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金线莲组培植株和野生植株组织结构、紫外吸收光谱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金线莲组培与野生植株基本一致,为均可等同入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药用野生金线莲植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以福建野生金线透资源进行调查和多点人工栽培研究。摸清了其分布、种类。阐述了野生金线莲生长发育习性及所需的环境条件;野生和组培苗移植于中、低海拔山区和平地林下获得成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栽培技术;生药学研究确立了金线莲主要含强心甙等成分。  相似文献   

3.
乙烯利对玉米植株形态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茎倒伏使玉米产量每年降低5~25%(Zuber等,1978)。已有报导,乙烯利可降低小麦、大麦、大豆的植株高度和倒伏性(Brown等,1973)。对玉米施用乙烯利的研究发现株高和穗位降低了(Earley等,1969)。Hatley(1970)在玉米9叶期每公顷施用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东南部饲养动物的乳农和生产者们在一年生冬型禾草的双作制中有生产高品质暖季青贮饲料的需要。习惯上,饲用和粒用高粱〔Sorghumbicolor(L.)Moench〕、苏丹草(S.bicolor)和晚植温带玉米(ZeamaysL.)已被用作夏季青贮...  相似文献   

5.
13个玉米自交系植株形态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选用丹东农业科学院选育的10个自交系及国内3个主要自交系,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组配的40个杂交种进行配合力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丹787、C8645、DH34和丹598是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表现优良的自交系,筛选出高产组合丹859×DH34、丹787×丹598、丹787×昌7-2。穗位高、雄穗分枝数、穗上叶数、穗上叶距等性状可以进行早代选择,产量、第1叶叶长等性状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6.
钟军  伍波  王坤  孙焕良 《作物研究》2009,23(1):38-41
对10个苎麻野生种质的纤维细胞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①野生种质的韧皮部厚均小于栽培种,变幅在0.21~0.57mm之间,最厚的是青叶苎麻,最薄的是疏毛水苎麻,变异系数为5.8%且差异显著;②野生种质韧皮部纤维细胞的直径和胞壁厚度明显小于栽培种,说明它们在提高产量上利用价值不大,但除了密球苎麻外,其它苎麻的壁腔比都高于栽培种,且水苎麻、疏毛水苎麻和密球苎麻在纤维支数上明显高于栽培种,这些在纤维品质的改良上有一定的利用价值;③野生种质在纤维素含量上与栽培种的差异不显著,但其含胶率远远高于栽培种而导致剥制原麻很困难,因此不适宜直接利用而只能作为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7.
垄作栽培对小麦植株形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传统平作和垄作对小麦植株形态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麦田相比,垄作小麦旗叶和倒二叶变小,而倒四和倒五叶变大,有利于构建“松塔型”的理想株型;灌浆中期垄作小麦各叶位叶片干重高于传统平作小麦的相应叶位叶片,而收获前又低于传统平作小麦的相应叶位叶片;垄作小麦开花期茎秆的干重高于传统平作小麦,而收获前又低于传统平作小麦,表明垄作小麦的茎秆和叶片对籽粒的贡献大于传统平作小麦;垄作栽培使小麦各节间,尤其是基部节间缩短,株高降低,有利于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垄作栽培提高了小麦的经济系数和经济产量以及籽粒容重。与传统平作相比,小麦垄作栽培更有利于构建理想株型,更好地发挥群体功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选用83个玉米DH系及其亲本作为试验材料,对其植株结构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受中部节间长度影响最显著;穗位高主要是由基部节间长度控制;相邻节间长在发育上具有协同性。对DH系的株高、穗位高和节间长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40个QTL,贡献率为7.98%~43.24%。每个性状检测到1~5个QTL,其中株高、穗位高和节间长检测到1个共同的QTL。  相似文献   

