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采用定位方法研究黑垆土持续施用磷肥对土壤磷素养分动态变化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黑垆土持续5a施用磷肥,耕层土壤磷素养分基本持平或略有提高,冬小麦仍表现明显地增产效果;不施磷肥耕层土壤磷素含量逐年降低,冬小麦产量下降。施用P2O5 80.0kg/hm^2,表明磷素投入大于冬小麦吸耗量。  相似文献   

3.
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在覆盖黑垆土上连续 5 a种植冬小麦条件下 ,不施氮、磷肥耕层土壤氮、磷养分含量逐年递减 ,冬小麦产量年均递减 2 40 .3 kg/ hm2 ,减产率为 9.7% ;施 N 112 .5 kg/ hm2 、P2 O580 .0 kg/ hm2 的处理 ,冬小麦产量年均递增 2 41.2 kg/ hm2 ,增产率为 7.6% ,耕层土壤年均残留 N0 .2 kg/ hm2 、P2 O2 5 .1kg/ hm2 ,肥料施入量与冬小麦吸收量基本持平或略有增加 ;以施 N180 .0 kg/ hm2、P2 O510 0 .0 kg/ hm2的处理 ,冬小麦产量年均递增 2 83 .5 kg/ hm2 ,增产率为 8.9% ,耕层土壤年均残留 N64 .0 kg/ hm2、P2 O52 2 .7kg/ hm2 ,氮、磷施入量大于冬小麦吸收量。据此 ,生产中推荐施肥量为 N112 .5 kg/ hm2、P2 O580 .0 kg/ hm2。  相似文献   

4.
津南区土壤耕层养分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连续多年对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盐、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7项理化指标的监测分析表明,我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园田区增长较明显,粮田区为持续下降趋势,以平均每年1%的幅度下降;土壤速效磷含量保持原等级;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原等级内呈下降趋势;土壤全盐含量下降,PH值上升。按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划分,我区近80%的耕地土壤肥力为3—4级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土壤的供肥能力是获取作物产量的保证,土肥推广工作就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培肥地力为中心,以取得最佳持续产量为目的。必须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同时,搞好土地培肥,用地养地相结合,防止土地沙化、板结、盐碱化。取得作物高产、稳产,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桐乡市2008年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采集的土样测定结果与1982年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比1982年分别下降了28.5%和21.0%,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上升了217.6%和26.2%,耕层土壤养分含量极不平衡;必须重视有机肥的投入,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7.
对桓仁县耕层土壤养分进行分析,并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化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全县土壤pH值变化不大,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有所下降,有效磷含量大幅度提高,速效钾含量也有所提高,但仍处于稍缺水平。  相似文献   

8.
2018年在调查渭北高原黑垆土土壤性状(养分和团聚体)和小麦产量的基础上,选取了高、中、低产量的18个田块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0~50 cm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养分、有机质、>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田块间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的变异较大,在0~50 cm各土层均达到中等变异;高产田块0~20 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分别较低产田块高出36.76%、47.46%、121.55%。相关分析显示,小麦产量与土壤各层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35~50 cm土层有效磷外);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渭北旱塬小麦产量不仅仅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和磷钾养分,土壤结构性状(>0.25 mm水稳性团聚体)也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分析2009—2013年华亭县采集和化验的土壤样品5363个,研究了华亭县土壤耕层养分现状以及1984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以来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县农田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属于中量水平,速效钾含量丰富,全氮含量中等偏上.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有效磷、有机质、速效钾、全氮含量分别提高100.00%、51.56%、45.61%、35.57%.  相似文献   

