mm for a period of 109 days after transplanting. The crop coefficient (Kc) for broccoli was obtained and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recommendations for normal planting dates. Dual crop coefficient computations of the lysimeter ET data indicated that evaporation represented 31% of seasonal ET. An analysis of the variation in daily Kc values at a time of full cover suggested that the use of a grass lysimeter as a reference ET (ETo) was superior to using the ASCE Penman-Monteith (ASCE PM) equation at hourly time steps, which in turn caused less variability in Kc than when using the FAO-56 Penman-Monteith (FAO-56 PM) equation at daily time steps for the ETo calculation. An additional experiment aimed at evaluating the yield response to applied irrigation water by the drip method (seven treatments, from 59 to 108% of ETc) generated a production function that gave maximum yields of near 12 t ha−1 at an irrigation level of 345 mm, and a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3.37 kg m−3. It is concluded that growing broccoli in the fall season is a viable alternative for crop diversification, as the lower yields obtained here may be more than compensated for by the higher produce prices in autumn, at a time of the year where irrigation water demand for other crops is very l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