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病因 本病的发生与母牛乳汁淤积、肝郁胃热有关。乳汁分泌过盛,幼畜吸乳过少,或幼畜死亡,母畜乳汁未消;乳孔闭塞,乳汁蓄积;犊牛吸乳咬伤母牛乳头可引起发病。喂食精料过多,致胃热壅盛,气血凝滞,而乳房是胃脉循行的部位,胃脉受阻,乳房经气阻塞,遂成乳痈。  相似文献   

2.
乳痈是曾医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中兽医的乳痈是现代兽医的乳房炎。此乃乳房硬肿、热痛,并拒绝哺乳和人工挤乳的一种乳房疾病。多发生于母畜的哺乳期间。乳痈的发生可分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又分胃热壅盛和肝气郁结两方面。一、胃热壅盛多因饲养管理不当,或多喂精饲料,致使消化障碍,胃热壅盛,气血凝滞,胃脉受阻,阳明热毒壅盛,乳房经脉阻塞而成乳痈。  相似文献   

3.
牛的乳房炎中兽医称为乳痈。是指母畜乳房发生肿、硬、热、痛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母畜的泌乳期,多因胃热壅盛及气血瘀滞,致使乳汁分泌受阻,气机郁滞而致,在兽医临床上可分为二型:①胃热壅盛型,多因使役过度,负重太过,奔走太急或过食热草热料致使胃热壅盛,气血瘀滞。乳房及胃之经脉所过之处,故胃热过盛,壅滞乳房,脉络受阻而致本病。  相似文献   

4.
<正>乳痈为产后乳汁郁积,邪毒侵入,乳房发生红、肿、热、痛、硬的一种疾病。产前也有发生,现代医学叫乳房炎。1病因病机多因饲料管理失宜,外感风寒热邪,胃热壅滞,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 ,中兽医学称炎奶肿、奶黄、乳痈 ,是奶牛常见病 ,同时也是危害乳品业生产较为严重的疾病。多年来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计 2 5例 ,均收到较好的效果。1 发病原因食精料过多 ,致使胃热壅盛 ,气血凝滞 ,乳房经气阻塞 ;幼畜突然死亡 ,管理粗暴 ,鞭打惊吓等强烈刺激 ,致使肝气郁结 ,气机不舒 ,气滞血凝 ,乳房经气阻塞 ;挤奶方法不当 ,尤其是挤奶前按摩、热敷或冷敷不到位 ,乳房经脉不畅 ,挤奶不彻底 ,乳汁蓄积、郁结而形成 ;机械性挤压 ,奔走路程过长、速度过快 ,或由其他疾病引起久卧挤压 ,致使气血凝滞、乳经脉不通 ;…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乳房炎中兽医称乳痈。根据《内经》"诸痈疮疡,皆属于火"及《医宗金鉴》称乳痈"由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而成"的记载。急性乳房炎宜用清热解毒、利气健脾、疏肝破气、止痛散结的药物。作者根据以上原则自拟"金蒲当汤"治疗奶牛急性乳房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方剂组成金银花80g、蒲公英90g、当归80g、紫花地丁80g、陈皮40g、川芎40g、柴胡40g、甘草30g、瓜蒌20g,黄酒500g为引。以上处方为一剂量,水煎去渣,候温灌服,每日一剂,严重病例可一日服两剂。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疗奶牛乳房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房炎疾病是兽医临床常见的多发病 ,表现为乳房硬肿、热痛 ,并拒绝挤奶的一种乳房疾病 ,多发于泌乳前期 ,但中晚期也有不同程度发生。1 主要疾病1.1 机能障碍 (中医称内因 )饲养管理不当 ,或精料过多 ,造成原发性乳房炎 (中医称胃热壅盛气血凝滞 ,胃脉受阻 ,乳房经脉阻塞或不畅而发生 )。1.2 外界刺激 (中医称外因 )如引起惊恐 ,创伤 ,压挤 ,踢打 ,不合理挤奶 ,不注意卫生 ,(中医认为肝气郁结 ,气机不畅 ,气滞血凝 ,可造成乳房肿块的发生 ,乳头发硬等不良现象 )。据 2 0 0 0年至 2 0 0 1年 2月统计 ,共发生乳房炎 4 5例 ,治愈4 4例 ,其…  相似文献   

8.
乳痈即现代医学的乳房炎。其病因多为饲养管理失宜,外感风寒邪热,胃热壅滞,湿热浊气蕴结,气血瘀滞,随经络下注乳房而发生;亦有因乳头损伤,毒邪乘隙内侵;或因乳络不畅,乳头闭塞;或因乳汁分泌过盛,仔猪吸吮不完,以及产后仔猪死亡,乳汁停滞不通等,致使乳房发生红、肿、热、痛的一种产仔母猪的常见病。笔者本着活血散瘀、通经活络、理气散结、消痈止痛的原则,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母猪乳痈,收到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1组方1.1组方1:丝瓜络15~30g,红花3~9g,桔仁6~12g,老鼠屎10~30g,先将丝瓜络、红花、桔仁煎汤候温,老鼠屎烧存性,…  相似文献   

9.
<正>奶牛乳房疾病是奶牛常见病。乳房疾病轻者,造成奶牛泌乳减产,重者造成奶牛淘汰。如果对患有乳房疾病的奶牛治疗不得当,常给奶牛养殖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现将笔者在实践中对乳房疾病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供广大同仁验证。1急性乳房炎急性乳房炎多发于产乳高峰期的泌乳牛,中医称之为"乳痈",与泌乳有关,故有"外吹"之称。1.1病因肝郁气滞和阳明胃热是该  相似文献   

