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两种烤房对烤烟烟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两种烤房条件下的烤后烟叶进行常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在密集烤房烘烤的烟叶整体质量优于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其总糖,还原糖,钾含量高于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而总氮,烟碱含量低于在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2)密集烤房烘烤的烟叶的拉力、抗张强度、平衡含水率、填充值大于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而厚度和叶质重则小于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  相似文献   

2.
印江县2012年密集烤房散叶堆积装烟烘烤示范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叶密集烤房改变了传统的装烟方式,简化了原有烤房的绑竿、上炕、下炕、解烟工序,具有用工投入减少、烟叶损失减少、能有效提高烘烤质量等各种优势.使烟农种烟达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本文通过散叶堆积烘烤的用工量、烘烤用煤、用电量和烘烤质量(均价)与密集烤房常规挂竿烘烤对比.结果表明,散叶堆积烘烤比常规挂杆烘烤综合效益每kg干烟增加收入2.28元;2012年推广52座密集散叶堆积烘烤烟叶,推广面积86.67hm2,实际烘烤81炕,交售干烟叶88820.55kg,增加了烟农收入20.25万元;散叶堆积烘烤的烟叶不易弯曲;使用下降式密集烤房进行散叶堆积烘烤的烟叶不易收张,上升式密集烤房烤出的烟叶要相对要收张些.  相似文献   

3.
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在不同烘烤方式中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密集烤房烘烤技术,研究了不同装烟方式密集烘烤过程中的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挂竿、烟夹、散叶三种装烟方式的烘烤过程中,散叶堆积式烘烤淀粉酶活性前期较高,后期酶活性降低较为缓慢,烘烤结束后烟叶的淀粉含量较低;叶绿素降解,挂竿式和烟夹式烘烤24小时之前下降幅度较为明显,散叶式烘烤在12小时之内降解速度明显不如挂竿和烟夹方式,12小时后降解加快;蛋白质含量均呈缓慢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气流上升式连体密集烤房余热共享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烟叶烘烤节能降耗的目的,对目前应用的气流上升式连体密集烤房设计余热共享设备进行研究,使之相互间实现余热共享。设计的气流上升式连体密集烤房余热共享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容易操作的特点,能够实现烤房间的余热共享,利用定色、干筋期排出的余热能完全满足烟叶变黄所需的热量,节能效果明显,公斤干烟耗煤量和烘烤成本较对照明显降低,且利用余热烘烤的烟叶质量能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增设温湿度自控系统和热风循环系统并加大炉灶、增加火管散热面积将气流上升式普通烤房改为密集烤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造后烤房装烟量增加,升温更加灵敏,烤房内温湿度更加均匀,保温保湿能力更强,实现了温湿度自控,烤房性能得到很大程度提高,同时烘烤成本降低,烤后烟叶产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烤烟散叶堆积烘烤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华 《耕作与栽培》2014,(1):37-39,13
介绍了上升式密集烤房散叶堆积烘烤在烤前的准备,烟叶成熟采收、散叶烘烤装烟量、装炕前按成熟度大致分类、装炕操作、门窗堵漏,以及散叶烘烤操作要点和烤后烟叶回潮.阐述了散叶烘烤原理,特别是装炕均匀度和防止风力“短路”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空气能热泵密集烤房烘烤成本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空气能热泵密集烤房烘烤效能,以传统燃煤密集烤房为对照,分析不同类型密集烤房用工成本、耗能情况及烘烤质量差异。结果表明:空气能热泵密集烤房的下、中、上3个部位烘烤用工较传统燃煤烤房分别降低0.705元/kg,0.55元/kg和0.63元/kg;空气能烤房耗能综合成本相对传统燃煤烤房,下部烟叶降低0.4元/kg,中部烟叶降低0.31元/kg,上部烟叶降低0.56元/kg;下、中、上3个部位的均价、上等烟比例均表现为传统燃煤烤房高于空气能烤房,中等烟比例表现为下部、上部空气能烤房大于传统燃煤烤房,空气能烤房产生桔黄烟比例高,杂色烟叶比例少。  相似文献   

8.
贵州烤烟太阳能热泵密集型烤房烘烤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两座太阳能高温热泵密集型烤房的研究结果表明:烤房密封性能好,分风均匀,水平及垂直温差小,烤房结构合理,实用;所烘烤烟叶外观质量及化学成份与普通密集烤房烘烤烟叶质量相近;1000g干烟叶调制成本较普通密集烤房低5%~13%;采用高透光率材料、增加太阳能储热设备,可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利用率;通过优化热泵供热循环系统,减少电能消耗,则可大大降低烟叶调制成本。  相似文献   

