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陈端豪 《蚕桑通报》2002,33(4):34-35
秋蚕期是蚕病危害的多发季节,我市蚕区秋蚕因蚕病造成蚕茧减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分析秋蚕蚕病流行原因,加强消毒防病工作,减少蚕病危害,对确保秋茧丰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江苏省蚕桑生产的基本情况,掌握家蚕疫病的发生规律,2008年选择吴江市和如东县开展了秋蚕生产基本情况和蚕病疫情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户秋蚕养蚕规模不足2张,平均孵化率达到97%,平均结茧率为78.72%,比春蚕低10%以上,张种产茧量为35.68kg,比春蚕低6.65kg;秋蚕各种蚕病的发生明显增加,总发病率达6.42%,高于春蚕(0.79%);在吴江市,秋蚕蝇蛆病的发生率为7.04%,超过农药中毒(6.36%),防病的重点应放在蝇蛆病和农药中毒上。在如东县,中秋蚕以农药中毒发生最高(5.72%),晚秋蚕以真菌病发生较高(2.66%),中秋、晚秋蚕的防病重点应分别在农药中毒和真菌病的防治上。值得注意的是秋蚕遗失蚕率(15.31%)超过蚕的发病率(6.42%),因此可以认为遗失蚕率是比发病率对张种产量影响更大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尹雪群 《四川蚕业》2006,34(3):32-32,9
目前秋蚕分为中秋蚕和晚秋蚕。8月中旬收蚁的蚕为中秋蚕,9月上旬收蚁的蚕为晚秋蚕。秋蚕的饲养好坏,主要决定于叶质、气候条件和桑蚕病虫害,其次是蚕品种、技术设备条件等,因此,养好秋蚕,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叶质和桑蚕病虫害等的发生特点,抓住关键,掌握时机,创造条件,努力做好各项技术处理,夺取秋蚕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4.
夏德梅 《蚕桑通报》2007,38(1):64-65
8~10月份饲养秋蚕,此时气温逐步下降,蚕的病原积累多,致病力强,同时桑树虫害多,桑叶老化,叶质差,因此,秋蚕较难饲养.  相似文献   

5.
张玉琴 《江苏蚕业》2005,27(2):37-39
<正>桑树秋叶产量占全年产叶量60%以上,充分利用桑叶资源,抓好秋蚕生产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关键。但是长期以来,各地秋蚕生产情况一直很不稳定,产量低、质量差的状况严重影响着蚕桑经济效益的提高,阻碍着蚕桑生产的发展。笔者对邳州市近年来的秋蚕茧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吴刚 《广西蚕业》2013,(4):38-39
在经过市场化的今天,坚持蚕业生产的农户大多数是专业型大户,他们追求最佳经济效益和最合理投入。蚕业主管部门应正视蚕农的诉求,加强与蚕农沟通,可通过试养对比来确定最佳秋蚕发种时间。本文通过分析饲养一秋蚕和二秋蚕的利弊,讨论最佳秋蚕饲养布局。  相似文献   

7.
涟水县具有多年栽桑养蚕历史,但秋蚕生产水平一直较低,平均张产茧为30kg左右,成了蚕农养蚕增收的瓶颈。秋蚕生产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桑叶营养成份差,桑园病虫多导致蚕体虚弱,加之蚕病、中毒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保蚕作安全,这几年的养蚕布局一般都作了相应的调整,特别是中秋蚕的发种时间适当推迟,它有效地避开了农田用药高峰期。但随之而来的是,夏伐后时隔3个月才饲养一秋蚕,10月的上中旬才到了二秋蚕的用叶高峰期,象密植高产桑园,郁闭程度偏高,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蚕桑技术服务部门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出一条提高秋季桑叶产量和质量的新途径,这就是隔行采叶或隔畦采叶。  相似文献   

9.
<正> 回顾我市蚕桑生产发展历程,养蚕布局曾进行过两次调整。1965年之前,由于都是利用农户家前屋后乔木桑养蚕,一般全年仅饲养春蚕、中秋(群众称之为桂花蚕)两期蚕。1966年开始,大力引种推广湖桑。为充分发挥其产叶量高的优势,第一次进行养蚕布局的调整。在饲养春蚕、中秋蚕基础上,增养夏蚕、早秋和晚秋蚕。逐步形成全年饲养5期蚕的养蚕布局。进入八十年代中期,秋蚕发种量最大的一批中秋蚕,由试养到基本全部实行春种秋养以后,为适应饲养蚕品种这一新的突破,确保稳产、高产,养蚕布局又一次进行了调整,由全年饲养5期蚕调整为饲养  相似文献   

