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构建完整的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及在实施土地整理中确定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奠定基础。分别采用了因果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土地整理的目标、土地整理潜力以及影响因素等分析入手,以重庆市为例,构建了省级层次的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废弃土地复垦、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北兴农场土地整理项目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资源条件评价是进行土地整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摸清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资源状况,才能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规划,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通过项目实施,在资源条件评价的基础上,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念及土地开发项目的意义,并对土地开发项目影响进行评价,总结了土地开发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生态效益是明显的,经济效益按农业项目标准也是可行的,达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符合土地开发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管理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依据和实施保障,利用GIS技术建立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规划的质量、效率和辅助日常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基于ArcView GIS8.2平台的系统业务流程、功能设计、网上发布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以山东省龙口市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管理工作为例进行了系统的开发实践。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为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耕地占补平衡目标实现提供前期研究。借助Mapinfo与VBA建立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调查数据库,建立潜力测算模型。通过区域权属图库的快速构建、区域地形条件、区域农民收入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农田整理、村庄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潜力测算,借助GIS实现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并对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的划分标准进行了分析。笔者研究将河南省划分为十个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区,确定了农田整理、村庄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同时确定了河南省五大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6.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投资结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开发整理是增加耕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主要有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以及土地复垦三种类型,并以土地整理类型为主。通过分析项目的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及其它工程等主要分项工程的投资结构,得出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是项目工程投资的主体部分,且近年来土地平整费用所占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和道路投资比例逐年增加趋势,并对这种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完成后土地质量变化与评价以及进行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应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C2R模型,建立了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贵州省10个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方案的相对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EA方法是一种评价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相对效率的有效手段,针对贵州省这10个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存在的总体效率值不太高且差异大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我国从2001年起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利用400亿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批准实施3054个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提出了新增耕地45.17万公顷的建设目标。这个新增耕地面积数量是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预测数量总和,而目前我国新增耕地面积测算没有统一方法,各地使用的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省商河县龙桑寺镇东高村、西高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运用成分分析法(AHP)、模糊评价法等方法,从经济、社会、生态、景观四方面入手,构建由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和景观效益指标组成的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龙桑寺镇东高村、西高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该研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效益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助于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并有助于达到预期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0.
景观生态效应评价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工具。将景观生态学引入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选取了景观的伸长指数、分维数、景观优势度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破碎度指数5个指标,对研究区域土地整理规划实施前后的景观格局作了比较分析,肯定了土地整理规划的景观生态成效。研究表明,景观生态学和土地整理的结合,具有完善项目区景观结构和功能、提高项目区土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总结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实现情况及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基本农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等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评估上一轮规划实施的总体效益,提出了新一轮土地规划编制的建议,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各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实施、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后评价工作逐步展开。项目竣工验收完成后,对项目长期的、环境影响大小、产权归属调整的各项问题也应运而生,这就提出了利用科学发展观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实施进行后评价的要求,科学地认识项目实施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对社会的综合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万州区1990~2000年LUCC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分析及其主要地类变化预测,确定了土地整理的目标、重点,选择了土地整理区域以及制定了土地整理宏观政策,从而利用LUCC对土地整理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理改变了万州区LUCC,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重构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景观多样性指数提高、优势度降低。据此认为土地整理改变着LUCC,并进而对其优化调控,同时为保障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又需要LUCC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土地开发整理潜力测算与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MAPINFO,MAPGIS与VBA建立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调查数据库,建立潜力测算模型。通过区域权属图库的快速构建、区域地形条件、区域农民收入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以及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潜力测算,实现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并确定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将河南省划分为10个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区,确定了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土地整理以及一级土地市场开发正在各地普遍展开,但我国目前对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施工过程中的生态效益和项目后效益评价问题研究较多,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后管理与建设实施方面重视不足,从而使建后工程管理环节普遍薄弱,影响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整体效益。1、土地管理现状及土地整理的意义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需求,开发一套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简称CLUPIEDSS)。根据系统目标,将GIS与DSS技术结合,进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以MAPGIS 6.7为二次开发平台,以Visual C 6.0为开发工具进行系统开发。研究结果表明,开发的系统包括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用户界面5个部分,实现了数据管理、辅助评价、空间数据处理等功能;该系统既有规划实施评价模型,又有GIS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将其应用于贵州省黔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工作中,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对该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提供了一套基于GIS的科学化、程序化、定量化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AHP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AHP,从社会、经济、生态和景观4个方面构建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湖南省5个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江华县涛圩镇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较好,应尽快实施;其他4个项目综合效益一般,可根据实际情况择优实施.  相似文献   

18.
周密  葛霖 《安徽农业科学》2015,(16):300-302
为打破新时期喀斯特山区城镇建设发展所面临的用地瓶颈,实现农村闲置土地开发整理效益最大化,分析了喀斯特山区农村闲 置土地资源开发整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喀斯特山区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地力因素、地形因素、农业基础设施类3个二级指标层和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地形坡度、垦殖率、交通条件等8个指标因子建立了3层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了各指标因子相对准则层及目标层的指标权重.构建的3层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喀斯特山区今后开展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选,计算出各计划项目可行性的综合得分,按照高分优先的原则进行开发整理,最大限度地保证喀斯特山区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大城市郊区的郫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郫县土地开发整理现状,以及在2002~2015年规划期间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关系,提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土地利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带来的正面效益和负面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土地整理后评价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选取南川区龙川江流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作为研究样点,采用改进逻辑框架法和AHP群决策法等方法对项目开展后评价.结果表明:南川区龙川江流域土地整理项目总体效果偏好,但在社会和生态影响方面考虑不足;采用改进逻辑框架法对项目目标展开定性分析,丰富了土地整理目标后评价的内容,利用群决策系统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对项目开展定量评价,为单个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工作提供借鉴;用投资回收期法开展土地整理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存在一定局限性,应在土地整理项目竣工3~5 a后调查项目区土地的实际生产水平,进而计算投资回收期和收益率比较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