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钟 《内陆水产》2006,31(2):13-13
长期以来,北方地区越冬鱼种能否顺利越冬、越冬后死亡率较高等问题一直困挠着养殖户。对此,笔者就北方地区养殖鱼类越冬技术作如下探讨。 1 越冬期鱼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越冬鱼抗病力不强由于越冬期间长时间不摄食,或越冬前投喂低质饲料及已被病原感染的鱼,体质较差,极易被病原侵袭,造成疾病大规模流行。  相似文献   

2.
<正>罗非鱼无肌间刺,适于加工鱼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养殖的名优淡水鱼类,且易于饲养,适应能力强,在北方地区也有大量养殖,但不能自然越冬。经多年试验、生产,我们总结出了该品种越冬养殖技术。一、养殖条件1.热源罗非鱼在北方不能自然越冬,需要加温才能正常养殖,经多年探索,较为经济的热源供给方式是电厂或工厂余热水、地热水。2.养殖池条件面积1~3亩、平均水深2.7米左  相似文献   

3.
从越冬条件、放养前的准备、人池、养殖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对虾成虾高密度越冬养殖的关键技术:放养前池底铺粒径0.4~1.0 mm的粗沙约20 cm厚,光照强度控制在200~300 lx;成虾应在养殖池自然水温降到16℃以下时入室,放养量控制在5 kg/m2左右;水温宜控制在8~15℃,溶氧量在5 mg/L以上,盐度在30左右,pH值7.8~9.0.日投饵量根据水温确定,一般前期水温在12~15℃,日投饵量控制在3%左右;中期水温在10~12℃,日投饵量2%左右;后期水温在8~10℃,日投饵量1%左右.  相似文献   

4.
正短蛸属软体动物,头足纲,八腕目,蛸科,蛸属,俗称饭蛸、坐蛸、短腿蛸、风蛸(山东名)、短爪蛸、四眼鸟(广东名)。短蛸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和东海北部,是我国北部沿海蛸类中重要的海产经济物种之一。目前,短蛸育苗所需要的亲蛸主要依赖春季海捕的野生群体,其采捕和运输过程都会对亲蛸造成伤害,难以保证亲蛸的质量,且野生短蛸需要在室内养殖池进行长时间驯化,死亡率较高,造成繁殖  相似文献   

5.
李玉凤 《黑龙江水产》2006,(5):23-23,25
北方地区池塘养鱼的越冬问题是养鱼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北方地区的越冬期长达半年之久,到了冬季由于池塘水面结冰,鱼类在冰下水中进入休眠状态不吃食,只靠消耗体内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所以要采取正确的安全越冬方法和措施,才能减少越冬鱼类的死亡和经济损失。笔者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对鱼类安全越冬提出一点体会和看法,仅供渔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德珠 《内陆水产》1994,(11):20-20
渔农说:“黄鳝是金条,脱贫致富好,要想连年发,越冬保种苗”。实践证明,黄鳝是名优特水产品,已行销海内外。因此,豫南老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农户利用庭院或坑塘养殖黄鳝,投资少,见效快,收入多(20平方米池子,年收入2000元以上).但目前如何越冬保苗种,保证来年增产增收,今介绍其良方。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由于受水温所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因此都要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进行保种越冬,主要有利用工厂余热越冬、太阳能越冬、人工加热越冬等方式,但其越冬保种密度一般约7.5kg/m3,相对成本较大.多年来,我们研究用地热保种越冬,越冬密度已超过25kg/m3,大大减少了越冬成本.现简要介绍罗非鱼高密度越冬保种主要技术措施,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9.
为解决春季育苗亲体需求,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进行了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养殖,并进行了越冬养殖技术研究。经过几年的越冬实践证明,用太阳能作为热源进行曼氏无针乌贼越冬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北方地区养殖鱼类越冬前准备工作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鹏 《科学养鱼》2016,(12):84-86
正水产养殖的越冬工作是全年养殖生产中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北方高寒地区,因气候因素,越冬封冰期长、冰层厚。在越冬前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做好充足的越冬准备工作,对安全越冬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根据近些年的实践指导经验,将北方地区养殖鱼类越冬前的准备工作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越冬前的饲养管理1.重视精料投喂在秋季也就是越冬前的这个阶段,应科学投喂精料,增强鱼体质,提高肥满度,提升抗寒和抗病等越  相似文献   

