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比较免耕抛秧、翻耕抛秧、免耕抛秧施用免深耕三种方式下水稻的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2004年我县开展了双季稻免耕抛秧、双季稻翻耕抛秧、双季稻免耕抛秧施用免深耕的栽培对比试验,现就试验结果简报如下。1 试验设计1.1 供试品种早稻金优402、晚稻金优770  相似文献   

2.
为深化水稻免耕抛秧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水稻免耕栽培技术体系,2011年在广西北流市新圩镇河村进行了水稻晚稻免耕抛秧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证明: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模式下,稻田不喷杀虫药剂会大幅度减产,甚至失收。  相似文献   

3.
晚稻免耕抛秧栽培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晚稻免耕抛秧栽培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晚稻免耕抛秧在湘南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技术省工、节本、增效,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但晚稻免耕抛秧由于前期生长旺、根系分布浅、入土不深,以及密度不均、病虫危害重等多方面因素,如管理不当容易造成后期倒状,影响产量。因此,晚稻免耕抛秧抛栽后,就应采取以下相应措施防止倒伏。  相似文献   

5.
在免耕旱育秧和塑盘育秧抛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更轻简实用的杂交晚稻免耕常规水育秧近距离抛秧高产栽培新技术,小面积示范,取得了增产、省工、节本、增收的效果。文章介绍了这一模式的技术路线、对比试验、技术优越性及技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水稻免耕灭茬抛秧栽培,是近年来在水稻抛秧和晚稻免耕栽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轻型栽培技术,不通过牛犁或机械翻耕,而是采用高效安全除草剂快速灭茬后,直接抛栽早稻秧,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节省机械翻耕所花成本,并有利于抢住季节.  相似文献   

7.
四种不同育秧方式在免耕抛秧栽培试验中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叙 《吉林农业》2011,(7):86-87,90
为探索水稻隔层育秧、塑盘育秧、旱育秧与泮水育秧在免耕栽培条件下对产量的影响。2008—2010年均在晚稻连续进行了三年隔层育秧免耕抛秧、塑盘育秧免耕抛秧、旱育秧与泮水育秧免耕抛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隔层育秧免耕抛秧平均亩产515.2kg/667m^2,塑盘育秧免耕抛秧平均亩产453.3kg/667m^2,旱育秧免耕抛秧429.4kg/667m^2,沣水育秧免耕抛秧385.4kg/667m^2。隔层育秧、塑盘育秧、旱育秧比沣水育秧的免耕抛秧分别增产129.8kg、67.9kg和44.0kg,增产率分别为33.68%、17.62%和11.4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黄华占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稻免耕直播、免耕机插、免耕抛秧3种不同轻简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免耕栽培方式中,以免耕直播处理水稻生育期最短,为118 d;免耕机插处理水稻生育期最长,为134 d;水稻产量以免耕直播处理最高,为10 690.5 kg/hm2;免耕抛秧处理水稻产量为最低,为9 322.5 kg/km2;经济效益以免耕直播处理为最高,达19 234.5元/hm2;免耕抛秧处理经济效益最差,为14 776.5元/hm2。总的来说,免耕直播轻简栽培方式的表现最佳,其水稻单产最高、成本最低,但有一定局限性,只适应于中稻和一季晚稻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积极努力,我县2004年早、中、晚稻共推广水稻免耕抛秧27700亩,平均单产均在400kg以上,亩节本增效105元,共增收290.85万元,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于下。1 备好田块由于免耕稻田要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排灌一定要方便;早稻收割后用于晚稻免耕抛秧栽培的稻桩要越低越好,这样既减少抛秧的悬空率,又可以降低稻桩再生和晚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具有节省耕作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利于争取时间,缓和季节矛盾,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结构等优点.然而要取得水稻免耕抛秧栽培的成功,除草剂的选用尤为关键.免耕抛秧前使用的除草剂应具备安全、快速、耐雨性强、高效和低成本等优点.我市在2000年早晚稻进行免耕抛秧示范成功的使用了"农民乐747"除草剂的基础上,于今年与捷利康亚太有限公司合作,在庆远镇使用克无踪进行水稻免耕抛秧前的除草催枯禾蔸示范7公顷,效果良好,平均亩产稻谷415.55公斤,并且比使用"农民乐747"降低药物成本14元,深受农民的欢迎,是目前免耕抛秧除草较为理想的首选除草剂.现将其使用技术及示范效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颖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55-7356,7366
[目的]为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摸索一条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的途径。[方法]2012年在金城江区凌霄村在早稻和晚稻生产期间开展田间小区试验。4种栽培方式分别为非稻草还田免耕抛秧(A)、稻草还田常耕抛秧(B)、稻草还田免耕抛秧(C)、非稻草还田常耕抛秧(D)。[结果]不同处理对水稻分蘖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各处理分蘖高峰期相同,但分蘖量有差异,表现为处理B﹥处理D﹥处理C﹥处理A;抛栽后30 d分蘖大多属于无效分蘖。各处理早稻全生育期均为130 d,晚稻121 d,说明免耕抛栽和常耕抛秧对水稻生长发育进程没有影响。处理A、C比处理D,早稻分别增产823.5、850.5 kg/hm2,增幅分别为9.1%、9.3%;晚稻分别增产811.5、1 084.5 kg/hm2,增幅分别为10.0%、13.2%。处理A、C比处理D早稻分别增收2 805.0、2 854.5元/hm2,晚稻分别增收2 847.0、3 369.0元/hm2。[结论]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免耕抛秧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节省劳力,同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不但能解决稻草资源的浪费,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21  
首次提出了双季稻田完全除去犁翻耕耙的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论述了免耕秧稻的生育特性,指出免耕抛秧在目前传统常耕抛秧栽培水平条件下,其产量水平略低的原因主要是,施肥水平及栽培管理未能适应免耕抛秧稻生育特性而使有效穗数及总粒数减少等。  相似文献   

