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猕猴桃叶果营养元素动态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江苏丘陵地区猕猴桃树体营养状况和果实膨大规律及其相关性,为该地区猕猴桃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实现丰产优质栽培的目的。【方法】以不同生长期内‘红阳’猕猴桃为材料,基于硝酸-盐酸-高氯酸消煮萘-ICP法测定叶片和果实中元素P、K、Ca、Mg、Fe、Mn、Cu、Zn和B的含量,硫酸-双氧水消煮-萘氏比色法测定元素N含量。采用游标卡尺测定果实纵横径变化。【结果】在‘红阳’猕猴桃生长期内,元素Ca、P、Mg、Zn、Mn、B、Cu在叶片中含量呈上升趋势,在果实中为下降趋势;元素N和Fe在果实和叶片中含量为波状变化但总体上为下降趋势;仅元素K果实含量高于叶片含量。‘红阳’猕猴桃果实在5-6月份为快速膨大期,其后稳定缓慢增大直至成熟。叶片内部、果实内部、叶片-果实间矿质元素含量以及果实膨大-叶片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普遍的显著相关性。【结论】掌握江苏丘陵地区猕猴桃发育期矿质元素动态需求的变化趋势,结合元素间的拮抗和协同关系以及果实膨大与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合理施肥,达到丰产优质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GA3和CPPU对猕猴桃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沃德猕猴桃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浓度的GA3和CPPU对果实生长发育及果形指数、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有机酸和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处理的果实生长曲线为双S型,CPPU处理的果实生长曲线为单S型;GA3能提高果实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有机酸含量,但使Vc含量降低;CPPU能显著增加果实的单果重,但降低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有机酸含量.  相似文献   

3.
套袋对2种类型红肉猕猴桃果实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套袋处理对2种不同类型红肉猕猴桃果实着色的影响,为解析光照对花色苷合成分子机制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类型的红肉猕猴桃品种‘红阳’与‘天源红’为试材并分别对其进行套袋处理,使用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可携式色差计CR-400对不同处理、不同时期、不同果实部位进行色差指标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这些样品果的花色苷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套袋能使‘红阳’猕猴桃果实中果皮、内果皮的色度角明显降低,促进中果皮绿色变淡,内果皮红色变深。‘红阳’猕猴桃的中果皮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始终没有检测到花色苷的存在,内果皮在花后70 d开始有花色苷的积累,随后出现交替增长的规律。在果实生长发育前期,套袋果实解袋后内果皮花色苷积累量高于一直套袋和未套袋果实。在花后100~120 d,未套袋果实内果皮花色苷积累量一直增加,至花后120 d达到最大,高于一直套袋和解袋果实。套袋能够显著降低‘天源红’果实外果皮的色度角,而对果肉(中果皮和内果皮)和果心色度角并无显著影响。一直套袋会阻碍花色苷在外果皮、果肉、果心中的积累。套袋果实解袋后外果皮、果肉、果心花色苷的积累量明显升高,在花后110 d达到最大。【结论】套袋果实解袋能够促进‘红阳’猕猴桃果实内果皮更多地积累花色苷,甚至高于非套袋果实,可以促进内果皮更好地着色。一直套袋能够促进‘红阳’内果皮着色,但促进强度不如前者。套袋处理对‘天源红’果实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果皮,果肉次之,对果心的影响较小。套袋果实解袋能够促进‘天源红’猕猴桃果实外果皮、果肉更多地积累花色苷,甚至高于非套袋果实,可以促进外果皮和果肉更好地着色。一直套袋阻碍‘天源红’果实花色苷的合成积累,影响着色。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地区栽培的红阳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无纺布果袋与黄纸袋套袋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果实套袋后比未套袋成熟期提前,且外观品质好于未套袋果实;采用无纺布果袋套袋后,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软化后)、维生素C、总糖、总酸含量高于黄纸袋,内在品质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5.
