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束鹿凹陷发育有西部斜坡潜山带和东部陡坡潜山带,以侵蚀山、断块山、褶皱-侵蚀山为主。区内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分别为不整合面及断层输导体、基底断层发育及其演化、基底岩性等3个方面,其中不整合面及断层输导体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基底断层发育及其演化控制了潜山圈闭的形成与发育、基底岩性控制了潜山储层的分布。通过对研究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结合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出束鹿凹陷西部斜坡带和东部陡坡带的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应用新理论和新技术实现江陵凹陷的勘探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和总结江陵凹陷50的勘探历史与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石油地质与勘探的新理论和新技术,通过盆地分析与含油气系统描述、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等工作,可望实现江陵凹陷勘探根本性突破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通过综合利用地震、测录井资料和有机地化分析资料,对油气运移路径、疏导体系以及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综合研究,认为沙市构造浅层非生烃层系存在以断层为运移通道,形成深层生、浅层储的“古生新储”油藏类型,浅层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为下一步江陵凹陷的滚动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乌东油田是大庆油田海拉尔盆重点探区,研究其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对于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乌东油田油气成藏模式可分为油源断层与油气封闭断层配置的侧向运移油气成藏模式和油源断层下降盘封堵侧向运移后期油气调整成藏模式;油气藏的形成受油源、断层、构造等配置关系的控制,油气主要来自乌南次凹,生油时间为白垩系下统伊敏组至白垩系上统青元岗组沉积期,切割新老地层长期活动的油源断层为大量油气运移提供通道.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分析石油地质基本条件、油气分布以及预测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基础上,明确了束鹿凹陷古近系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鼻状构造与断裂系统的交叉有利于圈闭形成,西斜坡内带的鼻状构造翼部易形成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断层连通性及生储盖组合控制油气的运移方式,古近系深层以平面侧向运移为主,浅层以断层的油气垂向运移为主,由此可建立深层侧向运聚、浅层垂向运聚等2种成藏模式;构造格局、岩相组合与油气源的空间配置控制油气分配,依据油气运移网络、储盖组合划分的成藏组合和成藏带中,成熟烃源岩体积与探明储量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综合评价认为,束鹿凹陷古近系以南洼槽周缘地区、西曹固西斜坡中段为岩性、地层圈闭,是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6.
赛51高产碳酸盐岩基岩油藏的发现,揭开了二连盆地大规模勘探潜山油藏的序幕。对赛汉塔拉凹陷前中生界基岩油藏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前中生界基岩与下白垩统断陷湖盆的有机结合是基岩油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基底结构、基底岩性及地层层序、构造发育史和下白垩统断陷湖盆的发育情况等区域地质背景,决定了基岩油藏的形成特征:中生古储的流体源、高产风化壳储集体、多层状储盖组合、右旋剪切应力场控制下的圈闭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江陵凹陷荆沙组剥蚀面的形成和特点后,根据江陵凹陷断层发育和火成岩分布广泛的地质特征,将镜质体反射率法和地震剖面直观几何比例法相结合,对荆沙组的地层剥蚀厚度进行恢复。