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2.
草酸作为一种最简单的二元羧酸,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中,并且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并无淘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草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并且在植物抗逆性中发挥积极作用。植物中的草酸形成积累主要受光呼吸乙醇酸、抗坏血酸及草酰乙酸等有机酸代谢途径调控,但也受诸如氮素形态等其他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建立松针中莽草酸测定与有机溶剂提取分离方法。[方法]以水为试剂提取分离马尾松松针中莽草酸;用NH2色谱柱,乙腈和2%H3PO4(90:10,V:V),柱温2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13nm,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莽草酸含量。[结果]所得样品供试液中莽草酸杂质少;线性范围为0.29~2.88μg(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30%,RSD为0.74%(n=5)。[结论]提取分离方法高效、环保、成本低;HPLC法适用于松针及其他天然植物中莽草酸的测定;马尾松松针中莽草酸平均含量为1.14%。 相似文献
5.
湿地松松针中莽草酸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湿地松针中莽草酸的提取工艺和含量,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湿地松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乙醇浸提湿地松松针中的莽草酸,研究不同水平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温度、提取时间及浸泡时间对莽草酸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固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乙醇的浓度各因素进一步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以寻找适宜的工艺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莽草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条件:色谱柱:Alltima NH2 (5 μm,4.6 mm×150.0 mm);移动相:乙腈-2%H3PO4 (90∶10);流速:1 ml/min;测定波长为213 nm,带宽为16 nm;参比波长为300 nm,带宽为80 nm.[结果]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影响莽草酸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是: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浸提法提取莽草酸的最佳工艺:乙醇浓度为60%,提取温度为75 ℃,料液比为1∶25,提取时间为2.5 h.在该条件下,莽草酸的提取率为1.49%.[结论]湿地松松针中的莽草酸可以作为新的莽草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7.
湿地松松针中莽草酸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湿地松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了湿地松松针中莽草酸的提取工艺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莽草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条件:色谱柱:Alltima NH2(5μm,4.6mm×150.0mm);移动相:乙腈-2%H3PO4(90∶10);流速:1ml/min;测定波长为213nm,带宽为16nm;参比波长为300nm,带宽为80nm。[结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乙醇浸提法提取最佳工艺:乙醇浓度为60%,提取温度为75℃,料液比为1∶25,提取时间为2.5h。在该条件下,莽草酸的提取率为1.49%。[结论]湿地松松针可以作为新的莽草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9.
RP-HPLC法测定广西不同地区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八角茴香主产区广西不同产地的27个样品进行莽草酸含量的测定,并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莽草酸含量的影响。采用RP-HPLC法测定莽草酸含量,结果表明,27个样品中莽草酸含量在6.3%~7.6%的居多,平均含量为6.61%,其中T地区莽草酸含量最高,为8.74%;直接晒干的样品比其他处理方法的样品平均含量要高;干枝八角样品的平均含量比大红八角的平均含量要高。不同产地莽草酸含量不同,试验结果能对产商收购八角茴香及莽草酸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草甘膦诱导橡胶树芽接苗叶片畸变的作用机理,以巴西橡胶树品种‘热研7-33-97’芽接苗为材料,喷施188 g a.i/hm2的草甘膦剂量,分析芽接苗不同形态叶片莽草酸和4种激素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莽草酸积累量在草甘膦施药前后呈显著差异,当叶片出现半黄半绿表型时,莽草酸积累量较未施药前上升12.40%,而在2种再生畸形叶(叶片长度7 cm和7 cm)和恢复叶时分别下降75.01%、77.48%和62.69%;喷施草甘膦后各类型叶片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含量均与未施药前对照叶片差异不显著,脱落酸和玉米素含量较对照差异显著,半黄半绿叶片脱落酸含量较未施药对照下降12.40%,玉米素较施药前下降33.54%;2种再生畸形叶出现后,脱落酸含量较未施药前分别升高30.40%和45.61%,玉米素分别升高41.48%和86.02%。说明莽草酸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着橡胶树的生长,且影响了橡胶树叶片畸形。 相似文献
11.