13.
2016年晚稻,通过对稻田还田常耕抛秧、稻田还田免耕抛秧、非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草还田常耕插秧、非稻草还田常耕插秧等6个参试处理的实验结果可知:稻草还田免耕抛秧、非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草还田常规抛秧的经济性状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尤其以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的经济性状表现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免耕无盘抛秧栽培是一项减少农事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产的农业生产新技术。介绍水稻免耕无盘抛秧栽培示范推广基本情况,总结水稻免耕无盘抛秧技术,包括旱育无盘育秧、免耕抛秧,以为水稻免耕无盘抛秧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广东水稻免耕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根据广东近几年来免抛秧试验的结果,并参考有关资料,介绍了免耕抛秧高产栽培的规范化技术,包括免耕稻田处理、播种育苗、移植抛秧、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可分为免耕插秧、免耕抛秧和免耕直播3种方式.为了探索水稻免耕插秧栽培技术的增产增收效果,2006年晚季,南安市农技站在码头镇进行了以优质稻泉珍10号为主栽品种的晚稻免耕插秧栽培技术示范.示范结果表明,每667 m2产量比常规翻耕插秧栽培增产7.4%,增收节支123.2元.现将示范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晚稻对比试验,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平均产量为每亩508.0kg,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区为497.0kg,犁耙耕抛秧区为481kg。稻草还田免耕比不还田免耕增产2.3%,比犁耙耕增产5.6%。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当地双季晚稻季节紧张的矛盾,寻找一条既能赶上季节,又能节本增效的晚稻双免抛秧高产栽培新技术,本文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和生产实践,探讨和尝试免耕、沤田、育秧、抛秧、配方施肥、浅干湿间歇灌溉和防病虫害促早熟等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和农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英德市农业局1998年晚稻在全市20个农技站开展免耕抛秧与常耕抛秧对比试验.现将英德市1998年试验结果和免耕抛秧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进行了早稻不同育秧方式免耕抛秧栽培对比免耕抛秧栽培验,结果表明,编织布隔层育秧克服了塑盘育秧免耕抛秧后易漂秧、浮秧、立苗难,回青慢等缺点;在秧田期带蘖多,667m2基本苗数较多,抛后立苗时间短,分蘖快,够苗快等优点,编织布隔层育秧应用于免耕抛秧是农民减负增收的有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