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乔灌草配置模式(复层群落结构为乔木+小乔木+灌木+矮灌木+草本)对广东省顺德区大良街道大睡牛岗和大富山两座滑坡山体石质坡面进行复绿,复绿(1.5~2.0年)后,调查两座滑坡山体石质边坡复绿植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特征(复层群落结构、群落数量特征、多样性指数)和周边原生植被对岩质边坡复绿植被的影响,研究两座滑坡山体石质边坡复绿效果.结果表明,两座复绿边坡15个样方共112个物种(草本31种、灌木33种,乔木48种),分属45科96属,其中87种为人工栽植的乔灌草;复绿边坡中的常绿木本:落叶木本为4.3:1;丰富度指数(R0)、Simposon指数(D)、Shanna-Wiener (H’)、Pielou(E)指数为乔木>灌木>草本.大睡牛岗岩质边坡植物种类丰富,群落数量特征、多样化指数、复层植物群落结构和邻近原生植被对复绿边坡的边缘效应影响均优于大富山.  相似文献   

2.
张丹娜  周小洁  周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45-7146
从浙江省高速公路石质边坡复绿植物配置现状出发,介绍了杭徽高速公路石质边坡复绿配置设计原则和方案,指出应用草、灌、藤本植物种类,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植物配置形式,可营建生态系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石质边坡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3.
山地公园在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裸露的破损山体边坡,对景区的景观环境品质及生态安全产生了影响.本文结合福州植物园森林体验与森林养生示范区防火路沿线边坡类型调查,有针对性地对每种类型边坡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复绿与绿色防护措施,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提供工程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4.
豆科植物在生态恢复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科植物适生范围广、抗逆性强,在此对其在生态恢复方面从矿区植被恢复、石质边坡生态复绿、保持水土和土地持久生产力恢复等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豆科植物在石质边坡生态复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杭徽高速昌昱段石质边坡生态复绿中种植8种豆科植物,2年后测定、比较它们的成活率、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及优势度。[结果]草本豆科植物中白三叶的成活率最高,为8.3%;灌木豆科植物中紫穗槐的成活率最高,为6.0%。草本豆科植物中白三叶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最大,分别为2.7、1.4 g,多变小冠花次之,分别为2.3、1.1 g。灌木豆科植物中紫穗槐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最大,分别为15.2、3.0 g;其次为金雀儿,分别为9.2、1.8 g。白三叶、紫穗槐、金雀儿的优势度较高。[结论]白三叶、多变小冠花、紫穗槐及金雀儿是浙江省石质边坡生态复绿的首选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6.
皖北地区采石场长时间开采导致山体遭到破坏,出现大面积的开采宕口和工业场地,侵占大量土地,严重破坏当地地质和生态环境.该文论述了皖北地区石质山采石宕口复绿技术措施,通过采取削坡降坡、宕口覆土、植被复绿等一系列措施,恢复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有效改善了采石宕口环境,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浙中城市——金华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开发利用保障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然而多年的开采,许多矿山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与隐患,废弃矿山生态治理与复绿工作迫在眉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岭下镇王溪采石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矿山环境现状调查,确定了PMS技术、植生袋围堰造坑植树技术、基质型容器苗种植技术、石壁藤本垂直绿化技术、坡脚挡墙回填土绿化技术、客土复垦技术和艺术景观再造技术7项复绿技术,并进行陡峻边坡、缓陡边坡、缓边坡和坡脚迹地分类复绿设计,达到了复绿效果,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同类矿山复绿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肖智  陈凯  刘娟  朱桂才 《湖北农业科学》2016,(15):3880-3882
研究从分析受损的山山体现状着手,提出了山山体生态修复方案:1先期按照山地质环境治理;2裸露边坡复绿;3缓坡补植补栽;4补水、排水配套措施。为突出生态修复效果,明确了植物种选择的原则。最后,通过对破损山体实施生态修复,形成整体协调、自然的景观观赏面,修复武汉市山山体良好的自然风貌,建立一个能够自我维护、运行良好的生态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9.
付诗雨  辜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5,(1):204-208,211
“512汶川地震”引发了四川省汶川、北川、绵竹等灾区大规模、大范围的山体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并且此后几年我国四川、云南等地多次发生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持续不断.随着灾区城市建设基本完善,灾区建设重点也逐渐转移到生态环境治理上来.通过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石岩村山体边坡案例,探讨了震后山体边坡生态修复的工法、植物的优选和配置等,追踪工地多年植被变化情况,对比施工前边坡效果与完工后植被恢复效果,探讨现有山体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方案利弊,为今后山体边坡尤其是震后山体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银 《乡村科技》2019,(16):69-70
早年国外对观赏草的研究侧重于观赏草的生物学特性和园林景观应用,近年国内逐渐重视其综合应用,侧重于引种、栽培、抗逆性研究及园林艺术效果方面。目前,国内外均十分重视观赏草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其中瘠薄边坡是重点。观赏草在边坡复绿中的综合应用对整体园林绿化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基于此,本文简要概述观赏草在边坡复绿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实例探究观赏草在边坡复绿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植生带(袋)的分类及其在边坡治理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生带(袋)分为植生带和植生袋等形式,广泛应用于草坪绿化,边坡复绿,尤其是在高等级公路边坡、废弃矿山、河流堤岸等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工程应用日益广泛。现就植生带(袋)的分类及其在边坡复绿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石质边坡绿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石质边坡的形成,探讨了石质边坡绿化的方法及绿化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提出了今后石质边坡绿化研究攻关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王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62-10363
分析了隧道洞口设计、环境保护的现状及目前洞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隧道洞口应以“安全、环保、经济”为原则,通过设置辅助施工措施,达到无洞门洞口设计的目的,实现对山体边坡及周围植被的保护,做到“零开挖,直接、自然进洞”.最后以峡口隧道为例,对环境保护下的山岭隧道洞口设计建设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为今后山岭隧道洞口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由于开采石料,焦作市北部山体被破坏,形成残岩断壁,极大的影响了城市景观。本文通过利用残破、废弃山坡地建设缝山公园,对破坏山体的形成、构造进行分析,采用山体喷播的方式进行山体自然绿化恢复,重新创造出优良和谐的环境。通过对“高次团粒”喷播技术在缝山公园山体边坡绿化恢复的应用分析,探索确定一种岩质山体边坡绿化恢复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边坡是近年来道路建设所形成的产物,边坡绿化工程也已成为路桥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本文通过对杭金衢高速公路义乌段边坡的立地条件等因素和当下边坡护坡技术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植物材料选择和播植上,应选择耐瘠薄、耐干旱、抗性强、绿化效果快、养护简便的植物;在复绿方式上,可采用液压喷播法、金属网钢筋或高强塑料网锚播植被法、草块铺植式等。  相似文献   

