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1各类猪栏栏数的计算1.1计算出每周的分娩头数基础母猪150头×2.2窝/年÷年分娩率85%÷53周=7.3头/周。1.2配种舍母猪栏数分娩7.3头/周×[(断奶至发情2周+滞留消毒4  相似文献   

2.
正母猪年育成断奶活猪数和体重是衡量养猪场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指标。母猪繁殖力,主要受五种因素影响:一是青年母猪比例;二是后备母猪留种至配种的时间间隔;三是每窝断奶仔猪数;四是年产胎数;五是母猪断奶至淘汰的时间间隔。据笔者多年探索和生产实践,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抓好配种、妊娠、分娩、哺育和断奶等各个生产环节,实现每头母猪年产2.1~2.3胎、年育成仔猪26~28头、10周龄体重达22 kg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母猪年育成断奶成活仔猪头数和重量是衡量养猪场(户)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指标。母猪群的繁殖力,受到五种因素的影响:①青年母猪比例;②后备母猪留种至配种的时间间隔;③每窝断奶仔猪数;④年产胎数;⑤母猪断奶至淘汰的时间间隔。根据笔者在牧场工作期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经验,采取以下综合技术措施,将其贯穿于配种、妊娠、分娩、哺育和断奶的每一过程之中,使之达到每头母猪年产胎数2.1~2.3胎、年育成仔猪数26~28头、10周龄头重达22公斤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4,(11):139-140
<正>1猪场介绍该猪场设计规模300头存栏母猪,目前实际存栏母猪187头。为了保证做到全进全出,采用批次配种的生产模式,即每批配种母猪预计装满全部产床为限,仔猪21 d断奶,两批配种间隔1个月,该批次为本场第4批分娩母猪,共75头;1单元从3月22日开始产仔,4月11日产仔结束4单元仔猪分娩,总产仔774头,平均窝产健仔数10.32。  相似文献   

5.
周间管理,就是将生产群母猪按一周生产节律分批次配种、怀孕、分娩、商品猪分批次保育、育成育肥并出售。猪场实行流水线作业,每个生产环节全进全出。一个年产万头肥猪的养猪场,每周约出场200头肥猪,并有25头母猪配种妊娠,22头母猪(分娩率88%)产仔,22窝仔猪断奶、保育、育成育肥并出售,工艺流程严整,各生产车间能按时完成任  相似文献   

6.
在工厂化养猪生产过程中,为提高猪舍的利用率和养猪生产效率,一般均采取全进全出、均衡生产的方式,以周为节律进行生产,即饲养一定数量的母猪,组成一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都由配种、妊娠、分娩、保育、生长、育成等环节组成。以饲养600头基础母猪、年出栏一万头商品猪的万头生产线为例,按每头母猪平均年产2-1窝计算,则每年可产仔1260窝,平均每周产仔24窝,即每周应有24头母猪配上种,24头母猪产仔,24窝仔猪断奶进保育舍,24窝育肥猪出栏。每条生产线都由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生长舍和育成舍组成,…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设计养猪场时 ,首先应根据已确定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 ,先要计算出来各类猪舍猪栏的数量 ,然后才能合理地计算出每栋猪舍的建筑面积。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和在工厂化猪场多年咨询工作的体会 ,总结出各类猪舍猪栏数的快捷计算方法 ,供养猪界同仁在设计猪场时参考。现以饲养 10 0头基础母猪的猪场为例 ,进行各类猪舍的猪栏数计算 ,其方法如下。1 分娩舍猪栏数分娩舍猪栏数 =年间分娩窝数×分娩舍饲养时间÷ 36 5母猪 10 0头 ,平均年产 2 .2窝 ,全年产 2 2 0窝 ,分娩舍饲养42d ,具体划分为 :分娩前进舍天数 7d ,授乳时间 2 5…  相似文献   

