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梨树县三个施肥类型区施肥模型及有关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6年在梨树县3个不同施肥类型区上进行了12个点次的玉米氮、磷、钾肥试验研究,采用国际平衡施肥通用的“3417”设计,利用电子计算机统计分析,建立了不同施肥类型区的回归模型,分析总结出现阶段氮、磷、钾肥的增产作用和化肥利用率、土壤养分利用系数等有关参数,并提出了3个施肥类型区的经济施肥量和氮、磷、钾肥最适配比。  相似文献   

2.
东海地区花生平衡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3种元素的不同配比处理均比不施肥增产显著或极显著,其中以氮磷钾处理产量最高.除较磷钾增产不显著外,较氮钾增产显著,较其余各处理增产极显著;磷钾、氮钾、氮磷3个两元素配合处理中磷钾较氮磷增产极显著.较氮钾增产不显著;三元素单施的以钾产量最高,氮产量最低,钾较磷、氮增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常规施肥模式下磷、钾用量基础上的氮肥用量试验;氮、磷用量基础上的钾肥试验;氮、钾和密度的3个因素试验及优化施肥模式与常规施肥模式的对比研究,提出了优化施肥模式对提高氮肥肥效、增加玉米产量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常规施肥模式下磷、钾用量基础上的氮肥用量试验;氮、磷用量基础上的钾肥试验;氮、钾和密度的3个因素试验及优化施肥模式与常规施肥模式的对比研究,提出了优化施肥模式对提高氮肥肥效、增加玉米产量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稻肥料利用率验证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科技园区、第三管理区、第七管理区水稻氮、磷、钾的肥料利用对比试验,摸清八五八农场水稻氮、磷、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并对常规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做了对比,结果显示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氮、磷、钾利用率有提高,科技园区试验点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3.2、6.0、7.6个百分点;第三管理区试验点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8、0.5、4.2个百分点;第七管理区试验点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5、2.8、6.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化肥利用率设计原理设置双季晚稻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为28.2%、20.1%和32.5%,常规施肥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为27.8%、10.8%和31.5%,配方施肥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比常规施肥氮、磷、钾的利用率提高0.4、9.3和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夏玉米3414田间肥料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氮、磷、钾3大要素,高、中、低3种土壤肥力,不施肥、氮磷配、氮钾配及磷钾配4种搭配方式,采取4个施肥水平,即0水平=不施肥、1水平=本地最佳施肥量、2水平=本地最佳施肥量×2、3水平=2水平×1.5(过量施肥水平),另加硫酸锌处理,经回归方程计算分析,找出高中低水平田不同产量结构氮、磷、钾的最佳配比,获得最大产量效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木瓜施氮、磷、钾肥试验,初步掌握了木瓜氮、磷、钾的合理用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了解了土壤养分状况与氮、磷、钾施用量对木瓜产量的影响及木瓜产品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对开展木瓜大面积施肥和木瓜配方施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国际平衡施肥"3414"试验设计,探讨晋南冬小麦氮、磷、钾的施肥效应及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所在的条件下,磷的增产效果最好,氮次之、钾最低,每千克氮、磷、钾纯养分分别增产5.4、5.6、3.7千克且氮、磷、钾的平均利用率为19.4%、11.2%、27.9%。并运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维震博士"3414试验及其统计分析方法"对各试点氮、磷、钾三个因素与产量进行肥料效应方程拟合,确立了各试点氮、磷、钾的优化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0.
采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方法,在张家港市水稻土、潮土两大代表土壤类型区进行扬麦12号三要素肥效试验,取得了小麦施肥的技术参数:每100kg产量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分别为2.82kg、1.09kg、2.06kg;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当季自然供应量分别为79.3kg/hm2、32.6 kg/hm2、45.9 kg/hm2,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率为有效氮27.7%、速效磷61.1%、速效钾20.5%;氮、磷、钾肥料养分的当季利用率分别为尿素38.6%、过磷酸钙15.3%、氯化钾30.3%。  相似文献   

11.
采用肥料田间试验和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不同生育期耕层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间,不施肥处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6.6%、106.6%、24.3%、18.2%、32.2%,而施肥处理其分别为22.7%、82.7%、41.4%、23.8%、19.5%,施肥可使铵态氮、硝态氮和速效钾的变异性降低。平均来看,土壤硝态氮的变异性最大,而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异性较小。在不施肥条件下,铵态氮和速效钾均出现2个高峰期和2个低峰期,硝态氮仅在分蘖期较高,速效氮和有效磷没有明显的高峰和低峰期。在施肥条件下,铵态氮出现3个高峰期和2个低峰期,硝态氮出现2个高峰期和2个低峰期,速效氮和有效磷在分蘖期较高,速效钾在整个生育期变化幅度较小。但施肥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2.