CPPU对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秦美猕猴桃为试材,对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初步认定果实的生长曲线为双S型,果实重量的增加主要发生在花后30~60d。花后20d用CPPU处理幼果,生长很快得到促进,但对第Ⅲ期的生长没有影响。在果实快速生长期(第I期),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淀粉、可滴定酸累积缓慢。CPPU处理不改变糖、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但提高糖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果实中碳水化合物水平是形成双S曲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红阳猕猴桃为母本与10个不同的雄株花粉进行杂交,获得115株雌株,对杂交后代果实大小、红色素表现、干物质含量等进行了测定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果实重量普遍比母本小,果肉红色素表现有向非红色偏离母本的遗传趋势,但干物质含量表现出极强的遗传力。  相似文献   

7.
串枝红杏果实发育动态及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了串枝红杏果实生长动态及发育过程中维生素C、有机酸、可溶性糖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串枝红杏果实的生长发育动态呈"快-慢-快-慢"的"双S"型曲线.整个发育期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果实第1次迅速生长期,果实第1次缓慢生长期,果实第2次迅速生长期和果实成熟前缓慢生长期.果实第一次缓慢生长期与果实硬核期相吻合,果实第1、2次迅速生长期是果实增长的2个关键时期.果实纵、横、侧径与果实鲜重、体积的变化曲线十分相似,具有同步增长的趋势.维生素C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和成熟期较高,硬核期降低;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以果实发育初期较高,硬核期降低,之后又有一次小高峰,成熟时降至最低;可溶性糖含量随果实的生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海沃德"猕猴桃和"红阳"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猕猴桃叶片营养状况、果实品质与果实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新配方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新推配方施肥显著提高了"海沃德"、"红阳"猕猴桃叶片营养成分的含量,丰富了"海沃德"、"红阳"猕猴桃叶片的营养成分;促进了猕猴桃果实的生长发育、提高了猕猴桃果实的品质、耐贮性和产量,说明新推配方肥在秦岭北麓的"海沃德"和"红阳"猕猴桃果园实施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红阳猕猴桃杂交F_1代果实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倾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猕猴桃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特点,以红阳猕猴桃杂交F1代为材料,分析研究了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等主要性状遗传倾向特点。结果表明,果实大小呈现趋小的遗传趋势,群体遗传水平呈退化负向趋势;杂交后代果实被毛程度呈趋向中粗偏离母本光滑的遗传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超亲遗传倾向;果实子房红色着色程度表现趋向于非红色偏离母本的遗传倾向,也有少量超亲个体,表现一定的杂种优势;果实干物质呈现超亲遗传趋势,且偏向母本性状。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子房红色着色程度以及干物质含量都表现为数量性状连续变异遗传的特征,果皮表面被毛程度属多基因控制性状。  相似文献   

10.
红肉猕猴桃新品种‘红什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什1号’是以‘红阳’猕猴桃为母本,以黄肉大果型材料‘SF1998M’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红肉猕猴桃新品种。果实较大,平均单果质量85.5 g,最大95 g,椭圆形;果肉黄色,子房鲜红色,呈放射状,维生素C含量1.47 mg·g~(-1),总糖12.01%,总酸1.30 g·kg~(-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6%,干物质含量22.8%;风味好,甜酸适度,香气浓郁。  相似文献   

11.
