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松毛虫越冬地越冬期土壤最低温度,松毛虫上树期气温与同期松毛虫幼虫过冷却点温度值比较分析表明,越冬地最低土壤温度明显高于致死温度的过冷却点值,因而越冬地松毛虫不会低温而致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松毛虫越冬幼虫期和蛹期最适抽样方法以及最佳抽样株数的确定,可以为松毛虫的预测预报工作以及生产防治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落叶松毛虫越冬幼虫上树阻隔法防治措施得力、方法得当,效果明显;一举多得,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低温对松毛虫幼虫越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自然条件下,当日均温下降到-7.5℃时,72h后松毛虫虫体全部冻僵。虫体冻僵后经20—30d风干,使虫体失水,失水率达62%以上时,幼虫死亡率达99%—100%,此结果为在严寒季节进行冬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阳坡、阴坡、裸露、树根缝、松针覆盖、石板下松毛虫越冬幼虫的死亡率调查,结果表明:松毛虫越冬幼虫栖息环境不同,死亡率不同。分析后提出2种冬季防治松毛虫方法,除治率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  相似文献   

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原理。对秦皇岛市松毛虫越冬幼虫上、下树始期、始盛期与气象因子进行关联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关联度较大的气象因子,建立了松毛虫上、下树时期的GM(I.N)预测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7.
经测定松毛虫越冬幼虫期和蛹期种群属于聚集分布型.蛹期调查取样以“Z”字形,越冬幼虫期取样以双对角线为最佳,并根据1wao提出的取样公式,制定了最佳抽样数参数表.  相似文献   

8.
从抽样单位的选择入手,调查和分析了马尾松毛虫越冬代恢复取食Ⅳ龄幼虫在寄主上的垂直分布规律,研究得出的中,高虫口密度发生量测报模式,估计算林分虫口发生量在虫情级3级(10条/株)以上时,预报准确度为80%~90%。  相似文献   

9.
辽宁三种松毛虫越冬幼虫过冷却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瑞心  徐丽华 《林业科学》1993,29(2):186-189
松毛虫越冬幼虫在越冬期间的存活率,除了取决于种的生物学特性而外,还取决于低温的强度、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等。冬季的最低温度不仅是决定三种松毛虫分布地区的重要原因,而且左右着松毛虫数量的变化。决定着冬眠幼虫能否存活和存活多少。尤其是越冬开始及越冬结束时,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在种群空间格局研究的基础上,对油松毛虫越冬幼虫种群的资料代换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采用的7种代换方法中,越冬幼虫种群可用的代换方法较多,但以Taylor的方法和反正弦代换效果最佳,其代换公式分别为x'=x-0.08235和xI=1In(x+√x2+1).  相似文献   

12.
测定、调查了赤松毛虫越冬幼虫不同时期的过冷却点及自然死亡率,分析了月平均温度、月最低温度与过冷却点和抗寒能力的关系,探究了越冬期的种群变动规律,为综合治理赤松毛虫,科学确立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赤松毛虫出蛰时间与每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的旬均积温有显著的相关性,据调查得出,其关系式为(?)。赤松毛虫发生量与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上旬的旬均温有显著的相关性,据在当地调查得出,其相关方程为(?)。用这两个公式预测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其误差为1.8163和±8.5584,可供生产上进行赤松毛虫的发生期、发生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采用指数曲线拟合方法,研究了马尾松毛虫越冬3-4龄幼虫的p-m关系,得其关系方程为m=0.0431e^6.5703p,制作了p-m简易估计相关数表,以此基础上,采用马占山(1988)的简易序贯抽亲决策模型进行了简易序贯抽样分析,制作了简易序贯抽样分析图、表。另外,本文还提出了“基本抽样数”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qmin=tα^2Pt/(1-Pt)。  相似文献   

15.
油松毛虫幼虫种群动态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乃斌  屠泉洪 《林业科学》1990,26(4):322-328
本文在以6种分布型指数测定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幼虫种群静态空间格局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油松毛虫幼虫种群在上树过程中的水平格局和垂直格局聚为两类:即前期型和中后期型;其6种分布型指数可分为三类:即(1)m~*/m,C_A,I_δ;(2)入;(3)C,L。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掌握松毛虫的发生量,提高调查精度和预测预报的准确性,选择6块具代表性的林地,对松毛虫蛹、越冬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取样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蛹及越冬幼虫基本属于聚集分布,蛹期调查取样以Z 字形、越冬幼虫以对角线为最好,调查范围以树冠投影内为宜。本文给出了不同虫口密度下最佳取样株数参数表和越冬幼虫上树虫口估测参数表。  相似文献   

17.
在湖南省邵阳市所辖5县,对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的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树高是影响越冬松毛虫分布的主要因素,在高大松树上(树高>7m),97.04%的越冬幼虫分布在树干上:而在矮小松树上(树高<7m),只有72.14%的越冬幼虫分布在树干上。越冬松毛虫在树干上的垂直分布,符合威布尔分布,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进行越冬松毛虫虫情估计。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毛虫越冬代幼虫自然种群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方调查计算,采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云南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问分布型,建立了最适抽样数关系式,并对其进行了序贯抽样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种群在林内呈聚集分布,其Iwao回归方程为m*=5.2181 1.0207x^-、复相关系数R=0.9918;最适抽样株数为:N=621.81/x^- 2.07。  相似文献   

19.
作者依据5年的观测数据,采用回归、期距法预测发生期并建立了凌源市油松毛虫Dendrolimustabulaeformis上、下树进度回归预测模型,经检验,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凌源市油松毛虫发生期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5 年间监测点的观测数据,采用回归、期距法预测发生期,建立了凌源市油松毛虫上、下树进度回归预测模型,经验证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