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建东  黄茂富 《食用菌》2009,31(4):65-66
银耳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是祖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良药之一。在银耳栽培过程中,困扰广大菇农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银耳的病虫害,且常是多种因素共同所致。因此,分析银耳病虫害发生的各种因素对于生产中指导病虫害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银耳无公害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湖广 《食用菌》2005,27(5):25-26
银耳栽培技术相对而言比其他食用菌难度都大,因为银耳突出的特性是菌丝体由银耳菌丝和伴生菌的香灰菌丝组成,两种菌丝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又有差异;生长周期短,仅有35~40d;且春季湿度大,气温忽高忽低;加上老菇区空间杂菌孢子多,病虫害易发;管理上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失败,栽培老手一年也会出现一、二批失利。因此,就有“银耳生产无常胜将军”之说。笔者根据菇农反映的银耳栽培中所出现的病虫害,进行综合分析,并按照无公害生产的要求提出防治措施,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我们在栽培银耳实践和下乡辅导工作中,认识到选好菌种、树种,做好接种、发菌、出耳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银耳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一、选好菌种和树种(一)菌种:选取朵型大、出耳率高、肉厚洁白、  相似文献   

4.
银耳室内栽培的病理剖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耳新栽法已在全国城乡迅速推开,成为一种致富门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银耳生产的发展,各种常见病虫害也逐步增多,给缺乏经验的栽培户带来了威胁。现把室内栽培管理中常见病害和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1.培养基污染一些栽培袋中常长有黄、绿、红、白等小菌落,其中白色斑状的较为常见。这些五颜六色的菌落出现,是各种杂菌侵入的表  相似文献   

5.
李清总 《食用菌》1993,15(2):26-27
代料栽培银耳,生育期短,生物转化率高,投资少,见效快,而且生产工艺简单,是农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门路。笔者在栽培试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高产快速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季节安排银耳是一种中温型耐寒力强的真菌,以春、秋两季自然气温为最适宜。室内栽培因为可  相似文献   

6.
王毅  蒲文 《食用菌》2013,(6):1-3
“通江银耳”因其生长的独特地理环境、特殊的培养材料和传统的栽培工艺造就了其卓越品质,在众多的银耳中一枝独秀,独领风骚两百余年。但是.随着近年来福建古田等地大量栽培银耳,全国银耳市场产销量急剧增长,“通江银耳”受到巨大冲击,一时风光难再。开展“通江银耳”调查研究,对于推动其产业化发展意义重大。在准确把握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现状,深入研究制约其快速发展症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银耳工厂化栽培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对银耳工厂化栽培与传统栽培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集成银耳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为银耳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车海忠 《北方园艺》2011,(3):188-190
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西北高寒冷凉地区银耳栽培技术,包括银耳制种、发菌管理、栽培管理及采收等过程,突破了近年来西北高寒地区无成功栽培银耳的历史,为西北高寒地区人工栽培银耳提供了准确的理论数据,以期在今后的银耳栽培中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201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推荐性国家标准《银耳生产技术规范》,对银耳栽培房的建设场地、规格及其附属设施做了详细规范。从此,银耳栽培房建设技术指标有了国家标准(以此标准建造的栽培房下称银耳标准栽培房)。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银耳的栽培场所,从最初的房前屋后的空地开始,到住房内,再到专用栽培房,现在终于有了标准栽培房。银耳标准栽培房的各项指标,是古田县银耳产业界长期以来对银耳栽培技术不断研究、探索、创新的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银耳产  相似文献   

10.
银耳香灰菌配合比及其生长态势与生产性能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在所有已被栽培的食用菌中,银耳菌种的分离、配合不仅困难,培育一个出耳性能优异的菌株尤为不易,这与银耳营养生理的复杂性具有密切的关系。我国近代银耳栽培史自1914至1983年,许多真菌学界前辈对银耳生活史、生物学特性作了大量探索性研究工作。早在40年代,杨新美教授就对银耳芽孢种的分离及其应用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并从调查中提出了银耳与香灰菌的伴生现象。其后(1954)又写出了《中国的银耳》一文,总结了我国银耳栽培的历史经验及现状,1965年还进行了银耳人工接种的新技术推广,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80年代前后,一些学者概略地介绍了银耳菌种制备与配合的一般方法,但泛泛论者多,涉及实质问题者寡。人们泛知必须将银耳芽孢或菌丝与香灰菌丝适当搭配混合才能出耳。在生产实践中,有两个实质性问题,从现有资料中并无明确阐述,其一,人们  相似文献   

