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农业科学》2000,34(6):14-18
利用多元相关、通径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手段 ,针对马铃薯离体块茎发育过程中各影响因子对块茎发育的贡献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平均薯重、质体 Mg2 + - ATP酶活性、质体 Ca2 + - ATP酶活性、线粒体 Mg2 + - ATP酶活性、总可溶性蛋白含量、块茎平均直径、Q酶活性等是影响块茎产量的重要因素 ,其中平均薯重、质体 Mg2 + - ATP酶活性、质体 Ca2 + - ATP酶活性、线粒体 Mg2 + - ATP酶活性等是影响离体块茎发育的关键因子。所得线性回归方程为 :Y=0 .5 2 1  相似文献   

2.
几种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一种适合于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的方法,以常用的5种方法从马铃薯块茎中提取蛋白质,用Brad-ford法测定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再以SDS-PAGE电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提取过程中所用Tris-HCl提取液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利用直接提取法所获得的马铃薯块茎蛋白质,不仅含量最高(蛋白质干重为5.54mg),而且电泳后得到的蛋白条带数量最多(达到15条),蛋白条带清晰可见;磷酸缓冲液法次之(4.06mg);酚提取法最差(0.14mg)。此外,以使用浓度为1.5mol/L Tris-HCl的提取液得到的电泳结果最好,条带最多且最清晰。直接提取法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是适合于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茉莉酸(JA)生物合成抑制剂对马铃薯离体块茎形成和发育的影响,为揭示JA对马铃薯块茎发育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铃薯试管苗诱导的匍匐茎为试验材料,外源添加不同浓度JA生物合成抑制剂水杨苷羟肟酸(SHAM),培养40 d后匍匐茎诱导形成离体块茎,分析匍匐茎结薯率以及块茎直径、鲜干质量、淀粉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变化.【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SHAM浓度增加,匍匐茎结薯率、块茎直径、鲜干重和LOX活性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均先降低后增加.当SHAM浓度达到2 400μmol/L时,匍匐茎不再膨大形成块茎,同时外源施加5μmol/L JA,仍无块茎形成.【结论】外源添加JA生物合成抑制剂会阻碍内源JA合成,不利于块茎形成,说明JA在马铃薯块茎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块茎发育与地上茎叶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多效唑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和块茎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离体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和块茎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1~1 mg/L多效唑处理完全抑制了MS扩繁培养基中马铃薯试管苗的生长,而0.01 mg/L多效唑处理虽抑制了试管苗茎叶的生长,但叶色加深、根重和根长显著增加.在试管薯诱导条件下,0.1 mg/L多效唑处理促进了‘夏波蒂'提早结薯,使单瓶试管薯鲜重、平均直径和单薯鲜重都显著增加,同时降低了畸形薯率;而单瓶试管薯的结薯数量低于BA+CCC处理,但接近对照.这些结果表明:与广泛应用的矮壮素相比,在马铃薯试管薯生产中使用多效唑能提高试管薯产量和质量,且其使用浓度仅为矮壮素的1/5000,有利于降低残留并节约成本,是矮壮素较好的替代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光碳核肥对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区试验考察了光碳核肥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光碳核肥对种薯进行拌种并于全生育期对叶面进行喷施处理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马铃薯叶面喷施光碳核肥后可增强植株生长力,补充后期块茎膨大所需养分。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以马铃薯茎段、叶片及块茎为起始外植体不同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了基因型、受体外植体类型、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和预培养等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为建立马铃薯高效离体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2007—2009年的研究发现,在马铃薯植株生长到现蕾期或开花前期,通过适当的温度控制,利用脱毒马铃薯离体羽状复叶的腋芽,以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刺激,经过4~5周后,能够诱导出有效微型小块茎。其个体一般为3.0~8.0 g,最高可达10.0 g以上,后代植株生长健壮,不退化,产量高。采用马铃薯离体叶片腋芽结薯,时间短、成本低、操作简便、繁殖系数高,提高了单薯粒重,开辟了马铃薯微型薯生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及组分的变化规律,明确生长环境对种子蛋白质含量及组成的影响,为芝麻蛋白质育种及芝麻蛋白质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豫芝11号芝麻品种,在周口,驻马店和南阳试验点同期播种,于盛花期一次性标记5 000朵同一天开放的花朵,在芝麻授粉第10 天开始取样,此后每5 d取样一次至芝麻成熟。测定种子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及组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芝麻种子粗蛋白质含量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授粉后35 d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随后处于稳定;周口试验点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南阳和驻马店试验点;球蛋白的变化规律与粗蛋白含量一致,清蛋白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成熟芝麻种子中清蛋白含量并未表现出地域差异性;授粉15 d时在凝胶谱图20、30、55 kD处出现条带,并随着种子发育延长而加深;随着芝麻种子生长发育,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逐渐降低,南阳和驻马店试验点显著低于周口试验点;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酪氨酸比值系数大于1。【结论】环境显著影响蛋白质含量,球蛋白含量和生长过程中芝麻清蛋白含量;不同种类蛋白质合成时间不同,芝麻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20-30 kD处;随着种子生长发育期的延长,芝麻种子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逐渐降低;芝麻蛋白能够很好地补充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脯氨酸。  相似文献   

10.
