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飞 《蔬菜》2005,(7):25-25
一忌温度过高时喷施,有的农户以为温度越高,喷施农药杀虫效果越好,其实不然。夏季正值高温强光时喷药,害虫大部分停止活动,躲于阴凉背光处,药剂不易喷施到位。而且在高温下农药挥发损失大、药性分解快,因此此时喷药药效反而降低。更需注意的是,温度过高时喷药,由于药剂挥发性强,很容易导致操作人员中毒。  相似文献   

2.
不同药剂组合防治沃柑溃疡病田间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7~10月,在桂林市临桂区税江果园进行了不同药剂组合防治沃柑秋梢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97%矿物油(百农乐~R)助剂300倍液+58.3%氢氧化铜水分散剂(志信2000~R)1000倍液+25%呋虫胺油(显明~R)悬浮剂2000倍液、97%矿物油(百农乐~R)助剂300倍液+12%松脂酸铜(一铜天下~R)悬浮剂500倍液+30%噻虫嗪(跨界~R)悬浮剂3000倍液防治沃柑秋梢溃疡病,其病叶率、防治效果分别为2.32%、84.76%和1.86%、90.24%,防治效果显著,同时对红蜘蛛、锈壁虱、潜叶蛾、蚜虫、粉虱、青苔等病虫有良好的兼治作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油斑、落叶、落果和伤果等药害现象,表明这些药剂组合对沃柑溃疡病是安全有效的,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北方园艺》2007,(10):218-218
生产中,夏季高温季节农民朋友在喷施农药防治病、虫、草害时,由于认识上错误,常存在以下四种误区。这四种误区的存在,不仅导致防治效果差,更为严重的是危害作业者和消货者的身体健康。1四错误1.1温度过高时喷施。有的农民朋友以为温度越高,喷施农药杀虫效果越好,其实不然。夏季正值高温强光时喷药,害虫大部分停止活动、躲于阴凉背光处,药荆不易喷施到位。而且在高温下农药挥发损失大、药性分解快,因此时喷药药效反而降低。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温度过高时喷药,由于药剂挥发性强,很容易导致操作人员中毒。1.2露水未干时喷施。有的农民朋友喜欢趁…  相似文献   

4.
1)发生原因。①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年份发病重,反之发病轻。葡萄果实日灼病与幼果期骤然高温低湿有直接关系,特别是进入6月下旬,幼果遇到气温34℃以上、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的天气时,就有发生日灼病的危险,并随着气温的上升和相对湿度的下降,发病率相应提高,危害加重。②品种。同一环境条件下,品种间日灼病发生情况有差异,通过观察对比,晚熟品种、硬肉型品种(如红地球、美人指)发病重,中早熟品种、软肉型品种(如巨峰、金星无核)发病轻。  相似文献   

5.
喷施叶面肥对早春豇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豇豆是重要的豆类蔬菜之一,目前它在保护地栽培中面积不大,主要原因是因为豇豆生长过程中喜欢高温、干燥的环境,冬季棚温不易满足豇豆这一需求,而早春以后的棚温逐渐适应豆角生长,在前茬作物拉秧前,套种豇豆,既增加大棚利用率,又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日灼病是一种由高温、强光诱发的植物生理性病害,每年会给软枣猕猴桃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科学合理的防治是其优质丰产的重要保证。总结了软枣猕猴桃日灼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形成影响因素及目前生产上主要的应用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日灼病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由夏季高温强日照引起,在果实上发生普遍,挂果幼园发生较重。据笔者在陕西眉县猕猴桃产区调查,病园率达45%,病果率5.6%,严重者病果率达15%以上,导致果实品质变差,严重影响商品果率。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解决柑桔幼树开花多影响春梢生长与树冠扩大以及人工疏花成本高等问题,在广西桂林以香橙砧无核沃柑幼树为对象,开展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赤霉素与尿素等处理对树体花量及树体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于11月上中旬或中下旬间隔约15 d叶面喷施2次赤霉素100~200 mg/L(以75%赤霉素结晶粉计)+1%尿素抑制花芽分化的效果较好,叶面喷施2次赤霉素100 mg/L或叶面喷施2次赤霉素150 mg/L+1%尿素促进树体生长的效果较好。叶面喷施2次赤霉素150 mg/L+1%尿素的综合效果最好,既有效抑制了成花,又提高了春梢质量,有效扩大了树冠,促进了树体生长。单独施用尿素(树盘淋施2次尿素液)无控花效果,树盘淋水(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或11中旬至12月中旬约间隔1周1次,共6次)的控花效果不稳定。无核沃柑幼树花量分别与春梢长度、树冠增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花量越大,春梢越短,冠幅扩大越慢。  相似文献   

