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宁地区西北路径寒潮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P再分析资料、辽宁省逐日最低气温和逐日最大风速资料,对2006要2009年影响辽宁地区的区域性寒潮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将影响辽宁地区的寒潮冷空气路径归纳为3种(东北路径、西北路径和偏西路径),本文重点讨论:西北路径冷空气对辽宁地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冷空气从源地到达西西伯利亚地区堆积加强后经内蒙中西部南下到辽宁,造成区域性寒潮天气;受高空槽前强暖平流的影响,寒潮暴发前1~2 d辽宁地区气温普遍回升10益以上;寒潮冷空气从酝酿到暴发阶段500 hPa冷中心的强度基本稳定在-45益左右,寒潮地面冷高压中心强度大多在1 040.0 hPa以上。从环流形势上看,小槽发展型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2.
近40年辽宁地区寒潮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农业学报》2015,(12)
利用辽宁58个测站1971~2011年这40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运用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辽宁寒潮天气的基本事实,并采用小波分析突变检验研究了辽宁地区1971~2011年寒潮发生次数的年际、年代际时间分布特征,进而分析辽宁地区寒潮活动的气候特征。经过统计,总结了影响辽宁寒潮的主要路径,发现辽宁地区近40年寒潮具有西部山区、辽北及中部平原寒潮次数较多,其他地区相对较少的空间分布特点,并且寒潮每年的发生次数也存在一定的年代际时间变化特点,而寒潮发生次数的月分布和旬分布也有一定的特点,同时总结了各类型寒潮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3.
《江西农业学报》2022,(12)
利用辽宁58个测站19712011年这40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运用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辽宁寒潮天气的基本事实,并采用小波分析突变检验研究了辽宁地区19712011年这40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运用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辽宁寒潮天气的基本事实,并采用小波分析突变检验研究了辽宁地区19712011年寒潮发生次数的年际、年代际时间分布特征,进而分析辽宁地区寒潮活动的气候特征。经过统计,总结了影响辽宁寒潮的主要路径,发现辽宁地区近40年寒潮具有西部山区、辽北及中部平原寒潮次数较多,其他地区相对较少的空间分布特点,并且寒潮每年的发生次数也存在一定的年代际时间变化特点,而寒潮发生次数的月分布和旬分布也有一定的特点,同时总结了各类型寒潮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Micaps处理客观分析、数值预报、卫星云图以及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对2001年4月8~10日发生在十堰市历史罕见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新地岛以西高空小槽引导极地冷空气不断南侵;垂直散度场、速度场配置与产生较大降水关系密切,寒潮过程中特征反映出与暴雨过程存在类似点;云图分析显示秦岭等大地形对北方冷空气南下速度存在阻挡作用,是预报这类天气的一个关键;槽底负涡度平流、槽前疏散场的正涡度平流是其动力因素,槽前暖平流提供了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5.
6.
利用天气学和动力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年12月19~21日发生在山西省大同市的寒潮天气过程,从高空环流特征、中低层锋区、地面冷空气的引导气流、移动路径及物理量场因子的变化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影响大同的冷空气、大风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揭示了大同市区域性寒潮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强寒潮来临前除环流形势和地面冷高压有显著特征外,物理量场变化也有规律可循,从中找出预报着眼点,提高预报能力,对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通过分析2011年2月下旬准格尔盆地西北缘发生的一场寒潮天气,总结了形成这次天气的环流背景、中低层温度场及冷平流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欧洲脊主体稳定,脊顶缓慢东南垮,西伯利亚槽逆转南压西伸,槽前形成强盛的西南急流,使天气前期区域气温快速上升.槽后西北风带风速不断加强,输送高纬冷空气南下堆积,冷平流快速进入中低层大气,强冷空气在近地面猛烈暴发,是形成此次寒潮天气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0.
11.
《现代农业科技》2017,(12)
本文利用1981—2011年莱阳、栖霞、招远3个气象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将日极端最低气温Td≤-10℃作为1个低温日。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对山东半岛内陆地区低温日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温日主要集中在12月到次年2月,其中1月低温日数最多;莱阳是30年间低温日数最多的地区,其次是栖霞和招远,莱阳也是低温最早开始和最晚结束的地区;山东半岛内陆地区低温日数变化幅度较大,1981—2010年间,随着年份的推移,低温日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5.0 d/10年,其中减少趋势最明显的是莱阳,气候倾向率为-5.2 d/10年;最不明显的是栖霞,气候倾向率为-1.4 d/10年;山东半岛内陆地区年低温日数的减少是突变现象,突变年份是1986年。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00—2012年5—9月辽西地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型讨论,按照地面有无冷空气影响将冰雹类型分为锋后冰雹型、高压后部偏南气流冰雹型和锋前暖区冰雹型,并重点对锋前暖区冰雹型进行中小尺度和雷达资料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低值系统东移南压配合低空切变线和地面冷锋的共同影响是此类冰雹的直接影响系统;对流层中低层大范围上冷下暖结构为此类冰雹提供不稳定层结条件;低层辐合配合高空急流轴南侧辐散产生明显上升运动;雷达回波特征分析显示,此类天气过程存在并维持尺度较小的中气旋结构。 相似文献
13.
2009年6-7月呼伦贝尔市先后出现了几次东北冷涡产生的暴雨天气,使该市的天气从5月的干旱大风转为多雨洪涝,极端的天气不断出现,灾情也越来越严重.文章通过对3次东北冷涡的位置、内部结构特征、高低空配合及各物理量的分布、云图等分析,对东北冷涡产生的暴雨灾害天气进行分析总结,期望能对以后的东北冷涡产生的暴雨预报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