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研究了褐藻酸钠寡糖(AOS)和壳寡糖(COS)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COS组和AOS组,对照组投喂企业常规饲料,COS组在对照组饲料基础上添加壳寡糖(1 g·kg~(-1)),AOS组在对照组饲料基础上添加褐藻酸钠寡糖(1 g·kg~(-1))。在第30、60、90天,测定各组仿刺参的质量,并在第90天随机采集50 ind仿刺参的体腔液,测定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一氧化氮合酶等免疫酶的活力。结果表明,AOS组和COS组仿刺参体质量分别比对照组增长16.4%和18.2%;AOS组仿刺参的酸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75.1%和67.3%;而COS组仿刺参的过氧化氢酶和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190.3%和55.6%。海洋寡糖COS和AOS作为仿刺参的免疫增强剂,可有效提高幼参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其中COS的作用效果优于AOS。  相似文献   

2.
水温15.8~21.0℃下,将初始体质量(1.37±0.07) g的幼参于100 L的塑钢水箱中饲养75 d,每个水箱45头,投喂添加0%、0.20%、0.40%、0.60%和0.80%的蒙脱石饲料,测定幼参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及体腔液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探究蒙脱石对仿刺参生长、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蒙脱石对仿刺参存活率无明显影响,但显著提高了仿刺参特定生长率和饲料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蒙脱石添加量为0.40%时,仿刺参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0.20%~0.60%的蒙脱石显著提高了仿刺参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P<0.05),添加0.40%的蒙脱石组活性最高,分别为(73.27±3.73) U/mg和(70.63±1.96) U/mg;不同添加量的蒙脱石对仿刺参体腔液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体腔液中溶菌酶活性的影响最大,0.60%组仿刺参溶菌酶活性最高,较对照组提高50%。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约0.40%的蒙脱石,仿刺参可以获得最佳的消化性...  相似文献   

3.
王梦美  吕成杰  杨顶珑  赵建民 《水产学报》2023,47(12):129111-129111
为探究植物乳杆菌LP HMX-3对仿刺参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免疫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为(4.22±0.05)g的仿刺参,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LP HMX-3添加组即105 CFU/g的LL组和107 CFU/g的LM组,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1)LP HMX-3显著提高了仿刺参的终体重、增重率以及特定生长率,且LL组的生长指标更优;(2)LL组的肠道淀粉酶和LM组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C组,说明LP HMX-3可能提高仿刺参的消化利用率;(3)LL组和LM组体腔液的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LM组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组,此外,LL组和LM组体腔细胞Aj-p105和Aj-catalase表达量以及LM组的Aj-C3表达量显著高于C组,说明LP HMX-3可增强仿刺参的免疫力;(4)由16S r DNA V4区测序可知,α多样性指数显示,LP HMX-3显著提高了仿刺参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和均匀度,但LL组和LM组差异不大;β多样性分析显示,LL组和LM组的微生物种群结构相似,但明显不同于C组;(5)在...  相似文献   

4.
壳寡糖是良好的免疫增强剂,但在水生动物的应用还十分有限。本研究通过间隔投喂方式研究壳寡糖对仿刺参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消化能力、组织学和抗病力的影响。实验挑选体质量(18.51 ± 0.28)g仿刺参,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实验组以3天1次的饲喂频率饲喂含0.5%的壳寡糖饲料,其余时间饲喂基础饲料,进行8周的养殖试验后,测定该饲喂方式下仿刺参的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肠道消化酶、肠道和呼吸树组织学以及对灿烂弧菌的抗病力。结果显示,3天1次的饲喂频率下,仿刺参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几乎未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脏壁比和肠壁比(P < 0.05);在免疫指标方面,显著提高了仿刺参体腔细胞的吞噬活性和呼吸爆发能力(P < 0.05),以及体腔细胞和肠道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和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的活性(P < 0.05),其中肠道AKP和LZM活性分别提高了70.06%和156%,且acp、akp、lzm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P < 0.05),其中肠道akp和lzm基因表达量分别提高了13.47%和22.36%;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显著提高了仿刺参体腔细胞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 < 0.05),而体腔细胞和肠道的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 > 0.05);组织学结果显示,该饲喂频率显著提高了前肠肌肉层厚度和浆膜层厚度,中肠和后肠的皱襞高度和宽度;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攻毒结果显示,实验组仿刺参的相对保护率达到66.67%。综上,3天1次的饲喂频率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仿刺参的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明显改善肠道结构,研究结果可为壳寡糖对仿刺参作用机制的研究及投喂频率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仿刺参幼参对维生素B_6的最适需求量,配制维生素B_6实测含量分别为1.23、5.29、9.35、17.47、33.71和66.17 mg/kg的6组实验饲料D1、D2、D3、D4、D5和D6组,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2.23±0.11) g的仿刺参幼参12周。结果显示,①随着维生素B_6含量的增加,实验仿刺参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先升后降,在D5组达到最高值;体壁粗蛋白含量先升后降,D6组显著低于其他组;D1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②体腔液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先升后降,D6组显著低于其他组;③随着饲料中维生素B_6含量的增加,肠道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降低,肠壁厚度及绒毛长度均显著升高。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出仿刺参幼参饲料中维生素B_6的适宜需求量为45 mg/kg。  相似文献   

6.
