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养猪》2017,(3)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猪的一种传染性病症,以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主要特征。该病主要影响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感染猪群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达20%~30%,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该病随着养猪业集约化发展,再加上免疫抑制病(如猪圆环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目前  相似文献   

2.
规模化养猪场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细菌性传染病,又称革拉泽氏病,临床上主要感染2周龄~4月龄的猪,特别是5~8周龄的小猪,感染高峰通常见于保育期的4~6周龄,有些可早在保育舍内最初2周龄时就可感染发病,并一直持续到育肥早期,发病率一般多在10%~25%,严重的可达40%,如果处理不及时,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3.
闽西地区猪增生性肠炎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闽西地区猪增生性肠炎发病情况,应用PCR技术对2008年龙岩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接诊的6周龄~20周龄腹泻病例进行了胞内劳森氏菌检测。结果表明,被检测的8个猪场均存在胞内劳森菌感染,61份粪便样品中21份(44.2%)呈阳性,其中6周龄~8周龄猪阳性率为46.7%,9周龄~13周龄生长猪阳性率为47.8%,14周龄~20周龄阳性率为42.9%。由此说明闽西地区猪场普遍存在猪增生性肠炎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1流行病学 大肠杆菌和梭菌可感染新生仔猪,造成1~2天内即腹泻发病;猪球虫感染常发生于1周龄;冠状病毒可造成约1周龄的仔猪发生传染性胃肠炎;猪痢疾常发生于2周龄;沙门氏菌常见于3周龄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感染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免疫防控方案。方法对某发病猪群(采用Bartha-K61经典毒株疫苗进行了猪伪狂犬病免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猪伪狂犬病gB抗体和gE抗体水平。结果根据调查、解剖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初步确诊该发病猪群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通过采取紧急免疫伪狂犬病HB2000毒株疫苗、调整免疫程序和配合药物治疗等措施,育肥猪死亡率从2.56%降低至0.60%;除了4周龄及12周龄猪群外,其余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水平全部下降;种公猪、8周龄、10周龄、14周龄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均为0。结论Bartha-K61经典毒株疫苗并不能提供完全的保护力,通过紧急免疫与流行毒株同源性较高的HB2000毒株疫苗,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控制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6.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该菌属条件性致病菌,当猪抵抗力下降时,病原可大量繁殖引起发病。1流行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只感染猪,病猪和带菌猪是传染源,本病一般通过呼吸系统,也可通过消化系统传染。2周龄到2月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以5~8周龄断奶前后猪和保育阶段的猪发病较多,发病率一般在10%~15%不等,致死率约为50%,当混  相似文献   

7.
<正>猪传染性肠胃炎主要感染10日龄内仔猪,以精神萎靡、皮毛杂乱无光,食欲下降,严重口渴,极度消瘦,多数因衰竭死亡。随日龄增加,死亡率降低,但多数成僵猪。10日龄内仔猪,发病后多数死亡。而5周龄感染时,死亡率降低很多,很少死亡。猪传染性胃肠炎首次感染猪群其危害尤为明显。在短期内能引起各种年龄的猪100%发病,病势依日龄而异,日龄越小,病情愈重,死亡率也愈高,2周龄内的仔猪死亡率达90%~100%。康复仔猪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气温升高及湿度的加大,猪群细菌病发病率将上升,更需警惕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2周龄至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群,发病率为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9.
正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2周龄以内仔猪死亡率较高为特征。各年龄的猪只均可发生本病,但对仔猪的危害比较严重,如果10日龄以内的猪感染,其死亡率可高达100%,5周龄以上的猪感染后的死亡率较低,然而成  相似文献   

10.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本病常发生于断奶前后和保育舍阶段的猪,最常感染3~10周龄的猪,本病的发病率为10%~15%,5~8周龄的猪发病率通常可达40%。近年来,由于饲养技术不当,以及一些新的呼吸道综合症突发,  相似文献   

11.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具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病毒性肠道疾病。临诊特征为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易感,但以2周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最高,可达100%;5周龄以上的猪感染此病后很少死亡,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  相似文献   

