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发源地,种桑养蚕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蚕丝业是我国具有创汇优势,能占领和垄断国际市场的传统产业.加入WTO后,我国进一步扩大了丝绸出口量,丝绸行业成为众多行业中受益最大的行业.  相似文献   

2.
万飞 《湖南农业》2006,(3):18-19
养蚕开始之前。必须订出全年切合实际的养蚕计划。养蚕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养蚕的成败、桑叶的食理利用以及劳力和蚕具的合理调配。从长远来讲,合理布局能够提高桑蚕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全年养蚕计划的合理布局是增产蚕茧的重要方面。制订养蚕生产计划的主要依据:一是桑叶产量;二是饲养品种及收蚁上簇时间。三是饲养品种的用叶量;四是合理安排蚕室、蚕具和劳力。  相似文献   

3.
正种桑养蚕在我国有几千年历史,丝绸之路就是丝绸在历史上留下的符号。但是沧海桑田,如今的丝绸市场已经被合成纤维布料所影响,逐渐地缩水,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持续走低,如何提升该行业的利润,成为从事该行业人士关心的话题。其中省力化种桑养蚕被提了出来,而且一度被认为是带领蚕桑行业冲出重围的唯一办法。省力化种桑养蚕和传统种桑养蚕又有哪些区别呢?笔者比对二者,总结出省力化种桑养蚕的综合技术要点,希望能够为我国蚕桑行业带来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丝绸的需要日益增加,养蚕业的发展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而养蚕属劳动密集性行业,历来都是属手工操作。由于市场发展的需要,饲养数量的增加,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愈来愈突出。推广运用省力养蚕技术是今后发展蚕桑生产、提高效益的主攻方向。 按传统的手工操作每养一张蚕需20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丝绸在国际上的地位较高,而养蚕技术作为生产丝绸的基础,一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养蚕技术是我国历代一直传承的技术之一,在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蚕桑生产经营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随着养蚕技术的持续发展和进行标准化技术的创新,将全面地提高蚕桑专业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提高养蚕单产是蚕桑生产走出困境的必经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丝绸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丝绸行业的高速增长模式已然面临着下降的趋势,在此过程中,提高养蚕的单产是一件十分必要且紧急的事情,提高蚕桑的单产量,在蚕种相同的情况下提高孵化率,优化喂养的质量和蚕种养殖的技术,本文从蚕种养殖的技术角度增强蚕种饲养管理的质量,优化养蚕人员的技术水平,切实提高养蚕的单产水平,走出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徐思弘  雷达  雷刚 《农家顾问》2014,(10):16-17
<正>种桑养蚕、丝绸纺织曾是湖北省英山县的传统产业,但由于经营分散、产业链短、产品档次低,曾被桑农们视为"鸡肋"产业,经历数次种与挖的"纠结"。近年来,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英山县独创的"平面茧"技术和"三种三养"复合模式,实现了种桑养蚕亩收益破万元。随着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双提升,这项传统产业又要"火"一把了。  相似文献   

