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东北YB地区长兴组是一大型生物礁岩性气藏,储层精细研究是YB地区天然气分布、储量及产能的主控因素。长兴组生物礁储层以Ⅱ、Ⅲ类储层为主,纵向上主要分布于长二段第2个四级旋回的高位体系域中,平面上工区西部Ⅲ、Ⅳ号礁带Ⅰ、Ⅱ类储层较东部Ⅰ、Ⅱ号礁带更发育,测试证实为高产富集带。综合实际测试成果并利用氦气法、煤油法及测井法等3种方法对储层物性与储层产能进行定量回归分析,分析表明,YB地区主要为中高产气藏。  相似文献   

2.
针对镇287井区部分油井含水上升、产能递减较快以及单井产能不稳定的问题,从地质方面着手,应用测井、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分析、压汞分析等资料,对长81油层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孔喉及其非均质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1油层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属低孔、特低渗储层;发育粒间孔和溶蚀孔,孔喉组合类型属于小孔隙、微细喉道类型;储层控制因素主要为成岩作用和沉积环境。通过计算得出,长81油层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68,表明其非均质性较强。根据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分为3类,即Ⅰ类为优质储层,Ⅱ类为较好储层,Ⅲ类为一般储层。  相似文献   

3.
X区块是南堡油田典型的深层低渗透储层,具有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从而造成储层品质以及产能定量预测评价难以确定。利用物性和压汞试验数据,提取出能表征储层孔隙结构进而有效反映储层渗透性的储层品质指数和压汞系数,再结合常规测井资料以及试油生产数据建立储层品质评价方法,总结出研究区的储层品质评价标准。在储层品质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开发需求,对低渗透储层提出建立综合评价指数与米产液指数关系的产能预测方法,预测结果与生产测试结果较为相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致密砂岩储层中裂缝的发育对产能影响至关重要,怎样进行储层裂缝识别是产能预测的重要部分。运用声波测井资料,研究声波时差、衰减系数、快慢横波能量差值、斯通利波渗透率和各向异性对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响应特征,并进行裂缝识别。利用该方法处理了大北克深地区的26口井,并与电成像裂缝发育成果图进行对比,符合度较高,说明声法测井识别致密砂岩储层裂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文269块油藏属于异常高压高油气比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产能逐渐下降,并且在检泵中常常发现严重结垢现象,多方面研究分析后认为造成油井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储层存在污染。为消除储层污染,提高油井产能,在深入研究储层污染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酸化解堵技术研究及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酸化解堵技术能够有效消除井筒及近井地带污染,提高储层渗透性,该技术在文269块油藏的成功应用可以为同类油藏实施稳产上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胜北地区低幅度构造背景下,上侏罗统喀拉扎组(J3k)油藏Ⅲ、Ⅳ油组储层微观结构复杂,油、水分布关系多样,油、水层电性对比度低,测井识别难度大。以胜北地区J3k油藏基本地质特征为出发点,分析了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和影响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油水界面以上近似油柱高度情况下孔隙结构是控制含油饱和度的最主要因素,并以此得出了油气的深度剖面分布规律。基于此,给出了针对性的测井储层评价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定量计算方解石含量及多元渗透率模型判别储层类型;并针对不同储层类型,采用符合储层微观特征的、差异化的岩电参数精准计算含油饱和度,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识别孔隙分布及流体性质等。该研究方法在现场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推进了胜北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进度。  相似文献   

7.
江山  龙光华 《长江大学学报》2012,(5):115-116,119
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裂缝性水窜现象比较严重。目前该区面临着油井含水上升明显、单井产能低等问题,急需进行开发方式调整。利用GOCARD建模软件建立地质模型,采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加密方案优选调整。综合分析后认为,地层压力上升及裂缝高渗带发育是含水上升的主要原因;储层物性差、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导致单井产能低;中部合理的加密方式为缩小排距的加密方式。  相似文献   