11.
水葫芦又称凤眼莲,是我国江南地区常见的高产水生植物,亩产可达3~4万公斤。水葫芦具叶肉肥厚、柔嫩多汁、营养丰富的特点,鲜草中含粗蛋白质1.19%、粗脂肪0.24%、纤维素1.12%、无氮浸出物2.21%及灰分1.33%,是草食性鱼类喜欢摄食的青绿饲料。水葫芦性喜高温,生长最适宜的水温为25~35℃,当水温降到8℃时,生长即  相似文献   

12.
<正> 1983年10月我县引进罗非鱼进行越冬保种试验,并进行池塘养殖。目前罗非鱼养殖面积已达420亩,亩平均净产417公斤,达到山东省先进水平。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一、罗非鱼的越冬保种 1.保种地点选择在我县上冶镇玉泉观,该泉是一处恒温泉,常年水温18℃。水质清新,氧气充足(7.5毫克/升),流量  相似文献   

13.
<正>罗非鱼耐低氧,抗病力强,在北方地区生产罗非鱼种冬季需加温,因此提高单位水体产量是提高效益的一个主要途径。汉沽地区有地下热水资源,池塘底质和水质优良,是北方罗非鱼种的主产区,也是单位水体产量最高的地区,平均亩产在3万千克左右,我们和汉沽沪中村合作,在当地日前普遍采用的养殖条件下,试验罗非鱼种的安全产量,目标在4万千克/亩以上,试验结果超过了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4.
罗非鱼原产非洲,因其具有食性广、鱼病少、适应性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生长快、产量高等优点,引起各国养殖者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世界性养殖品种,在我国北方地区也有很多养殖户养殖罗非鱼。但罗非鱼作为热带鱼类,最低临界温度为12℃,在北方地区自然水域不能越冬,由于没有合适的越冬条件和越冬技术,为了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更好的推动罗非鱼养殖业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罗非鱼的越冬技术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团头鲂是北方地区池塘养殖的主要对象,市场需求量很大,为了保障供应,每年有相当部分种鱼和成鱼在池塘越冬.但北方地区冬季严寒,常发生越冬死鱼现象.所以规范化、廉价的、易操作的越冬技术相当重要.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团头鲂越冬技术,供广大养殖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细绿萍原产热带地区,露天不能抵御北方严寒,要在一定的保护条件下才能渡过漫长的冬天,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利用本地自然沟渠,修挖成一个60米~2的半地下式土水池,成为南低北高倾斜向阳的坡面,池内放水50—80公分深,水池上面用木棍竹杆搭成棚架,再覆盖两层塑料薄膜,棚上用草绳压之(防风吹掀),再盖以草帘保温,这样就构成一个半地下式塑料棚日光温室。2.塑料棚日光温室保种,池内温度主要是利用日光能,每天早上9点把草帘揭开使阳光透过塑料薄膜进入水池,提高水温。  相似文献   

17.
1越冬鱼来源7月份由海南省调运水花,经过50天育成4~6厘米的越冬秋片。2越冬池利用温室养殖池作为淡水白娼越冬地,共3只,每只140平方米,油深1米。鱼进地前用漂白粉全地消毒,每只地配备1千瓦水车式增氧机1台。热源为工厂余热。进排水方便,水温可人工调节。3入池时间当室外  相似文献   

18.
施海涛  蔚明燕 《齐鲁渔业》2005,22(11):24-25
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抗寒能力较差,在我国多数地区不能进行自然越冬。为此,我站于2002年承担了“罗非鱼大棚越冬保种技术研究”项目,经过2年来的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罗非鱼大棚越冬保种具有投资少、效益高的优点,且易于推广,必将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罗非鱼越冬保种主要模式。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罗非鱼由于受水温所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因此都要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进行保种越冬,主要有利用工厂余热越冬、太阳能越冬、人工加热越冬等方式,但其越冬保种密度一般约7.5kg/m~3,相对成本较大。多年来,我们研究用地热保种越冬,越冬密度已超过25kg/m~3,大大减少了越冬成本。现简要介绍罗非鱼高密度越冬保种主要技术措施,供同行参考。 一、基础设施的条件 越冬水池一般以面积150m~2深2m为宜,池口与地面平齐,水  相似文献   

20.
北方地区鱼类安全越冬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封冰期长达100天~130天,如何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是北方地区渔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由于部分养殖单位鱼类越冬技术不过关而造成的损失呈上升趋势,导致越冬鱼类在春节和开春融冰时期引发的褐血病、出血病和暴发性疾病尤为严重。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来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佳木斯地区、齐齐哈尔地区、绥化地区和辽宁省辽中地区、营口地区的调查与研究结果,提出一套鱼类安全越冬技术方案,供业内人士和养殖单位(户)参考。一、越冬池的处理1.越冬池的选择 应选择长方形、东西走向、保水性好、面积为15亩~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