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甘肃武威东沙窝生态环境的分析,从树种的选择、沙障配置模式、造林方式方法等几大方面研究了荒漠区抗旱造林技术手段,以期能对沙漠抗旱造林工作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2.
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养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养分变化分析*肖育贵胡震宇(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前言本文通过对四川绵阳官司河流域防护林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动态及养分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林型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年动态变化及养分含量均表现出差异性。在紫色土中...  相似文献   

3.
亚洲象分布、数量、栖息地状况及种群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世界野生亚洲象的数量约为5万只,分布于全球13个国家。亚洲象喜栖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地区,集中在各国气候湿润地带且多呈跨境分布。亚洲象适宜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各分布国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栖息地面积减少带来的亚洲象死亡、人象冲突等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凸显,各国就解决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问题和缓解人象冲突问题提出了相关办法并拟定了共同行动方案。文中从亚洲象在世界各分布国的数量、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程度的现状、人象冲突问题及各国针对保护亚洲象正在和将要计划实施的种群管理措施等方面介绍亚洲象相关信息,以期为科学管理和保护亚洲象种群提供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拉市海湿地冬季水禽种群数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2年3月到2004年2月,对拉市海对水禽进行调查,记录到74种水禽,其中6种为留鸟,43种为冬候鸟,2种为夏候鸟,23种为过境乌。过境鸟主要出现在10月、11月和次年的3月、4月。水禽的数量季节性分布是呈双峰状的,通过对22个普通常见种的分析,水禽在越冬期内的数量变化有3种类型:双峰型、单峰型、无序波动型。5普通种类在整个冬季是变化的,它们的数量变化在相邻的几个周内超过40%。  相似文献   

5.
2009-2010年,我们分别对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片区和滇西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考察工作。同期,FFI针对该物种在越南也进行了数次野外调查工作。这些调查工作覆盖了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尚不为人知的最后的几个主要分布区,结合前人的调查工作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与分布。目前世界上西黑冠长臂猿的种群数量约为300群,其中:滇中哀牢山约170群,无量山有87群;滇南金平芭蕉河有2群、西隆山可能有1-2群,绿春黄连山可能有1-3群;滇西永德大雪山有4群;越南北部的穆庆寨(Mu Cang Chai)和山萝(Son La)分别不少于14群和6群;老挝北部的南哈地区(Nam Ha)不少于1群,南坎(NamKan)地区至少13群。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湿地变化一直是湿地生态研究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1989—2016年间6期的TM/ETM数据,结合气象、水位数据对东洞庭湖的植被覆盖度进行时空变化及关联分析,以期从长时间序列上揭示东洞庭植被覆盖变化的机理,为湿地植被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上,东洞庭湖的整体植被覆盖度存在降低的趋势,空间上,植被覆盖度等级围绕着水体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梯度差异。2)1989—2016年间,东洞庭湖的植被覆盖情况以退化为主,退化面积达到75.59%,且以轻度退化为主要类型;整体来说,研究区南边比北边退化程度高。3)研究区低、高植被覆盖区受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与东洞庭湖特有的水文变化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2009年10月~2010年3月,利用样线法结合样点法,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湖池保护站管辖的大湖池、常湖池和朱市湖3个湖及周边草滩的越冬雁属鸟类状况、种群数量变化与气温变化和大湖池闸口水位变化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在大湖池站共记录到5种雁属鸟类,分别为鸿雁(Anser cygnoides)、白额雁(...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2004年至2006年对庞泉沟自然保护区5种生态环境中雉鸡(Phasianus colchus)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亚高山草甸带雉鸡密度为0.067只/hm2,针叶落叶林带雉鸡密度为0.112只/hm2,针叶林带雉鸡密度为0.217只/hm2,针阔混交林带雉鸡密度为0.398只/hm2,林缘、灌丛、河滩、农耕田带雉鸡密度为0.338只/hm2.种群密度的高低与植被类型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2011年3~5月使用直接观察法对微山湖新薛河湿地内的鸟类巢穴进行调查,共发现鸟类巢穴90个,其中喜鹊Pi-ca pica巢36个,池鹭Ardeola bacchus巢54个,其他鸟类的巢穴2个。对影响鸟类巢址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距水源的距离、营巢树高和营巢树是影响喜鹊巢址选择的主导因子,次要因子是巢距地面高度、距公路的距离和人为干扰状况,再次是巢分支数;距公路的距离、巢距地面的高度、营巢树胸径和营巢树高是影响池鹭巢址选择的主导因子,次要因子是距水源的距离、人为干扰状况和巢分支数。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地评估喜鹊Pica pica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15—2019年,在甘肃省天祝县典型林地定点观测了喜鹊的筑巢习性、繁殖习性和觅食习性.结果发现,在该林地喜鹊筑巢时常选择高大的青杨Populus cathayana树冠顶端为筑巢点,每年7—8月喜鹊开始衔枝筑巢,筑好巢后即开始产卵,1年繁殖1次,每巢产卵4~6枚....  相似文献   