用镜质体反射率法对区内单井分析,获得地震剖面直观几何比例法的起算点和约束点,与相交剖面的地层剥蚀厚度闭合,得到其剥蚀量。研究表明,斜坡带、背斜带剥蚀厚度较大;剥蚀作用以南强北弱、西强东弱为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洪浩尔舒特凹陷中次洼海北构造群的勘探实践中,运用精细构造解释、生油评价、沉积相划分、储层预测反演、油藏建模等先进的勘探技术和手段,对腾一段油藏的形成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浩尔舒特凹陷中次洼海北构造群油气资源较丰富,腾一段为主要油源层;油气运移以不整合面为主,断层和裂缝为辅;主构造区发育物性较好的储层,在构造翼部可形成有利圈闭;油气与圈闭良好配置形成油藏,指明了今后的勘探方向。在海北洪37井区创新认识,首次引进滑塌扇理论,精细剖析洪37油藏,建立受台阶断层、火山岩台地等因素控制的滑塌扇储集群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陆丰凹陷西南部油气发现仍呈现局部化特点,勘探成效不及预期,因此有必要对各新生代洼陷勘探潜力进行再认识.综合利用区域地质背景、已钻井、地震等资料,对构造演化、地层结构及古近系文昌组沉积相等进行了分析,在洼陷结构、构造、沉积充填特征基础上,采用该区已钻遇文昌组半深湖深湖亚相烃源岩地化指标,利用Trinity软件采用盆地模拟法对凹陷西南部各洼陷文昌组资源量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其成藏主控因素和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该区域各洼陷均发育一定规模的文昌组半深湖深湖亚相优质烃源岩,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典型的低频、连续、强振幅平行亚平行席状地震反射特征;从资源潜力看,综合洼陷的地震相解释结果、已钻遇的文昌组地球化学指标等,盆地模拟结果显示凹陷西南部6个洼陷的资源量合计近20×108 m3油当量,其中4个洼陷资源量大于3×108 m3油当量,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从成藏主控因素看,已钻井分析结果显示油气运移是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断层圈闭的封堵性也是重要因素;从有利勘探方向看,在生、储、盖、圈、保类似的条件下,目标区带油气汇聚结果与主力烃源岩翘倾方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江陵凹陷新沟嘴组下段沉积时期古环境和沉积特征的问题,通过构造和沉积地貌恢复、岩心观察、元素和同位素测试等,定性或(半)定量重建了沉积环境,分析了该时期沉积特征。研究认为,新沟嘴组下段沉积时期具有广盆平缓古地貌特征,古水深相对较浅,古气候以干旱炎热为主,水体总体表现为封闭性,沉积环境纵向上自下而上呈现旋回性和周期性;在沉积环境控制下,江陵凹陷为远源浅水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砂体类型多样,具"满凹含砂"的沉积特点。  相似文献   

11.
阿尔凹陷虽然面积不大,但是烃源岩质量好,厚度大,油气资源丰富。独特的构造演化史,在腾一段烃源岩中间形成了一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是油气横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在陡带和洼槽之间形成一个贯穿凹陷的背斜构造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方向;腾一下段沉积时期,陡带物源发育,沿长轴方向形成多个大型扇三角洲,横向上沿着断阶错落分布,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有利的储层。结合油气成藏控制因素,针对碎屑岩和潜山2大类储层,构建了多种类型成藏模式指导圈闭落实和钻探部署,取得了良好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类潜力巨大的资源,主要包括生物成因水舍物和热成因水合物2种类型。在对比分析2类水合物的分布规律、地质条件、成藏特征、成薇模式的基础上,获得以下认识:生物成因水合物占世界水合物分布点的90%以上,而热成因水合物分布局限;水合物的生物成因往往与沉积速率、有机质含量相关,而其热成因则由构造因素控制;生物成因分布不集中,不利于开采,而热成因水合物分布集中,储量密度大,具有实际开采价值;生物成因水合物受沉积因素控制,气体来源既有原地细菌生成,也有经过孔隙流体运移而来;热成因水合物一般从较深部位沿断裂、泥火山或其他构造通道快速运移至水合物稳定域,水合物主要分布在构造活动带周围。  相似文献   

13.
14.
