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现代家禽生产中,种公鸡的选择和高效利用对于鸡产业的发展和良种品系的建立至关重要。精液品质是种公鸡重要的繁殖性状,是选择良种公鸡的重要指标。精液品质的测定费时费力,研究精液品质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可为精液品质的间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文章综述了家禽精液品质与表型性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实际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家禽生产需要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扬州鸡公鸡体型结构和精液品质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32只40周龄新扬州鸡公鸡体型结构和精液品质,结果表明公鸡体重、体斜长、胸宽、胸围和胸骨长等5个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精液量与有效精子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公鸡体型结构和精液品质间的通径分析表明,胸围和胫长是决定精液浓度的重要因子,其中胸围对精液的直接效应为0.46,胫长对精液浓度的效应为-0.54。  相似文献   

3.
精液稀释是指向品质合格的精液中添加一定数量的稀释液,以期达到延长精子受精能力时间和增加精液体积的目的。公鸡精液的稀释与保存是种鸡人工授精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突破可以使人工授精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表现在不但可以提高种公鸡的利用率,减少种公鸡的饲养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可以开辟公鸡精液买卖市场,以利于优秀公鸡的资源共享。本试验从生产应用出发,以A-7、BPSE和Lakes为稀释液,观察稀释后公鸡精液保存和输精效果,为在生产上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4.
提高肉种鸡的人工授精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肉种鸡的人工授精率 生产中应切实抓好以 ,下主要技术环节 。1 种公鸡的选留1.1 体型外貌的选择 采精公鸡必须来自双亲健康 高 、产 具有品种优良特征性状的后代 外观发育良好 体, , ,质健壮 肌肉结实 前胸宽阔 眼睛明亮有神 灵活敏 , , , ,捷 叫声清亮 脚 腿粗壮 脚垫结实 富有弹性 羽毛丰, ; 、 , , ;满有光泽 第二性征明显 鸡冠肉髯发育良好 颜色鲜 , , ,红为佳 因该性状与精液品质优劣呈正相关 , 。1.2 种公鸡要经过 3 次…  相似文献   

5.
1.1种公鸡的精液不合格种公鸡精液中精子密度小(浓度低),活力不高(死精和畸形精子多),用于输精的精液直线前进的精子达不到6分以上(10分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6.
种蛋受精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种鸡场的经济效益,而种蛋受精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种公鸡的精液品质和人工授精的技术水平。在人工授精的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或后备种公鸡不足时,如何科学地利用老龄种公鸡进行人工授精来取得好成绩呢?我们在饲养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1.老龄种公鸡的选择应选择发育优良、反射快、精液多、质量较好、健康无病的种公鸡。老龄种公鸡一般选留比例较大,达1:25左右即可。2.老龄种公鸡的营养老龄种公鸡的营养要比生长期种公鸡营养水平高,一般要求代谢能11.7~11.8兆焦耳/千克,…  相似文献   

7.
公牛的体型外貌性状与繁殖性状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可通过外貌标记选择种公牛,但公驴的体型外貌性状是否与繁殖性状相关,国内外一直未见报道。本文收集种公驴体重、体尺和生产过程中的性行为数据,结合公驴射精量、密度、活力、冻精活力等精液品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单次射精量与体高(r=0.423,P=0.044)、阴茎周径(r=0.495,P=0.043)呈正相关关系,单次射精总精子数与体重(r=0.444,P=0.036)、阴囊周径(r=0.520,P=0.039)呈正相关关系。(2)射精量与爬跨次数(r=-0.159,P=0.035)、勃起所需时间(r=-0.181,P=0.023)呈负相关关系,精液密度与交配时间(r=-0.211,P=0.004)呈负相关关系,总精子数与勃起所需时间(r=-0.159,P=0.047)呈负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精液品质与种公驴体尺、体重、性行为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1影响因素 1.1公羊不育或精液品质差 农户养羊由于母羊发情后配种主要以自然交配为主。一般农户选择公羊时,只注意对公羊的体形、外貌、毛色、个体大小等外部特征的选择,由于检测条件和检测手段的限制,对公羊的内在品质和遗传性能了解得甚少,特别是对部分先天性不育公羊或精液品质差的公羊更是无法了解,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崇仁麻鸡快羽品系和慢羽品系的公鸡的精液品质测定,结果显示快羽和慢羽公鸡在精液品质方面无显著差异,表明快慢羽基因不影响崇仁麻鸡公鸡的精液品质。  相似文献   

