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8,(7)
三里湾种养合作社位于山西省武乡县中南部浊漳河畔的监漳镇,距县城20千米。这里一面靠山,三面环水,天蓝水绿,景色绮丽,气候温和,特别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自古就有“三里湾,米粮川”之称,为三晋富庶宝地。著名作家赵树理笔下《三里湾》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王彦林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10,(2X):50-50
著名作家赵树理笔下《三里湾》的故事,展现了1950年代合作社时期,农民生产生活的景象,为世人奉上了一部文学佳品。而今,《三里湾》故事的发源地,山西省武乡县浊漳河畔的监漳镇,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精心研发、不断创新,向世人奉上了一系列纯天然生态饮食佳品。 相似文献
3.
在烤烟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黎川县德胜镇黎明村村民纷纷走上种植烤烟致富路。今年,该村种植烤烟面积达1300多亩,成为该县烤烟生产第一村。黎川县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农民走“一村一品”致富之路.全县食用茵、烤烟、果业等80多个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架起了一座座致富的“金桥”。 相似文献
4.
5.
6.
在安徽省天长市永丰镇,提到陈长国,许多农户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一个人办起了两个合作社。带动大家“借水生财”,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致富路。 相似文献
7.
在安徽省天长市永丰镇,提到陈长国,许多农户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一个人办起了两个合作社,带动大家"借水生财",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致富路。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种养废弃物的高效利用,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山西省种养废弃物资源量、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估算出主要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尿的资源量,分析其在市域尺度上的分布特征、资源化利用潜力及综合高效利用的途径。结果表明,晋南地区存在大量小麦秸秆,其他地区均以玉米秸秆为主。畜禽粪尿中以牛、猪、羊粪尿居多,且存在晋西北多羊、北中部多牛、晋东南多猪的分布格局。2007—2015年山西省农作物秸秆产量由1.27×107 t增加到1.54×107 t,畜禽粪尿的产生量由1.82×107 t增加到2.02×107 t,且山西省种养废弃物的总产量近几年逐渐趋于稳定。若将山西省种养废弃物肥料化,其相当于有机质、N、P、K分别为1.54×107、1.25×105、5.28×104、1.04×105 t,若将其能源化则可转化为标准煤1.05×107 t或沼气4.59×109 m3,资源化潜力巨大。研究表明,山西省种养废弃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域性差异大,资源化利用的空间较大,应力争通过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及其他利用途径,实现种养废弃物资源的多途径综合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当前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之一,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农业转型的战略选择。种养结合模式将种植业与养殖业进行科学整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契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并且为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和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路径。在分析生态循环农业和种养结合模式理论的基础上,选取荆州市虎渡河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案例,详细阐述了该合作社发展历程及运营概况,结果显示该合作社“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的科学可循环种养模式有效改善了土地环境、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推动了生态农业以及乡村振兴的发展。基于此,提出了推动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农业农村经济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的攻关期,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恰逢其时,意义重大。结合赴安徽开展的调研活动,围绕安徽赤镇龙虾经济专业合作社研发的稻虾连作种养模式,浅谈稻田综合种养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近年来,生猪等畜禽价格大幅回升,大大激发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不少养殖户还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对此,有关专家提醒农户在扩大种养规模的同时,也要注意讲究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大体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市场中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山西省合作社在发展中为了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提升应对市场能力、增强谈判实力与地位,许多合作社自发地组织起来,构建了更高的服务平台,扩大了服务供给,成立了专业联合社。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顺应改革形势, 相似文献
17.
碧绿的稻田、悠闲的鸭子、平坦的街道、优美的环境……让人处处感受到乡村的美丽与和谐。这是黑龙江阿城金京稻米专业合作社所在的村子,阿城区城建村。城建村是民族村,水田种植面积大,且种植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8.
19.
20.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与种养生产体系特征,综述了种植业与生猪养殖业、草食动物养殖业相结合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及稻田种养循环模式,系统阐述了“猪-沼/肥-农田种植系统”、“猪-沼/肥-园地种植系统”、“猪-沼/肥-草”、“猪-沼/肥-藻”与“牧草(秸秆)-草食动物养殖(牛、羊)-沼/肥-种植系统”循环模式及“稻-鱼”种养、稻鸭共生、稻虾共作等循环模式应用现状。指出了饲料转化及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是调控种养复合循环模式养分流动的关键环节,参考种植系统作物种类与养分需求、养殖系统对饲料质量需求特点及种植系统对养殖废弃物养分的消纳能力等,合理配置种养复合系统生物结构及时空结构,提高种养复合系统养分循环利用效率是实现种养平衡的关键。提出了在传统循环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环境保育型种养复合循环农业模式,并构建种养复合循环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体系是实现国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