9.
贵州野生茶树资源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81份树龄约100年以上的贵州野生茶树资源为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究其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81份资源分为茶组植物4种2变种,9份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主要分布于温湿度较高的贵州西南部;9份秃房茶(C.gymnogya)主要分布在气候条件相似的贵州西北部;1份厚轴茶(C.crassicolumna)位于金沙马路;3份阿萨姆茶(C.assamica)分布在温湿度较高的广西贵州交界处;59份茶(C.sinensis)主要分布于贵州中西部,境内分布广泛。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气候要素影响了81份资源的分布,如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对秃房茶分布影响较大。秃房茶、厚轴茶及大厂茶乔木型、植株高大,叶大、革质或薄革质;阿萨姆茶小乔木型,叶大、无革质;59份茶以中叶种为主,品种多,形态多样,叶面积与年极端最高气温相关系数r为0.28(P<0.05)。贵州可能存在野生茶树资源秃房茶、大厂茶和茶的分布中心,气候要素影响了其分布、演化及部分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与西南亚地区野生二棱大麦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青藏高原和西南亚地区野生二棱大麦的生活型、形态性状、变种性状、特性性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在生活型、碎穗、三联小穗新颖、小穗轴毛长、侧小穗柄、护颖、芒型和芒性等性状上,它们基本相同。结合他人有关染色体和核型等有关报道,认为它们可能起源于共同祖先,即有真正野生群落的原始野生二棱大麦。然而,两个地区生态环境迥然有异,导致它们在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12个性状上,存在着明显的生态型或变种间的差异。研究结果对研究大麦的起源与进化、遗传与育种以及野生大麦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野生蓝莓资源的分布、形态特征、蓝莓浆果的化学成分以及营养价值分析,探讨了野生蓝莓的潜在价值。吸收野生蓝莓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中的优点,总结了当前野生蓝莓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重点介绍了野生蓝莓深加工相关产品蓝莓浸渍酒、蓝莓发酵酒、蓝莓休闲系列、蓝莓花青素、蓝莓保健胶囊以及蓝莓叶茶等研发、制作要点。  相似文献   

12.
野生人参的发现距今以有4000多年的历史,近五十多年以来由于森林面积的大幅度缩小和过分的采挖,野生人参仅局限在北纬40°~48°,东经117.6°~134°的长白山脉,主产头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畔的抚松、靖宇、敦化等,鸭绿江畔的集安、长白、临江等地。由于野生人参渐渐减少,1992年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植物。野生人参分布的大地形为各种类型的山地,平原无野生种。在针阔混交林年降水量为500~1000mm,平均湿度在70%,森林腐植土含水量为40%~50%左右,比较适合野生人参生长的如辽宁省桓仁县、吉林省集安市的山区。野生人参生长缓慢,1~5年为幼苗,三小叶,…  相似文献   

13.
一种野生苦瓜的部分形态特征、营养成分和染色体核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野生苦瓜的形态特征、营养成分及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与栽培品种相比,这种野生苦瓜的叶片、瓜果、种子均为小型,田间表现抗病、抗虫性强;经测定,其果肉的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接近或低于栽培品种,维生素C含量为1 187.6 mg/kg,高于栽培品种“早丰3号”(816.0 mg/kg).染色体数目为2n=2x=22,同于栽培品种.田间调查还发现,野生苦瓜能够与栽培苦瓜自然杂交结果,自然杂种的特征形态居于两亲本之间,耐寒性,抗病、抗虫性则与野生苦瓜亲本相同.这种野生苦瓜有望成为有利用价值的苦瓜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14.
洪继仁  刘兆良 《中国麻作》1988,(4):F003-F004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对芦竹青、黑皮蔸、黑轩脚等苎麻品种的叶、茎、花等器官的形态与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后指出:麻茎的韧皮部中纤维层内,主要分布着肾形或不规则的纤维细胞,是人类主要的收获物,它的分化和生长与原麻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及茎段扦插在保温保湿的环境下,通过形成层分化威不定根,成为麻苗;苎麻叶片背面的茸毛似“蚕吐的丝”不规则地分布在叶的背面,有几层,气孔被深埋在里面;苎麻属雌雄异花植物,每朵雄花中汉有四根花丝,伸出花外倒挂在花下,上着生一枚花药,雌花中的花柱伸出花外,顶端细尖;苎麻的茸毛,除根外,其它各器官均覆盖着茸毛,尤其幼嫩的茎叶上茸毛更多,茸毛的表面结构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欧洲野生甘蓝遗传背景,以栽培甘蓝、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作对比,对引进的7个生态地理群体共80份野生甘蓝材料进行了核质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利用10对特异性SSR引物分析叶绿体基因组多样性,获得8个差异性标记,将参试94份材料划分为3类,即甘蓝(含栽培和野生甘蓝)、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包括6种单倍型,其中野生甘蓝2个,甘蓝型油菜3个,白菜型油菜1个。利用6对SRAP引物对核基因组多样性进行分析,获得75个多态性标记;聚类及遗传结构分析表明7个野生甘蓝群体中,F、D、G三个群体聚为独立的亚类,E群体大部分单株归于G亚类。其它3个群体A、B、C则相互混杂在一起。野生甘蓝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 指数(I)分别为0.301 3和0.461 1。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野生甘蓝以群体内变异为主,占80%;群体间变异仅占20%。结果显示引进的野生甘蓝群体核质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6.
燕麦作为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工业。为比较皮、裸燕麦胚乳淀粉理化性质的差异,探究皮、裸燕麦在食品等加工利用方面的不同,以2个裸燕麦品种(白燕2号,坝燕18)以及2个皮燕麦品种(蒙燕1号,塔娜)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燕麦胚乳淀粉颗粒的形态,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变换远红外光谱、以及13C固体核磁共振等方法研究淀粉的理化性质,同时测定其支链淀粉链长和淀粉的消化速率。研究结果表明,燕麦胚乳中淀粉同时以复粒淀粉和单颗粒淀粉形式存在,复粒淀粉在淀粉提取中易破裂,形成不规则的多面体颗粒,粒径多在5~8μm。4个燕麦品种胚乳的淀粉均为A型晶体,但膨胀势和溶解度存在差异,裸燕麦坝燕18膨胀势最高,溶解度最低。皮、裸燕麦在淀粉晶体结构方面存在差异,皮燕麦淀粉较裸燕麦有更高的结晶度和表层有序度,裸燕麦淀粉无定形比例和表观直链淀粉含量更高,导致皮、裸燕麦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差异。皮、裸燕麦支链淀粉链长分布不同,裸燕麦的长支链分布少,慢速消化淀粉(SDS)含量高,尤其坝燕18的SDS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品种,更适合作为减肥食品。  相似文献   