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边界断裂长期继承性活动,构造运动复杂,是早期拉张和晚期走滑等多期构造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边界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的特征,将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北部的断坡类型分为铲式、阶梯式和坡坪式3类。不同断坡类型对盆地的沉积充填样式、砂体发育规模和油气藏类型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阶梯式断坡结构中断坡一方面控制扇体的发育,另一方面作为油源断裂沟通扇体与油源,成藏条件优越。铲式及坡坪式断坡结构中发育的低位湖底扇和滑塌浊积扇易形成岩性油气藏,为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研究工区有利区带及隐蔽圈闭进行的评价和预测,认为研究工区具有形成隐蔽圈闭的有利地质条件:首先具有充足的油气来源,其次具有良好的高孔、高渗和中孔、中渗碎屑岩储集层和较好的油气盖层,同时发育多种较好的油气聚集圈闭,具有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也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分析了饶阳凹陷路家庄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以及油气成藏模式,并结合研究工区成藏地质条件综合分析了工区的勘探前景——工区可能存在2个有利的勘探目标区带:工区西北部大王庄东大断层前缘的东营组油气藏和工区东部留路前缘的沙河街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6.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发育多层系、多类型的砂砾岩油藏。从浅层的构造油藏、中深层的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到深层的岩性油藏,储层均是成藏重要的控制因素。研究区西南低东北高的构造格局确定了北东向为主要油气运移指向,油气运移方式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垂向运移主要与断层有关,侧向运移与各类型砂体有关。油气从凹陷生烃中心向低势区运移,汇聚于生烃中心周边各类型砂砾岩圈闭中。综合分析认为,盆地结构变化、源岩烃、储层和输导体系等分别控制了研究区的油气运移指向、空间分布、油气富集程度及油藏类型等,总体表现出受到多种因素的联合控制的复杂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红层为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EsL4)-孔店组一段(Ek1)的一套红色碎屑岩沉积,是该区油气勘探的接替层系,研究其油气成藏过程对指导区内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金26井-滨斜703井剖面为研究对象,在构造演化恢复、成藏期次划分和源-相-势控藏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剖析了油气成藏过程。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南坡红层经历过2期油气充注,分别发生于明化镇组(Nm)沉积期和平原组(Qh)沉积期-现今;从馆陶组(Ng)沉积末期至现今,古近系普遍发育超压,Nm沉积末期超压达到最大(10.30MPa),该时期红层储层孔隙度逐渐减小,减小幅度为3%~12%;Nm沉积期以洼陷带的油气成藏为主,而斜坡带的成藏始于Qh沉积期至现今;多数油气藏分布于源-相-势耦合指数大于0.65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在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叠合分析方法,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源外斜坡区卫星油田扶余油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发育断层-岩性、岩性和断背斜3种类型油气藏,其中受储层连通性差和多方位断层分割影响,断层-岩性油藏为最主要类型。扶余油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三肇凹陷向斜区青一段优质烃源岩提供了油气富集先决条件;北西向断层密集带边界断层组成油气运移优势通道;断层密集带两侧反向断阶圈闭为油气主要富集部位,其中背形圈闭反转系数越大含油性越好。最终建立卫星油田扶余油层"源-路-圈"控藏的源外斜坡区油气成藏模式:源内向斜区优质烃源岩供烃-近源斜坡区分流河道"桥连"油源断层输导-源外斜坡区断层密集带正向构造圈闭聚油。  相似文献   

19.
桑托斯盆地是南美地区典型的被动陆缘含盐盆地,是当今世界勘探热点地区之一。盆地主要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裂后漂移期3个演化阶段,形成了裂谷期陆相、过渡期蒸发岩相和裂后期海相3套沉积层序。盐下巴雷姆阶-下阿普特阶湖相页岩和盐上赛诺曼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深海相页岩为盆地主力烃源岩,储层主要包括盐下裂谷期的湖相碳酸盐岩与盐上浊积砂岩,过渡期发育的阿普特阶蒸发岩为区域盖层,盐上层系的页岩、泥岩为局部盖层。从分析油气富集规律和成藏控制因素入手,总结了盐下生盐下储、盐下生盐上储、盐上生盐上储3种成藏组合,建立了盐下和盐上2种成藏模式,指出了盆地东部厚层盐岩区盐下古隆起带碳酸盐岩和盆地中西部盐岩过渡区浊积岩为主要勘探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孙虎潜山构造带的勘探一直未能取得突破。2008年以后,利用孙虎储气库三维地震新资料,展开了新一轮的研究工作。根据最新研究分析资料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从油源、构造、储盖组合、侧向封堵等方面对成藏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落实了虎8、虎19x及虎16x潜山圈闭,经钻探均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潜山勘探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