以拟南芥蛋白质作"种子"在蓖麻(Riciuns communis L.)的蛋白质数据库中搜索,结合关键字搜索方法,获得10个蓖麻油体固醇蛋白质,通过生物信息方法对这些蛋白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个蓖麻油体固醇蛋白质外显子的数目和内含子的位点较保守;氨基酸残基数、分子量和等电点相差不大;疏水性/亲水性和跨膜结构分析表明,成员间在N-末端第25个氨基酸位点有一个跨膜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三维结构符合SDR超家族特点;NADPH结合区域、活性位点较保守,膜锚定区域和固醇结合区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According to previous analysis, some properties bounding up with tuber yield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uber average weight, plastid Mg2+ -ATPase activity, plastid Ca2+ -ATPase activity,mitochondria Mg2+-ATPase activity, total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tuber average diameter, and Q-enzyme activity were important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tuber yield. Th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was:Y = 0.5211 +0.0595X(1) + 0.8389X(2) + 0.0882X(3) - 0. 0073X(4) + 0. 1449X(5) + 0. 3510X(6) + 0. 0031X(7) -0.00003X(8) + 0.3412X(9)+ 0.0127X(10) + 0.2904X(11) + 0.0570X(12) + 0.0159X(13) + 0.3585X(14)+ 0.0134X(15) -0.1012X(16). At the same time, the relation between several important properties and soluble protein fractions were analyzed.  相似文献   

12.
持续干旱胁迫对不同马铃薯基因型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持续干旱胁迫对6份具有不同耐旱性马铃薯材料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块茎形成初期干旱胁迫对单株薯数无显著影响,持续干旱胁迫主要通过降低平均单薯重来影响单株生产能力;敏感型品种各阶段薯重增长均受到明显抑制;耐旱型品种块茎膨大期受到严重抑制,但淀粉积累期至成熟期平均单薯重具有补偿性增长能力。分析认为:干旱对结薯数的影响可能主要是抑制苗期植株匐伏茎的形成;干旱地区马铃薯节水灌溉的要求因品种耐旱性而异,敏感型品种需要持续的水分保证,而耐旱品种的最佳灌溉时期应该是苗期。  相似文献   

13.
