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尚 《河南农业》2011,(9):38-39
小杂粮是小宗粮豆的俗称,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多种用途的多种粮豆。中原地区乃至黄淮海区域具有数千年小杂粮的栽培历史,主要栽培作物包括:谷子、高粱、燕麦、绿豆、小豆、普通菜豆、黑豆、豌豆等。小杂粮在旱作农作物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杂粮是小宗粮豆的俗称,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多种用途的多种粮豆.中原地区乃至黄淮海区域具有数千年小杂粮的栽培历史,主要栽培作物包括:谷子、高粱、燕麦、绿豆、小豆、普通菜豆、黑豆、豌豆等.小杂粮在旱作农作物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豫东地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区地势平坦,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其主要种植模式为小麦-玉米-小麦一年两熟制,玉米作为该地区主要的粮饲两用型作物,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根据笔者多年经验玉米要高产,抓好以下九条是关键,一是要选择抗病、抗倒、活杆成熟的品种;二是早播。保证6月10日前播种结束;三是合理密植;四是定苗时保证苗子大小均匀一致;五是合理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4.
旱地"麦/玉+豇/豆+蒜"是在"麦/玉/豆"旱地新3熟复种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轮作、套作与混作于一体的,一年5熟制粮经复合型种植模式。其操作简便且经济效益高。是从事种植业的农村劳动力日趋不足现状下较优种植的模式。只要改进覆盖、蔬菜采摘与商品化处理技术,就能得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玉田县鸿桥镇牛各庄村张某等十几个农户,自2003年采用地豆-玉米-菜花模式,一年三茬粮菜种植。  相似文献   

6.
在武定县海拔2 300 m以上的高寒山区,热量资源种植一季作物有余,种植两季作物不足,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周年粮食产量和产值,变一年一熟为一年多熟。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出一套规范的旱粮多熟制立体种植技术,周年复合产量由种植一季玉米的450 kg/亩增加到787 kg/亩,产值由540元/亩增加到1 500元/亩,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高寒山区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多熟制及其发展方向(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熟种植,即泛指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作物,是作物种植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集约化。它包括间作、套种和复种,所以也称为农作物间套复种多熟制。 我国是世界上农作物间套复种多熟制面积最大、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多熟种植是我国传统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璀灿绚丽的珍宝,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提高作物产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出路,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就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水平而言,节流应为首要途径。农业是第一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最具潜力的行业。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我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近日指出。不久前,河北省农业厅发布消息,将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域适当压减冬小麦种植面积,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为一年一熟制,实现"一季休耕、一季雨养"。河北的做法是对"以水定产"思路的实践。京津冀是我国水资源环境严重超载地区之一,农业节水的任务很重。此番调整种植的冬小麦是主要的灌溉用水农作  相似文献   

9.
正为全面贯彻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认真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有关生态修复决策部署,2017年度,河北省在地下水漏斗区实施季节性休耕200万亩,实行"一季休耕、一季种植",将种植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茬改为只种植一茬玉米或其他杂粮杂豆、油料等作物。力争用3~5年时间,初步建立季节性休耕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集成推广种地养地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生产技术模式。其中衡水市承担季节性休耕69.08万亩,总投资  相似文献   

10.
小宗粮豆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地域性强、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作物。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种植业主要以玉米、水稻、大豆为主,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其次有高粱、谷子、小麦、糜子、绿豆、小豆、燕麦、荞麦、向日葵、蓖杂等杂粮杂豆和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西部。多年来.种植面积一直较大的小宗粮豆,主要有绿豆、红小豆、燕麦、荞麦和糜子等。特别是绿豆和燕麦,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宁夏小宗粮豆作物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小宗粮豆在宁夏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优势区域布局,介绍了宁夏小宗粮豆作物发展的主要品种,并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发展小宗粮豆作物的设想与对策,对发展宁夏小宗粮豆的生产、科研和产业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陕南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经过多年栽培实践,将马铃薯玉米间套技术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有机结合,总结出了马铃薯-玉米-大豆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在玉米基本不减产的基础上,增收一季马铃薯和一季大豆,增加了粮豆产出,提高了种植效益,在陕南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本文对该模式及关键技术做了详细介绍,以期能够进一步指导种植户生产,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正>廊坊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季,土层深厚,土壤类型多样,适宜种植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等多种农作物。下辖10个县(市、区),耕地面积560万亩。1基本现状作为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种子产业的发展是促进廊坊市农业长期稳定发  相似文献   

