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优化农杆菌介导棉花胚性愈伤的遗传转化体系,我们以2个栽培棉花品种新陆中36、新陆中45的胚性愈伤组织作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t基因,研究愈伤组织状态、菌液处理浓度、侵染时间及共培养条件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预培养15~20天呈颗粒状、生长旺盛、分散性好的胚性愈伤组织适于转化,其中以继代18天的新陆中36愈伤组织转化率最高,为80%,不同基因型间存在差异。(2)菌液浓度0.4~0.5 OD600,农杆菌侵染10~15分钟是这两种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侵染时间。(3)50 mg/L是卡那霉素对抗性胚性愈伤起到有效筛选的最佳浓度。通过本研究实现了对受体材料、农杆菌侵染浓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条件的进一步摸索,棉花抗性胚性愈伤再生培养体系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3.
综述了农杆菌介导法的优点、转化机理及研究新进展.并对影响农杆菌转化玉米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农杆菌介导转化为目的的水稻组培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高效可靠的组培再生体系是水稻农杆菌遗传转化的基础。该试验通过对培养基类型、光照条件和水稻基因型的研究,发现富含脯氨酸的N6D培养基能明显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光照条件也可显著改善其生长。Calrose76和合系41号被证实为易于组培高效再生的粳稻品种,该高效组培体系的为云南栽培良种合系41号的进一步农杆菌转化体系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介绍一种获得棉花转基因植株的新方法。[方法]以棉花感受态萌动的上胚轴作为外源基因转化的受体,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携带有筛选标记NPTII(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及GFP(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导入棉花,研究了农杆菌介导法用于棉花感受态萌动上胚轴转化的预培养时间,浸菌时间,共培养时间及抗生素处理浓度等。[结果]在新疆棉花离体培养植株直接再生植株基础上,经3~5d预培养处理过的棉花上胚轴,在浸菌15 min共培养2 d后,经50 mg/L kan筛选,用1 000 mg/L头孢霉素抑菌,并用相对高含量细胞分裂素和低含量生长素的组合对其进行直接出芽培养,从而获得抗性小苗。[结论]用农杆菌转化处理棉花上胚轴是一种操作简单、重复性好、非基因依赖型的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农杆菌介导棉花茎尖遗传转化体系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根困难和转化效率较低是农杆菌介导棉花茎尖遗传转化体系的应用瓶颈。本研究以柯字棉312为研究材料,探讨茎尖遗传转化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生根诱导时间、无菌苗型、针刺处理等对茎尖生根率、茎尖形态以及抗性苗产生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5 mg/L NAA能够有效提高生根率,促进茎尖伸长;生根诱导时间是生根率的重要影响因子;经多次针刺处理的正常苗抗性苗率较高;培养5 d的正常苗茎尖生长速度和状态优于黄化苗。 相似文献
8.
雪莲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binding family protein, PBP)基因表达产物与细胞膜的冷稳定性有关,可能在植物抗寒方面起一定作用。本研究将XLPBP基因以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新陆早17号、新陆早13号、新陆早1号3个品种陆地棉,通过对不同激素浓度、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和浸菌时间等因素对转化培养物的影响以及茎段外植体对卡那霉素(Kan)的敏感性等方面的探讨,确定了新陆早13号外植体材料(茎段)的最佳转化条件,即:在OD600为0.4的农杆菌菌液中侵染10min,在茎段最适培养基(含0.1mg/LKT和0.1mg/L2,4-D,pH5.8)上进行预培养2d,共培养2d,转至不含选择压的培养基(含Cef 500 mg/L)上进行延迟培养7d,再进行选择培养,茎段愈伤分化达25%(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占接种的外植体数)以上;茎段转化适宜的选择压力为Kan 50 mg/L;在获得的抗性愈伤中8%左右经检测为GUS阳性。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农杆菌介导法的优点、转化机理及研究新进展,并对影响农杆菌转化玉米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研究建立了以云南水稻栽培粳稻良种合系41为主要目标的高效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并获得28株转基因植株,转化率高达27.2%。GUS组织化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结果提供了转化成功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花栀子非组培微体快繁时基质与激素浓度对外殖体生根的影响,以及生根后外殖体叶片生物学反应。[方法]选择带一叶一芽的1年生大花栀子短枝作外殖体,采用珍珠岩与蛭石2种不同基质,用NAA5种浓度(0、300、500、800、1000mg/L)处理外植体,在外植体展叶后测定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结果]基质类型对大花栀子外植体生根无显著影响;NAA的5种浓度中,500、800和1000mg/L3种浓度对外植体生根都有一定的影响,但以800mg/L对外植体生根影响显著。展叶后20d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与初展叶片差别不大,但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初展叶片。[结论]大花栀子外植体生根率与培养基质种类关系不大,但与激素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培养滤液对种子幼根幼芽生长的抑制率为指标,测定培养滤液对小麦、玉米、棉花种子发芽的安全性;以叶面喷施后测定幼苗高度抑制率的方法,探讨培养滤液对作物幼苗生长的安全性;以收获作物的株高、颗粒数、千粒重及穗重等为指标,测定培养滤液对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20倍的培养滤液对小麦和玉米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但对幼苗生长几乎无影响;将培养滤液浓缩12倍,在小麦和玉米一芯一叶期叶面喷施,收获前小麦和玉米的结穗大小和籽粒饱满程度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表明灰葡萄孢发酵也可以作为小麦和玉米的苗后除草剂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水稻、玉米、棉花的高光谱及其红边特征比较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测定了水稻、玉米、棉花 3种作物共 6个品种的冠层和主茎叶片不同生育期高光谱反射率及其对应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 ,分析了它们的高光谱及其红边特征和红边参数与叶面积指数、地上生物量、鲜叶重及叶片色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1) 3种作物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大小与其生育期有关。冠层和叶片光谱反射率最大值比较结果是 ,冠层光谱 :棉花 >玉米 >水稻 ;叶片光谱 :水稻 >棉花 >玉米。 (2 ) 3种作物冠层光谱的红边都具有“双峰”现象。红边幅值Dλr 和红边面积Sr 均呈增大、减少的变化规律 ,但红边 相似文献
16.
文章系统阐述了虞美人的外在形态与习性,区分了虞美人与罂粟、红花绿绒蒿的形态特征,科学论证了虞美人与罂粟和红花绿绒蒿的区别和意义;重点讲述了虞美人的起源及内在文学价值,并涉及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尤其是文学界人士在其他层面对虞美人的释义;最后,简单阐述了虞美人在园林景观的用途和其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19.
培养皿法是玉米种子发芽试验常采用快捷方便的方法,但此方法的发芽率比较低、变异系数较大,不能反映种子本来固有的发芽水平。对此,笔者进行了培养皿法发芽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皿内种胚向下是造成发芽率低和变异系数大的原因,若将种胚全部向上置放,就能减少发芽率的误差,体现出玉米种子的正常发芽水平。 相似文献
20.
覆膜与农机农艺技术组合在北方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北方应用覆膜技术栽培玉米,能够提高玉米播种期至营养生长期内土壤的温度、促进玉米早熟、防御倒春寒和秋霜冻、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表土肥力、改善土壤微生物活性。铺膜机的研制成功,加快了覆膜技术的推广应用。近些年来,人们将覆膜技术和农机、农艺等技术组合起来应用于玉米栽培上,收到了更为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