11.
张立杰  刘鹄 《林业科学》2012,48(1):18-21
研究祁连山林线区域青海云杉种群结构、年轮生长及林线位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区域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海云杉林线种群1~30龄的幼龄个体数量最多,占总数的80.9%;100年来林线种群密度大约增加了23倍,但林线位置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年轮分析得出,气候变暖导致近30年来林线树木径生长明显增加,青海云杉树木年轮指数与当年夏季、秋季以及上一年夏季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与上一年秋季及当年6月份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武威市2011-2020年MODIS13Q1数据提取16d的NDVI数据,通过Arcgis像元统计工具计算得到年均NDVI数据,采用回归趋势分析法研究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生态适应性和植被地域分布等主要特征.结果 表明:武威市植被地域分布特征明显,植被覆盖度整体呈自北向南递增趋势空间分布,高覆盖度主要分布在天祝县南部...  相似文献   

13.
松墨天牛成虫林间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松墨天牛成虫在福建闽北1a有2次发生高峰期,分别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6月上旬;成虫的危害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林分在时间序列上的被害程度与成虫的习性关系密切,而与林间成虫的数量没有显著相关。成虫在不同林分结构中数量消长规律基本一致,但其虫口密度差异较大,马尾松纯林虫口密度大于混交林。成虫在林间的活动与温度、降雨、风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以1977年MSS及1990、2000、2005年TM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运用RS与G IS技术,在深入剖析四合木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其种群动态驱动因子作用强度及其贡献率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四合木种群数量迅速减少,28年间减少了19.36%,年均减少13.40km2;这与其分布区旱化趋势加重、人为干扰强度加剧密切相关,且人为因素是造成四合木种群大面积减少的主要外因。  相似文献   

15.
在大、小兴安岭地区12个红皮云杉种源分布区内,分别选取调查样方,进行红皮云杉种群更新研究,同时以12个种源的144个样本为材料,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在种群更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最终为谷地红皮云杉衰退机制研究提供种群水平及分子水平的相关证据。结果表明:红皮云杉在DNA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多态位点百分率达到98.81%;红皮云杉种源总的Nei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363 2,Shannon指数(I)为0.540 5;种源间和种源内遗传分化分别为27.72%和72.28%,12个红皮云杉种源间的基因分化指数Gst=0.277 2,基因流系数Nm为1.304 0;各种源间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一致度,变化范围为0.751 10.948 1。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12个种源可聚为3大类:新青、乌伊岭、红星种源为第1类;五营、友好、美溪、乌马河、带岭、南岔、双丰种源为第2类;蒙克山、塔林为第3类。种群更新数据表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新青、乌伊岭、红星种源为进展种群,小兴安岭五营、友好、美溪、乌马河、带岭、南岔、双丰种源为衰退种群,与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这一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寻找谷地云冷杉林衰退机制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也可为红皮云杉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种群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楂叶螨种群动态及其危害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5a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冀中南部果产区,山楂叶螨种群消长呈单峰曲线,不同年份或同一年份不同果园的发生高峰不同,梨、桃园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苹果园发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发生高峰的温湿度界限指标是旬日均温度26.14±2.11℃,日均相对湿度61.67%±8.92%;在发育起点温度(9.2℃)与界限指标温度范围内,种群增长与有效积温呈高度正相关,符合线性函数logy=-3.5574+2.5195logx,在果园和树冠内的种群空间分布属聚集型;山楂叶螨危害苹果、梨、桃树造成早期落叶的螨口指标分别是叶均31.79、32.34、19.47头(均指雌成螨),叶片被害指数分别为61.27%、60.07%和58.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苹果不套袋栽培模式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危害情况及性迷向素的防治效果,为不套袋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精准防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性信息素诱芯监测烟台等3个地区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调查梨小食心虫蛀果率,分别研究在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烟台、威海、泰安3个地区梨小食心虫成虫田间始发期为 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发生末期均为10月上旬,共出现5个高峰,7—9月为群体数量高峰期;3个地区不套袋苹果园中性信息素诱芯对梨小食心虫的全年诱捕数量为每诱芯213~1 837头,显著低于套袋苹果园(每诱芯729~ 3 715头)( P <0.05),而不套袋苹果园的梨小食心虫蛀果率为3.38%~6.13%,显著高于套袋苹果园(0.13%~0.50%)( P <0.05)。在不套袋苹果园中,性迷向素在梨小食心虫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对梨小食心虫雄成虫交配行为均具有显著干扰效果,迷向率为87.28%~99.80%,不同时期施放处理间差异显著( P <0.05)。第5 代幼虫危害盛期(09-11—10-08)的蛀果率调查发现,性迷向素在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对梨小食心虫蛀果防治效果分别为92.89%和95.53%,显著高于越冬代羽化前施放(81.77%)( P <0.05)。【结论】烟台、威海、泰安3个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趋势、成虫发蛾高峰期和持续时间在套袋和不套袋苹果园中差异不明显,但梨小食心虫在不套袋果园中的危害重于套袋果园。在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使用性迷向素结合常规化学防治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效显著高于单独常规药剂防治,其中在梨小食心虫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性迷向素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