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的关键举措。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已成为主要阻碍,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关乎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关系社会稳定。在此种情况下,治理农村人口空心化成为重要课题。为此,必须把握农村人口空心化内涵,找出形成原因,才能更好地破解难题。一方面,要重视发展农村经济,保障农民收入,积极传承农村优秀文化,构建完备运行机制,注重各类资源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也必须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方向前进。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助力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已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手.然而,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该文从城乡差异、农村布局规划、思想观念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出发,探究了农村空心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从加快农村发展振兴,增强农民返乡吸引力;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完善惠农政策;培养本地优秀人才,成就新型职业农民;提高思想意识水平,促进农民治理参与度等维度,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涵盖了诸多关于"三农"的新概念、新要求、新表述,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三农"的情怀,并切实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同时,它也为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提供了新契机、新思路。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可通过加快农村经济振兴,吸引农民返乡置业;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加大支农惠农支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重构农业生产主体;调动新乡贤积极性,充实村庄治理主体等路径来推动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  相似文献   

4.
宋亭 《乡村科技》2020,(6):28-28,33
近年来,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因推力、拉力和个人能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现有人口大多为老人、儿童和妇女,越来越多的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导致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振兴主体缺乏、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留守老人养老难、乡村多元治理主体缺乏、乡村文化无力继承发展及乡民生活难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发展乡村经济、传承创新乡村文化、健全乡村多元治理体系、解决乡民生活困难等对策,以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6.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空心化"是我国现阶段农村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实施乡村振兴,从而促进农村的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的进步.针对农村日益严重的空心化问题,文章提出了通过加大对农村产业扶贫以及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期城乡发展不平衡、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加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了主体缺失、农民增收困难和乡村自治弱化等现实困境。结合相关理论,分别从内生和外源两方面系统地提出乡村振兴农村空心化困境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空心化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该文介绍了山东省农村空心化现状,分析了空心村治理的困境,并提出了农村空心化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不仅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方法;更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对乡村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以促进乡村环境、经济、社会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对乡村社会支持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的合理应对,才能更有效解决乡村发展中各种复杂问题,彻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针对此,文章研究中以山东邹城乡村发展规划为例,在对该地区乡村发展现状、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乡村发展规划目标,促进村庄、农业的协调发展。根据“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可以从合村并居、创新产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着手,让空心村转变为实心村。  相似文献   

10.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国农村地区越来越突出。因此,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解决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养老发展提供了新契机。阐述乡村振兴与农村养老之间的关系,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传统养老模式弱化、农村养老机构数量和设施不足、资金支持不足、老年人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及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并提出构建新型养老模式、完善农村养老机构建设与管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满足农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及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农村空心化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以舟山市嵊泗县为例,采用田园调查方法,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海岛渔村空心化现状。结果表明,舟山市嵊泗县海岛渔村存在青壮年人口不断减少、产业结构单一化,公共设施滞后等空心化问题,建议通过优化环境,打造生态化渔村,细分村类、发展特色化渔村,创新科技、发展智能化渔村等发展路径助力振兴海岛渔村。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本文首先分析了德州市乡村文化建设已经取得的成就,然后指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刚 《农业与技术》2022,(11):144-148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战略基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给我国的养老服务尤其是农村养老带来了巨大的考验。现阶段,我国的养老体系既取得了显著成效又存在不足,如何使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服务得到有效保障和质量提升,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乐冰馨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201-202,209
"十三五"以来,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在针对南京市高淳区、溧水区和江宁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区镇领导召开座谈会的基础上,提出空心化的治理必须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将乡村依据空心化程度分为两类:近郊空心化程度不严重的乡村和远郊空心化程度较严重的乡村。在拆迁资金投入,盘活建设用地指标和与当地农民利益共享的方法等方面采取不同的方式,实现空心化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内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石[1]。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农村经济相比较于城市经济存在许多重要问题,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缓慢;农村经济专业人才匹配度低;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链较为薄弱、科研技术投入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探究,提出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专业人才匹配度、实现人才振兴;丰富农村经济发展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产业振兴;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链、加大科研技术投入等,确保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农业经济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农村年轻劳动力缺失,农村人口空心化导致留守人口安全问题、产业发展滞后、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针对农村人口空心化衍生的问题,从人才引进、“三留守”群体心理建设、公共服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的出现有效地助力了中国农村脱贫事业的胜利实现,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无法避免的社会矛盾。通过分析目前中国农村电商实务中存在的传统性及新兴问题,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结合乡村振兴,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从法律保障的角度实现农村电商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电子商务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推动下发展迅速。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物流仓储设施不健全、生产经营分散化、品牌意识薄弱和专业人才匮乏的发展短板。要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通过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硬件设施、建立统一的市场标准、树立品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要求,建设美丽中国,农村“两型社会”建设是重点和着力点。近年来,我国在推进绿色生活方式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广大农村还存在着与“两型社会”建设不相适应的非绿色生活方式。农村推广绿色生活方式,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促进绿色消费;加大相关投入,奠定物质基础;完善相关制度,保障有效实施;加快科技创新,降低绿色成本。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顺利发展,但同时,也提醒我国 农村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的相关问题,并影响着乡村经济的发展路径。在乡村振兴政策指 导下,应当积极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研究完善,研究出相关解决对策,使农村经济能够 更加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围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讲解了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问 题,针对相关问题研究出的解决对策,从而使乡村经济发展形式,能够更加顺利的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