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我县旱地桑园由于管理方法不当造成产叶量低,经济效益差的问题,根据桑树生理、生长和我县的气侯特点探索旱地桑园管理的新技术开展“优耕法”(即深耕施肥,秋期地面复盖)的试验,初见成效,下半年桑叶增产62.19%,万头蚕产茧量增4.2%,茧层量增7.9%,公斤茧价增5.6%,达到了省力、高产出、高效益的目的,符合我县的实际易被蚕农所接受,正在扩大试验示范,继续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2.
旱地桑“优耕法”试验续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区试验和大田生产多点试验进一步证明,旱地桑应用“优耕法”这一管理技术,具有一定保持地力和保水防旱的效能,维持对桑树养分的供给,有利于提高肥效,促进桑树生长,有效地增产桑叶,改善叶质,提高养蚕成绩,据测算投入与产出比达到1:4.37,比造桑造肥法管理的桑田高0.65,增产效果相当显著,是旱地桑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两个优质桑品种物候期、抗逆性、产叶量等方面近三年的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在泰兴地区栽培“大十”果叶两用桑是可行的,并有望获得比育“71—1”桑更高的经济效益,但要注意栽培技术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桑四倍体品种丰田5号(新塔桑)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树是蚕业基础生产资料,选育和推广桑树良种是蚕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蚕业经济效益最基本的高效措施。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南充、江油两市曾选育和推广了塔桑和川852等良种桑,对四川蚕桑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然而,这两个品种在叶质或高产性能方面不适应高效蚕业的需要。这是由于常规二倍体品种人工有性杂交的基因重组面较窄,以致育成品种很难在优质和高产等经济性状上达到统一。研究表明,桑的某些三、四倍体在优质和超高产等经济性状上有独特的优势。三倍体桑的高效水平已为陕桑305、嘉陵20号和丰田2号等品种所证实(增产30% ̄40%)。以往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桑品种与温床硬枝扦插效果关系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生产上栽培的主要新老桑品种对地加温线温床硬枝扦插效果及其适用性,我们选择26个桑品种进行了扦插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其中77%的新老品种扦插发根率和炼苗成活率都达90%以上,只有少数品种的扦插发根率在50%左右,也有极个别的品种(水桑)扦插不能生根成活。  相似文献   

6.
猪-沼-桑(蚕)农业生态模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沼-桑(蚕)农业生态模式,是以养猪、养蚕为主,猪粪和蚕沙(粪)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产出沼肥和沼气;沼肥用来培桑养蚕,沼气照明、加温养蚕,从而形成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链.近年来,全南在利用沼肥培桑养蚕中取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施肥技术的发展,叶面肥作为强化作物营养和防止某些缺索症状发生的一种重要措施,已经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茶叶,作为叶用植物,叶面肥的合理使用,不仅具有较好的增产提质效果,还能促使茶叶早发,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效益。为验证大蒜素、海晟宝、新自然三种叶面肥在茶叶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兴起,适于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日益成为生产需求。"秋丰×白玉"是浙江蚕区主要推广应用的蚕品种,我们前期对其相应的母种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再选育。为调查人工饲料适应性再选育蚕品种"秋丰×白玉"的生产实用性状,对其进行了农村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小蚕1~2龄人工饲料育,24h疏毛率、72h就眠率、2龄起蚕率、3龄起蚕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13%、11.76%、15.29%、486.67%,死笼率降低了41.60%,张种产量与对照相仿;小蚕1~3龄人工饲料育产量较对照降低10%左右。  相似文献   

9.
3“庄氏养猪法”的主要内容3.1猪舍设计特点:冬暖、夏凉,平面饲养(只有保育猪采用高床),公猪、妊娠母猪、产仔母猪在舍外集体排便,清干粪、不用水冲洗,冬季舍内无异味。天棚暖:用芦苇帘做黑天棚,苇帘上铺一层油毡纸,在其上铺20~25厘米珍珠岩,这样舍内外气体不能交换。每10延长米猪舍留一个出气孔。出气孔70厘米长×70厘米宽,从天棚一直到房顶;用时将出气孔打开。进行气体交换。地面距天棚高2.2米。设南门:每栋猪舍长60米,留东门、西门和南门。南门宽1.5米×高1.8米,南门带内门斗。人、猪、手推车皆走南门,冬季东西门封死、春夏季东门、西门…  相似文献   

