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色红薯     
【汨罗有“薯”】2006年11月中旬,湖南岳阳泊罗市桃林寺镇南林村村民黄细和从地里挖出了一兜4个连体、重达44公斤的“红薯王”.其中一个单体重20公斤。在当地,像黄细和这样种红薯种出了名堂的薯农不计其数。他们种的红薯不但个头大,而且品种多,该市5万多亩红薯中既有工业用薯、鲜食薯,也有菜用薯和保健型薯,香喷喷的汨罗特色红薯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耐旱作物红薯生产,我们引进一些红薯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郑薯20、济薯18、秦薯5号、商薯19等红薯品种适合当地生产条件,丰产性、抗旱性和抗病性较好,适宜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选育适合广西种植的红薯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对25份广西红薯育成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育成红薯品种农艺性状间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具有较高的育种选择潜力,变异系数表现为分枝数最大蔓长单株结薯数单薯重单株产量干物率食味评分;农艺性状间表型相关大于遗传相关,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对单株产量有较大的正向直接作用,可作为红薯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广西红薯育成品种优良基因型表现为单株结薯数和分枝数较多,单薯重适量,蔓长短。  相似文献   

4.
当阳市王店镇为了把小有名气的小红薯做成大产业,大力支持红薯种植、加工、储存和销售等产业发展。2016年开展了优质红薯新品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分别是本地优质红薯品种三峡红心王、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培育的甘薯品种龙薯9号、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广薯87。试验对苗情、植株藤蔓、结薯习性、产量等进行了研究,三峡红心王产量介于龙薯九号和广薯87之间,50343kg/hm2;其生长势、薯形及品质等在参试品种中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其品质和商品性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5.
红薯经脱毒后,萌芽性好,苗壮苗多,生长势强,结薯早,膨大快,产量高,品质好,增产效果极其显著。一般增产幅度35%以上,高者增产一倍左右。其主要栽培技术为:一、选好品种根据栽培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脱毒红薯品种。淀粉加工型品种选择徐薯18,鲜食、烘烤型品种选择北京553或黄金薯,菜用型品种选择徐薯34。徐薯18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大面积推广,品种退化严重,经脱毒后优良种性呈现,产量成倍增长。北京553和徐薯34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等特点。二、施足底肥脱毒红薯长势旺盛,易造成植株徒长。应多施有机肥,少施氮肥,以基肥为主,追施为辅,…  相似文献   

6.
正一、整地1月整理棚室土地,每667 m~2施平衡肥100 kg,鸡粪3~5 m~3(腐熟),毒死蜱颗粒剂3~5 kg,10%的吡虫啉80~100 g,混合掺入细土,均匀撒在土壤里,旋耕起垄,垄宽60~70 cm,沟宽110~120 cm,20~25 d后排薯。2月中旬进行排薯,不要随耕随排,避免红薯种块和复合肥接触造成薯伤。二、品种选择红薯品种选择:一是食用型品种西瓜红、烟薯25、徐薯26等;二是淀粉型品种济薯25、商薯19;  相似文献   

7.
苏薯8号由江苏省育成的苏薯8号,其综合性状在国内食用红薯品种中居领先地位.该品种薯皮紫红色,薯肉桔红色或桔黄色,红薯外形呈圆纺锤形或椭圆形,口感细软略甜.  相似文献   

8.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红薯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更因其栽培技术简单、省工、省肥、效益高,种植面积在逐步扩大。种植红薯,品种的选择最为重要,农民朋友在挑选薯种时应注意几个问题:一、要选择经过国家或省审定的品种。因为经过审定的品种在全省已经过多年多点的实验,综合性状和适应性及稳定性较好。目前河南省红薯品种,有科研单位选育的,有引进的,也有农民选育的,无论哪种情况,只要经过审定都可选用。河南审定的红薯品种一般称为“豫薯几号”,目前已审定到豫薯15号,如果通过国家审定,其前面又加“国审”二字(如国审豫薯7号)。无论是省或国家从来不会把某个审定的品种定名为“某红薯王”之类。  相似文献   