10.
大中镇老坝村是大丰市的蚕桑重点村,引发该村秋蚕产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蚕病的危害。2012年该村采取切实有效的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控制了蚕病的发生和蔓延,秋蚕的产量质量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1.
秋蚕生产是全年蚕桑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临安市生产调查,一般年份两秋蚕茧产量占全年的50%左右,其中晚秋产量约占38%~45%,因此,稳定秋蚕生产,提高秋蚕蚕茧质量是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般年份两秋蚕发种量是春蚕的1·6倍,蚕茧产量是春蚕1·4倍,因此,稳定秋蚕生产,提高秋蚕茧质量,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1秋蚕茧质下降的原因1·1养蚕布局是影响秋蚕生产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县农村秋蚕主要以晚秋为主,中秋为辅,中秋出库时间是8月10日左右,饲养量是春蚕的0·3倍。晚秋蚕出库时间在9月10日左右,饲养量是春蚕1·2倍。这种布局存在着蚕期间隔时间短、大小蚕套养、无法彻底消毒、小蚕共育无适熟叶,桑园治虫难度大等问题,也是导致秋蚕产量不高茧质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1·2饲养管理粗放引发蚕病而影响茧质。秋蚕农村…  相似文献   

13.
<正> 1986年我省调整了夏秋蚕布局,全省范围逐步由“三秋”改“两秋”,不养早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夏蚕的出库时间为6月10~25日,一秋蚕出库时间为7月20日~8月20日,二秋蚕出库时间为8月20日~9月20日。一秋蚕与二秋蚕各地的出库时间跨度都长达一个月之久,变化范围过大,在  相似文献   

14.
秋季一般高温多湿或干燥,不太适合蚕儿的生长发育,且桑叶叶质较差;春、夏两季养蚕下来累积的病原菌较多,且致病力较强,因此秋季养蚕易发病,较难养,单张产茧量低,茧质差。一些蚕农最怕饲养秋蚕,有时宁愿浪费桑园里的桑叶,也不愿饲养秋蚕。本人根据近几年秋蚕发病原因的分析,总结以下几条经验以供参考,可提高秋蚕产量、增加蚕农收入。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秋蚕期,浙北蚕区的嘉兴市、湖州市第4、5代桑螟大暴发,导致不少蚕农无叶养蚕,秋蚕生产损失严重,这是我们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30多年来所遇见最严重的桑螟虫灾。本文通过剖析嘉兴市秀洲区2014年秋蚕期桑螟大暴发原因,提出浙北蚕区防治桑螟的对策措施。1桑螟的形态特性与发生规律1.1桑螟的形态与特性桑螟(Diaphaniapyloalis Walker),别名桑绢野螟,  相似文献   

16.
<正>我县自1986年进行秋蚕养蚕布局调整以来,即由原来的三秋蚕(出库日期分别为:早秋蚕7月22日~7月24日;中秋蚕8月23日~8月24日;晚秋蚕9月12日~14日)改为二秋蚕(出库日期分别为:一秋蚕8月10日~12日,二秋蚕9月10日~12日),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对比试验来看,还存在着一秋蚕与二秋蚕  相似文献   

17.
秋蚕期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家蚕僵病是危害秋季养蚕生产的主要蚕病之一,不同种类的病僵菌寄生在蚕体引起不同的僵病,秋蚕期高温多湿发病率较高,对秋蚕生产造成损失常较大。一些蚕区发病率可达80%,损失在20%以上。因此,加强秋蚕期僵病防治对夺取秋季养蚕高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1僵病发生原因分析僵病的传染途径是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僵菌孢子附着在幼虫体壁上,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约经10小时吸湿膨胀,芽管通过所分泌酶的作用和  相似文献   

18.
陈凤娇 《蚕桑通报》1989,20(3):58-60
嘉兴王店蚕种场1979~1988年间,共饲养秋蚕11738g,生产蚕种158457.5盒,平均克蚁单产13.5盒。对照省蚕种公司和市农业局下达的指标,各年平均超额20.5%完成任务。其中1987年,浙农1号、苏12正反交克蚁单产达19.79盒,超产64.5%。根据我们的经验,影响秋期蚕种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有3个:温度、叶质和蚕病。我们在回顾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着重抓住解决好这3个问题,辅以其他措施,使近十年来秋期制种连年大幅度超产。现将有关问题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中秋蚕血液型脓病暴发,损失之严重为历史之罕见.为减轻血液型脓病危害,1999年起在查清1998年中秋蚕血液型脓病暴发原因的基础上,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防病措施,血液型脓病得到迅速控制,秋蚕张产明显提高.1998年湖州市区中秋蚕血液型脓病发病损失率为15%,1999年秋蚕发病损失率下降到4.38%,2000年秋蚕又继续下降到0.95%,已基本无血液型脓病危害.2000年市区共饲养秋蚕16.5万张,平均张产33.5kg,与1998年中秋蚕平均张产29kg比,平均张产提高4.5kg.  相似文献   

20.
林天秀 《四川蚕业》2006,34(2):23-24
夏秋蚕包括夏蚕、秋蚕和晚秋蚕,一般从6月上旬开始,10月上旬结束。是蚕桑生产的主季,占全年的60%~70%,合理安排夏秋蚕既可有效利用桑叶资源,又能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