毛花猕猴桃‘华特’果实采后糖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毛花猕猴桃果实采后在常温和低温贮藏下果肉与果心的糖代谢特性。【方法】以毛花猕猴桃新品种‘华特’为材料,将采后果实分别在常温(20℃)和低温(1℃)贮藏28 d和56 d,检测果肉和果心的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淀粉酶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华特’果肉和果心均以积累己糖为主,两者总糖含量相近,但不同糖的分配存在差异,特别是果心的蔗糖含量极显著高于果肉的含量。果肉和果心的淀粉和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淀粉伴随着淀粉酶活性的升高迅速降解,果糖和葡萄糖快速积累,而蔗糖含量逐渐下降。果肉和果心糖含量的差异变化是蔗糖代谢各种酶协同作用的结果。果肉和果心的蔗糖分解酶活性,即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高于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使蔗糖含量逐渐下降。【结论】‘华特’果实采后果肉与果心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表现差异,果肉具有较高AI和NI活性,及较低SPS活性是导致其蔗糖含量显著低于果心的重要原因。低温贮藏有效降低了果实淀粉酶、AI、NI、SPS和SS活性的变化幅度,从而缓解了果肉和果心蔗糖和淀粉的降解,也延缓了果糖和葡萄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以攀西地区"金果"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研究自然生长果与CPPU处理果生长动态规律及不同采收期软果品质(盛花后162、172、182、192、202和212 d采摘,分别记为Ⅰ、Ⅱ、Ⅲ、Ⅳ、Ⅴ、Ⅵ)。结果表明:2019年和2020年膨大剂(CPPU)处理使金果猕猴桃单果质量平均提高40%,膨果组单果质量平均为102.98 g。膨大剂可提高糖酸比,口感由酸甜味转为甜味;可使采收期提前;可提高维生素C含量,降低总氨基酸和粗纤维含量。攀西地区"金果"猕猴桃果实生长期可分为快速膨大期(盛花后60 d内)、缓慢增长期(盛花后60~123 d)和生长停滞期(盛花后123~193 d)。自然生长组盛花后192 d(Ⅳ期)左右采摘、膨果组盛花后182~192 d(Ⅲ~Ⅳ期)采摘果实达到最佳食用品质。"金果"猕猴桃采摘期可结合可溶性固形物(9%~10%)和果肉颜色(黄色)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以红栗2号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板栗总苞及坚果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红栗2号总苞形态发育总体呈逐渐加快趋势;总苞鲜重在8月10日前增长缓慢,后期增重加速,尤其自8月24日至成熟,该阶段增长幅度最大;干物质在生长前期积累相对缓慢,在生长后期尤其是成熟前20天左右积累相对较快。坚果形态发育总体在7月20日前发育迟缓,7月下旬至8月底增长明显,成熟前15天发育放缓;坚果总苞鲜重增长趋势与苞皮鲜重增长相反,总体呈前慢后快趋势;坚果干物质含量在7月底前增长较为缓慢,自8月初至果实成熟增速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4.
以露地和避雨栽培条件下的‘红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园地温湿度、植株光合作用、果实品质等指标,研究避雨栽培对‘红阳’猕猴桃生长微环境、叶片光合能力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条件下植株环境温度降低2.4℃,空气湿度提高12.2%,光合有效辐射下降13.0%~28.6%;避雨栽培可维持‘红阳’猕猴桃在生长旺盛期的平均净光合速率,有效缓解植株光合"午休"现象,对植株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表现为结果枝数降低10.8%,结果枝长度增加60.8%,坐果数提高129.7%,叶绿素含量提高6.1%,单果重提高25.7%,采收期和软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10.8%和14.1%,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延长了贮藏时间。综上,避雨栽培可改善‘红阳’猕猴桃生长微环境,优化植株光合作用,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CPPU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品质的影响,以猕猴桃黄肉品种“金艳”为试验材料,于盛花后30 d采用10 mg/L CPPU进行幼果浸果处理,自然生长果实为对照,测定生长发育期、常温处理(20℃)与低温贮藏(1℃)的果实品质指标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10 mg/L CPPU处理在采收时明显提高了果实内外品质指标,促进了果实提早成熟。其中单果质量与纵横侧径分别提高了11.35%、7.20%、6.21%与7.08%;蔗糖含量提高了12.93%;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与果糖含量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2)在20℃常温处理下,经CPPU处理的果实采后达到可食状态时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蔗糖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0.74%、3.34%、4.42%;同时促进了呼吸高峰的提前,缩短了货架期。(3)在1℃低温贮藏末期,经CPPU处理的果实采后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3.11%、7.23%、11.11%,且果实硬度下降加快,缩短了采后贮藏保鲜期。综上所述,10 mg/L CPPU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单果质量,提升果实内在品质,同时加快了果实成熟进程,缩短了...  相似文献   

16.