8.
陈铁元 《福建畜牧兽医》2000,22(6):18-18,19
工厂化猪场是以周为单位的流水生产,按四段饲养三次转群工艺,全场可分为种猪、分娩、保育、生长、育肥5个车间。猪场生产成绩与种猪车间的配种妊娠舍的设计和管理有很大关系。本文将种猪配种妊娠舍分为配种、返情检查、妊娠、后备等4个区,并讨论各区的科学饲养管理方法。1 配种区 1.1 配种区设计 该区每个公猪栏前设有4个母猪栏。通常饲养断奶母猪、空怀母猪、上次发情未配母猪、适宜配种的后备母猪,一组已配种的母猪及后备公猪,通过公猪诱情、查情、提高配种率。1.2 猪群周转 1.2.1 进入配种区的母猪有:断奶母猪、适配的后备母猪、…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对生猪养殖的大力扶持使得规模化的大型养猪场不断出现,养殖效益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在猪场的经营管理中,母猪的繁殖性能尤为重要,也关系着猪场的经济效益。本试验旨在研究两种饲喂模式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个处理,每个处理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模式,怀孕85~94日龄饲喂3.5 kg妊娠母猪饲料;怀孕95~115日龄饲喂3.8 kg哺乳母猪饲料;分娩当天饲喂1.5 kg哺乳母猪饲料;试验组,配种~怀孕94日龄饲喂2.2 kg妊娠母猪前中期饲料;怀孕95~108日龄饲喂3.8 kg妊娠母猪后期饲料;怀孕109~112日龄饲喂3.2 kg围产母猪饲料;怀孕113日龄饲喂2.5 kg围产母猪饲料;怀孕114日龄饲喂2.0 kg围产母猪饲料;怀孕115日龄饲喂1.5 kg围产母猪饲料;分娩当天饲喂1.0 kg围产母猪饲料。结果表明:(1)对照组与试验组(不同饲喂模式)饲喂的母猪,仔猪初生窝重、初生活仔数、20 d窝重、20 d窝头数均为差异显著。试验组仔猪初生窝重显著提高27.32%,初生活仔数显著提高20.45%,20 d窝重显著提高72.42%,20 d窝头数显著提高49.92%。(2)试验组仔猪28 d断奶窝重显著提高57.85%,仔猪28d断奶头数显著提高47.23%,断奶后10 d窝重显著提高51.81%,断奶后10 d头数显著提高45.57%。(3)试验组断奶后7 d发情母猪日均采食量显著提高7.53%,断奶后母猪发情天数显著降低23.62%。试验组饲喂模式,在动物生产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在母猪配种初期做到了合理限饲,规范减料、加料,同时有效解决了母猪便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猪场经理们经常讲要加强生产管理。对母猪群的管理来说,如何达到预定的“每周配种母猪数”目标,可能是最重要的日常生产管理内容之一,但是不少国内猪场的场长恰恰对这一目标重视不够。本文是在美国进行的一项大型生产观察试验。以一年期间内每周配种母猪的头数及其标准差做指标,对84家有390~1491头母猪场进行了研究。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控制图)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猪群的周配种母猪头数差异与配种19周后母猪群所对应的年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每周配种母猪头数变化大的猪场,不仅每头配种母猪每年所提供的断奶仔猪的头数少,而且配种分娩率也低,分娩间隔长,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每周配种母猪的头数由三部分构成:断奶后本周正常发情的母猪 本周配种的后备母猪的头数 本周返情复配母猪的头数。尽管母猪群的繁殖效率受品种、环境、营养饲养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但努力保持每周配种母猪头数的稳定是成本低、通过规划管理措施即可达到的好方法。猪场建成后,尽量避免不断扩群/缩群,保持母猪群体大小的稳定是有益的。猪场经理应该建立自己猪场的每周配种目标和预警线。每个猪场都应根据生产记录,统计出自己猪场经产母猪群的断奶断-配种间隔,以作为制订每周配种目标和预警线的依据。保持配种头数稳定,后备母猪群的管理是关键。根据生产和生物安全的需要,猪场每批选进场的后备母猪的头数,应按照隔离驯化期的要求、死亡淘汰比例等,一般要提前6个多月规划。后备母猪断奶后再发情的时间较长、配种分娩率较低,这些因素都应在确定配种目标时予以考虑。提前发现配种未孕的母猪对缩短母猪的非生产天数,保持每周配种目标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在配种后30d左右使用B型超声波仪,可以显著提高妊娠鉴定的准确性,我国国内的养猪生产者们尚未普遍认识到这一做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验证一种提高母猪繁殖性能营养方案的应用效果。应用期间将320头能繁母猪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160头母猪。一组饲喂基础母猪料,另一组饲喂添加500~1 000g佳孕多/t的母猪基础料,应用为期约38周。结果显示,添加佳孕多组的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比未添加的基础组母猪多0.77头/窝;断奶后7d发情配种率比未添加的母猪提高7.5%;第一情期配种受胎率比未添加组提高8.74%。添加佳孕多组的母猪仔猪平均初生重、断奶窝增重、断奶头数分别比未添加的基础组母猪高58g/头、10.57kg/窝、0.94头/窝;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加强养殖管理和添加功能性营养添加剂佳孕多,每头母猪每年平均可多增加1 359元(断奶仔猪价格按450元/头计算)以上的经济效益。说明,佳孕多是一种优质高效安全的功能性营养添加剂,可明显提高母猪产活仔数、仔猪初生重、断奶窝重和断奶后7天发情率达到增加年产胎次0.1胎以上等繁殖性能。此营养方案广泛应用于生产,可为养殖场和企业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周间管理.就是将生产群母猪按一周生产节律分批次配种、怀孕、分娩、商品猪分批次保育、育成育肥并出售。猪场实行流水线作业,每个生产环节全进全出。一个年产万头肥猪的养猪场,每周约出场200头肥猪,并有25头母猪配种妊娠,22头母猪(分娩率88%)产仔,22窝仔猪断奶、保育、育成育肥并出售,工艺流程严整,各生产车间能按时完成任务并紧密配合,连续均衡有节奏地生产。同时有效的切断病原微生物在猪场的传播链,并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猪舍设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不同规模猪场不同胎次母猪繁殖力的高低,本研究采集了106家不同规模猪场母猪的详细生产数据。按母猪实际存栏头数将猪场划分为<1 000、1 000~5 000、5 000~10 000和≥10 000头4个规模,分析不同规模猪场母猪1~9胎次活仔率、健仔率、畸形仔率、死胎率、木乃伊率、断奶活仔率及窝均产总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窝均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个体重、窝均出生窝重等相关繁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胎次相同的情况下,猪场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畸形仔率、死胎率和木乃伊率则呈相反趋势。母猪实际存栏头数≥10 000头的猪场1~7胎次(第4胎除外)的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均显著高于<1 000头猪场(P<0.05),而与其他两个规模猪场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存栏数<1 000头的猪场1、2、3、5、7胎次的死胎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各个胎次的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畸形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出生窝重都随着猪场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1 000头的猪场第2、3胎的母猪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窝重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综上,养殖规模对不同胎次母猪生产力均产生较大影响,中大规模猪场(≥1 000头)的母猪繁殖力整体上低于小规模猪场(<1 000头),但仔猪的体况和成活率要优于小规模猪场。  相似文献   