11.
〈一〉银耳新栽法的特点银耳过去只局限在少数山区生产,六十年代初推广了人工接种段木棒栽,近年来福建省古田县千家万户的农民采取木屑合成培养基瓶栽与袋栽法,克服了天然场地和段木栽培银耳的许多不利因系。这种新法栽培银耳有以下特点:(1)用材省。每立方米木材木屑可产干银耳120~160斤,平均每百斤木材木屑可收银耳8~15斤,比段木栽培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银耳菌种培养基不同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县用袋料栽培银耳技术试验成功后,全县种植银耳发展迅速,栽培量猛增。随着栽培量的增多,发现在同一栽培条件下,菌种发育优劣能明显影响银耳的  相似文献   

13.
银耳是中国的特产,野生银耳数量稀少,一般采用人工栽培。银耳的人工栽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文综述了我国银耳的研究历史,并对栽培、加工、药用、育种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丁湖广 《食药用菌》2012,(5):278-281
银耳生产被称为一种快速高效农业产业。在"银耳之乡"福建省古田县有"千家万户银花开,不尽财源滚滚来"之说。银耳生产成为当地农民生财致富实现小康的主要经济来源。银耳室内立体栽培(图1),一户农家只要建造56平方米面积的菇房4个,一次就可栽培银耳2万多袋,从接种到收成35~40天;春秋两  相似文献   

15.
银耳,又名白木耳,是一种珍贵的滋补品。历来均以段木栽培,近年古田县农民利用锯木屑进行瓶栽取得成功,为发展银耳生产开辟了一条节约木材,加速生产期,高产优质的新途径。瓶栽银耳的特色:①用材省。每立方米木材可产干银耳120~160斤,平均每百斤木材可收银耳8~15斤,比段木栽培提高产量15~20倍。  相似文献   

16.
我县人工木棒栽培银耳已有十余年,年产量十万斤左右,是山区社队一项主要致富门路。根据历年来的调查,单产很不一致,少数高产典型百斤段木可产干耳二斤以上,差的百斤段木只收几两,绝大部份产量在一斤左右。为什么银耳产量这样悬殊?我们通过调查和试验,初步认为影响银耳产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菌种质量与产量的关系。分离或引进的母种,在扩大培养过程中,能否将其母种原来的优良性状比较稳定地保存下来,将是保证菌种质量的关键。银耳菌种是由银耳菌丝和伴生菌组成的,在育种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营养、温度、湿度、通风、酸碱度等因子,还要注  相似文献   

17.
当今“买放心菜,吃安全菇”已成为国内外消费新潮。因此,随着都市民众安全意识增强,对银耳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古田菇农在银耳安全栽培技术上不断创新,先后出现营养罐栽培和罩袋栽培。最近古田县绿康食品有限公司又研究成功一种“银耳安全容腔绿色栽培新工艺”,获得国家两次发明专利。这一技术创新,将为银耳绿色栽培,提供完整的生产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冬季和春寒时节,气温都很低,要种好银耳重要一点是使银耳栽培室的温度保持在22℃—25℃左右。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呢?当地银耳栽培户采用的炕道温室栽培银耳,经济方便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黄祖新  姚锡耀 《食用菌》2006,28(4):32-33
将HACCP的方法和原理应用于银耳有机栽培生产过程,建立银耳有机栽培生产工艺的HACCP体系,确定HACCP质量控制参数和关键控制点,推动银耳有机栽培生产的质量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陈爱靖 《食用菌》2012,34(5):36-37
银耳-滑菇高产高效周年栽培技术,是根据银耳属中温结实型菌类,而滑菇属低温结实型菌类的特点,在同一个菇棚进行两菇周年的高产高效栽培,夏季栽培银耳,冬春季栽培滑菇,并利用银耳废菌糠栽培滑菇,废料得到循环综合再利用,变废为宝,促进食用菌生产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