14.
小杂粮 大文章--四川省名品杂粮特色产品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展名品杂粮特色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泛指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特殊用途的多种粮豆.主要品种有豌豆、蚕豆、绿豆、芸豆、小豆、饭豆、爬山豆、荞麦、大麦、青稞、燕麦、高梁等.2000年四川种植杂粮703.1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总产量119.3万吨.四川名品杂粮主要指荞麦、芸豆、大白蚕豆、红豆、绿豆、青豌豆、高梁等7种杂粮作物,2000年种植面积210万亩,总产量43.5万吨.  相似文献   

15.
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简单,加工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其特点是少、小、杂、特。在迁安地区主要包括谷子、荞麦、糜子、乌豆、绿豆、豌豆、红小豆、豇豆、高梁等。  相似文献   

16.
阆中市旱地作物多熟种植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市农科人员将以粮为主的旱地三熟制创新发展为多种新的种植模式,如将“麦/玉/苕”三熟改为四熟至六熟制,作物也以原粮食型改为“麦/玉/豆”型、粮经型、粮油型、粮菜型、粮药型等多种模式,开创了我市20万亩旱地作物多熟种植新局面,适应了市场需求,实现了助农增收,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阆中市旱地作物多熟种植新模式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明显升高已成为共识,这一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尤其是对种植制度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重视。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笔者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把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分为2个时间段,分析和比较后一时段气候变暖对全国种植制度北界、冬小麦种植北界、双季稻种植北界、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种植北界的可能影响,以及由于种植北界的空间位移对作物产量可能的影响。【方法】依据全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指标、冬小麦和双季稻种植北界指标以及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种植北界的降水量指标,采用公认的农业气候指标计算方法,使用ArcGIS分别绘出1950s—1980年、1981—2007年2个时段全国种植制度北界图,以及冬小麦种植北界图、双季稻种植北界图、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的种植北界图。【结果】(1)与1950s—1980年相比,1981—2007年一年二熟制种植北界,空间位移变化最大的区域在陕西省、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和辽宁省。一年三熟制种植北界,空间位移变化最大的区域为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在不考虑品种变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前提下,这些区域由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二熟,主体种植模式的粮食单产平均可增加54%—106%,由一年二熟变成一年三熟,主体种植模式的粮食单产平均可增加27%—58%。(2)与1950s—1980年相比,1981—2007年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宁夏、甘肃省和青海省冬小麦的种植北界不同程度北移西扩。以河北省为例,冬小麦种植北界的北移,可使界限变化区域由春小麦改种冬小麦,单产平均增加约25%。(3)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和湖南省双季稻的种植北界向北移动,单从热量资源的角度出发,可使其粮食单产不同程度增加。(4)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的种植北界大部分区域向东南方向移动,这是由于近年来该区降水量减少造成的。【结论】在过去的50年中,由于气候变暖造成了全国种植制度界限不同程度北移、冬小麦和双季稻种植北界北移,熟制的变化可能使种植制度界限变化区域的粮食单产增加。然而降水量的减少造成了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北界向东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8.
<正>"冀张薯12号"马铃薯新品种是由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2001年以大西洋为母本、99-6-3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审薯2011002),2014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薯2014004)。该品种适宜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中部等华北一季作区种植,马铃薯晚疫病重发区慎用。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底,国家发布相关文件,明确在东北冷凉区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粮豆轮作,东北冷凉区现有种植结构发生较大转变,对当地土壤环境和农民收益产生一系列影响。为了解东北冷凉区粮豆轮作政策执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位于第四、第五积温带的黑龙江省嫩江县进行相关调查,发现粮豆轮作政策效果明显,大豆播种面积出现较快增长,但同时轮作开展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农产品比价不平衡的制约。为使粮豆轮作可持续开展,需以当地特殊气候条件为基础安排合理轮作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作物之间的比价,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合理引导农民开展轮作。  相似文献   

20.
灵台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90~1 520 m,平均气温8.8℃,无霜期157 d,种植农作物"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冬小麦收获后复种胡萝卜,次年种植玉米,即小麦—胡萝卜—玉米已成为灵台县旱塬区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栽培模式,既促进了粮、菜的同步发展,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