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异常体边界识别是重磁资料处理中的重要步骤。通过设置3种不同的理论重磁模型(地下单一地质异常体模型,地下两个规模相同但埋深不同的地质异常体模型,添加随机噪音的单一地质异常体模型),使用自行编制的重磁处理软件对垂向一阶导数法、解析信号法、总水平方向导数法、倾斜角法、Theta图法、归一化标准差法、解析信号倾斜角法、广义导数算子法、增强型倾斜角法、平面全张量倾斜角法以及改进二阶倾斜角法等11种地质异常体边界识别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对比。通过一系列正演计算,结合上述不同方法对噪音的敏感程度,研究得出了不同方法各自具有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的实际情况下应选择哪种或哪些方法。总体上看,总水平方向导数法、增强型倾斜角法和归一化标准差法3种方法,对地质异常体边界识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鉴于沉积作用对低效气藏形成的影响,以新疆依南地区低效气藏为例,从岩石成分与储层物性的关系、岩石结构与储层物性的关系和沉积作用对低渗气藏相对高渗砂体分布的影响3个方面分析了沉积作用对低渗气藏相对高渗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渗气藏孔隙度和渗透率与砂岩的岩性变粗呈正相关关系,粒度粗、分选好的砂岩,其孔隙也较为通畅,渗透率较高,易形成相对高渗储层;高能环境以及古水流能量集中的主流带上易形成粒度粗、物性好的相对高渗储层。  相似文献   

3.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我国2 425个台站月降水量等资料,系统分析了2015年4月我国降水异常特征和成因,并重点研究了2014 ~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降水和大气环流异常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受赤道太平洋—印度洋暖海温的影响,在赤道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形成了印-太海气系统齿轮式耦合,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出现了明显的加强西伸,受其影响,西南季风水汽和副高外围的暖温水汽均无法输送到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造成我国江南和华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相关分析表明,2014 ~ 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对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环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通过影响环流进而对我国降水异常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金州地区2009~2010年冬季异常天气的成因。[方法]采用常规气象资料,利用天气学原理,对金州地区2009~2010年冬季异常天气进行分析,找出该地区冬季气候异常的成因。[结果]乌拉尔山高压脊异常发展、径向环流强是造成金州地区2009~2010年冬季持续低温的主要原因。冷空气活动频繁是2009~2010年冬季金州地区降水增多的主要原因;高空槽、低空急流是产生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低层辐合是产生降水的动力条件。[结论]该研究为冬季气候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气温变化特征。[方法]利用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佳木斯、桦南、富锦、扶远4站1961~2010年温度资料,分析了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结果]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年平均气温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249~0.412℃/10 a,各地年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表现为东部南部北部西部;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气候突变,佳木斯、桦南、富锦年平均气温在1981年发生气候突变,扶远在1984年出现气候突变;佳木斯、富锦、桦南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后期异常偏低,桦南、扶远、佳木斯在2007~2008年异常偏暖,富锦在90年代初异常偏暖,各季平均气温异常在各地出现的年份不尽相同。[结论]该研究为今后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的气温预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东坪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阿尔金山前带,东坪气藏是国内近年来新发现的首个大型基岩气藏。岩心、薄片资料分析表明,东坪地区基岩岩性复杂,主要发育花岗岩和片麻岩,局部发育片岩。储集空间类型丰富,构造缝、溶蚀缝和溶蚀孔并存。研究表明,溶蚀作用形成大量基质孔,改善了储层物性,成为有效储层,而裂缝是关键因素,具有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的双重作用,对于改善基岩储层的储渗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研究区岩性和储层复杂的地质特征,充分利用高品质的宽方位地震资料,首先应用先进的流体活动性属性刻画溶蚀孔储层分布,精细描述储层空间形态分布特征;再利用曲率属性识别微小断裂的优势,准确描述基岩内幕裂缝发育的强度和方向;最后应用属性比例融合技术成果综合评价孔缝储层,明确储层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库土壤中细菌及甲烷氧化菌的数量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天然气藏压力的驱动下,天然气藏的轻烃气体持续向地表做垂直扩散和运移,在油气藏正上方的地表土壤中非常发育并形成微生物异常,研究这种异常现象可作为地下轻烃渗漏的指标,对这种高度专属性细菌的检测可为判别土壤中是否存在甲烷提供依据。通过运用传统的稀释涂平板方法对天然气库的0.5m、1.0m、1.5m和2.0m深度土层中微生物数量计数发现,同一采样点位土壤中的细菌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少,0.5m浅层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级在10^7,lm、1.5m和2m土层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级在10^6、10^5和10^4;甲烷氧化菌的数量分布规律与此基本相同,0.5m浅层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的数量级在10^5,1m、1.5m和2m土层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的数量级在10^4、10^4和10^3。与对照点对比可知,天然气库土壤中出现了“微生物异常”分布,这种异常分布对评价和预测下伏天然气藏的存在和性质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韦莹莹  濮梅娟  平海波  周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82-1586,1604
利用1961~2006年江苏省59个台站的月降水量资料,将江苏省夏季降水进行EOF分析。通过研究降水异常的时空分布的演变特征,对江苏省夏季典型旱涝年进行分类,并初步探讨了夏季降水异常类型的成因。结果表明,46年来江苏地区夏季降水有比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生局地旱涝的机率增加;该地区降水异常可以分为一致偏多型、一致偏少型、北多南少型和北少南多型4种类型,并且通过分析500和850 hPa环流形势、副热带高压和ENSO事件的特征,初步探讨了各类型发生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9.
地层孔隙压力是地应力模型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在油气勘探、钻井工程及油气开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东海西湖凹陷是一个富含天然气的异常高压地区,形成机制复杂。异常高压的存在给钻井、测井、测试等作业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风险。传统孔隙压力预测方法对西湖地区异常高压的预测精度十分有限,难以有效满足西湖地区安全、高效施工需求。提出了地层破裂压力跟踪反演和气测背景基值监测为基础的随钻异常孔隙压力监测的新方法,形成了以钻前预测为辅、随钻跟踪监测为主的地层压力综合预测流程,该方法在西湖凹陷XH-1井实际钻井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解决钻井作业过程中提高异常压力预测精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夏季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四川盆地1981-2015年夏季102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 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区域性降水及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对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讨论其环流异常特征.研究表明:近35年四川盆地总降水量及夏季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较为一致;盆地夏季区域性极端日降水量的99%分位阈值为40.5 mm/d, 2005年开始极端日降水事件明显增多,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多发于7月下旬以及8月中旬;极端日降水事件呈现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环流结构;端日降水事件的形成与四川盆地的大气净加热以及周边大范围地区的净冷却形成的加热场异常梯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东部持续性干旱大气环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位势高度场资料及国家气候中心160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对西北地区东部(32.5°~41.0°N、100.0°~112.5°E)持续性干旱事件有关的大气环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持续性干旱发生时期合成的500 h Pa异常位势高度场在欧亚大陆上空的环流形势基本为两槽一脊,欧洲及渤海、黄海及周围地区为槽,西北地区东部位于脊前;渤海、黄海及周围地区上空对应负异常是持续性干旱发生的典型环流场特征,易造成研究区域干旱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及葫芦岛地区4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夏季(6~8月)降水资料,研究了葫芦岛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葫芦岛沿海地区的夏季降水呈线性下降趋势,变化趋势不显著,西部地区呈线性上升的趋势,且变化趋势显著;葫芦岛地区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为全区一致型。在葫芦岛地区偏涝年份的2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东北地区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偏强,西风风速偏大;在偏涝年份的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中高纬地区存在经向环流,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位置偏北;在偏涝年份的850 hPa风距平场上,中国东部存在偏南风异常偏强,带来较多的水汽。  相似文献   