10.
牛的产后缺乳或无乳,在兽医临床上可分为三型:①气血亏虚型:多因饲养管理失调,致使生化无源,是引起缺乳或无乳之所在;②气血瘀滞型:多由肝气郁结气机不舒,经气阻滞或乳汁闭阻;③胃热壅盛型:多因使役过度,负重太过,奔走太急或过食热草热料致使胃热壅盛,灼伤津液,引起气血瘀滞,津液枯固。引起母牛乳汁分泌不足的病因较多,产后缺乳现象也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1.
<正>母羊乳房炎是母羊指乳腺发生多种不同性质的炎症,该病主要是由于饲养环境卫生较差、产前大量饲喂、乳房严重充盈、挤奶操作不当、乳房受到冲撞、打击、创伤等,容易通过创伤或者乳头孔感染病原微生物,从而引起发病,通常是干奶期和分娩期采取舍饲的经产、高产母羊容易发生,必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1病因分析在中兽医学上,乳房炎也叫做乳痈,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感染外邪等多种因素造成母羊胃热壅盛或肝郁气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痈是常见病多发病 ,乳房一旦发生乳痈就明显降低乳的产量与质量 ,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多年来 ,笔者在临床上对奶牛乳痈疾病进行辩证施治 ,收到了满意效果。奶牛乳痈是奶牛泌乳期间乳房痈肿 ,呈现硬、红、热痈的一种疾病。1 病因 是热毒、瘀血凝结于乳房。多因奶牛产前产后三焦壅热 ,热毒流注乳房 ,凝结而生 ,或由于乳房壅塞 ,乳汁蓄积 ,或乳汁分泌过旺而挤不出 ,积聚乳房瘀结而成 ,或奶牛常卧湿热之地 ,湿热上蒸而生 ,或挤奶不当而损伤 ,或产后护理不当外感湿热等均可引起本病。2 临床症状 乳房肿大 ,硬、红、热痈 ,不让挤奶 ,不喜…  相似文献   

13.
中药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作用,且有不易产生耐药性、低毒、无残留或低残留等特点。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配合TDP(电磁波谱治疗仪)穴位照射的方法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病因祖国兽医学称奶牛隐性乳房炎为乳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乳汁淤积、肝郁、胃热有关。如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乳腺炎是产后常见病。本病属中医"乳痈"范畴,多为肝气郁结,胃热蕴蒸,气血凝滞,乳络不通所为,当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治,早期乳痈,可配合选用下列蜜膏治疗方。1连翘败毒膏连翘、金银花、大黄各16 g,桔梗、甘草、木通、防风、玄参、白藓皮、黄芩、浙贝母、地丁、白芷、赤芍、蒲公英、栀子各12 g,天花粉、蝉蜕各8 g,蜂蜜适量。将诸药择净,研细,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浓缩,加入倍量蜂蜜煮沸收膏即成。每次30 m L,  相似文献   

15.
母羊乳房炎在中医上也叫做乳痈,病羊临床上主要表现出乳房发热、红肿,触摸变硬,严重时乳房出现化脓、坏死,使其泌乳能力完全丧失。该病会对母羊乳汁产生直接影响,当羔羊吮食后非常容易出现腹泻,机体消瘦,母羊症状严重时拒绝哺乳,导致羔羊死亡。如果病羊经过长时间治疗依旧未痊愈,会使繁殖性能受到影响,最终只能被淘汰处理。笔者现根据实践经验介绍下母羊乳房炎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中兽医学上,乳房炎被称为乳痈,常因多种因素感受外邪或胃热壅盛,使肝郁气滞、乳络失畅,导致乳房发生红、肿、热、痛等一系列变化。中草药在防治该病方面具有绿色、天然、无残留的特点,根据临床治疗经验,笔者应用川芎、当归等10余味中药组成的方剂,在河南省南阳市郊区奶牛养殖基地(该基地存栏奶牛3000余头)进行了初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该试验介绍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乳房炎,中兽医叫乳痈,是奶山羊的常见、多发病。近几年,随着我县奶山羊的发展,临床上出现患乳痈症的山羊也日渐增多。对治疗不及时,往往造成乳房化脓溃烂而报弃,甚至因此病引起其它并症发生而死亡,直接影响畜牧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的家庭收入,  相似文献   

18.
乳腺炎,中兽医称之为"奶痈"或"奶肿"多发于产后1至2周,是奶牛产后常见病之一.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母牛产后气血凝滞,肝失调达,胃热壅盛、浊气蕴结、经脉受阻而发病;西医则认为本病多由乳房不洁、机械刺激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引发.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知柏散加味、辅以西药治疗奶牛急性乳腺炎、每获良效,现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9.
<正> 乳房炎又叫乳痈,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可直接影响奶牛的经济效益。急性乳房炎多因乳房受到刺激或因挤奶不慎、不及时或奶未挤净、乳房受伤、瘀血停滞及乳头破损所致;也可因消毒不严,病菌感染而引起,有时气候反常或饲料突然变换也可诱发。  相似文献   

20.
正乳房炎,中兽医叫乳痈,是奶牛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来,随着我县奶牛业的迅猛发展,临床上出现患乳痈症的奶牛也日渐增多,若不及时治疗或误治,往往造成乳房化脓溃烂而淘汰,甚至因此病引起其它并发症发生而死亡。为此本人应用中医传统方剂"瓜蒌牛蒡汤"加减和外用红升丹进行试治,先后共治奶牛乳房炎44例,已治愈40头,其治愈率达91%,其中:有乳汁变异型27头,治愈26头;郁结型6头,治愈6头;坏疽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