于宗赫  许强  罗鹏  黄文  胡超群 《水产学报》2018,42(6):863-869
在现场条件下研究了亚热带网箱区底播养殖仿刺参的生理生态学指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网箱区底播的仿刺参耗氧率变化范围为0.012~0.016 mg O2/(g·h),各时期数据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在实验期间仿刺参维持基本代谢的能量消耗随时间变化不大;对照区5月仿刺参的耗氧率显著高于2、3、6月,表明对照区仿刺参夏眠初期能量消耗较大。2、3月网箱区仿刺参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区,表明冬季网箱区底播仿刺参代谢更为活跃。网箱区底播仿刺参排氨率随着时间不断下降,2月排氨率[(0.061±0.009)μmol/(g·h)]显著高于5月[(0.045±0.011)μmol/(g·h)])和6月[(0.035±0.007)μmol/(g·h)],这是因为冬、春季节水温更适宜仿刺参生长,该阶段仿刺参摄食活跃,可以有效地利用网箱区高质量的食物。5月以后网箱区仿刺参进入夏眠状态,肠道逐渐萎缩,其排氨率也随之降低。对照区仿刺参排氨率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表明其营养状态不佳。各时期网箱区和对照区的O/N比值均为10~30,表明仿刺参新陈代谢底物包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或者脂质。其中,2—5月网箱区刺参O/N比值相对于对照区较低,表明该阶段网箱区仿刺参新陈代谢底物中蛋白质所占比例较多,这与该时期网箱区较高的食物质量相对应。  相似文献   

7.
唐黎  王吉桥  许重  程骏驰 《水产科学》2007,26(5):275-277
测定了刺参耳状幼体、樽形幼体、五触手幼体、稚参、3种规格幼参和成参[体质量分别为(82.349±1.532)g、(147.639±2.031)g和(179.866±1.609)g]消化道中蛋白酶、淀粉酶、褐藻酸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耳状幼体至樽形幼体蛋白酶活力下降,之后,快速上升。稚参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幼体。相反,从耳状幼体至稚参,淀粉酶的活力逐渐升高,至稚参达最大值。幼体期褐藻酸酶逐渐上升,至五触手幼体达峰值,然后下降,稚参降至最小值。幼体纤维素酶活性一直很低,变化不大,但稚参的纤维素酶活性增强。幼参和成参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随着个体发育而逐渐上升,而褐藻酸酶的活性却随着个体的生长而缓慢下降,稚参达最小值。成体的纤维素酶活性低而稳。4种消化酶中,蛋白酶活力最高,纤维素酶最低。  相似文献   

8.
