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贵州六盘水地区马铃薯种植地质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贵州省六盘水地区马铃薯种植的有利种植区带,为该地区规模化种植马铃薯选区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现场调查、区域地质环境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六盘水地区马铃薯种植区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六盘水地区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分布在海拔1 700m以上的高寒山区的山坡和谷地,地质环境为石炭系白云岩、二叠系茅口灰岩、二叠系玄武岩、三叠系泥质白云岩分布区域。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层分布和海拔等条件分析指出,六盘水地区优质马铃薯种植区域为二叠系玄武岩分布区域,其次是高海拔的二叠系茅口灰岩分布区域以及石炭系白云岩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贵州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贵州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基于此,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贵州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对策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贵州喀斯特山区冬闲田土种草模式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省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省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0.047 hm2,仅为全国平均水平0.094 hm2的50%.因此,通过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开展冬闲田土种草养畜,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对贵州省2005年冬闲田土种草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冬闲田土种草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贵州省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对贵州省农村劳动力现状的分析,指出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所带来的如促进农民增收、抑制城乡差距扩大、减轻对土地的压力、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素质等积极影响;同时也分析了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经济水平低下、城镇化发展滞后、劳动者素质偏低、保守的文化、政策和体制的制约等。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完善劳动力转移市场、加快制订劳动法、进行体制创新等改善农村劳动力外出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如何消除贫困,既是全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及综合治理规划、石漠化治理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文化变迁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相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71-4473,4529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梳理了当代贵州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的变迁特点,认为变迁中的贵州少数民族民居具有涵化、仪式消褪与神灵错位、功能的迷失与困惑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从贵州不同经济发展地区中选取代表样区,研究贵州土地集约利用变化规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因素综合评判法对5个代表样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州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普遍较低,综合分值除小河区达到0.9267外,其余地区均低于0.5;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较大,综合分值最高的小河区和最低的沿河县相比,达5.73倍;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在指标体系中权重值达0.4626,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土地集约用地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2014年采用自然授粉等方式进行木薯杂交育种,经过多代系统选育,获得GZ14系列5个木薯新品系.通过品比试验,从中筛选出优良木薯株系GZ14-071.结果显示,GZ14-071鲜薯产量和鲜薯淀粉含量分别为55.47 t/hm2和30.29%,比对照高5.6%和4.48%.因此,推荐选用GZ14-071参加区域性试验和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贵州奈李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为贵州奈李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12个种植区的成熟奈李果实为试材,测定果皮色泽、果形指数和硬度等8个外观品质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等16个营养成分指标,在此基础上对24个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3个外观品质主成分(X1~X3),累积贡献率达81.74%,外观品质评价模型X=0.408X1+0.230X2+0.180X3;提取到5个营养指标主成分(Y1~Y5),累积贡献率达86.81%,其评价模型Y=0.284Y1+0.240Y2+0.146Y3+0.110Y4+0.089Y5;综合24个指标分析提取到6个主成分(Z1~Z6),累积贡献率达89.94%,奈李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Z=0.240Z1+0.227Z2+0.147Z3+0.121Z4+0.091Z5+0.073Z6;在类间距离为15时,12份奈李被聚为4类,4号、5号、3号、7号和8号聚为第1类,第2类包括1号、2号、9号、10号和12号,6号和11号分别归入第3类和第4类;第1类外观品质较优,第3类和第4类营养品质较优。【结论】12份奈李综合品质依次为3号>8号>5号>6号>4号>11号>7号>9号>10号>2号>1号>12号。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油梨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结合贵州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及自然资源概况,分析油梨在贵州亚热带地区的适应区域及发展前景,并简要介绍了其苗木培育及栽培管理技术,为贵州发展油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学军  徐文芬  何顺志  黄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31-14333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搞清贵州百合科药用植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方法]采用野外考察、标本采集与鉴定、资料收集等方法。[结果]发现贵州现有百合科药用植物143种(含11变种、1变型),其中贵州地理分布新记录种5种,贵州药用新资源26种,贵州特有药用植物4种。[结论]贵州百合科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部分种分布区域狭窄,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贵州顶坛花椒锈病的发生特点,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所选的药剂中,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较好,浓度为1 000倍液时,两次的防效分别为48.9%和67.1%;浓度为1 500倍液时,防效分别为46.3%和61.3%.  相似文献   

13.
贵州喀斯特地区环境退化与农村经济贫困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GIS技术手段和参与性农村评估(PRA)相结合的方式,对喀斯特环境退化与农村经济贫困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分析并提出了加大退耕还草力度、开展草地建设和草食畜牧业发展,继续实施现行强有力的农业发展政策和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改善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和减少农村经济贫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贵州不同山地竹笋品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贵州省3个林场4个竹笋品种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产区山脊、山沟和山坡竹笋品质没有差异,不同产区之间竹笋营养品质有显著差异。其中,桐梓金佛山方竹笋(Chimonobambusa utilis)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及氮、磷、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产区竹笋品种,赤水楠竹冬笋(Phyllostachys pubescens)则以低纤维素、高维生素使得品质和口感优于赤水楠竹春笋(Phyllostachys pubescens)和"黎平楠竹春笋"(Phyllostachys pubescens)。  相似文献   

15.
为探求贵州农业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提供区域粮食安全战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决策依据,从贵州劳动力充分就业估算着手,对石漠化地区粮食安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贵州省实际负担人口3 315.34万人,为统计人口的83.6%.按现有的消费水平,贵州粮食有效需求为900~1000万t,与粮食"有效生产"能力950~1000万t相适应,区域"耕地-劳动力-人口-粮食"生态经济系统已达到相对均衡状态,属于粮食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16.
厘清思路,找准山区特点,科学谋划是山地农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在阐述贵州山区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农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供贵州山地农业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叶军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394-8395
介绍了宣城市的自然气候特征以及新隆优一号亲本特征与特性,分析了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林业综合考核属于林业政策学和森林经理学的研究范畴,其涵盖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管理、利用管理和监督管理等3个主要部分.贵州林业综合考核研究与实践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内业资料、现地核实、访问调查、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就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所涉及的森林覆盖率、造林任务完成情况、造林合格情况、造林成林情况、林地管理审核审批执行情况、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查处管理情况等设计考核指标并实施考核,针对政策保障、制度创新、队伍建设、能力培养、执行机制、工作开展、监测管理、执行效能等多个方面探索经验做法、不足之处等,并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及方法、贵州农村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体系与应用及其发展综合评价进行了分析阐述,认为农村循环经济是贵州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与经济发展因素是农业循环经济总体加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功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昆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93-8697
首先以生态经济理论为基础,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组成要素特征。然后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功能特征:喀斯特地区生物生产量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弱;物质储存和积累速度慢、环境污染严重;能量产量和利用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在探讨复合系统功能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在进行系统维护和重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要着重考虑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选择和培育适合喀斯特地区的优势物种,提高物质积累的数量和速度,同时,可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降低经济系统各环节的能量浪费,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