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利用济源市气象部门1981—202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选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暴雨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防灾减灾措施。结果表明:1991—2020年济源市年降水量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变化倾向率为38.277 mm/10年,增加趋势较为显著,年内降水量具有单峰形变化特征;暴雨日数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变化倾向率为0.191 d/10年,增加趋势不显著;济源市年内暴雨天气主要集中在夏季,其次是秋季,春季暴雨天气出现频率较低,冬季没有出现暴雨天气;济源市年平均降水量为586.9 mm,而暴雨天气的平均降水量为93.8 mm,暴雨降水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达到了16.0%;济源市气象部门需多举措做好暴雨洪涝防灾减灾工作,将其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
利用盐城市1981-2018年逐月降水量和暴雨日数资料,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5年滑动平均法,对盐城市暴雨特征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几点防涝减灾措施,以降低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气象服务工作是气象工作的核心,做好气候特征分析并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将为地方的 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本文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重点描述了本地区2020年的气候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从实际出发提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对策与建议,并给出了2020年主汛期以来多轮强降雨天气情况下开展气象服务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一次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4.
全州县暴雨气候特征分析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州县气象局1957—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该县降水量分布特征及暴雨气候特征,并针对暴雨引发的洪涝或山洪提出了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新疆境内51个气象站1961—2015年逐日降水数据,使用统计学方法并结合SPI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对新疆干旱特征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几点防灾减灾措施,以降低干旱灾害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7.
概述干旱、高温、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棉花的危害及防灾减灾措施,积极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增加棉农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8.
根据宜州市196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宜州市暴雨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造成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结果表明:宜州市暴雨发生率最高出现在6月,其次是7、5月,90%的暴雨出现在4—9月。该研究可为暴雨预报、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玉米生长发育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分析了公主岭市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温度、水分和光照条件,得出了当地气候条件比较适宜玉米种植的结论,并探讨了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危害,提出了玉米种植防灾减灾对策,以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基于防灾减灾理论及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和组合赋权法计算出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陕西省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综合指数,对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防灾减灾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西安市的防灾减灾能力最强,其次为咸阳市、宝鸡市、铜川市、渭南市、延安市、榆林市,最后为汉中市、商洛市、安康市。分析得出,关中地区的暴雨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最强,陕北地区次之,陕南地区防灾减灾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2.
莱芜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暴雨预报提供气候背景。[方法]根据莱芜市1961~2005年的历史资料,统计分析了莱芜市暴雨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地理分布特征,以及造成莱芜暴雨主要的天气系统和莱芜地形对暴雨形成的作用,并对2000年8月9~10日莱芜连续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得出,莱芜暴雨主要集中出现在夏季6~8月份,尤以7月份最多;秋季暴雨是春季的2.5倍;莱芜北部和南部山区暴雨日数较多,泰莱平原入口处和东部山前平原区暴雨日数较少。[结论]影响莱芜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低槽冷锋,莱芜"喇叭口"型的地形有利于气流辐合加强,对暴雨形成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全 《农业灾害研究》2022,(11):135-137
受全球大气候和包头市地形地貌的影响,包头市暴雨洪涝、寒潮、冰雹、风沙、干旱等气象灾害出现频率非常高,每年均会给包头市经济发展和大众生活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结合包头市天气实际,对包头市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防灾减灾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科学营林和防灾减灾2者相辅相成,科学营林没有防灾减灾措施保驾护航,营林成效就得不到切实的保障。本文介绍了广西乐业县林业状况,分析科学营林的几种方式和相关管理方法,主要对林木防灾减灾措施进行重点剖析,指出科学营林和防灾减灾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周口地区小麦气候灾害及防灾减灾应变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近32年来周口地区小麦产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找出了灾害性气候歉年的发生规律及特点,进而分析了灾害性气象因子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10月份)干旱,越冬期(元月份)低温,拨节期(3月份)和灌浆期(5月份)阴雨寡照均为灾害性气候。发生频率依次为25%、31%、41%和28%。上述四期灾害性气象因子对小麦生产主要有五害:晚播弱苗、冻害、倒伏、病虫和早衰。根据以上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基础性措施和应变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我国追求新农村建设,加速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造成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依然是气象灾害因素.因此人们在发展研究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技术措施方面也不遗余力,希望结合地方气候特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措施,在稳定地方农业产业发展基础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带动农村农业经济向良性方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安阳市农业气象灾情统计资料,阐述了干旱、暴雨、霜冻、大风、冰雹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1952~2002年共51年约86个站点的广东暴雨资料对广东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来看,广东年暴雨有2个明显的中心,位于阳江、海丰附近;暴雨雨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前汛期暴雨有3个明显的中心,分别位于阳江、清远、海丰附近,后汛期暴雨明显集中在沿海地区。在内陆地区,前汛期暴雨年均雨量明显多于后汛期;在沿海地区,后汛期暴雨年均雨量明显多于前汛期。从时间来看,前汛期暴雨雨量略大于后汛期,前汛期暴雨雨量占全年的47%,后汛期占39%,其他时间占14%。暴雨雨量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小波分析表明,粤东和粤西地区有11~13年和3~5年的周期振荡;粤北地区有10~13年和5~6年的周期振荡;珠三角地区有20年左右和7年左右的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19.
选取保定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8年近38年降水观测资料,对保定市暴雨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8年保定市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3 d,随时间变化呈略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13 d/10年,暴雨最早出现在5月,最晚出现在9月,集中出现在7-8月,以7月最多;年平均大暴雨日为0.2 d,近38年大暴雨日数也趋于略减少;日极端最大降雨量平均为68.6 mm,近38年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798 mm/10年。暴雨日数、极端降水量均趋于减少,说明保定市气候趋于暖干化发展,应加强生态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0.
农牧区属于防雷工作薄弱地带,本文针对农牧区易遭受雷击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农牧区防雷防灾减灾措施,以保障农牧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