16.
海桐在山地公园的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桂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816-11817
海桐是一种非常快速有效的山体绿化树种。介绍了海桐的生物学特性,以深圳市大南山为例,详述了海桐的种植技术要点,并对海桐复绿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其他类似山地公园的绿化、水土保持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我国古代园林置石掇山技艺的基础上,结合扬州古典园林掇山设计实例,以“巧于因借”为主线,分别从相地选石、构思立意、章法布局、山体造型、拼叠胶合、植物配置等方面阐述“扬派叠石”设计理法,提出“相地合宜”、“因石为用”、“文心画境”、“起承有序”、“虚实相生”、“因境选型”、“远取其势”、“近取其质”、“适境适树”等掇...  相似文献   

18.
王志勇  何晖  江淑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37-9238
介绍了安徽省铜黄高速公路462标段石质边坡生物防治体系建植和养护的施工过程,就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提高我国石质边坡防护体系草坪的建植和养护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设置样地,采集土壤样品并分析测定,对东海县羽山石质山地立地类型和立地质量进行了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羽山石质山地土壤以砂质壤土和壤质砂土为主,土层薄,砂砾多,土壤沙化严重,呈弱酸性,土壤结构较松散,保水能力很低。根据土层厚度、坡度、岩石裸露率和现有植被状况,将羽山山体的立地条件分为3个类型:山体下部缓坡中厚土层类型、山体中上部斜坡薄层土壤类型、山体中上部陡坡薄层土壤类型。  相似文献   

20.
为了重新激活燕南破损山体的生态系统,优化城市的环境安全,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建立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燕南荒山现状的实地踏勘调查与规划设计分析,针对燕南荒山生态修复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植被恢复遵循的原则以及修复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措施这几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最终得出结论,在燕南荒山的植被恢复设计中应遵循多样性、生态性、经济性、适应性及观赏性的恢复原则,并根据相应的恢复策略,规划设计了植被恢复方案。将整个山体分为破损面种植区、入口及节点种植区、沿路景观绿化区、花卉种植区和山体密林区五大区域进行山体复绿工作,同时采取修建阶梯式种植平台、回填种植土、建造景观调蓄水池等工程措施分别解决植物种植及灌溉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