汉中优质水稻生产肥料运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氮、磷、钾3因素4水平14个处理的田间试验设计(即3414设计),研究氮磷钾肥用量和配比对汉中地区不同生态类型区水稻产量的影响,通过探索适合本地区水稻最佳施肥方式,提出提高施肥利用率的科学养分管理方法,本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技术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拟合好,试验能够反映肥料效应真实情况,对肥料效应方程求偏导数可得到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最高产量、最佳经济产量和最佳施肥量;施肥处理中N2P2K3产量最高,不同生态类型区产量可达437.5-767.4 kg/667 m2;氮磷钾肥合理配合施用改善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有利用于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寿县潴育型水稻土小麦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探讨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潴育型水稻土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双庙集镇、安丰镇和堰口镇3个乡镇潴育型水稻土上开展小麦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施用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氮、磷、钾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合理配比施用氮、磷、钾可促进小麦百千克籽粒养分吸收量,且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为使氮、磷、钾施肥利用率提高,进行了肥料增效剂配合氮、磷、钾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施肥条件下,加施肥料增效剂能提高稻谷产量3.69%;植株的每蔸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均有所增加,生物产量增加;对氮、磷、钾吸收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开展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配方施肥对水稻当季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能提高水稻氮、磷、钾的肥料利用率,与常规施肥相比,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3.52、0.95、2.3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以常熟市小麦主推品种扬麦16号为试验对象,进行氮、磷、钾化肥利用率试验,以进一步优化施肥方法。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无氮区、常规施肥无磷区、常规施肥无钾区小麦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2 586.60、5 125.65、5 589.60 kg/hm2,配方施肥无氮区、配方施肥无磷区、配方施肥无钾区小麦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2 641.35、5 193.30、5 673.75 kg/hm2;常规施肥区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81.75、39.60、121.80 kg/hm2,配方施肥区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82.80、35.55、109.50 kg/hm2;常规施肥氮、磷、钾化肥利用率分别为40.66%、11.18%、16.82%,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化肥利用率分别为41.28%、11.76%、16.47%;与常规施肥相比,测土配方施肥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其中氮肥利用率提高0.62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0.5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水平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通过不同施肥水平和氮、磷、钾三要素单项不同用量对比试验,明确了施肥水平以及氮、磷、钾各要素施用量与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提出了我省烤烟适宜的施肥水平和氮、磷、钾适宜的放用量,为生产上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小麦高产氮、磷、钾施肥模型进行设计,构建以小麦整体产量为整体生产任务的函数氮、磷、钾施肥三元二次全数据设计模型和氮、磷、钾单方面因素效率等,并借助数学模拟因素选值的频率探究,选定出各个设计的最优施肥策略和最优小麦产量,再依据施肥策略和相应的小麦产值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氮、磷、钾3种肥料元素在合理施肥的前提下,能够促进小麦种植的整体经济效益达到最高,以期为我国高产小麦种植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氮、磷、钾耦合效应对加工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采用"3414"完全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加工番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氮、磷、钾三元二次方程拟合不可靠;氮、磷、钾的不同配比对加工番茄产量有显著影响,施肥不足造成产量下降,但过量施肥造成旺长,3个肥料相比其中氮素对加工番茄生长影响最大;14个施肥处理中N2P2K2、N2P3K2和N2P2K1处理产量超过9 000 kg/h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结论]试验条件下氮、磷、钾三者的比例为9∶3∶2时肥效最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陕西关中西部灌区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在户县、周至和扶风3个县设置16个田间试验点,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中,均以氮、磷、钾配合施用处理(N2P2K2)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最高,其中以氮、磷吸收量的增加幅度较为显著;N2P2K2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0.94%,21.65%和41.49%;随着产量水平的增加,每形成100 kg籽粒时的冬小麦氮、磷、钾养分携出量呈降低趋势,当小麦籽粒产量由4 000增加到8 000 kg/hm2时,每形成100 kg小麦籽粒的氮、磷、钾养分携出量分别降低了18%,15%和17%。【结论】在推荐施肥过程中,有必要根据产量水平确定适宜的单位经济产量养分携出量参数,以较准确地确定作物养分携出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