12.
猪滑液支原体关节炎是以猪急性关节僵直和跛行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猪滑液支原体长期持续存在于母猪的鼻腔和咽喉分泌物中,一般是由这样的成年带菌猪传染给仔猪,但只有仔猪达到4~8周龄时才能感染。经鼻咽感染先发生在4~8周龄的猪,是否能在同窝猪之间发生传染尚不清楚,但在某些猪群多数猪在12周龄时都曾出现过鼻或咽喉感染。传播速度和猪群密度与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猪场常见传染病的血清免疫效果并采取防控措施。试验采用间接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某猪场不同阶段猪血清中免疫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阶段猪群猪瘟抗体阳性率均不低于80.00%,5周龄保育猪抗体平均值最低仅为59.4;公猪、母猪及部分仔猪、肥育猪存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S/P>2.5的现象,公猪S/P>2.5的比例为20.00%且抗体值离散度为0.66;7周龄保育猪、16周龄肥育猪伪狂犬病gB抗体阳性率仅为80.00%和20.00%;7周龄、16周龄猪群伪狂犬病gE抗体显示为阴性,妊娠30~70 d母猪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率为60.00%,公猪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率为20.00%。试验结果说明,该猪场猪瘟免疫需要进一步加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初期阶段,且存在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现象。猪场需要及时结合实验室诊断及临床诊断进行确诊并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性肠道疾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临床上以病猪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为特征。不同品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尤其以2周龄内仔猪、断奶仔猪易感性最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有时达到100%;育成猪、成年猪感染发病死亡率低。一般呈良性经过,并产生免疫力。本病的发生一般有明显的季节  相似文献   

15.
<正>猪增生性肠炎发生于世界各地,近几年,我国有关该病的报道日益增多,其在我国规模化猪场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而且呈蔓延态势。据统计70%的中国猪场在仔猪保育结束时就感染该病,平均感染率保育期33%,肥育期感染迅速上升到51%。猪增生性肠炎(PPE)是由细胞内劳森氏菌感染引起的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猪常见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常发生于6~10周龄的生长育肥猪,被感  相似文献   

16.
进入秋冬季节,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和空气湿度的加大,其猪群感染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将会随之而上升,在猪群感染细菌性疾病发病率上升季节,养猪场户则更应警惕保育仔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危害。猪副嗜血杆菌一般最易感染2周龄到4月龄的仔猪和育成猪,且主要在仔猪断奶前后和仔猪保育阶段发病较为普遍,通常5~8周龄的仔猪发病率可达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正>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临诊上以发热、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和2周龄以内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属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典B类疫病中必须检疫的猪传染病。天气寒冷的春冬季节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该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但对仔猪的影响最为严重。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100%,5周龄以上的猪感染后  相似文献   

18.
猪圆环病毒2型呼吸道综合征(PMWS)是最早被认识和确认的由PCV2感染所致的疾病,常见的PMWS主要发生在5~16周龄的猪,最常见于6~8周龄的猪,极少感染乳猪,一般于断奶后2~3天或1周开始发病,急性发病猪群中病死率可达10%,耐过猪后期发育明显受阻,常常由于并发症或继发细菌病毒感染而使死亡率大大增加,病死率可达25%以上,血清学调查表明,猪圆环病毒感染(PC)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相似文献   

19.
<正>(一)流行特点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主要感染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的猪,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患猪或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它健康猪,其它传播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从该病发病情况分析,主要与猪场的猪体抵抗力、环境卫生、饲养密度有极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以危害仔猪和青年猪为主。致病菌只感染猪,重点危害2~4周龄青年猪,同样,可波及5~8周龄猪只,发病率在10%~15%,致死率高达50%。此病的发生,与管理漏洞密切相关。改善管理,是有效防控此病的关键。对于感染猪副嗜血杆菌并出现症状的病猪,可以用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噻呋、阿莫西林、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大剂量肌肉注射进行治疗。但是,长期单一用药,易产生耐药性,临床施治,建议交替轮换用药,达到科学防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