8.
<正> 要养好夏蚕,在饲育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一量、二勤、二添、二严”。 “一量”,即量叶养蚕。根据桑树的生长情况确定饲养量。养夏蚕是为了把养春蚕和养中秋蚕衔接起来,以充分利用蚕室、蚕具和桑叶,并不是全年养蚕的重点。所以,在夏蚕饲养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养树为主、养蚕为辅的原则。在保证桑树树势旺盛的前提下,量叶养蚕。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发源地。种桑养蚕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蚕丝业是我国具有创汇优势,能占领和垄断国际市场的传统产业。加入WTO后,我国进一步扩大了丝绸出口量,丝绸行业成为众多行业中受益最大的行业。因此,我国的种桑养蚕业、蚕种制造业、缫丝绢纺业、织绸印染业等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桑蚕生产提供了厂阔的发展空间。蚕丝作为“纤维皇后”,素有“人的第二肌肤”美称,其舒适性和保健功能是其他纤维无法比拟的。因此。丝绸服装及蚕丝被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蚕丝是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养蚕的历史由来已久,对养蚕的技术研究已逐渐成熟,本文结合当地实际从蚕仔孵化到结茧,具体的分析和总结了桑蚕养殖的四个阶段里应该掌握、注意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桑蚕产业发展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丝绸之路就说明了我国桑蚕业的悠久历史.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蚕丝出口更是供不应求。据山东省丝绸总公司计算.采用现阶段的桑树杂交新品种及新技术养蚕.到2020年方能达到现阶段出口量的需要量。主要原因:一是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如日本、巴西等生产蚕丝的大国已逐步退出了植桑养蚕的行列,将桑园改种价值更高的可可和咖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桑蚕业大国,种桑养蚕的历史有5000多年。在我国,传统上种桑养蚕的主要经济目的是收获茧丝。这种单一经营模式极易受国际丝绸市场波动所左右,市场行情好时,各地一哄而上;市场行情不好时.纷纷伐桑毁园,广大农民深受其害。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呢?我们认为应依靠科技创新,加强桑蚕产品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合理分批养蚕的涵义包括二方面:一是根据季节分批养蚕,例如苏、浙的春蚕、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又如广东的一造、二造、三造……;另一是在同一季节,由于飼育数量多,为了調节蚕室蚕具、劳力和桑叶,因而分为前后批飼养,如苏、浙的春蚕一般分为前后两批飼养。 在一年內养蚕次数的多少,首先和所用蚕种一年孵化的次数有密切关系。在我国尚未掌握蚕种的人工孵化技术(即盐酸孵化法)前,除华南地区采用多化性蚕品种实行一年  相似文献   

14.
蚕种的发领与补催青是养蚕生产的前奏,其技术环节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蚁蚕的孵化齐一与否,关系到蚕体的强健与否,也关系到蚕的好养与否,注重发领种和补催青工作,为养蚕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达到好养、优质、高产的养蚕目的。  相似文献   

15.
《农家科技》2010,(8):24-24
湖州是中国著名的丝绸之乡,当地种桑养蚕的农户就有20多万户,要问到一些关于蚕桑和丝绸的知识.很多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缫丝和织绸的国家,这点已成定论,古代希腊人、罗马人就称我国为"塞里斯",意即"丝国"。在古代,中国是唯一种桑,养蚕,生产(丝绸)的国家。中国(丝绸)不仅是一种服装面料,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文明和服饰文化。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化学纤维经历了仿真丝、超真丝的过程,其物理性能已经超过了真丝,因此,现在蚕丝纤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就蚕桑产业的生态价值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蚕桑产业的发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是桑蚕丝绸文化的发源地,距今50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植桑养蚕缫丝织绸,并以先进的植桑养蚕、高超的缫丝织绸技术闻名于世,被称为"东方丝国"。桑蚕丝绸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对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互利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轻如朝霞,薄如晨雾”,丝织绝品,双林绫绢。 湖州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府,悠久的养蚕、制丝业,必然带来丝织业的繁荣、发达。双林绫绢,则是湖州丝织品中的一朵奇葩。 我国传统的丝织品分绫、罗、绸、缎。绫属首位。  相似文献   

19.
蚕无病才能达到好养、高产、优质的目的.但致病痛原无处不在,特别是多年养蚕、一年中连续养蚕的农户,其桑园中、养蚕环境中更是存在着大量的病菌,给养蚕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做好消毒、防病、正确诊断、及时处理等蚕病预防工作,是确保养蚕生产安全、高效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我乡将老式的蚕架蚕簸养蚕、活动蚕台养蚕、三角架组合养蚕等改为立式转盘蚕台养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适合农村养蚕应用。1.养蚕优点。①空间利用率高:一间20平方米的蚕室,用蚕簸搭架养蚕只能养2~2.5张,用立式转盘蚕台养蚕可养3(6×3.3米)~4(5.2×3.8米)张,提高空间利用率50~60%。②投资少:用蚕簸养蚕,每张蚕种需蚕簸40~50个,按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