五种植物免疫增强剂对草鱼非特异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0~26℃下,用网箱饲养法研究了绿原酸(A组)、枸杞多糖(B组)、金丝桃素(C组)、黄芪多糖(D组)、植物血凝素(E组)对平均体重43克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基础饲料中添加0.165、0.33、0.66g·kg-1的枸杞多糖;0.165、0.33、0.66g·kg-1的金丝桃素;0.165、0.66g·kg-1黄芪多糖;0.1、0.2g·kg-1绿原酸的试验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比对照(O组)显著增强(P0.05)。但在含免疫增强剂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当饲料中添加0.4g·kg-1绿原酸的试验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极显著提高(P0.01)。而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只是金丝桃素、绿原酸使碱性磷酸酶活性有增强的趋势;植物血凝素使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升高的程度。60d的饲养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枸杞多糖、金丝桃素、绿原酸及黄芪多糖可以显著提高草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增强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低盐环境中刺参幼参各生长阶段的消化酶活力变化,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测定了低盐(16、18、20、22、24)环境中3种规格,体质量分别为(28.37±3.21) g、(7.52±1.25) g、(2.03±0.68) g 的刺参幼参生长和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结果显示,3种规格刺参特定生长率变化趋势一致,随盐度升高而升高。盐度16时,特定生长率最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刺参身体不能正常自然伸展,多数个体匍匐在水槽底部,几乎不摄食;盐度31时,特定生长率最高。在盐度16?24范围内,刺参消化道内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盐度24时,蛋白酶活性均达到最高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小规格刺参肠道蛋白酶活性在盐度20、22时无显著差异(P>0.05);盐度20、22、24实验组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中规格刺参淀粉酶活性在盐度22升至24时出现显著增高(P<0.05);大规格刺参肠道脂肪酶活性在盐度20升至22时出现显著增高(P<0.05),小规格刺参在盐度升至24时脂肪酶活性出现显著增高(P<0.05);当盐度高于24时 3种消化酶活性随盐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低盐环境中刺参幼参各生长阶段的消化酶活力变化,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测定了低盐(16、18、20、22、24)环境中3种规格,体质量分别为(28.37±3.21) g、(7.52±1.25) g、(2.03±0.68) g的刺参幼参生长和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结果显示,3种规格刺参特定生长率变化趋势一致,随盐度升高而升高。盐度16时,特定生长率最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刺参身体不能正常自然伸展,多数个体匍匐在水槽底部,几乎不摄食;盐度31时,特定生长率最高。在盐度16?24范围内,刺参消化道内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盐度24时,蛋白酶活性均达到最高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小规格刺参肠道蛋白酶活性在盐度20、22时无显著差异(P>0.05);盐度20、22、24实验组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中规格刺参淀粉酶活性在盐度22升至24时出现显著增高(P<0.05);大规格刺参肠道脂肪酶活性在盐度20升至22时出现显著增高(P<0.05),小规格刺参在盐度升至24时脂肪酶活性出现显著增高(P<0.05);当盐度高于24时3种消化酶活性随盐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两株芽孢杆菌的生长特性及其对仿刺参的益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室前期从大连湾地区健康的仿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中分离出两株芽孢杆菌即B6和B7。首先,通过分析二者的生长特性发现,B6和B7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35℃;最适pH范围为6~8;最适盐度为3%~5%。菌株产酶特性检测结果表明,B6和B7均可产生淀粉酶和蛋白酶,B7产脂肪酶。将两种菌悬液投喂仿刺参后发现,B6和B7可有效提高仿刺参肠道内的消化酶活性以及体腔液中多种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本研究结果表明:B6和B7可作为益生菌剂的基础菌株添加至仿刺参生长环境中,并且对仿刺参的消化及免疫功能具有正向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初始平均体重为(12.5±2.0)g的刺参为研究对象,在室内玻璃钢桶内进行了56 d饲喂实验。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A),研究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B)、1.25%(C)、2.0%(D)的裂壶藻对刺参生长、免疫及消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C组、D组可显著提高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P0.05)。C组和D组刺参体腔液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吞噬活性、肠道淀粉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组的体腔液呼吸爆发活性和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的AKP、LZM、肠道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裂壶藻各处理组刺参成活率均为100%。实验结果表明,1.25%-2.0%裂壶藻添加量可显著提高刺参的生长速度和免疫酶活性;饲料中添加1.25%裂壶藻能够显著增加刺参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的消化活性:裂壶藻有作为刺参营养添加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益生菌制剂对仿刺参生长、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分离自仿刺参肠道的地衣芽孢杆菌作为潜在的益生菌株进行仿刺参投喂试验.选择初始体质量为(7.17±0.86)g的仿刺参为试验对象,设计空白对照组及益生菌处理组进行投喂.益生菌在饲料中的添加密度分别为105、107、109、1011 cfu/g,每10 d测定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4.