9.
大樱桃落花落果比较严重,坐果率很低.  相似文献   

10.
葡萄日灼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葡萄日灼病的种类、症状类型与果穗发病过程、发生规律、防治措施四个方面做了阐述。通过对15天内拍摄的4张发病照片的症状对比观察,形象地介绍了果穗的发病过程;在发生规律部分,将葡萄日灼病的发生与品种、发育期、光照、地表状况、果穗着生部位、风速、套袋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从提高结果部位、地表种植生草、肥水管理、田间通风、套袋、预测预报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果树日灼病也称日烧病。北方果树均可发生此病。干旱年份发病较重。果树日灼病常发生在桃、苹果、梨和葡萄等果树枝干及果实上。  相似文献   

12.
喷施稀土及硼砂对板栗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板栗抗旱耐瘠薄,是我国重要的木本粮食和出口创汇果品。但长期以来结棚率低和空棚率高一直是限制其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我们于1990-1991年2a(年)进行了板栗花期叶面喷施稀土、硼砂加尿素、赤霉素的保果增产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供试药品有:(1)稀土(农乐益植素),河南商丘冶炼化工厂生产;(2)硼砂(四硼酸钠),美国生产;(3)赤霉素,上海第十八制药厂生产;(4)尿素,山东鲁南化肥厂生产。试验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北庄乡东庄村栗园进行,地处山坡中下部,立地条件一般。供试品种为当地实生的红栗,树龄20-50年生,树高3-5m,冠幅2-4m。  相似文献   

13.
多效唑、氟节胺单用或者混用对沃柑夏梢均有控梢作用,但对沃柑果实生长也同样有抑制作用,无论单用还是混用、使用一次还是两次,果实大小均显著小于空白对照,因此沃柑生产上不建议两个控梢药剂同时混用进行控夏梢生长,单剂在夏梢期最多使用一次,使用后果实偏小,可在7月上旬喷施一次赤霉酸解救.  相似文献   

14.
试验在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葡萄试验园进行,供试品种为9年生红地球葡萄,株行距2m×3m,采用V型架单干双臂整形,果园肥力中等偏上,每667m2新梢留量为3300个左右,单枝留1穗果,于葡  相似文献   

15.
16.
葡萄日灼病阈值温度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8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从诱发葡萄果实日灼病发生的阈值温度(临界果面温度)研究入手,探索气温、光照、风速等对果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果面高温是果实发生日灼的直接原因。在‘红地球’葡萄果实的快速生长期测得日灼病发生的阈值温度为42.0~42.8℃(平均值42.3℃);遮阴下的果实突然暴露在阳光下,12min后果面温度可达到最大值;强烈的光照可产生较高的气温及较高的果面温度,是日灼病发生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在夏季晴天无风的中午,每1万lx的光照强度可使果面温度增高1℃左右;无风时果面温度显著高于风速1.5m﹒s-1以上时。在3.0m﹒s-1风速下6min内可使果面温度降至最低;在相同的光温条件下,较高的空气湿度更利于日灼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沃柑(香橙砧)引种到海南儋州,物候期明显提前,生长期延长,树体生长迅速,成形快,早结丰产。3年生树,平均株高2.61 m,主干茎粗60.81 mm,冠径2.04 m×2.36 m,平均株产48.6 kg。果实从11月中下旬开始成熟,可挂果至次年4月初,落果少。单果大,皮薄,多汁。平均单果质量172 g,果皮厚度2.65 mm,出汁率58.34%,可食率71.8%,可溶性固形物9.95%(最高可达13.9%),可滴定酸0.52 g/100 mL,固酸比21.34。沃柑是适宜儋州发展的杂柑良种。在生产上,应从严控种苗质量、规范建园、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和强化树体管理等方面入手,确保果实品质稳定提升和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8.
棚内喷施CO2对丝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早熟丝瓜,早春大棚内气温较低,光照不足,影响丝瓜的光合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塑料大棚内喷施二氧化碳(CO2)气肥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验证尿素涂膜液在苹果上的喷施效果,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叶面喷施尿素涂膜液和清水(CK)的方法研究了苹果叶面喷施尿素涂膜液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苹果叶面喷施尿素涂膜液新梢生长量、叶片厚度、叶片鲜重、叶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50.0%、15.0%、6.2%和9.3%,百果重、果型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4.4%和3.3%,产量较对照增产9.8%,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7~8月份极端高温,土壤水分亏缺量大,辣椒叶脱落率高,严重影响日灼病的发生。此外,栽植行向、带型配置、品种、套种作物等因素也影响日灼病的发生。采用适时灌水和株型紧凑的辣椒品种,喷施氯化钙、四硼酸钠水溶液,以及规格套种玉米、花生等综合防御措施,能有效地控制日灼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