9.
正民权县总人口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4万人;总耕地面积8万hm~2,常年种植红薯面积0.53万hm~2。种植的主导品种有SL-19,约占种植品种的90%;安平1号、徐薯18,约占5%;其他品种如徐薯26、金华05-36、济薯15、苏薯8号、龙九、紫星19等,约占5%。多年来,由于民权县农业局倡导红薯育苗、生产、加工、储藏一体化,民权红薯在全国小有名气,其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红薯的种植大国,红薯种植分布比较广。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首位。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红薯种植也逐步走向了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一、红薯的主要类型与用途1、淀粉型淀粉型红薯是指淀粉含量高的红薯品种,该类鲜薯的干物率达33%以上,一般鲜薯淀粉含量应超过18%。这种类型的红薯主要用于淀粉加工和制造燃料乙醇,同时也可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和生物质能源作物。代表品种有鄂薯6号、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红薯品种筛选及扦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适宜在井冈山区种植的品种为南瓜薯;南瓜红薯、井冈红皮薯、豫王薯的合理栽培密度分别为5.25万、6.00万、5.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正>红薯属旋花科甘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也叫甘薯、山芋。是一种旱地农作物,对土壤及生态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抗逆性都较强。红薯含有蛋白质、磷、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红薯品种有红心薯、紫心薯、白心薯、黄金薯和粉香薯等。由于多年的无性繁殖,导致红薯遭受病毒侵蚀,影响产量和品质,为此,近年来磁县引进脱毒红薯种植取得较大效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山西省阳泉市浩丰小杂粮合作社不断从外地引进不同的红薯品种进行实验,并向郊区、平定、盂县等地推广了冀薯98、普优薯、济薯19、北京553、无糖1号等优质的红薯新品种。与传统品种相比,这些红薯新品种不但亩产可以增加几百到1000千克,其品质和营养保健成分也比传统品种高得多。比如,紫黑薯的含硒、碘量是普通红薯的20倍,其他优质薯含铁、钙、维生素量是普通红薯的5-8倍。  相似文献   

14.
正甘薯是我国农业种植中比较常见的农作物类型,其在我国很多地区有有种植,具有适应性强等特点,而想要实现高产种植效果,还需要根基实际种植地点情况,把握好其栽培技术要点,而本文就主要以广东陆丰地区为例,来对秋季种植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1.选种在选种中,要尽可能的选择熟期早、结薯多、薯表皮光滑美观以及食味性好的甘薯品种,比较好的品种有广薯87和普薯32。广薯87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6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和国家品种鉴定的优质红薯品种,具有品质优良、稳定高产、抗病性强的特征,属于高产、高淀粉、香型红薯,具有  相似文献   

15.
将红薯直接加工成粉团出售,可比卖鲜薯提高经济效益2-3倍,但怎样提高鲜薯出粉率呢?根据本厂加工经验,主要有以下技术环节。 1、适时起薯红薯起早了成熟不够,出粉率低;越晚了易受霜冻,也影响出粉率。早熟品种以9月10日-20日、晚熟品种以下霜前3-5天起薯,出粉率最高。因为此时气温适宜,红薯粉碎后粉浆发酵快,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西安市高陵区红薯的种植水平,统一和规范红薯种植品种结构,2019年高陵区渭丰种植合作社引进秦薯5号、秦薯4号和商薯19号3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引进品种秦薯5号、商薯19号比高陵区当地多年主栽品种秦薯5号分别增产1 468kg/667m2和978kg/667m2,增产率达32.04%和21.34%,可在高陵区作为主导品种大面积栽植。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红薯产量以及红薯淀粉含量使薯农增产增收,必须引进新型红薯品种,大面积对其进行推广种植。本文主要对淀粉专用红薯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究,这对红薯产量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家重视发展以薯类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选育高淀粉高产红薯新品种是适应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需要。在广西南宁地区,对筛选出的红薯(甘薯)新品种桂经薯3号、桂经薯5号进行夏种试验,结果表明,两个鲜薯淀粉含量分别达到29.5%和30.4%,鲜薯产量每公顷分别为30870kg和31875kg,属于高淀粉高产红薯品种,且适宜夏种。初步认为,这2个品种属能源与食用兼用型红薯品种,可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料作物开发利用。同时还指出2个品种今后在广西作为生物质能源作物利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罗老师:  红薯新品种中是否有“双季”红薯品种?请介绍几个较好的新品种好吗?  修水县黄港镇双溪村侯渡桥侯渡桥农友:  据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陈章甫同志介绍,红薯新品种没有“双季”红薯这个品种。红薯新品种比较多,限于篇幅,下面向你介绍3个红薯新品种供你选择。  罗老师  1.金山57。该品种是福建农业大学作物学院用C180与南惠7号杂交育成的优良新品种,1993年通过专家技术鉴定和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表现为萌芽快且多,结薯早,膨大速度快,产量高,1991年在福建莆田市种植,早薯生育期160天,亩产4000公斤以…  相似文献   

20.
<正> 豫薯四号是洛阳农科所选育的红薯新品种,1990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是河南省经审定的第一个食用型红薯新品种。目前,已累计种植500万亩。一、品种来源豫薯四号是1980年以高于率型红薯济南红为母本,优质高产红薯宁薯一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系统选育而成,原系谱号为80—71,其系谱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