保水剂用法和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促进宁南半干旱山区产业支柱作物马铃薯的生产,解决马铃薯生产、特别是苗期的干旱缺水问题,本研究采用田问试验方法,进行保水剂用法和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苗期每公顷穴施保水剂15~60 kg,能促进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和提高光合生产率,其中以苗期每公顷穴施30 kg用量效果最好,其产量和商品薯分别比对照高出25.26~27.30%、204.46%~237.50%,增收2257.5~2500.5元/hm2.研究表明,宁南半干旱区及其同类地区旱地种植马铃薯,保水剂应用的适宜施用方式和用量是苗期穴施30 kg/hm2.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及营养液培养方法,以脱毒原原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营养配施稀效唑对马铃薯植株形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马铃薯原种高产高效繁殖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①增施氮肥降低了根长、根鲜重,增加了叶面积、主茎鲜重、单薯重等指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主茎鲜重、单位叶面积重和单薯重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叶面喷施稀效唑对根长和根鲜重影响很小,对叶面积、主茎鲜重、单薯重、单位叶面积重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喷施浓度的提高,总叶面积重和单位叶面积重呈不断增高的趋势。②氮肥、稀效唑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极显著,施氮与不施氮处理相比,产量增加了50.41%,喷施稀效唑产量增加了9.04%,随着施氮量及稀效唑喷施浓度的提高,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增施氮肥和叶面喷施稀效唑,降低了块茎中淀粉的含量,增加了块茎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随着施氮量和稀效唑喷施浓度的增大,淀粉含量呈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呈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设计利用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L.)生长前期的有效时间和空间种植一季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的产量比较试验,优化马铃薯套种油菜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油菜按照正常的播期(9月10日育苗,10月10日移栽或9月25日直播)套种在马铃薯行间对马铃薯的产量影响较小,油菜产量与对照(单独种植油菜)间差异亦不显著.同一栽培模式、同一播期、不同密度的油菜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以9月10日育苗,10月10日移栽或9月25日直播的套种模式产量最高.根据不同播期配套相应密度栽培油菜时,直播与育苗移栽两种种植方式都能够达到同一产量水平.综合考虑产量与经济效益,各种植模式中以9月25日种直播油菜、留苗密度225 000株/hm2的栽培条件下能够兼顾油菜、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水平.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温光反应及其与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温光条件下马铃薯生长、块茎形成及其与内源GA3、ABA和JA的关系,为云南省马铃薯周年均衡生产及品种引进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云南主栽的4个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合作88、米拉和中甸红,设15℃8 h、15℃12 h、15℃16 h、25℃8 h、25℃12 h和25℃16 h共6个温光处理,观察不同温光条件下马铃薯生长及块茎形成,并对不同温光条件下的内源GA3、ABA和JA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温度和光照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大西洋对温度反应较敏感,25℃高温条件下,8 h、12 h和16 h三个光照处理后均无块茎形成,合作88对光照反应较敏感,在16 h长日光照条件下,15℃、25℃两个温度处理后均无块茎形成, 中甸红在高温和长日照(25℃16 h)的共同作用下无块茎形成,米拉在所有温光处理下均有块茎形成。不同温光条件下马铃薯叶片内源GA3、ABA和JA测定分析结果表明,GA3在无块茎形成的温光条件下含量较高而在块茎形成温光条件下含量显著降低,ABA和JA含量无论在何种温光条件下都随马铃薯生育进程持续增高。【结论】GA3是抑制结薯的重要因子,ABA和JA含量升高与植株衰老的关系比与块茎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以幼嫩紫色马铃薯芽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激素组合对紫色马铃薯芽快速繁殖生长情况的影响,并成功获得一批无菌苗。结果表明:以75%酒精(CH3CH2OH)、0.1%升汞分别灭菌10 s、8 min,外植体诱导出芽数最高可达23个,长势良好。紫色马铃薯芽诱导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3 mg/L NAA+30 g/L蔗糖+7 g/L琼脂,芽分化成苗率为57.50%,茎粗壮,长势整齐,苗高5.12 cm,生根率达60.00%。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适合广东省冬种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品种,分别于2011、2012年对从国内外马铃薯主栽区引进的一批马铃薯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高的品种食味品质相对较差;费乌瑞它产量最高,而大西洋及陇薯8号食味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9.
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促进叶绿素合成,提高气孔开闭变化幅度、光合光响应灵敏度及光能转化效率;低氮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光合特性的影响程度较中、高氮处理小,光合作用自身气孔调节能力以施中氮处理最高;随施氮水平提高,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效率(Φ)、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暗呼吸速率均逐渐提高,高氮处理具有更高光能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20.
粤北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粤北山区冬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对经前期初步筛选的4个优质马铃薯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荷兰薯16号(F)为早熟品种,薯形好,品质、商品薯率、产量等综合性状最佳,鄂马铃薯1号(E1)次之,两品种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桂红皮1号(G)和韶引I号(S)为中晚熟品种,中小薯偏多,增产潜力大,但需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