14.
二元杂种母猪胎次、断奶至配种间隔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武  庞冲  吴珍芳 《养猪》2006,(6):15-16
此研究以广东省某猪场长大和大长二元杂种母猪1461条完整的发情配种记录和产仔记录为材料,对母猪胎次、断奶至配种间隔与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1胎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最长为12.12d,随着胎次增加逐渐缩短;第3胎母猪窝产活仔数最多为10.50头,初生窝重最大为14.72kg,2~5胎都维持较高水平,且差异不显著;在排除繁殖障碍等疾病的前提下,断奶至配种间隔较长的母猪繁殖性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
试验在实行发情后配种二次或三次且母猪窝产仔数不同的两个猪场进行,在第一次配种前6~14小时给母猪分别颈部肌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Receptal或促排三号LRH-A3)20μg或hCG1000IU,探讨在配种前使用这两类激素对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影响。在A猪场,GnRH类似物(LRH-A3和Receptal结合计算)处理使受胎率从对照组的78%(35/45)提高到93%(39/42),平均窝产总仔数和平均窝产活仔数分别从对照组的9.50头±0.50头和9.23头±0.47头提高到9.95头±0.46头和9.76头±0.45头。在B猪场,GnRH类似物LRH-A3和hCG处理使一部分猪(10%~15%)在发情后期丧失性欲不能进行第三次配种,而对照组则无此现象发生。LRH-A3和hCG处理使受胎率从对照组的96.08%(48/50)分别降低到92.31%(36/39)和86.48%(32/37);平均窝产总仔数和平均窝产活仔数从对照组的12.26头±0.32头和11.38头±0.30头分别降低到LRH-A3处理组的11.91头±0.42头和11.08头±0.44头,和hCG处理组的11.37头±0.52头和10.71头±0.49头。这些结果说明在母猪配种前注射GnRH类似物或hCG,可以提高发情后只配种二次的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性能,但会降低发情后配种三次的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相似文献   