葡萄果实中莽草酸途径与多酚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莽草酸途径及其在植物次生代谢中的重要作用、葡萄果实类黄酮代谢与调控的研究现状,并对莽草酸代谢与葡萄多酚积累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从茶树中分离到1个绿原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命名为Cs HCT。该基因编码1个430个氨基酸的多肽,推测分子质量约为48.6 ku。蛋白质序列比对表明,Cs HCT含有酰基转移酶的保守域HXXXD和DFGWG,与其他物种HCT的同源性在58%~8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Cs HCT与咖啡中的HCT同源性最高,连同其他植物HCT形成一个独立的组群。通过大肠杆菌异源表达,纯化获得了Cs HCT蛋白,并进行了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重组的Cs HCT能有效催化奎尼酸和莽草酸与香豆酰辅酶A的转酰基反应,分别生成香豆酰奎尼酸和香豆酰莽草酸。Cs HCT不能催化奎尼酸和咖啡酰辅酶A生成绿原酸。 相似文献
13.
14.
以“赤霞珠”葡萄(Vitis vinifera)果实为实验材料,采用电子克隆和分子克隆相结合的方法,克隆到莽草酸激酶基因,命名为VvSK。VvSK的cDNA编码区全长906bp,编码301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该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33.2×103,等电点为8.6,VvSK的DNA全长4309bp,包含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定位于7号染色体上。VvSK编码的蛋白与其他植物中同类酶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最高达64.52%。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VvSK与毛果杨SK基因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VvSK在葡萄果实、茎、叶和叶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不同发育期果实的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相对表达量存在差异,与UV-A和UV-B照射处理相比,UV-G照射对VvSK基因表达的诱导效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对以三氯化铁为主催化剂,溴化钾为助催化剂,萘与氯乙酸为原料合成萘乙酸的反应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保持反应温度在200℃左右,反应时间为15 h,萘/氯乙酸的摩尔比为2.5,反应物/催化剂质量比为32.5,主催化剂/助催化剂摩尔比为1/5时,产品收率达53.9%.本研究较传统的合成萘乙酸法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产率. 相似文献
16.
钨硅酸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钨硅酸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邻苯二甲酸酐与正丁醇的摩尔配比为1∶3 、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2.6%、苯(带水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42.8%、反应时间为2.5 h时,产率可达99.2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蜂毒对Sprague-Dawley (SD)大鼠机体内源性代谢的影响,采用LC-MS/MS技术分析了蜂毒对大鼠血清中代谢物及可能涉及的代谢通路的影响。选取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相同的SD大鼠,设置为蛰刺组(A组)、创伤组(B组)和对照组(C组)。对A、B两组大鼠分别进行蜜蜂蛰刺和针蛰刺处理,处理后10 min取血清进行LC-MS/MS分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进行数学建模,并验证其稳定性。结果表明,蜇刺组、创伤组、对照组的两两之间受影响代谢物种类及数量均有显著差异,其中71种物质与蜂蛰相关,39种物质与蜂毒相关,24种物质与创伤相关。经进一步筛选,共得到与蜂毒相关的9个比较主要差异代谢物,分别为肉毒碱、溶血磷酯酸、溶血磷脂酰胆碱、乙酰肉毒碱、白介素20、亚油酸、溶血磷酯酰乙醇胺、鞘氨醇、溶血磷脂酰丝氨酸;以及4个受影响代谢通路,包括亚油酸代谢、神经鞘脂类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丙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代谢。蛰刺、创伤和蜂毒均对大鼠的内源性代谢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与创伤相比,蜂毒影响相对更大。根据受影响代谢通路的生理作用,推测蜂毒对机体内源性代谢的影响主要涉及脂肪酸的代谢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水杨醛在农药、医药、香料等方面的应用,并对水杨醛不同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分类和比较,阐述了在利用Reimer-Tiemann反应合成水杨醛方面所作的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微塑料和多环芳烃对农用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生物学功能和代谢途径的影
响,为微塑料 - 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聚氯乙烯、芘作为
微塑料和多环芳烃的代表,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结合 PICRUSt 功能预测研究聚氯乙烯 - 芘复合污染胁迫下
农用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组成和功能的响应。【结果】添加聚氯乙烯和芘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
了 变 化,Acidobacteria、Betaproteobacteria、Gemmatimonas、Nitrososphaera 和 Burkholderia 等的相对丰度降
低,Sphingomonas、Nocardioides、Lysobacter、Marmoricola、Streptomyces、Mycobacterium、Sphingopyxis、
Sphingobium、Novosphingobium、Luteimonas 等的相对丰度上升;基于 GO 功能、KEGG 代谢通路和 CAZy 酶功
能分析表明,聚氯乙烯 - 芘可以增强土壤微生物的发育、繁殖和自我调节功能,加快菌群的代谢进程和对有害
产物的转运 / 排泄过程。【结论】聚氯乙烯和芘的存在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提高了其自身的
抗氧化能力,促使微生物对污染环境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