9.
提高烤房内温度及气流组织分布的均匀性,不仅可有效提高烟叶烘烤质量,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烘烤时间,从而降低烘烤能耗。以密集型标准烤房为模拟研究对象,建立了装烟室内空气流动的k-ε两方程三维紊流模型。利用大型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密集烤房内温度场及速度场进行了系统地数值模拟。分析了装烟室内温度及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并获得了密集烤房合理的送风量。相关的数值模拟结果可为密集烤房结构、气流组织分布优化及循环风机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铜仁市密集烤房散叶堆积烘烤技术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传统烟草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满足不断提升的规模化种植水平需求,解决制约铜仁市烟叶质量持续提升的烘烤问题,散叶堆积烘烤,是提升中、上部烟叶烘烤质量最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具有烤出烟叶成熟特征明显、颜色均匀而鲜亮、减少挂灰和微青烟、单叶重增加、编烟下烟劳力减少、提高装烟量而增加烘烤面积等优点.为此,铜仁市在原有密集烤房配套散叶设备基础上,新(改)建大卧密集烤房增加散叶烘烤设备,实施散叶烘烤,全面提升烟叶烘烤质量,实现烤烟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收时间对烤烟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和感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烤箱对成熟度一致的烤烟烟叶进行烘烤,通过对不同采收时间的烤烟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感官质量的分析,对烤烟烟叶成熟采收的外观标准进行量化,以期寻找能够提高香气质、量的烤烟成熟外观标准,为烤烟生产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各部位烟叶外观标准为:下部叶在移栽后60-65d,叶龄在45-50d,叶尖微黄,主脉1/3-1/2、支脉3-5对变白,叶片下垂程度达到1.19-1.20,茎叶夹角70°-75°;中部叶推迟到移栽后95d,叶龄达在65d,叶面黄中带青,主脉2/3以上、支脉8-9对变白,叶片下垂达到1.30,茎叶夹角70°,有成熟斑和焦尖现象;上部叶在115d后采收的烟叶,叶龄在75d以上,叶面几乎全黄,主支脉全白,叶面下垂程度达到1.54以上,茎叶夹角达到75°,有成熟斑和焦尖现象。达到此成熟标准时采收,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感官质量评价得分较高,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  相似文献   

12.
密集烤房热湿循环利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合理利用密集烘烤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湿,设计密集烤房热湿循环利用系统并进行研究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节能效果明显,节煤幅度达27.86%~28.78%,烘烤成本降低0.59~0.61元/kg,烤后橘黄烟叶、中上等烟比例提高,均价提高 1.6~1.8元/kg;烤后烟叶油分增加、色度增强、挂灰杂色和含青程度减轻;提高总糖、还原糖含量和钾氯比,降低总氮、氯离子含量,主要化学成分趋于协调;提高香气质量、减轻杂气,明显改善感官评吸质量。  相似文献   

13.
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细胞生理和质地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以中烟100上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细胞生理和质地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烘烤中烟叶的呼吸强度在38℃时达到高峰,箱内CO2含量为1.80%,48℃以后烟叶的呼吸作用减弱。烘烤中果胶酯酶和纤维素酶在38~54℃活性较高,其中果胶甲酯酶(PME)和纤维素酶活性42℃最高,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48℃最高,PG与PME共同促进了原果胶的水解进程,烘烤中原果胶、总果胶和纤维素含量不断降低。烟叶质地(除黏聚性)在38~48℃之间发生显著变化,其中42℃硬度和咀嚼性值最大,38℃拉力和剪切力值最大,48℃黏聚性、拉力和剪切力值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果胶与回复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原果胶、总果胶及纤维素与回复性、拉力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这些结果说明烘烤过程中烟叶质地的绵软在某种程度上是细胞壁物质不断降解的结果。研究表明,烘烤中烟叶剪切力的动态变化较为直观,回复性和拉力可以作为探讨烟叶细胞生理变化的参数,而烟叶细胞生理变化是导致质地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散叶烤房系列研究 2.装炕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散叶烤房烟叶堆放问题,采用插板式装烟法和自然堆积法研究了散叶烤房的装炕技术,结果表明:散叶烤房装烟时以自然堆积法,稍稍用力推挤,单层密度保持在75~85kg/m3为宜,并提出了相应的采收和装炕技术要点,即下部叶适时早收,中部叶尚熟至适熟采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装炕时烟束要叠放整齐,叶片背面靠向界墙方向,正面面向装烟者,保持叶片与装烟板水平面夹角70~80°,一层靠一层。  相似文献   

15.
散叶烤房系列研究 1.烘烤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5年通过测试装烟室内平面温差、垂直温差以及叶间隙风速风压的方法研究了散叶烤房的烘烤性能,结果表明:只要装烟板制作规范、装烟室地坪坡度合理、风机风压达到设计要求、装烟室单位面积风量≥1000m3/h,装烟室平面温差就能控制在1℃以内;散叶烤房的垂直温差表现为,在变黄初期最小,从变黄中期到定色结束,温差逐步扩大,干筋期又逐步缩小的规律。但和普通密集烤房相比,散叶烤房上下层温差较小。  相似文献   

16.
密集烤房优化升级改造对烤后烟叶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进密集烤房散热系统的使用材质和设计结构,成本低廉、取材方便、经久耐用的耐火材料或陶火管散热系统被使用并对供热系统风机进行优化,与钢质材料散热系统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耐火材料散热器并风机系统优化的密集烤房供热排湿性能明显提高,换热效率增加1%左右,升温速度提高1.17℃/h和烘烤后烟叶中上等烟叶比例、公顷产值、均价分别提高了2.82%、392.24元、1元/kg,且烤后烟叶内在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7.
氮用量对烟叶质体色素及中性香气基础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质体色素及中性香气基础物质是影响烤烟香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采取合理的氮肥调控措施提高烤烟香气质量,研究了不同氮用量条件下8306和K326两个烤烟基因型叶片质体色素及中性香气基础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烟草鲜烟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氮用量增加而增加,随烟草生育期推进而减少,与K326相比,高香气基因型8306叶片叶绿素含量较低,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不同基因型烤后烟叶中性香气基础物质总量,随氮用量增加8306的含量升高,K326的含量降低,在基因型间则表现为8306的含量高于K326的含量。8306和K326两个烤烟基因型,成熟期鲜烟叶类胡萝卜素含量与烤后烟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