17.
采集戴云山脉自然群体的41份野生杨梅样品为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结合相关软件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13条引物共扩增获得175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40条,占扩增总片段的80%,表明戴云山野生杨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STRUCTURE聚类分析(基于模型)将41份野生杨梅划分为6个类群,结合Q值(Inferred ancestry of individuals)分析表明,戴云山脉野生杨梅存在丰富的遗传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对芦竹青、黑皮蔸、黑杆脚等苎麻品种的叶、茎、花等器官的形态与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后指出:麻茎的韧皮部中纤维层内,主要分布着肾形或不规则的纤维细胞,是人类主要的收获物,它的分化和生长与原麻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及茎段扦插在保温保湿的环境下,通过形成层分化成不定根,成为麻苗;苎麻叶片背面的茸毛似“蚕吐的丝”不规则地分布在叶的背面,有几层,气孔被深埋在里面;苎麻属雌雄异花植物,每朵雄花中仅有四根花丝,伸出花外倒挂在花下,上着生一枚花药,雌花中的花柱伸出花外,顶端细尖;苎麻的茸毛,除根外,其它各器官均覆盖着茸毛,尤其幼嫩的茎叶上茸毛更多,茸毛的表面结构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19.
蒋琨 《福建茶叶》2016,(1):144-145
茶文化作为我国流传数千年的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内涵,而茶包装设计正是体现茶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本文从阐述茶包装设计中自然形态结构应用意义入手,对于茶包装设计中自然形态结构应用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华南8号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cv.South China 8)无菌苗嫩茎为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试管微型薯,利用组织解剖学及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木薯试管微块根(微型薯)的形态结构发育以及田间木薯块根形态结构发育,结果表明:木薯在组培条件下形成的微型薯没有次生结构的分化,微型薯的膨大在结构上表现为初生根皮层细胞体积的增大以及细胞间隙的增加。而田间块根的膨大在结构上表现为次生结构的产生以及大量淀粉的积累;组培微型薯和田间块根淀粉积累相比,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异,早期生长的微型薯没有淀粉的积累,生长5~10 d后在皮层薄壁细胞可见淀粉粒分布。而田间生长的木薯块根的淀粉是在初生根产生次生结构后就开始积累,淀粉主要积累在次生木质部,少部分分布于皮层薄壁细胞和韧皮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