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低渗透油田渗透率低,油层渗流阻力大,压力传导能力差。超前注水正是针对低或特低渗透油层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及油层具有弹-塑性变形等特点而根据非达西渗流提出的改善这类储层开发效果的一项技术。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超前注水方案优化研究,以便合理制定超前注水时机和合理注水强度等,提高单井产量。同时开展源271区块超前注水配套措施组合优化研究,通过预测油井普通射孔及压裂,以及不同方向定向射孔、定向压裂的开发效果,确定最优的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T油田注水井注入困难,注水水质造成了储层损害,因此有必要进行注水试验分析。根据T油田储层和流体特征,分析了储层的敏感性,储层速敏、水敏和盐敏的损害程度均是中等偏弱。调查注水水质现状发现,注入水细菌和溶解氧含量高。通过注入水与地层水水质试验、注入水和地层水离子配伍性试验,发现注入水与地层水的化学性质差异较大,混配水结垢现象不十分明显,结垢量随混配样中地层水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该研究以期为下一步注水水质标准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温米油田物性较差,在注水过程中,注水难,注入压力高,地层吸水能力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温米油田进行了分子膜增注技术的措施,通过分子膜吸附改变岩石表面性质,利用其憎水性和吸附能力有效增大了储层孔隙流通半径,大幅降低了注入水在孔隙中的流动阻力,同时避免了粘土膨胀,提高了油藏吸水能力,达到了降压增注的效果,有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4.
分层注水技术是维持油田稳产高产的重要手段,影响分层注水的因素有地质条件、开发现状和工艺措施等。研究选用RMsimple软件建立利津油田利8区块地质模型,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利8区块存在层间矛盾突出、水井细分程度低、地层压力下降等问题,提出油水井补孔,提高井间连通方向数,水井细分注水等措施。2014年5月,利用智能分采分注配水系统对利8区块3口水井实施分层注水,截止到2014年6月实现累计增油271.1t,平均单井日产油增加2.2t,起到了减缓层间矛盾、增加有效注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S86缝洞单元为倒,对塔河油田缝洞单元注水开发进行了研究。选取S86单元内TK835CH2井和TK836CH井作为单元试注井,从示踪剂响应情况、生产动态响应情况、干扰试井情况3个方面对单元井间连通性进行了分析,爿从前期受效情况和注水调整情况对TK836CH-S86井组和TK835CH2-TK743井组的注水效果进行了了分析。实施周期注水后受效井生产效果由坏变好,累计增油27043t。值得注意的是,实施周期注水关键是既要造成地层压力的明显波动,又要保持油藏有足够的驱油能量,需要在注水初期优化注水参数,并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受效井生产动态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6.
安棚油田深层系为特低孔特低渗油气田,地层弹性驱动能量低,及时注够水、注好水保持地层压力,是安棚油田取得预期开发效果的关键。针对安棚深层系的储层特点,在对安棚深层系注入水水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模拟注水过程的岩心流动试验。试验评价了注水过程中储层水敏、速敏、机杂等对储层造成的伤害因素及伤害程度,重点研究了注入水中机械杂质不同浓度、不同粒径及不同注入PV数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找出了安棚深层系注水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是注入水中的机械杂质,提出了防止注水伤害的措施。对低孔低渗及特低渗油气田注水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目前处于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近几年地层压力逐渐降低,油层脱气严重,开采难度加大,影响油田稳产,因此需要明确在保持产量前提下的合理地层压力界限。利用油藏工程理论、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结合室内试验及国内外同类型油田矿场资料分析,综合确定了采收率最大原则下的合理地层压力,即保持在饱和压力附近,同时考虑油田产量需求,确定了萨中开发区合理地层压力界限为10.1MPa,并确定了在最大注水能力下采液量不变时地层压力合理恢复速度。该方法可为特高含水各开发区制定不同的调整对策及挖潜方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雷64区块是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段的巨厚块状边底水稀油油藏,该区块南邻陈家洼陷,西邻雷11井区。对于注水开发,如何注好水,实现油田的稳油控水成为关键。对雷64区块注水开发效果进行了分析:油井注水后受效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受沉积相、注采井段高度差等因素影响,同时内部夹层对纵向上的注水效果起一定的遮挡作用,不同注入倍数下的驱油效率并不与注入倍数成正比,需要在考虑经济因素的条件下选取合理的注入倍数进行注水,并总结出适合该类油田注水开发的措施,为实现复杂断块油田稳油控水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注入水能有效维持和进一步补充储层压力与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若注入水水质不稳定或与储层不配伍,不但达不到稳产增产的效果,而且可能对储层造成伤害。为分析垦利3-2油田注入水可行性,对垦利3-2油田注入水水质、注入水自身结垢趋势预测与静态结垢程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垦利3-2油田注入水在地层温度范围内会产生CaCO3垢,且其结垢趋势与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注水过程中能对储层岩心渗透率造成明显的损害。同时优选出了具有良好抗温性的防垢剂HEDP,当加量为20~30mg/L,其防垢率≥90%,加入25mg/L HEDP后,注入水在注入过程中岩心渗透率保留值可达95%以上,可有效避免因地层流体不配伍而结垢造成的地层伤害。  相似文献   

10.