10.
防城区耕地土壤养分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防城港市防城区1980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1998年配方施肥养分测定和2007年国家立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耕地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分析,及对20多年来施肥量的比较,研究肥料施用和耕地土壤养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防城区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较大,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土壤养分含量极不平衡,必须重视用地养地,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11.
褐土区乡镇级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充分了解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特性,结合施肥现状针对性地调节养分供应、合理施肥是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之一,也是促进精准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利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寿阳县宗艾镇的土壤养分进行了跨度10年的时空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变异方面来说,速效钾2008年、有效磷2008年、有机质1998年都有强烈的空间变异,有机质2008年、全氮2008年、全氮1998年、速效钾1998年为中等空间变异,有效磷1998年具有弱的空间自相关性。从时间变异方面来说,1998—2008年之间,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下降了2.06g/kg,而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则增加了0.07g/kg。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1~30.0g/kg的面积减少了10.45%;土壤全氮含量为0.76~1.00g/kg的面积增加了11.9%;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00~150mg/kg的面积增加了15.6%;土壤有效磷含量为5.1~10.0mg/kg的面积增加了23%。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在时间上表现为中等稳定性,有效磷在时间上表现为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花生采用覆膜及不同株行距处理,结果表明覆膜能够增加地温,在前期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出苗率,促进提早成熟.覆膜栽培方式与单行不覆膜栽培方式相比,在分枝数、荚果数,百果重、出仁率、单株生产力等主要经济性状都有明显提高,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合效率,增产率分别为96.9%和96.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盆栽法,以半腐熟小麦秸秆(秸秆)、地膜、化纤编织袋(编织袋)、高粱秆片(片)、半腐熟城市生活垃圾(垃圾1)和再腐熟城市生活垃圾(垃圾2)等作为覆盖材料,研究其对盆栽玉米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和分布以及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和垃圾覆盖显著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对土壤速效氮的补偿能力也较强,而片、编织袋和地膜覆盖对土壤的培肥能力差,特别是地膜还导致了上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明显下降;覆盖地膜、秸秆、片、编织袋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玉米幼苗的生长,其中尤以地膜覆盖效果最佳,其次是秸秆,再其次为片和编织袋,而垃圾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粮田土壤养分的空间格局及其与土壤颗粒组成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对面积约 4 70km2 的玉田县粮田耕层土壤养分的空间格局及其与土壤颗粒组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N、P、K、Mn和Zn普遍缺乏 ;土壤OM和主要速效养分含量均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 ,对土壤主要养分N、P、K、Mn和Zn可分别分成 2、3、3、3和 2个养分分区 ,因而对这 5个土壤养分进行分区管理可行。土壤中OM和大部分速效养分含量与土壤各级颗粒含量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中土壤OM和K含量与粘粒 (<0 .0 0 2mm)和粉粒 (0 .0 0 2~ 0 .0 2mm)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与砂粒 (0 .0 2~ 2mm)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而土壤P和Mn含量与粘粒和粉粒含量之间均是极显著的负相关 ,与砂粒含量之间是极显著的正相关 ;土壤Zn含量与粉粒含量之间为极显著的负相关 ,与砂粒含量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庆阳地区黄花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花菜锈病是庆阳地区的常发病害。多年的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始发于7月上旬,病害的流行与降水量、品种、栽培方式、株龄有密切关系,尤以7-9月的降水量影响较大,其间日降水量100mm左右、旬降水50mm以上是病害流行与否的参数。喷药保护中后期叶片,可提高第2年和第3年的鲜花蕾产量,并提出了防治黄花莱锈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钙质紫色土区桑园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充市地处四川盆地钙质紫色土丘陵区中部,为四川省的蚕桑主产区.为了深入探讨该区桑园的养分最佳管理技术,选择了75个代表性桑园,按0~20、20~40cm土层进行土壤采样和养分分析测试,并对0~20 cm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丰缺分级.结果表明,全市桑园土壤肥力水平不高,有机质、全氮、速效磷、有效锌含量普遍偏低;0~20、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分别平均为1.37%和1.11%;全氮含量分别平均为0.73、0.52 g·kg-1,速效磷含量平均分别为12.25、6.82 mg·kg-1,有效锌含量分别平均为7.26、0.53 mg·kg-1.有效硼含量为低,而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硫含量较丰富.  相似文献   

17.
地面覆盖法调节土壤水热状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覆盖法是改善农业小气候的一种重要措施。从认识该方法对改善土壤水热状况的作用效果及其物理机制并了解相关研究前沿的角度出发,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的全面检索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覆盖法影响土壤水热状况作用效果的大田试验新近成果和计算模拟研究的发展历史及研究前沿,并讨论了这2方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天津农业科学》2016,(9):20-24
通过对沟道区土地整治前后土壤养分垂直分布特征和水平分布均匀性的分析,评价了整治前后土壤养分分级。结果表明:土地整治过程对耕作层内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影响较大,同一土层内整治后较整治前含量减少,对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影响小;土壤养分在0~2 m土体中沿土层深度方向逐渐降低;土地整治后沟底至沟口土壤养分分布较为均匀,变异水平中等偏弱;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与全氮、速效钾含量相比在水平方向波动较大,整治后0~2 m土体中土壤养分含量中值增大;沟道地整治后土壤养分处于五级至三级水平,整治后农田与优质农田相比,土壤养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针对整治后农田有机质含量低的状况,建议通过增施有机肥、采用秸秆还田、定期监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养分含量,在工程管理后期将长效肥与短效肥结合起来,加强工程管理措施并及时耕作。  相似文献   

19.
黑土区不同林龄杨树农田防护林土壤养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林龄农田防护林土壤水分养分状况的变化,评价农田防护林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齐齐哈尔市拜泉县不同林龄LA(26 a)、MA(31 a)、HA(36 a)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为研究对象,以弃耕地(KY)为对照,分析不同林龄杨树农田防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杨树防护林带的建设增加了土壤养分质量分数,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加大了土壤密度,提高了土壤p H;各杨树农田防护林带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均高于对照;随着防护林林龄的增加土壤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20.
朱昊宇 《现代农业科技》2015,(6):203-205,225
以红壤丘陵区马尾松纯林(PM)、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PMLF)和天然次生林(NSF)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特征及其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土层(0~10 cm和10~20 cm)中,马尾松纯林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P<0.05);各土层马尾松纯林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天然次生林(P<0.05),与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差异不显著(P>0.05);天然次生林和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林地各土层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总体上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P<0.05);除过氧化氢酶与铵态氮和速效磷无显著相关性(P>0.05)外,土壤酶活性与养分间均呈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与马尾松纯林相比,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可以明显改善林地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状况,改善林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