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群众运动中,我站学习外地经验,认真总结当地经验,对三麦耕作技术进行了大胆革新,开展了小麦大沟双行压土培土丰产试验。 1976年,试种110亩,占全站麦田面积的50%,当年小麦平均单产618斤,比1975年增产50斤,试验田最高单产810斤;1977年又试种110亩,普遍生长良好,小麦平均单产719斤,比1976年又增产101斤,试验田最高单产812斤,连续两年小麦单产过了“长江”,一跃而为全县小麦高产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高产作物,但要有适宜玉米生长发育的栽培措施,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增产作用。74年老庄大队种249亩玉米,亩产553斤,比当年本队小麦单产低20%。75年玉米扩种到370亩,单产800—900斤,比当年小麦单产高40—60%,比去年玉米增产60—80%。  相似文献   

3.
<正> 1981年,我区小麦播种面积727万亩,平均单产333斤,总产24.485亿斤,比近十年平均单产226斤增产47.3%,比总产16.19亿斤增产51.2%.单产和总产都创历史最高水平.我区小麦丰产,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但是气候因素对小麦生长发育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现就气候因素与小麦增产的关系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南方13个省、市、区是我国的重要产麦区之一。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解放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南方小麦生产发展很快。以1974年和1949年相比,单产提高了1.22倍,总产增长了1.45倍,还出现了一批亩产600斤以上的公社,700斤以上的大队,800斤以上的生产队和千斤上下的高产田块,大面积、大幅度连年增产的单位越来越多。中国农林科学院于1975年5月6日到16日在江苏苏州召开了以南方13个省、市、区为重点,有全国各省代表参加的南方小麦高产科技座谈会。会议认  相似文献   

5.
<正> 低、中产小麦的经济施肥是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重要措施之一。近几年来我区小麦单产不断提高,但都不超过300斤全区750万亩小麦,单产700斤以上的不超过50万亩,大面积是200—400斤的中、低产地。为解决大面积小麦增产技术问题,我所自1976年以来,在全区中、低产地上布置了化肥同量不同期和同期不同量的试验。结果同量的化肥不同期施用和同期施入不同量的化肥增产效益不同,同量的化肥在不同产量水平地上施用,经济效益也不同。现将几年来全区的试验结果汇总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6.
丽江县大研公社红卫大队第一生产队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坚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探索小麦高产规律,连年不断地促进了全队小麦生产的发展。该队1974年高产试验田亩产600斤,从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运用到1975年的小麦生产上,取得了大面积平均亩产达643斤的成绩。1975年高产试验田亩产1,330.5斤的经验,运用到1976年的小麦生产上,又取得了大幅度的增产,全队200亩小麦平均亩产达964斤。红卫一队小麦生产发展的情况,充分说明了小麦高产试验田对促进大田生产所起的作用。今  相似文献   

7.
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川麦104大面积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川麦104及其高产配套技术在四川省30个小麦主产县(市)进行大面积示范,示范总面积6071万hm2,最高单产687.6kg/667m2,平均单产356.7kg/667m2,比全市小麦增产30.4%。川麦104实打验收最高单产再创新高,在平原麦区最高单产687.6kg/667m2、旱地套作麦最高单产450.9kg/667m2。川麦104及其高产配套技术大面积示范,增产显著,不仅提高了种田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调动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而且使川麦104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辐射带动四川整个小麦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1978~1980年,我们在太湖地区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点吴县越溪一大队进行了三麦机械化栽培试验.实践结果证明,不仅能高产稳产,而且能提高经济效益.1979年915亩三麦平均亩产753斤,比上年增产129斤.1980年三麦生产遇到多种灾害,单产仍然超过大丰收的1979年,亩产达到764斤.100亩小麦机械化高产栽培试验方,亩产848.5斤,其中1.95亩“宁7317”小麦,亩产达到1042.9斤.百亩试验方与人工操作相比,每生产1斤麦子,减少工本费0.04元,降低30%;每工时生产麦子6.18斤,为手工操作的2.75倍.  相似文献   

9.
小麦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是我国单产水平较高的小麦主产区之一,2003-2012年实现了连续十年增产。未来小麦生产在品种和技术方面尚有较大增产潜力可挖,但不同区域间小麦产量水平和增产潜力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山东省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需求、目前的小麦平均单产水平和增产潜力,山东小麦种植面积应保持在5500万亩左右。继续提高小麦总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技术路线主要有改造中低产田,选育选用适宜品种,创新和推广小麦高产高效抗逆栽培关键技术,农机农艺结合,创新和推广小麦机械化标准化栽培技术,创新集成优化的小麦增产技术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普及,实现更大面积的均衡增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麦增产潜力、方向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麦生产快速发展,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国小麦已实现连续9年丰收,这对于保障国内小麦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体来看,小麦持续增产主要得益于单产水平提高。随着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发展,技术进步对小麦生产的贡献越来越大,未来中国小麦增产仍将走稳定面积和提高单产的路子。通过政策推动、投入优化、农田改造、品种改良、技术配套、高产创建等综合措施,中国小麦仍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1.
山东小麦生产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是我国单产水平较高的小麦主产区之一,2003-2012年实现了连续10年增产。未来小麦生产在品种和技术方面尚有较大增产潜力可挖,但不同区域间小麦产量水平和增产潜力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山东省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需求、目前的小麦平均单产水平和增产潜力,山东小麦种植面积应保持在366.7万公顷左右。继续提高小麦总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技术路线主要有改造中低产田、选育选用适宜品种、创新和推广小麦高产高效抗逆栽培关键技术、农机农艺结合、创新和推广小麦机械化标准化栽培技术、创新集成优化小麦增产技术模式,并使其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普及,实现更大面积的均衡增产。  相似文献   

