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泡桐是我省群众欢迎的速生树种之一。但由于丛枝病的传播,苗木和幼树的发病率可达5—30%,常于当年枯死,大树发病率,高达50—90%,影响树木生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近几年来对丛枝病进行了调查、试验。此病又名聋病、窝痉、扫帚病、疯病等,这都是按照病株症状而得名。据观察,病株有小叶丛枝型,缩叶丛枝型和花变枝叶型三种症状。过去对丛枝的病原有炭疽菌、疮痂菌、病毒、生理病害等多种报导。但据1974年我们采用治疗诊断的方法证明是由菌原质引起的。因为菌原质对四环素族药  相似文献   

2.
泡桐丛枝病是其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时对植株生长危害大。该文从泡桐丛枝病病原、传播途径、病原体分布及运行规律、病害流行条件、综合防治、抚育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介绍,为减轻该病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泡桐丛枝病是是由类菌原体感染诱发的病害,泡桐最严重、最普遍的病害,可使泡桐苗木发病率达5-20%,感病后,轻者影响其生长,重者整株枯死。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泡桐无性系,或是选用一年生无病壮苗根做种根,培育无病壮苗;2加强检疫,病株病根严禁外运;3改善水肥条件,增施磷肥,少施钾肥;4春环剥,秋修枝春季在树液流动前,在病枝基部进行环  相似文献   

4.
兰考县是泡桐非常适合生长的地区。兰考县栽植泡桐树,击退了风沙,制服了盐碱。但是近年来泡桐种植的过程之出现了很多病虫害,严重影响其生长。本文中主要介绍了泡桐丛枝病的发生和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泡桐丛枝病的鉴别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栋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904-7905
简述了泡桐丛枝病病原及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并总结了该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泡桐丛枝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泡桐是河南省主要速生树种,全省已栽植两亿多株。由于泡桐丛枝病的蔓延,每年病死桐苗约一百八十万株,新栽幼树病死约一百万株,桐材年生长量因病减产约二十三万立方米。1978—1981年本协作组曾对泡桐丛枝病的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是防治技术研究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泡桐丛枝病与泡桐生长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研究认为,在同一无性系或同一品种的泡桐内,生长量较小的植株,一般不易发生丛枝病或发病较轻;而生长量较大的植株,一般容易发生丛枝病或发病较重。但在不同无性系或不同品种之间不存在这样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与泡桐丛枝病发生密切相关的蛋白质, 以毛泡桐健康苗、患丛枝病苗、20 mg/L或60 mg/L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的丛枝病苗为实验材料, 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TRAQ)技术检测毛泡桐幼苗4个样品的蛋白质表达变化, 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鉴定到的1 622个蛋白质中, 共得到35个与泡桐丛枝病发生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在这35个差异表达蛋白中景天庚酮糖-1, 7-二磷酸酶(SBPase), 质膜ATP酶和光合系统Ⅱ 10 kDa多肽等蛋白质表达差异显著, 且主要参与了光合生物碳固定、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 泡桐是我国著名的用材树种之一。它生长快、材质好、易繁殖、适应性强,也是农桐间作的优良树种。近年来,泡桐在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省发展很快,在南方各省也都有栽培。据初步统计,仅河南省的大小泡桐树已达到2.1亿株。泡桐丛枝病是泡桐最重要的一种病害。最近一些年来,随着泡桐的迅速发展,丛枝病也日趋严重,开始影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了解泡桐丛枝病发生与蛋白质变化的关系,以白花泡桐和毛泡桐健康、患丛枝病组培幼苗以及经15mg·L~(-1)和75mg·L~(-1)硫酸二甲酯(DMS)处理的患病组培幼苗为材料,采用iTRAQ技术研究这2个品种、8种材料的蛋白质表达谱变化。结果表明,12种蛋白质与泡桐丛枝病发生密切相关,其主要定位于叶绿体(7个,58.33%)和线粒体(3个,25%),功能与光合作用、蛋白质翻译、抗逆性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部分蛋白质的基因在mRNA的表达水平与iTRAQ测试的蛋白质翻译水平结果一致。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泡桐丛枝病发生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泡桐炭疽病主要危害当年幼苗及1~3年生幼林,此病年年都有发生,严重时会使泡桐播种育苗遭受毁灭性的损失,损失率达90%以上;泡桐丛枝病的一般发病率在30%~50%,严重时发病率可达70%以上,严重影响着泡桐的生长。1症状1.1泡桐炭疽病症状。发病植株和病枝节间变短,叶片变小且皱缩卷起,顶芽灰白色尖枯,生长极度减弱。泡桐炭疽  相似文献   

12.
泡桐丛枝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总结了循化地区泡桐丛枝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症状,结合本地实际发生情况及应用防治技术措施,进行了综合客观的论述,并提出了丛枝病具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泡桐丛枝病是泡桐的最主要病害。选择无病树种、晾晒种根、幼树药剂防治、修剪病枝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对于减轻病害,降低发病率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泡桐丛枝病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泡桐丛枝病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该病病原、生理生化,传毒媒介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评述,提出防治该病的根本途径在于引人期望基因,培育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5.
泡桐丛枝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泡桐丛枝病病原、症状、分子检测技术等国内外现状和进展进行了论述和评价,并对泡桐丛枝病分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作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17.
<正>泡桐炭疽病主要为害苗木的幼嫩组织,包括叶、叶柄、顶梢等。为害轻者造成泡桐停止生长;为害重者死苗率可达70%~80%。本文介绍了泡桐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仅供广大林农参考。1发病症状叶上斑点近圆形、褐色、直径约1 mm,斑周围黄绿色。嫩茎、叶柄和叶脉上的病斑椭圆形、褐色,微凹陷,长1~2 mm;在潮湿情况下斑内生粉红色分生孢子堆。2病原泡桐刺盘孢菌属半知菌类、丛梗孢  相似文献   

18.
<正> 大袋蛾(Crytothelea Variegata Shelllen)属鳞翅目、袋蛾科(又名布袋虫、避债蛾),主要为害泡桐、法桐、杨、柳、榆、槐、苹果等多种林木及果树的叶片及树嫩芽,是我省城、乡绿化,四旁植树和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全省普遍发生,特别是1984年对全省泡桐幼树的为害甚为严重。据预  相似文献   

19.
泡桐丛枝病是我省泡桐上的严重病害,据调查,幼树和大树的发病率,常达30—50%,而根生苗发病率仅1~2%。病苗当年秋季即枯死,幼树病株,轻者生长缓慢,重者数年后即枯死。最早认为此病系由一种炭疽病菌侵染引起,以后研究证明,为病毒侵染所致,因为是全株带毒,可通过嫁接和病根育苗传染。近数年来,在国外对桑树萎缩病等一类丛  相似文献   

20.
泡桐丛枝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丰富的资料综述了泡桐丛枝病原鉴定,检测技术,传播途径,类菌原体在泡桐体内的分布及运转规律,病害流行条件和防治技术,最后作者就全枝病防治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