2006年4月,从流沙港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中挑选11个纯黄壳色个体为繁殖群体建立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黄壳色选系F1(SG1)。同时,随机选取养殖群体中50个个体作为繁殖群体建立了对照组(CG)。2007年10月,从2个组分别选取相同规格的个体,比较了生长适温(15~30℃)下2个组的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1)马氏珠母贝肝胰脏中具有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力,在15~30℃条件下,三者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2)在15~30℃范围内,马氏珠母贝淀粉酶活力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再下降,在温度25℃时达到最大值;SG1组和CG组淀粉酶活力变化范围分别为3.51~5.09μg·min-1·mg-1和2.53~4.04μg·min-1·mg-1;各反应温度下,SG1组淀粉酶活力均高于CG组,在15℃和20℃时,二者差异显著(P0.05)。(3)在15~30℃范围内,马氏珠母贝纤维素酶活力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在温度30℃时达到最大值;SG1组和CG组纤维素酶活力变化范围为(2.44~3.22)μg·min-1·mg-1和(2.07~3.12)μg·min-1·mg-1;各实验温度下,SG1组纤维素酶活力均高于CG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4)在15~30℃范围内,马氏珠母贝蛋白酶活力随温度上升而升高,在温度30℃时达到最大值;SG1组和CG组蛋白酶活力变化范围为(0.075~0.296)μg·min-1·mg-1和(0.067~0.455)μg·min-1·mg-1。在15℃时,SG1组蛋白酶活力大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20℃、25℃、30℃时,CG组蛋白酶活力显著大于SG1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代壳色选育后黄壳色选系与对照组的消化生理指标存在明显差异,为马氏珠母贝的黄壳色系进一步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分别添加30(C组)、60(B组)、90(A组)mg/kg的β-胡萝卜素。A组仿刺参肠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42.67μg/g),B组次之(12.07μg/g),对照组第三(11.76μg/g),C组最低(10.45μg/g),A组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0),其他3组相差不明显(P〉0.050),可以看出高剂量β-胡萝卜素添加时仿刺参肠中可大量储存β-胡萝卜素。体壁中,B组仿刺参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1.61μg/g),A组次之(1.58μg/g),对照组第三(1.55μg/g),C组最低(1.54μg,/g),四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0),可知β-胡萝卜素对仿刺参体壁中β-胡萝卜素没有显著性影响。粪便中β-胡萝b素含量:A组〉B组〉C组,D(对照)组,且与饲料中β-胡萝卜素添加量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仿刺参的β-胡萝卜素摄入量与排泄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刺参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肠道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及肠道组织结构变化为评价指标,通过42 d的养殖实验,研究了在基础饲料(空白组)中添加20%生物胶为粘合剂制备粘性饲料(粘性饲料对照组),通过添加浒苔干粉(浒苔组)、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组)、中草药(中草药组)3种投入品对浅海筏式网箱养殖刺参生理及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散失率方面,粘性饲料比空白组饲料散失率降低33.42%,添加浒苔干粉、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对饲料散失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在生长方面,中草药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为最高,分别达到(41.50±1.39)%和(0.82±0.02)%/d,显著高于其他4个实验组;在存活率方面,微生态制剂组和中草药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空白组和粘性饲料对照组。其中,中草药组存活率最高,达到(94.03±2.28)%;在消化酶活性方面,浒苔组、微生态制剂组和中草药组的淀粉酶活性分别在第10、20、30天达到峰值,峰值分别为(1.70±0.05)、(1.60±0.04)、(1.77±0.04)U/mg prot;粘性饲料对照组的蛋白酶活性波动最大,其活性在第10天达到峰值为(1.78±0.09)U/mg prot;空白组、粘性饲料对照组和浒苔组的纤维素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实验周期内中草药组的纤维素酶活性表现为持续上升,而微生态制剂组刺参的纤维素酶活性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低值为(0.14±0.01)μg/g·min;肠道组织结构方面,粘性饲料对照组的肠道黏膜上皮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浒苔组的肌肉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中草药组和微生态制剂组刺参肠道组织结构完整,上皮细胞分泌旺盛。研究表明,通过添加生物胶所制作的粘性饲料可显著降低饲料散失率,添加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可显著提高网箱养殖刺参的成活率,并显著提高刺参个体的消化酶活力和增重率,添加浒苔对刺参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20%、0.40%、0.60%、0.80%、1.00%的低聚果糖,制作6组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约20 g的仿刺参14周,研究低聚果糖对仿刺参生长、体成分、机体生长免疫因子及肠道糖代谢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聚果糖添加量对仿刺参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仿刺参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仿刺参体壁基本成分不受低聚果糖添加量的影响(P>0.05),总糖含量随低聚果糖的升高而升高(P<0.05);体壁中甘氨酸、半胱氨酸及精氨酸含量随低聚果糖含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分别在0.40%、0.50%、0.80%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0%组(P<0.05);体腔液中生长激素、补体C3、补体C4及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均随低聚果糖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肠道丙酮酸激酶和己糖激酶活力均随低聚果糖的升高而升高(P<0.05)。