12.
<正> 七十年代末以来,淮北冬闲地油菜发展很快.但由于季节晚、地力薄以及冻害等原因,单产一直很低,1980年平均亩产仅85斤.但是也有的地方产量比较高,如同年阜南县的15万亩油菜平均每亩达131斤,并有不少田块单产超过300斤,这就说明了在淮北冬闲地种油菜,增产潜力是很大的.为了探索冬闲地油菜高产生育规律和增产途径,从1980年起,我们进行了淮北冬闲地油菜亩产300斤以上动态指标和栽培措施的研究.在统一试验设计和措施方案的指导下,前后共有十四个地、县农科所和农业局参加,并坚持边研究边推广,通过多方协作,促进了油菜生产的发展,四年累计单产超过300斤以上的面积已达50万亩左右,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证明试验结果在大面积生产上具有重演性,动态指标基本吻合,栽培措施切实可行.经过四年试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浅析灌云县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瓶颈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云县稻麦周年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自实施以来,在生产上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了灌云县水稻、小麦两熟单产的恢复性增长,但近年来该技术获得的粮食增产幅度渐趋降低,稻麦周年增产面临诸多的挑战。提出了该技术的发展瓶颈,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两年花生生产概况为了提高花生单位面积产量,近年来在豫东花生集中产区,开展了创千斤摸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连续出现了千亩平均单产超500斤、大面积亩产超700斤和超1000斤的高产地块.1980年7个超700斤的高产地块,平均单产758.1斤,最高单产925.3斤;1981年9个超700斤的高产地块,平均单产809.9斤,最高单产1038.8斤.两年平均单产增长率6.8%.本文就近两年的研究资料,对单产700斤以上的产量因素结构及栽培上的主攻方向加以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省杂交水稻生产迅速发展,种植面积由1976年的600多亩扩大到1979年的1097.1万亩,占单季中稻面积的55.4%。在大面积生产条件下,与常规中稻相比增产显著。以1978年为例,全省种植杂交稻626万亩,平均单产853斤,常规中稻945.37万亩,平均单产617.5斤,每亩增产235.5斤。国际稻(IR24,IR661等)虽先于杂交稻引入我省,但由于引入时间短加之杂交稻的迅速推广,尚未能在生产上扩大利用,仅作为杂交制种的父本应用。对国际稻的生产性能和高产栽培规律也缺乏研究。但从一些连年大面积种植单位的经验看,同样表现出高产稳产我院自1973年种植国际稻IR24及IR661以来,历年平均产量达到1000~1200斤左右,与杂交稻相比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6.
1980、1981年在无锡东亭公社春雷二、五队进行日本引进水田农机具试验。两年的总产和单产都超过1979年,且远远超过太湖地区单季稻平均单产水平。试验方面积为390.6亩。1980年水稻总产400,602斤,1981年418,681斤,分别比1979年增产21,013斤,39,092斤即增长5.54%和10.29%;1980年单产1025.61斤1981年单产1071.89斤分别比1979年增加90.11斤和136.39斤,增长9.63%和14.58%,1980年高产田块有42.67亩,平均单产1136.12斤,最高田块单产1240.75斤,1981年亩产1100~1200斤的高产田块有90.63亩,最高田块单产1282.3斤。  相似文献   

17.
今年我省在辽东、辽南以及辽西、辽北部分地区建立了30余万亩玉米样板田。各地样板田都获得了大面积增产。据初步統計,全省玉米样板田平均比1964年增产23%,平均单产达到476斤。在大面积丰产当中,还出現了較大面积的高額丰产典型。以大队为单位,有5万亩单产达到600~700斤;有15,000亩单产达到700~800斤。岫岩县示范农場620亩山地和平地平均单产1,053斤;庄河县三架山公社二道河子生产队169亩山地玉米单产达到647斤,其中有33亩单产千斤,12亩单产1,200斤。今年虽然天旱少雨,对玉米生长不利,仍  相似文献   

18.
要小麦高产首先要解决品种问题。本试验目的是引进小麦高产良种,在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种植,根据抗倒性、抗病性(三锈、赤霉等),耐湿性、成熟期、成熟情况和产量表现特别是结实率和籽粒饱满度,鉴定适于我省种植的单产在500斤以上的高产良种,从而作为高产栽培试验的供试品种,研究制订小麦单产稳定在500斤以上的综合栽培措施,供大面积生产鉴定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宝鸡市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创高产活动以来,通过推广优新品种,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示范区粮食单产水平。为进一步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提高全市粮食生产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郸城县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单产稳定在1000市斤左右。如何确保郸城县小麦高产优质,是郸城县农业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2011年单产创历史新高,而2012年和2013年单产又有所下降,2014年单产有所回升,2015年和2016年单产又有不同程度回落,2017年单产再创历史新高,2018年单产又有回落。在小麦生产实践中,通过总结得出了郸城县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