金硕是我们于2003年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猕猴桃试验园栽植的美味猕猴桃实生树中选出的猕猴桃新品系。果实长椭圆形,平均单果重120.0g,最大单果重159.0g;果皮黄褐色,果面茸毛黄褐色;果皮易剥离,果心长椭圆形,直径1.03cm,浅黄色;果肉绿色,肉质细腻,风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0%~17.40%,可滴定酸含量1.80%,维生素C含量1040.00μg/g;在湖北武汉地区,果实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差异。【方法】以江西主栽的美味猕猴桃'金魁’和中华猕猴桃'红阳’以及本课题组自主选育的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为试材,对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总酚、类黄酮含量和FRAP抗氧化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3个猕猴桃品种果实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大体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但不同品种其含量差异显著,尤其'赣猕6号’总酚含量高于其他两个品种十几倍。对抗氧化活性检测发现',赣猕6号’比其他两个品种具有较强的FRAP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相关性分析显示',赣猕6号’清除·OH和·O2-能力与总酚、类黄酮含量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金魁’FRAP抗氧化能力与总酚、类黄酮含量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相关性,而'红阳’FRAP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能力分别与总酚、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相关性。【结论】猕猴桃果实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猕猴桃抗氧化能力与总酚、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比美味猕猴桃'金魁’和中华猕猴桃'红阳’具有更高含量的酚类物质和更强的抗氧化能力。本试验为猕猴桃优良品种的推广、野生资源发掘、新品种选育、天然抗氧化保健药物以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鉴评红肉猕猴桃品种红阳杂交F_1代3个新品系SF-F0809、SF-F0807、SF-F0810花、叶、果特性。结果表明,新品系SF-F0809果皮更粗糙,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干物质含量、红肉的红色品级均高于红阳,总酸含量低于红阳,有望选为优良红肉猕猴桃新品种;SF-F0807果皮更粗糙,抗病虫害和耐碰撞,总糖含量和干物质含量高于红阳,总酸含量低于红阳,贮藏期斑点果率和腐烂果率低于红阳,可作为选育红肉猕猴桃品种亲本;SF-F0810单果重和干物质含量高于红阳,腐烂果率低于红阳,可作为选育大果型红肉猕猴桃品种亲本。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氯吡脲(CPPU)和糖醇螯合钙对猕猴桃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改善猕猴桃果实品质的最优处理,以红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于果实膨大期,采用不同浓度CPPU与糖醇螯合钙及两者组合浸果,果实成熟期测定果实品质各项指标,并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CPPU与糖醇螯合钙处理会不同程度地增加果心空腔率与畸形果率,降低裂果率;不同浓度CPPU与糖醇螯合钙及两者组合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不同,C4处理(10.0 mg/L CPPU+1 000 mg/L糖醇螯合钙)的增产效果最显著,其次是A3处理(7.5 mg/L CPPU),增产率分别达96.52%与84.88%;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得出,A3处理(7.5 mg/L CPPU)对果实产量的提升及品质的改善效果最优,其次是C4处理,其余处理综合得分均高于CK(清水)。综上,氯吡脲和糖醇螯合钙处理能在保证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果实产量。  相似文献   

20.
转录组比较发现,果肉黄色的‘金艳’猕猴桃成熟果实中优势表达基因的主要功能涉及代谢,而果肉含花青苷呈红色的‘红阳’中的优势表达基因一般与发育相关。猕猴桃果皮和外层果肉部分及内层果肉和果心部分的优势表达基因分别与光合作用和营养储备有关。猕猴桃有相对较多的R2R3类型的MYB基因,几乎所有类型的MYB基因都在果实中表达。MYB-A72位于花青苷合成相关MYB基因分支,其转录本只在‘红阳’中发现,在内层果肉和果心部分的表达水平很高。表达模式聚类分析表明:bHLH-B36和WD40-A126可能参与形成MYB-bHLH-WD40调控复合体,而CHI2、FLS1和CYP98A1可能是受其调控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