以质量增加率为评价指标,经二次曲线回归分析,仿刺参饲料中低聚果糖的适宜添加量为0.55%。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17~18℃和盐度30条件下,将初始体质量为(4.09±0.26)g的仿刺参饲养在15个循环水玻璃缸(容积100L)中,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3%、6%、9%和12%浒苔的饲料,于投喂后第7、14、28d和42d分别检测仿刺参的生长指标、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褐藻酸酶)和体腔液免疫酶(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投喂试验饲料后第14、28d和42d:(1)饲料中添加6%和9%浒苔组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在不同取样时间其他添加组仿刺参的的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饲料中浒苔添加量为6%和9%试验组仿刺参的4种消化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6%组仿刺参的消化酶比活力最高;(3)饲料中浒苔添加量为6%时,仿刺参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5);饲料中浒苔添加量为6%和9%时,仿刺参碱性磷酸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5);添加浒苔可以显著提高酸性磷酸酶活力,至第42d,试验组酸性磷酸酶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且浒苔添加量为6%时活力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浒苔可以提高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消化酶活力及免疫力,浒苔的最适添加量为6%~9%。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仿刺参幼参对亮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0.80%、1.60%、2.40%、3.20%和4.00%的包膜亮氨酸,配成亮氨酸含量分别为1.29%(D1,对照组)、1.63%(D2)、1.98%(D3)、2.22%(D4)、2.58%(D5)和2.97%(D6)的6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6.40±0.14) g的仿刺参幼参60 d。结果显示,(1)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幼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在D3组增重率达到最大值100.84%,随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但D3、D4和D5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还是显著高于对照组;(2)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体壁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在D3组达到最大值5.50%,且显著高于其他组,随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仿刺参体壁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各组间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随饲料亮氨酸含量的升高,仿刺参体壁蛋氨酸含量显著提高;(3)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肠道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仿刺参幼参对缬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80%、1.60%、2.40%、3.20%和4.00%的包膜缬氨酸,配制缬氨酸含量分别为0.61%(D1,对照组)、1.14%(D2)、1.46%(D3)、1.73%(D4)、2.17%(D5)和2.64%(D6)的实验饲料,饲喂体质量为(9.20±0.12)g的仿刺参幼参8周。结果显示,①添加缬氨酸对仿刺参幼参的成活率(SR)无显著影响;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4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②添加缬氨酸对肠壁比和肠长比均无显著影响;③体壁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4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添加缬氨酸显著提高了体壁组氨酸、缬氨酸、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降低了亮氨酸、异亮氨酸和酪氨酸含量;④肠道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缬氨酸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D1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丙二醛(MDA)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D4组显著低于对照组;⑤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3组蛋白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淀粉酶活力不受缬氨酸含量的影响。综上,饲料中添加适宜的缬氨酸显著提高了仿刺参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改变了体壁的常规成分和氨基酸含量。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得出,体质量为9.20 g的仿刺参其配合饲料中缬氨酸最适含量为1.79%(9.18%饲料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