红岗北油田于2004年底投入开发,由于存在东西向天然微裂缝,造成东西向油井暴性水淹。对常用油层改造方法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对比后,确定采用复合射孔技术,对注水层段进行改造。根据油层发育状况不同,采用变参数射孔技术,并且增加脉冲次数,从而提高油层渗透率;另外,通过控制注水压力在裂缝启动压力之下,确定东西向油井合理穿透率,进一步降低了注入水沿裂缝推进的机率。应用后东西向油井暴性水淹得到了有效控制,采收率提高5%左右。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基质孔渗不发育,但缝洞储集体随机、局部、不连续发育。注水替油机理显示,碳酸盐岩油藏的注水指示曲线不同于砂岩注水指示曲线。对于非连续性质的碳酸盐岩储集体,根据油井注水指示曲线的形态,可以初步判断储集体类型,针对具有溶洞性质的高渗缝洞储集体采用改进的注水指示曲线理论模型,可确定溶洞储集体容积、原油和地层水的体积。通过现场实例验证,改进新模型解释的参数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2.
隧道建设是一项高风险的地下隐蔽工程, 不确定因素众多, 需要超前了解前方围岩的地质状态. 以渝湘高速公路武水段羊角隧道为例, 探讨地震反射波与工程地质分析相结合的隧道超前预报方法及其应用. 实践证明, 这一方法可靠、高效、经济, 具有借鉴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震反射波法在隧道施工超前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建设是一项高风险的地下隐蔽工程,不确定因素众多,需要超前了解前方围岩的地质状态.以渝湘高速公路武水段羊角隧道为例,探讨地震反射波与工程地质分析相结合的隧道超前预报方法及其应用.实践证明,这一方法可靠、高效、经济,具有借鉴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滴12井区八道湾组油藏储层敏感性特征及注水防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滴12井区八道湾组储层敏感性试验、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评价、储层注水伤害评价、防膨稳定剂效果评价的研究发现,该井区储层具有中等偏强-强水敏特征,其临界矿化度为1384.05mg/L;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好;当注入水达30倍孔隙体积倍数时,储层注入水伤害模拟评价结果表明,其渗透率的损失率平均为42.8%;0.3%的彩-12#防膨稳定剂对储层具较好的防膨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水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水质分析软件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大港油田采油三厂各注水系统的结垢类型和程度,并与实际垢样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各注水系统结垢影响因素(离子浓度、温度及压力)的研究,指出采油三厂各注水系统结垢的主要原因是流体中水质成分的影响,且外部条件的变化对结垢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由于海上断块油藏地质构造、油水系统等的复杂性,综合调整对策研究成为重点.南海西部A油田属于断块砂岩油藏,具有初期产能高、产量递减快、注水效果差异明显、各断块采出程度差异大等开发特点.对该油田进行开发指标效果评价,从"注好水""注够水""精细注水""有效注水"的角度,筛选确定了水质达标率、能量保持水平、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水驱状况、含水上升率、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等7项评价指标,表征注水工作在油藏、工艺、生产的系统性特点,客观反映海上水驱砂岩油藏的开发水平.然后对海上断块油田提出了增产措施和建议:建立定量地质知识库,采用针对性的工艺技术,加深对断块破碎程度的认识;及时补充地层能量,抑制地层脱气,注水时地层压力不能低于饱和压力;采用低部位注水、高部位采油的三角形井网,并考虑进行气水交替注入的注水方式;合理的井网密度等.这些措施可以更加有效地对海上复杂断块油田进行开发调整.该研究对同类型的海上断块油藏综合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注水开发油田结垢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水开发油田的注水系统结垢是油田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全面分析了温度、流体流动速度、水质硬度、含盐量、pH值、压力、离子浓度、矿化度等因素对注水系统结垢的影响,获得了有助于指导油田注水生产、降低成本、提高原油生产率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注水开发目前是海上油田普遍采用的开发方式,注入水与地层水之间的配伍性直接影响注水和储层保护效果。在分析注入水和地层水成分基础上,采取结垢趋势预测和静态动态试验来评价海水和地层水之间的配伍性。结果表明,WS17-2油田流三段地层水和注入水离子含量相差较大,同时总矿化度均不高;海水自身以及和地层水之间在地层条件存在不配伍性现象,有碳酸钙垢生成,通过添加一定量的有机膦酸盐防垢剂可以有效阻止垢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水质不达标,将极大缩短地面设备、井下管柱服役期限,给油田的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引起地层欠注,影响开发效果。综合广华作业区近年来注水水质状况,通过对水质达标率的变化进行分析,找到了水质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引进新工艺新技术,完善工艺流程,达到改善注水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胡154区块富县组油藏位于胡尖山油田中西部,目前1口井试注,需要进行高效开采技术政策研究。应用油藏工程理论分析、矿场数理学统计和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对油藏进行评价和分析,论证油藏注水开发合理技术政策,建议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边部不规则井网部署井网、200~300m井距、单井产能1.49~2t/d、合理生产压力5~7MPa、单井日配注量18m3、合理注采比0.9~1.0等技术政策界限进行开发。设计注水开发方案3套,推荐按合理技术政策指导注水方案进行开发,根据实际油水运动调整单井配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