16.
为使养殖场的管理工作走向正规化,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饲养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分配原则,应制定指标管理考核办法。下面将某猪场的办法提供给大家,仅供参考。1生产定员种猪组种母猪240~280头、种公猪7~12头为1组,定员5人。280~320头,定员6人。培育组每饲养培育猪400头左右。育肥组每人月均饲养育肥猪300~400头。2考核指标2.1种猪组该组包括配种、妊娠、分娩岗。月断奶仔猪数:分群母猪每365个饲养日断奶2窝。3~7月份母猪每窝断奶成活7.8头。8~12月份母猪每窝断奶成活8.3头。每周转群1批,断奶重7千克以上。每多1头…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配种前不同能量水平饲粮对断奶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380头、体况相近、2~7胎长白×大约克杂种断奶母猪,根据胎龄、体况等按随机区组分为3组。断奶当天开始分别饲喂消化能12.97 MJ/kg、13.60 MJ/kg和14.23 MJ/kg的3种饲粮,其他营养指标相同。结果表明:1)14.23 MJ/kg组窝均总仔数比13.60 MJ/kg组和12.97 MJ/kg组分别提高0.07头(P>0.05)和0.28头(P>0.05),窝均健仔数分别提高0.13头(P>0.05)和0.28头(P>0.05);2)14.23 MJ/kg组配种分娩率最高,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建议配种前适当提高饲粮能量水平,有利于提高断奶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8.
衡量一个猪场总体效益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每头母猪每年能提供的断奶活仔猪数。为了充分发挥母猪的繁殖潜力,我们必须去追求最大的窝产仔猪数和年产窝数。年产窝数可以通过提高母猪的受胎率、缩短母猪断奶后配种间隔时间以及采用早期断奶方法来提高;而窝产仔数则可以通过猪  相似文献   

19.
以179头法系大约克母猪1 008窝次的生产繁殖成绩为研究对象,分析母猪的初生重、出生胎次、出生同窝活仔数和配种日龄对其终身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猪的初生重对终身断奶仔猪数、终身断奶窝重影响显著。其中,母猪初生重在1.1~1.3 kg之间的1组终身断奶仔猪数最多为67.54头,分别比2组、3组母猪显著提高12.49%(P<0.05)、16.67%(P<0.05);终身断奶窝重也以1组最高为423.14 kg,分别比2组、3组显著提高13.48%(P<0.05)、16.64%(P<0.05)。母猪的出生胎次、同窝活仔数和配种日龄对其终身断奶仔猪数、终身断奶窝重影响都不显著。大约克母猪的初生重、出生胎次、出生同窝活仔数和配种日龄与终身生产力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偏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关强度有大有小。其中,母猪初生重与出生同窝活仔数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497,出生胎次与出生同窝活仔数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170,终身断奶仔猪数与终身断奶窝重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994,其他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 ,母猪群的繁殖问题 ,特别是断奶母猪的发情问题总是困扰着猪场的生产管理者。目前在广东高度集约化猪场中 ,断奶母猪在 7天内的发情配种比率一般在 80 %~ 85 %之间 ,10天内的发情配种比率在 85 %~ 90 %之间。断奶 10天后延迟发情的母猪因空怀期长 ,不但消耗饲料多 ,年产胎次少 ,而且这部分母猪发情配种后返情率高 ,产仔数少 ,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断奶母猪发情难的问题 ,我们查阅了有关断奶母猪发情机理和繁殖方面的文献 ,其中国内外均有报道对断奶母猪实行运动场放牧饲养不仅对发情具有促进作用 ,而且能提高母猪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