10.
蒋延虎 《中国家禽》2004,26(16):21-22
种公鸡精液品质的优劣是影响受精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品质在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据统计只有1/3~1/2的公鸡其精液品质才是良好的,所以对精液质量的检测,挑选优秀种公鸡用于生产,是种鸡正常生产的重要保证。然而实验室检测方法比较复杂,设备要求相对较高,速度比较慢,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少,很多的种鸡场往往难以做到。在此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东方蜜蜂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标本遍及云南省不同地区 ,不同气候条件及海拔高度的14个样点 ,每个样点30只蜜蜂 ,每只蜜蜂的38个形态特征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生物系蜜蜂研究所进行了测定。测定的数据用SPSS软件10.0版本进行因素分析、区辨分析和集合分析 ,并同来自北京、日本、韩国、泰国、印度、缅甸、越南和尼泊尔的东方蜜蜂的形态测定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云南的东方蜜蜂形态学上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SSR标记对不同耐盐紫花苜蓿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不同耐盐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对耐盐紫花苜蓿品种改良,本试验筛选出9对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引物对10份耐盐、敏盐材料进行SSR多态性分析。并利用MEGA6.0软件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份紫花苜蓿品种中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7.1%~71.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观察数与等位基因观察数的比为0.680~0.890;平均杂合度为0.759~0.828;平均香农指数为1.753~1.97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35~0.811;遗传分化系数为0.100。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软件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值对10个紫花苜蓿品种内的遗传变异程度大小排序,排列顺序为: "巨能" > "骑士T" > "巨能7号" > "Asi" > "兴平" > "阿迪娜" > "秘鲁" > "抗旱15" > "草原3号" > "国产苜蓿";利用MEGA6.0软件对Nei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可知:5份敏盐材料始终聚为一类;"巨能"与"巨能7号"聚为一类;"阿迪娜"和"抗旱15"又聚为一类,说明他们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燕麦(A vena sativ a L.)种质资源在江淮地区农艺性状上的差异,本试验对141份燕麦种质资源的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单株鲜重,其次为单株干重和千粒重,分别为2.64,2.48,2.33;供试燕麦种质...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玉米(Zea mays)秸秆饲用化的科学性与实效性,采集华北地区规模化推广种植的18个玉米品种秸秆作为研究样本,用概略养分分析法、范氏纤维分析法等对其营养品质分析评价。并用SPSS软件对玉米秸秆营养品质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研究18个玉米品种秸秆营养品质及其饲用品质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结果表明:18个玉米品种的秸秆营养品质存在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隆平206漯单6号先玉335先科338滑玉14阳光99登海605浚单29滑玉12浚单26浚单20漯单9号伟科702阳光98蠡玉16郑单958蠡玉35吉祥1号。聚类分析发现,隆平206和吉祥1号各自独为一类;漯单6号、先玉335、先科338、滑玉14聚为一类;阳光99、登海605、浚单29聚为一类;蠡玉16、郑单958、蠡玉35聚为一类;滑玉12、浚单26等6个品种聚为一类。综合分析可知,隆平206、漯单6号、先玉335、先科338和滑玉14等品种秸秆的饲用品质相对较高,若遵从该地区现有的耕作模式和栽培习惯,而又"粮饲兼顾",依据本研究营养品质分析结果,则可优先种植这些品种,以提高秸秆的饲料化利用水平,增加农业附产值。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中国绒山羊业发展需求,提高种羊选种选配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升生产效率,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育种理论可对绒山羊进行科学化育种及精准化管理。本研究采用MVC软件设计模式、B/S三层网络结构、BLUP法育种及绒山羊增绒等技术,开发基于射频识别(RFID)的绒山羊育种生产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信息管理、育种分析、生产管理、营养调控和效益分析等功能模块。系统运用WOMBAT遗传评估软件计算育种值和近交系数从而确定最优父母组合,通过联合育种加快绒山羊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进展及相配套的生产技术,实现不同育种目标的生产。通过育种目标的设定及基于绒山羊个体信息,系统可自动生成种羊分级评定建议、配种建议、淘汰建议、分群整群建议、物料预警、日粮配方和对一些生产时间节点(如预产期、光控增绒放牧时长、防疫、补饲等)的提醒,为"1396"型绒山羊的育种及高效饲养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实现绒山羊育种和生产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ashmere goat industry,and improve the matching accuracy and scientificity of breeding sheep selection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it is needed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dern breeding theory in cashmere goats accurate management and scientific breeding.Using MVC software design pattern,B/S three-tier network architecture,database,BLUP breeding and other technologies,a cashmere goat breeding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s based on RFID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in this study.The system contain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breeding analysis,production management,nutrition regulation and benefit analysis and other functional modules.In the system,WOMBAT genetic evaluation software was used in calculating cultivation and inbreeding coefficient,then based on this,the optimal combination parents were choosn;The system was designed for different breeding objectives,such us accelerating advances in genetic improvement of cashmere goat economic traits,and developing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through the joint breeding.Based on cashmere goats individual information,the system could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recommendations for sheep grading,breeding,selecting and cluster grouping;It could also generat warnings on materials,diet formulation and other control points in production (such as pre-production period,light control for increase cashmere,grazing duration,prevention,feeding and so on),it woul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1396" sheep breeding and efficient feeding,thus made cashmere goat breeding and production informationalized,standardized and scientific.  相似文献   