10.
苕子(绿肥)糠是陆良县半山区秋、冬季节在山地里种植的豆科类肥地植物,农户一般收割晒干后粉碎加工成糠麸、即绿肥糠。麦麸就是小麦籽粒的皮,加工成面粉后的副产品,称为麦麸。麦皮的端部有部分胚芽(也就是麦子生芽的部位),大约占麦皮总量的5%~10%左右。在农村苕子糠和麸皮主要用做粗纤维类饲料;在此本人在滇陆猪扩繁场选择了45头滇陆母猪(11世代,第3胎)随机分成3组,第1组在饲料中添加了12%苕子(绿肥)糠、第2组在饲料中添加了6%苕子(绿肥)糠,6%麦麸,第3组在饲料中添加12.0%的麦麸,结果表明:第1组与第2组其产仔数,初产窝重,21日龄窝重,35日龄窝重,哺育率差异极不显著(p0.05),第2组与第3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1组与第3组差异不显著(p0.05),所以饲喂母猪利用苕子糠、麦麸或两者混用,为母猪提供必需的粗纤维和少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营养平衡的条件下,在粗纤维不超量﹙8%﹚的情况下用苕子(绿肥)糠、麦麸或两者混用对母猪生产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三改两分再利用”治理技术在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中实践与应用。进一步系统总结和阐述了实施“三改两分再利用”治理技术目的、意义、技术路线、推广成效、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针对性提出了今后发展生猪标准化养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与畜牧》2007,(3):55-55
仔猪生理机能不完善,生长幅度大,抗病能力弱,易感染病原体,体内微生物系统尚未建立。由于饲料变化频繁和高密度饲养,引起仔猪的营养失衡和应激反应,特别是消化,免疫功能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13.
结合我市生猪“瘦肉精”抽检实际情况,本人从检测试剂盒和试纸的选择、酶联法及金标法的两者的检测原理和结合运用基础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市用金标法和酶联法检测相结合在“瘦肉精”监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从 A 试验中得出如下几点:1.种子精选后急速进行干燥,处理后的发芽率要比无处理高。2.冻结干燥处理,让种子接触-40℃约60分钟,与供试前发芽率比较,没有什么不良影响。3.有这样的一种倾向即种子含水率低,贮藏前发芽率也低。4.发芽率最高的种子其含水率是冻结干燥处理法约10%,硅胶干燥处理法约7%。与硅胶干燥处理法比较,冻结干燥处理法的发芽率要高些,约98%。从 B 试验中也得出如下几点:1.低含水率的种子进行冻结干燥处理,发芽率稍有所下降。2.高含水率的种子进行冻结干燥处理,变成低含水率然后贮藏,长达540天,也能维持贮藏前的高发芽率。3.种子着床后到发芽需要天数多,其发芽率就低。4.桑种子的长期贮藏低温条件好。  相似文献   

15.
李苗苗 《科技视界》2022,(4):133-134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各类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课程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中职学校依据新形势需要,着力优化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就是当下使用较多、效果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文章以任务驱动法为基础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研判并利用实际教学案例,为同类学校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6.
“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应用方法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应用技术方法的重新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不同时期用药,防效差异显著,其中老眠起2日龄用药效果最高,校正防效为57.9%;不同使用浓度防效差异显著,0.25%质量分数的防效最高,为68.5%;从增加用药次数的试验效果看,4龄期用药,并不能提高防效。生产中使用"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可采用二次用药法,即5龄起蚕2~3d进行第1次喷药,5龄起蚕6~7d进行第2次喷药。  相似文献   

17.
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研究与应用进展(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5.饲用微生物添加剂使用效果及使用技术 5.1 使用效果有关饲用微生物添加剂产品的使用效果国内外报道很多,但结果千差万别。总的来说,此类天然饲料添加剂产品的使用都是正效应,具有提高畜禽鱼虾日增重,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畜禽机体免疫功能,防病治病,降低死亡率,最终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混合日粮(TMR)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饲养技术是一种将粗料、精料补充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充分混合,由发料车发料,牛群自由采食的一种先进的饲养技术。TMR饲养技术在国外奶牛养殖业发达的国家已普遍应用,而在国内却很少采用。新疆天山畜牧生物有限公司引进了1套美国生产的  相似文献   

19.
近日,自治区政府下发了《关于2018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桂政发〔2019〕13号),其中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朱方容研究员主持的“桑蚕茧丝绸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成果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桑蚕茧丝绸产业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重点打造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20.
<正> 调查证实当前对我国养猪业,危害最大的疾病是蓝耳病。蓝耳病是个老、大、难的猪病,需要我们换个角度去认识蓝耳病,转变观念来防制蓝耳病。 1 神秘特殊的猪病蓝耳病的抗体对病毒没有中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