13.
为综合评价玉溪市3个高原湖泊的水质现状,利用“三湖’’中的6个监测站点的实测平均值资料,应用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法和叠加综合指数模型,分别对“三湖”丰水期、枯水期水质现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利用江苏省52个气象站1961~2012年日降水资料及冬油菜产量逐年数据,计算了春季10个类型的降水指数,并探讨了春季降水异常与产量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1)近50年该省大部分地区春季的降雨量、降雨天数、强降水事件场次、连续降水的强度及持续性均呈现出较弱的减少趋势;(2)不同类型降水指数中,春季降水总量被筛选为指示产量波动的关键指标,其对冬油菜产量的负效应最为显著;(3)各站点的产量对春季降水总量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南部地区冬油菜种植对春季降水异常更为敏感;(4)近50年江苏大部分地区春季降水量的减少趋势给研究区冬油菜产量带来了一定幅度的增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江苏省52个气象站1961~2012年日降水资料及冬油菜产量逐年数据,计算了春季10个类型的降水指数,并探讨了春季降水异常与产量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1)近50年该省大部分地区春季的降雨量、降雨天数、强降水事件场次、连续降水的强度及持续性均呈现出较弱的减少趋势;(2)不同类型降水指数中,春季降水总量被筛选为指示产量波动的关键指标,其对冬油菜产量的负效应最为显著;(3)各站点的产量对春季降水总量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南部地区冬油菜种植对春季降水异常更为敏感;(4)近50年江苏大部分地区春季降水量的减少趋势给研究区冬油菜产量带来了一定幅度的增产。  相似文献   

16.
XX气田二叠系气藏为低渗透、低丰度的辫状河沉积气藏。在分析了该区块的地质特征基础上,结合气井生产动态资料,对气藏的井网方式及井网密度进行研究,设计多套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法探讨了低渗透、低丰度岩性圈闭气藏的合理井距。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井距1000m、排距800m的矩形井网能够保持较长的稳产年限及较高的采出程度和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2020年夏季江淮流域发生了21世纪以来的最强洪涝,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安徽、浙江和江西三省6-7月总降水量超过700毫米,给当地农业带来严重不利影响。本文根据长江中下游四省一市水利部门提供的水情数据进行区域性水情特征分析,基于全球CMAP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Kaplan Extended海温异常数据,研究了2020年江淮流域6-7月梅雨期降水、天气形势及海表温度等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海洋多系统组合性异常是2020年6-7月雨水情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及葫芦岛地区4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夏季(62010年的夏季(68月)降水资料,研究了葫芦岛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葫芦岛沿海地区的夏季降水呈线性下降趋势,变化趋势不显著,西部地区呈线性上升的趋势,且变化趋势显著;葫芦岛地区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为全区一致型。在葫芦岛地区偏涝年份的2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东北地区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偏强,西风风速偏大;在偏涝年份的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中高纬地区存在经向环流,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位置偏北;在偏涝年份的850 hPa风距平场上,中国东部存在偏南风异常偏强,带来较多的水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江西省新干县三湖红橘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了解了目前红橘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找 出了三湖红橘产业发展的优势,为三湖红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也为响应国家农业改革 号召、促进三湖红橘绿色产业发展、实现农村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苏海洋  雍际春  晏波  尤晓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62-16464
阐述分析了隋唐宋元时期,今甘肃地区白虹贯日、雷发非时、异常大风、异常旱涝和生物异常等与地震的密切关系,进一步研究得出除气象异常外,地震前后还有天象异常、地象异常与水象异常的现象,且地震前后异常现象也不仅仅限于一种,常具有多发特征。最后提出,利用地震与气象异常关联性原理进行中期地震预报与短、中期气象预报时,应该遵循多证据复合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