17.
以纳罗克非洲狗尾草为材料,将变异分化的狗尾草分为3个类型,即长穗褐色、长穗金黄色、长穗深棕色。对各群体生殖枝高、生殖枝数、单株分蘖数及穗部形态特征进行测量,结合数量统计分析,运用SASV8软件对3个群体的形态变异程度进行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殖枝数、分蘖、穗长、穗不带芒直径在3个类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生殖枝高差异极显著。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出长穗褐色群体基本归为一类,而群体长穗金黄色、长穗深棕色存在一定的分化程度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SNP芯片的云上黑山羊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分子水平对云上黑山羊遗传结构做出评价,本研究以云上黑山羊核心群母羊108只(来自7个育种核心场、10个群体)、育种素材云岭黑山羊和努比山羊各11和14只、对照组波尔山羊10只为试验动物,用Illumina公司Iselect Goat60k芯片技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并运用GenAlEx 6.5、Cervus 3.0、SNPRelate、Plink 1.07、Mega 4.0进行遗传多样性参数统计计算、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试验获得143个样本在48 116个SNPs位点上的分型结果,其中波尔山羊10个样本单独聚集,与云上黑山羊、努比山羊、云岭黑山羊存在较大的遗传距离,较小的遗传一致度和较小的基因流,在聚类进化树中显示为一个独立分支,这些结果与波尔山羊实际遗传背景完全一致,显示出它在本研究中的对照组作用,同时证明本研究方法可行、结果可靠;云上黑山羊108个样本具有高度一致性,在聚类系统树中这些样本聚为一个大簇,而努比山羊(14个)和云岭黑山羊(11个)的样本各自聚为一簇;UPGMA进化树显示,云上黑山羊与努比山羊关系较近,与云岭黑山羊关系稍远,这与云上黑山羊育种导血方案结果相一致。云上黑山羊新品种在基因组水平上可与其育种素材明显区分,在基因组层面已具备独立品种特点。  相似文献   

19.
片形吸虫DNA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区别从南京市江宁县采集的片形吸虫非典型形态虫体,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6株片形吸虫总DNA进行了扩增。结果,10条引物中有8条能产生扩增图谱,电泳图谱经聚类分析,与传统的分类结果一致,并表明来自江宁的片形吸虫既有形态典型的肝片形吸虫,也有形态不典型的大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回交二代的脂尾形态特征以及脂尾大小对体尺指数的影响。以216只饲养条件相同、体况良好的75日龄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回交二代为研究对象,计算脂尾性状的变异系数,再根据脂尾性状采用R语言K-mean聚类分析方法对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回交二代进行分析,研究脂尾的分离分化情况,并用SPSS 19.0对回交二代各类型脂尾羊的7个体重体尺指数(体重、体长指数、胸围指数、管围指数、体躯指数、肢长指数和胸指数)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回交二代分为4个类型:小尾型、中尾型、大尾型和肥尾型;肥尾型体长指数极显著大于小尾型(P<0.01),大尾型体躯指数极显著大于小尾型(P<0.01),大尾型和肥尾型胸围指数、胸指数极显著大于小尾型(P<0.01),各尾型间的体重、管围指数、肢长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回交二代的脂尾出现了性状分离,脂尾越大其体型越大,但体重无明显变化;结合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的体型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的特点,大尾型和肥尾型在体型上更趋近于巴什拜羊,小尾型则在尾型上更趋近于野生盘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