8.
T油田属于低渗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主要采用水平井大规模多级交替酸压技术进行改造、建产,但酸压改造有效率较低,建产不明显。为提高水平井酸压工艺改造效果,快速找出影响水平井产能的主控因素,采用信息量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2种方法对T油田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与对比分析,确定了各个影响因素对产能影响程度的大小。结果表明,水平井酸压工艺、储层反射类型、储层有效厚度和酸压施工段数是影响T油田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属于致密裂缝性砂岩储层,沉积相类型以辫状三角洲平原为主,岩性复杂,粒度变化大,岩石骨架受多种矿物影响。利用元素俘获测井(ECS),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分析岩性对储层有效性的影响,为评价储层孔隙度提供准确的骨架参数。同时,裂缝是改善该区储层渗透性的重要因素,裂缝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储层的渗流能力,引入EARTH IMAGER新型油基钻井液成像测井仪,并利用岩心标定成像,有效解决了裂缝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河南油田第二采油厂靠边水能量开发的油藏,因含油宽度窄,储层非均质性强,边水能力强等因素影响,采油井见水时间短,采收率低。根据第二采油厂边水油藏的特点,建立了能够模拟油藏边水生产过程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从氮气抑水增油机理、油藏适应条件2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氮气抑水增油技术适用于中高渗透储层边水淹的油井,达到了抑制边水的目的,在改善边水淹油井的开发效果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大庆长垣CC地区扶余油层为砂泥岩低孔、低渗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导致油层和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复杂,流体识别难度大。经大量研究分析可知,孔隙结构相似的储层具有相近的测井响应特征,因此有必要对低孔低渗储层按岩石物理性质进行分类,使每类储层孔隙结构基本一致,以提高油水层测井解释符合率。基于岩电试验和测井等资料建立了岩心和测井资料储层分类标准;在储层分类基础上,应用“逐步判别”方法建立了Ⅰ类储层的流体识别图版;对Ⅱ类储层在考虑层厚影响的基础上,分薄层、厚层建立了Ⅱ类储层流体识别图版。该方法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超低渗透储层由于孔喉细小、渗透率低,具有很大的开发难度。热水驱作为一种重要的热采方式,可作为提高超低渗透储层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重要储备技术。热水驱过程中,由于热水的注入会引起储层温度的改变并破坏储层原有的平衡,进而影响原油的最终采收率。就热水驱过程中温度对各种驱油机理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入热水温度的升高,油水界面张力呈下降趋势,但总体幅度不大;升温对岩心润湿性有一定的改善,在90℃时润湿角最小,为33°;随着温度升高(40~120℃),可以较好地降低毛细管力且原油表现出较好的黏温敏感性;注入热水后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有所改善,特别当温度在40~120℃范围内,残余油饱和度减小趋势明显;在地层压力下,原油的蒸馏作用不明显,但具有较高的膨胀率,最高达8.76%。综合分析认为,热膨胀、降低毛细管力、减小原油黏度是改善油水相对渗透率的主要原因,是超低渗透轻质油藏热水驱的主要驱油机理。  相似文献   

13.
系统而准确的页岩气储层参数评价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测井资料的连续性建立有效的页岩气储层参数测井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探索了页岩气储层的测井曲线定性识别标准,建立了适合该地区的页岩气储层参数定量解释模型,并通过岩心分析资料对部分解释模型加以校正,完成了S1井的页岩气储层识别、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储层物性、含气量以及地质和测井岩石脆性的评价,并借用岩心分析资料加以验证。实际结果表明,该页岩气测井评价体系能够有效的对页岩气储层参数进行评价,可以为该地区后期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测井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测井资料标准化是油藏描述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是实现由单井解释到多井评价的关键。由于M油田的测井设备陈旧,测井曲线质量差,各井相同测井方法同一储层的响应差异较大,为了重新对该地区进行多井评价,分别采用正态分布法和直方图法对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实际应用表明,正态分布法较直方图法降低了人为影响因素,因此更适用于M油田多井评价。  相似文献   

15.
SLG气田砂岩气井储层压裂效果评价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油藏经济有效开发的难度非常大,压裂效果评价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开发效果。通过对SLG气田砂岩气井储层基础地质资料、测井数据及试井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总结出试井数据与储层测井数据、压裂改造数据的相关性规律,评价了低渗透油藏人工压裂井的施工方案,为该区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H气田发育多套含油气层系,主力储层为碳酸盐岩,该气田地震资料品质差,储层预测难度大,从而导致水平井储层钻遇率低。根据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对产能的影响,考虑水平段摩阻和气井的非达西流动影响等因素,该气田优化设计水平段长度在600~1200m。在水平段长度、水平段走向等参数优化设计、调整的基础上,在水平井钻进过程中利用测井、综合录井资料进行随钻跟踪,形成"H气田式"随钻跟踪地质导向技术。实施后储层钻遇率高,气井产能较高,证明上述水平井实施优化调整技术在H气田水平井开发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席家湾地区的测井资料及所钻取的岩心等资料,对席家湾地区长81储层四性(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该储层测井曲线与岩心分析数据,识别出了含油层、油水混合层、含水层,利用交会图技术对测井曲线做进一步完善分析,旨在为该储层的后期有效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30断块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岩性、孔隙结构复杂的储层特征,直接利用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τ2)分布谱提取表征孔隙结构的参数,经过参数优选构建储层品质指数,进而对储层进行分类,形成相应软件处理模块,能够连续地对储层进行定量评价。通过试油结果统计建立了研究区储层分类标准及对应的产液能力评价标准,准确率高达85%,应用效果明显。最后以核磁共振测井评价结果为基础建立了常规测井资料评价储层品质的模型,使得储层品质及产能评价在整个研究区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9.
蜀南鹿角场-李子坝地区茅口组(P1m)为区内的有效储集层,结合岩心观测、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资料,详细研究了该层位的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深入剖析了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区内P1m沉积时期为台内滩沉积环境,岩性以颗粒灰岩为主,亮晶红藻灰岩、虫屑灰岩等次之;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溶孔、溶洞、构造裂缝等;储层物性较差,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包括岩石类型、古地貌以及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碳氧比测井、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技术原理的介绍,重点分析了3种剩余油测井技术的资料成果以及地质应用,并对这3种剩余油测井技术在低渗透油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更加适用于低孔、低渗的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